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gaolou985

看看上海未来几年的大项目,香港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6 16:57:27 |
本港就是落后与此了,。。。
发表于 2014-3-25 16:54:40 |
香港人再怎么学英语 我觉得和上海人的素质相比都不值得一提 个人想法 勿黑
jimhom 发表于 2014-1-21 13:38

如果这个“素质”就是体现在穿着睡衣上街,到处随地吐痰,不顾场合大声说话讲手机,不看信号灯乱穿马路,公共场合不排队,坐地铁公交疯狂抢位置。。。。。的话,那我承认这些方面香港人的确没法比!
发表于 2014-3-26 04:08:49 |
深圳附近上万平方公里都可以被深圳吞并回复 19# boycece
发表于 2014-3-26 04:10:54 |
香港的房价是上海的5倍,这种地方你觉得8000一个月多???回复 36# 乐恒者
发表于 2014-3-26 04:14:10 |
你觉得这张图是“棚户连片”???这只是老上海而已,香港比这破的房子到处都是,奢侈品商场海港城一条马路之外就是破烂的垃圾场。回复 47# effort
发表于 2014-3-27 16:49:36 |
香港虽然在“衰退”中,但香港人至少很聪明,在全国内陆的大中城市,打造起展示它们紧凑型、垂直型、节地型 ...
effort 发表于 2014-3-13 07:46


放一张将近20年的老图出来有意思哇?
发表于 2014-3-27 22:56:23 |
回复 52# 物质
也是啊!那边生活成本太高了!据说一瓶可乐要七八十块钱!
发表于 2014-3-28 05:24:22 |
53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没有忧患意识的市民,对这座城市来说是悲哀的!

贴旧图,几十年后,这里大约相近的位置,显得更破旧,黄浦区把旧改列为2014年头号工程,知道为什么吗?基于以下图景吧?



韩正在全国二会期间会见梁振英时说:“香港的金融发展,无论是金融人才、金融环境、金融的国际化水平,都很成功,上海的金融发展到今天,还要继续向香港学习。”

回忆过去

2004-7-20 香港和黄曲线挺进洋山港。

2004-8-22 香港建设将增持上海北外滩项目至35%。

2005-3-1 上海北外滩计划建设海港城式摩尔购物中心。

额外得到的又一核实结果:在北外滩的双子楼茂悦酒店,也是香港世茂集团建造。

发表于 2014-3-28 10:52:31 |
由于原图有另外目的,不堪入目,我设法把它PS得过得去些,楼上不妨找原图“欣赏”?

但这不是重点。

关键是事实部分,有没有大片大片的内容?

2010年10月22日,有文标题:香港开发商囤地背后,请按标题搜索,当时,上海的房地产几乎全军覆没?基本由香港地产来掌控?

举几例吧:

回首过去:

2004-7-20 香港和黄曲线挺进洋山港

2005-3-1 上海北外滩计划建设海港城式摩尔购物中心

2005-5-12 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首次全景披露 当年香港地产进军长风

2007-3-30 嘉定借鉴香港模式开发地铁物业

2008-8-27 上海:莘庄地铁站上规划要盖百货大楼

2009-10-13 香港机管局参与沪虹桥机场管理

2012-1-12 借鉴香港地铁上盖物业的经验

2012-1-31 闲置7年 香港建设上海四川北路地王动工

2013-1-1 香港机管局拟入股浦东机场二期工程

这里是上海,我们负责地下,香港负责地上。

这里是香港,香港负责地上和地下。这是本质的区别?

收集各种说法,在核实中,暂无定论:

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又名:金光广场项目) (上海金港北外滩置业有限公司(中港合资))(含五星级w酒店)
发布日期:2013-03-15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白玉兰广场(W酒店)(香港独资)工程
发布时间:2014-02-24 最后更新:2014-02-24

白玉兰广场由金光纸业投资兴建,世界知名的SOM公司设计,大厦的计灵感来自于上海市花白玉兰,外形别致优雅。

白玉兰广场由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命名,由著名纸业集团APP旗下上海金港北外滩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金光纸业(Sinar Mas Group)由亚洲知名华人企业家黄奕聪先生所创立,1994年10月在新加坡注册成立。

另外,上海海湾大厦也在核实中,暂无定论?



