导 航
楼主: anthonytsing

[数据时讯] 洛阳文旅新举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1: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4: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0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08: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1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传位于其子中宗。当年二月,唐中宗为己中兴而建寺纪念,武则天在当年十一月薨后,唐中宗为母亲追福而将中兴寺改为圣善寺,取自《诗经·凯风》中“母氏圣善”,意为母亲圣明而善良。圣善寺因为皇家所建,规模格局、建筑品质都非一般寺院可比,不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与其相关的传世诗篇。圣善寺历经三次焚毁与重修。                 与这座寺庙结缘的还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他一生中与佛教、佛寺渊源颇深。圣善寺是他的佛教启蒙寺院,在近50年的光阴中,白居易与该寺连续三任住持都友谊深厚,他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曾三次将其诗文放于圣善寺。         圣善寺是舍宅为寺或改原有寺庙形成,其所在区域的建筑规模与体量,不能满足功能需求,故唐中宗建报慈阁,安置佛像;后又基于隋唐洛阳城原有的里坊规划,以50余步为准扩建僧房。营建后的圣善寺成为洛阳东南部一信仰中心与公共空间,圣善寺的营建导致章善坊内用地性质的改变,《唐会要》“圣善寺 章善坊,神龙元年二月,立为中兴。二年,中宗为武太后追福,改为圣善寺。寺内报慈阁,中宗为武后所立。景龙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制,东都所造圣善寺,更开拓五十余步,以广僧房,计破百姓数十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1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善寺所在的章善坊,是胡人聚集之地,坊北侧即建春门大街,西北紧邻南市,建春门是洛阳与东部地区联系、进出的重要门址。两处中兴寺所在位置重要,人员流动性大,更能使中兴的信息,更快、更广地传播。二、圣善寺的改、扩建圣善寺在中宗时期多次改、扩建,当与神龙之前该寺所在的区域建筑规模与体量,不能满足政与安置佛像的需求有关。        中宗安置大像,树立中兴“纪念碑”的要求,所以才导致中宗对圣善寺的多次营建。中宗时期大的扩建有两次,一次是建报慈阁、安置大佛,一次是广僧房:1、建报慈阁,安置天堂大像神龙初年,唐中宗改建圣善寺,指的是营建报慈阁,是安放原应置于宫城天堂内的佛像,即“武后为天堂以安大像,铸大仪以配之。天堂既焚,钟复鼻绝。至中宗欲成武后志,乃斫像令短,建圣善寺阁以居之”。                 预在天堂安置的大像,因天堂被焚,何处安置大像成为一个问题。神龙正变之后,唐中宗“乃斫像令短,建圣善寺阁以居之”。圣善寺阁,即在寺内新建报慈阁。安置在圣善寺阁的佛像采用夹紵工艺,相对方便移动,故可从天堂位置,迁至洛河以南的章善坊。神龙初年,报慈阁营建完成,许景先“诣阙献《大像阁赋》”。这点也得到2004年洛阳偃师首阳山南麓出土的《许景先墓志》的佐证,“属中宗立圣善寺报慈阁,公遂制《报慈阁赋》”。由许氏墓志可知报慈阁,即是大像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1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不仅供奉圣善寺内的银佛,更是写其文集送江州东林寺、西林寺,洛阳城的香山寺、圣善寺。白居易的诗集藏在洛阳圣善寺,白居易与圣善寺僧众的交游,还见于804年为圣善寺法凝所撰八渐偈,825年为圣善寺如信大师所写功德幢记。仁风坊韩氏刘夫人,曾诣圣善寺大师弘正受戒。道化坊王谅夫人李氏,诣澄沼禅师问道。归义坊穆公夫人裴氏,学道于圣善寺法疑大师。康俗坊豆卢府君夫人魏氏,求学于圣善寺大禅师。惠和坊郑府君夫人李氏,晚年求学于圣善寺道懋大师。      圣善寺僧亦通过为洛阳民众撰写墓志铭的方式,为信众或普通民众的身后世界提供慰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1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元二十一年春,杨玉环在东都圣善寺出家,法名太真,号玉奴。         圣善寺,皇家寺院,国花牡丹的馨香之园,茶道医道的神秘殿堂,佛教艺术的石渠兰台!圣善寺内广种牡丹,寺院各殿前后、两侧皆有用砖石砌起的花台,内植许多牡丹,枝干高大如树,春日枝头皆花。凤丹白、杨山练、神都玉、上阳碧、洛妃妆、颤风娇、左紫、蛮谷紫、赫红、靼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等名贵品种应有尽有,真可谓“国色与名刹共辉”。          善无畏是天竺高僧,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到中国,与金刚智、不空合称“开元三大士”。