开发商:上海南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香港新世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海湾大厦作为深圳市政府在外省的重点投资项目,也是其位于世界经济的窗口。占地面积46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300平方米。楼高31层,地下二层,设有158个车辆泊位及层顶花园,安装卫星通讯系统,采用中央空调及名牌高速电梯。

黄浦路53号上海海湾大厦801(深圳市天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发表于 2014-3-28 12:34:57 |
以上有误纠正:标题应是:香港地产巨头250亿会战上海 港资五虎系数登场,请搜索!其中以下内容很能表明上海地产那时已经做不过香港地产,甘愿当助手或重组,到如今依然如此,地上建筑基本交由香港等地产商来做,内容如下:
  三年后,从上空俯瞰上海港汇广场时,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幅“蜡烛+蛋糕”的景致:高高的双塔就像两支蜡烛,而底楼的港汇Shoping Mall则像一块蛋糕。那就是香港恒隆集团准备在徐家汇建造的双塔。

  10年前,当香港恒隆集团决策人来到徐家汇时,看见周围正在建造的东方商厦、大千美食林等一大批工程,敏锐地感觉到徐家汇将是一块上海商家必争之地。于是香港恒隆集团、恒基(中国)投资公司、希慎兴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徐家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投资40亿元在此建造港汇广场。当时港汇广场的设计,就有双塔的造型。但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恒隆集团双塔计划只能搁置。目前上海地产形势又使恒隆双塔计划重新启动。

  上海房地产业必将重新整合

  据有关机构统计,香港十大房地产集团在香港市场中的供应量为80%,其中前三强的市场销售额就占据半壁江山。而上海房地产一级资质企业有100来家,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量还不及全市总量的20%;瓜分剩余的市场份额的近4000家企业中,不少注册资本仅500万元;资质为三级、暂定三级或未定级的小企业就有近2000家。在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上海本土房地产企业资质不高、产业集中度偏低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极不相称。据本地人士估计,上海地产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

  张国正告诉记者,香港地产商大规模进军上海,将对上海的同行形成压力。由于上海在去年将土地批租改为投标,这样对资本雄厚的外资极为有利,而多数上海房地产公司目前只擅长于住宅开发,综合性商务开发能力根本不及香港地产商。

  据称,目前已有上海房地产企业意识到自身的“软肋”,希望通过收购重组实现“聚合效应”。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继2001年年底成功收购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后,在2002年又通过决议出资收购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90%的股权,从而使拥有的土地储备增至180万平方米。

  有本地专家认为,单靠内部滚动发展,本地地产商不单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而且会造成企业不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竞争面临淘汰。地产企业要做大、做强,借助于资本市场,通过战略性购并、重组,采取外部扩展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把马路当作苏州河,把天桥看作河上的桥,感觉就平和点,不怎么讨厌了!

在影视、娱乐圈,上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名人,越来越少?请留意最近的新娱乐再现,虽是全国乃至港澳台有影响的娱乐节目,但其中内容,上海这方面的名人乏善可陈?

如果拿城市名人一一对应城市大楼,上海文体最新名人除了姚明、刘翔,人们很难想起还有多少?倒是上海官员有影响力的名人不少,城市出官好事一桩?

但往往官员厉害,城市活力就会被管得“死死”的?

看看香港影视、娱乐名人,一一对应这座城市的高楼,来几个到上海,或许就是脸上有光的事?

现例举香港艺人,这些名人能取悦这座城市的老百姓,能创造出与这座城市的高楼相匹配的文明和文化,同时把他们的影响向全国、全球辐射:

成龙、邵逸夫、张国荣、刘德华、张曼玉、李小龙、周润发、周星驰、刘嘉玲、黄秋生、梁朝伟、李翰祥、黎明、张家辉、郑少秋、郑欣宜、沈殿霞、林青霞、梅艳芳、吴宇森、胡蝶、徐克、王家卫、洪金宝、吴思远、狄龙、谢贤、曾志伟、梁家辉、张柏芝、张学友、刘青云、郭富城、汪明荃、任达华、舒淇、周慧敏、周海媚、王祖贤、李嘉欣、关之琳、蔡少芬、温碧霞、徐锦江、翁虹、关秀媚、钟镇涛、陈百强、梁咏琪、郑伊健、陈慧琳、赵雅芝、吴君如、朱茵、吴千语、翁美玲、黄日华、汤镇业、古天乐、吴彦祖、余文乐、蔡卓妍、容祖儿、陈可辛、袁咏仪、张智霖、黎姿、杜琪峰、吕良伟、戚美珍、冯宝宝、红线女、杨紫琼、郑中基、谢安琪、王晶、马德钟、胡杏儿、陈浩民、黄宗泽、叶玉卿、陈豪、吴卓羲、邱淑贞、佘诗曼、黄子华、徐子珊、甄子丹、汪诗诗、谢天华、张兆辉、张达明、钟欣桐、许冠文

过去,领导纳闷,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上海留不住类似马云的民营企业家?