他是密宗的开创者,相传有“召龙致雨之术”,《旧唐书》中称他曾击退邙山巨蛇,避免了一场水漫洛城的悲剧。         唐代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经常驾临东都洛阳,有一年天大旱,酷暑难耐。当时洛阳附近圣善寺有一位来自天竺的僧人,擅长召龙布雨之术。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88岁的善无畏随唐玄宗来到洛阳,驻锡于长夏门东章善坊的圣善寺。他随玄宗到洛阳,住圣善寺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教授梵文和传授密教胎藏部大法,并教授佛教雕塑和绘画。有段时间天气久旱,酷暑难耐,唐玄宗便让高力士去请善无畏祈雨。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99岁的善无畏在圣善寺去世,后建塔葬于龙门广化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元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三日晨,圣善寺举行大法会,名为谢佛花花会。因为时已初夏,牡丹花季已过,采花已结束,要答谢上天恩赐的佛花。法会很隆重,洛阳各大寺院高僧云集于此。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福先寺住持定宾大师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前来参加法会,这两个日本僧人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洛阳的,跟随定宾大师学习禅宗文化。         荣睿回国后,在其《上国求法记》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次法会之盛况。能容纳一万人的大佛堂内,座无虚席,佛灯通亮,香烟袅袅,佛乐奏响,杨玉环带比丘尼唱诗班登场,唱佛歌三曲,迎弘正、善无畏大国师登场。只见众弟子执佛幡,引导圆形黄绸华盖之下的两位国师登上左右莲花座。善无畏,这位已九十七岁高龄的西域高僧,面色红润,气象如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1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无畏用梵语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善无畏的俗家弟子、洛阳名士李华现场口译。善无畏说,三千大千世界,一花一界,一叶一界,一界之内,均含三千大千世界之信息。一花一叶,关乎世界。因此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善无畏讲得太深奥,大家似懂非懂,接着弘正大师讲《佛之花》就非常通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3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土的安乐公主府录事参军事李寂墓志言及“于时造圣善寺,起报慈阁,君遂率工作制,相召呈林。未尽中人之产,便穷大匠之斫”,亦可证明神龙初年,营建的是报慈阁。神龙二年(706)二月丙申,“僧会范、道士史崇玄等十余人授官封公,以赏造圣善寺功也”,具体指的是因建成圣善寺报慈阁,会范(亦称惠范、慧范、惠梵,婆罗门僧,译名不一)补正议大夫封上庸郡公,后加银青光禄大夫,充圣善寺主。        当圣善寺尤其是报慈阁的营建工程由太平公主心腹主持完成后,于寺内立碑,中宗亲制碑文,睿宗书之。作为神龙至开元之前,最具权势的三位人物,都与圣善寺产生联系。圣善寺作为皇家寺院,向天下士人传达李唐复兴的含义不言而喻。“景龙中谣曰:‘可怜圣善寺,身着绿毛衣。牵来河里饮,踏杀鲤鱼儿。’至景云中,谯王李重福从均州入都(洛阳)作乱,败走,投洛川而亡”,时人明了圣善寺所蕴含的含义,故将谯王之亡与该寺联系起来。          郑广文(即郑虔)作《圣善寺报慈阁大像记》云:自顶至颐,八十三尺,额珠以银铸成,虚中,盛八石。安置大佛的圣善寺阁规模恢弘,其防雷防火是重要问题,即李肇《国史补》中言及“旧说圣善寺阁常贮醋十瓮,恐为蛟龙所伏,以致雷电”。从时人和后人的相关文字来看,报慈阁和佛像高度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9 15:4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圣善寺以后可以复原一下,圣善寺是唐中宗为武则天建的,安置天堂的大佛,建筑应该相当宏伟,还和白居易杨玉环天竺名僧等众多人物历史事件相关,有佛教,花,外国僧人,达官贵人,建筑雕刻,法会花会,传说等众多元素,很多内容都可以拍摄影视作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2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2: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14:59 , Processed in 0.08473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