那么,到了现在,希望领导也提出问题:上海在影视、娱乐圈里出的名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不象香港、北京那样,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出来?
发表于 2014-3-28 14:39:44 |
起初我是不想贴出以上的图,但有的越讲越豁边,倒逼着无奈贴出?

关键是:对这座城市,名人族是否有认同感、归属感,有了就愿意永久居住在这里,至于工作或学习,可以到内地城市或世界各地。

香港的高楼,包括住宅楼宇,绝大多数是自产的,犹如香港的影视节目、电影、娱乐表演,绝大多数也是自产的,换言之是本地人创新出来的。

上海的高楼,包括住宅楼宇,绝大多数是外产的,犹如上海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表演节目,播放的多数是外产的,或是山寨的,如:中国达人秀、声震亚洲、中国梦之声等等。由这些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产出的名人,上海人极少。

上海也是个海纳百川的平台,始终仅仅是个平台,年年都有大量的精英来上海“表演”展示他们的才干,他们进进出出、来来去去,表演完了,展示完了,钱也赚足了,也就人走茶凉了?

上海也有名人,如:姚明、刘翔、朱建华、庄泳、王志文、孙丽等等,他们据说在上海、北京都有居住,都有住所,更多的上海年青名人把事业和生活,不是放在北京,就是放在香港。

上海娱乐,均是为上海以外打造平台,极少有上海本地人在类似《声震亚洲》、《中国梦之声》、《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出类拔萃的脱颖而出过?

上海地产,基本也是为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产商打造他们“表演”、“展示”的平台或叫舞台,上海本地的地产均被挤到边边角角地区。
发表于 2014-3-29 05:19:17 |
看到高级是什么样了,能具体有图有真相的指出吗?没有,无图无文无据无力,有这么悍卫的吗?

就有这么玩的,如下:

前天关于城建讨论很搞很闹,一上来就有把黄浦区区长称之为马桶区长,这个不怎么好听的称呼,是有数据支撑的,黄浦区目前还有10万只马桶,区长立誓要消灭马桶现象,尽早脱掉马桶区长的帽子;现在的进度是每年消灭5000只,如此计算,10万也要花20年,当然越往后可能消灭的力度越大。

消灭马桶就意味着要消灭每天一大早收马桶的马桶工和马桶车,有些上海人跳将出来高级趣味了,提出消灭马桶将失去对马桶工、马桶车的上海记忆,真可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根据大数据统计,黄浦区大片的危棚简屋加上2级旧里以及边边角角的危棚简屋,大约有500万至600万平方米,许多住在宁波路等这一带的市民,急于盼望赶快拆迁,好住上大楼。但是,又有部分区外上海人参与进来,高级趣味起来,强烈要求保留这些建筑,留住上海的历史记忆。

我相信,贴这样的图,香港人绝不会动气

香港50-60年代,没有观光步道系统的商业街





这二天,香港代表团在上海,考察上海虹桥和自贸区。上世纪九十年代,记得也有香港一行的地产代表团考察虹桥,我的香港亲戚也来了,长宁区长全程陪同。

借鉴香港经验

我觉得,上海在商业结合旅游观光方面,在人行廊桥逛街方面,在提供更直接更便捷的出行方面,也要向香港成功的做法学习!

香港人行步道平面图



随处可见人行步道



另外,随便介绍恒隆广场

1991年1月1 日,陈启宗先生接任董事长一职,预见内地经济高速增长将带来发展的黄金机会。在其目光远大的领导下,公司开展内地拓展策略,并明智地集中在「人口庞大城市的最佳地段」发展商业地产项目,于1992年率先进军上海,建造两个地标式项目— 恒隆广场及港汇恒隆广场。

给上海给上海人民带来了:

高档百货商店,云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时尚品牌,包括Hermes,Louis Vuitton,Cartier,Chanel,Dior,Celine,Escada(已破产),Bvlgari,Fendi,Loewe,Prada,Versace,Lanvin,Piaget,Just Cavalli,Blumarine等,无论置身其中,还是匆匆路过,恒隆广场精致奢华的橱窗摆设和各大品牌的巨幅广告无一不让人屏息凝神,驻足观望。从一楼到四楼,恒隆广场购物中心在每一家店铺、每—个品牌、每一个细节上都征询了租户的需求,尽量做到完美。2006年即将入驻的品牌包括HUGO BOSS,DAKS,DKNY,KORS,MICHAEL,BCBGMAXMAZR等等。

上海人民不会忘恩的,待续
发表于 2014-3-29 06:17:09 |
我始终不明白的事,香港地产是先本土,后大陆或世界;而上海地产,经过改革开放30年,至今仍是先外地城市,后考虑上海本土,在上海的作品却乏善可陈?

上海静安区最好的地段,恒隆即接地气,又君临天下。好象君临天下酒店是恒隆在香港的第一作品。



给出行带来便捷,给逛街观景带来千变万化的视角和乐趣,反观上海的许多出行,均设计在地底下?





一并谢谢包括自己的摄影作者,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


虽大众评点也被媒体和大众进行了负面评点?

这里还转述对人行步道的大众评点:

去中环码头坐船,这里是必经之路,从中环地铁出来,按照路标指示,很明确,但到了这个人行天桥,就没有路标了。正在迷罔之际,看到一个身穿明显标志衣服的大妈,正在威风凛凛地站岗,于是扑过去问,大妈马上指:“上天桥!”天桥上又有路标了,照着走就到码头啦!这个天桥很大很长,在桥上就可以看到中环码头!

人行天桥在香港很多电视剧中非常常见
世纪蛋说要带我来走这条长长的天桥
晚上灯火齐亮的时候在天桥的景色很漂亮
从地铁出来可以一路通往很多楼宇也能到IFC
慢慢走,感觉很好

中区行人天桥系统,又称中环行人天桥网络,它是位于香港港岛北部,近维多利亚港,中西区的一套行人天桥大型网络设施。 系统由香港政府及中环各大地产发展商分期互联建成。发展商包括香港置地、怡和、信德集团等,在部份地方设有楼梯及电动扶梯方便行人,而部份连接两座大厦的天桥则设有空气调节。

香港是天桥的世界,人行天桥在香港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繁华的闹市——或凌空横架在车流不息的主干道之上,或连接相邻的摩天大厦。各处的人行天桥,独有其趣,几乎没有翻版的:铜锣湾人行天桥呈环形、尖沙咀梳士巴利道人行天桥远远望去像是跳跃的阶梯、荃湾人行天桥采用拱形顶、而上环西港城的人行天桥,则与旁边的历史建筑相映成趣……。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中环人行天桥。其规模之宏大已构成一个系统。

这条纵横交错全程长达数公里的人行天桥,可以轻而易举地抵达多幢著名楼宇、银行、保险公司、大型商场等。不仅如此,这座天桥还西通上环、北连香港新机场的地铁快线、南接半山自动扶梯。真谓是天桥条条相连,建筑个个互通,相连成网,四通八达。

我多次去港都特意从中环码头始,穿行香港最长、也最具特点的中环人行天桥,往中环巴士总站、上环、至半山自动扶梯去莲香楼、兰芳园等处,感慨颇深。

人性化设计在这条天桥上发挥到极致,天桥全程有顶,可遮阳挡雨;通往各楼宇的入口、分叉路口和人流集中区域均设有醒目的标示牌;无障碍设施完备,扶手电梯与直行电梯比比皆是。

与香港的其它公共设施一样,中环人行天桥系统干净整洁。漫步其上,虽然耳边汽车声不断,但依然可闲庭信步地观赏城市景色 。   

本次去翠华借步中环人行天桥,还发现了它另一道独特风景线。星期天这里成了香港外来务工妹(疑似菲佣)的聚会地。一大早她们就五、十成群地用纸板箱、编织袋铺地围圈,或坐或躺,或化妆打扮或享用自带的美食饮料,聊天休闲,悠然自得。  

天桥已成为香港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为东方之珠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发表于 2014-3-29 07:01:09 |
望提出或听到不同的声音!当然,最好是有理有据,将会是有价值的探讨!

在淮海中路最好地段,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由香港新世界集团开发建设,占据着淮海区域最高最好的景观制空位置



我粗略判断,上海城建:香港主要负责地上部分(直接的容易的摊在阳光下展示给大家看),上海主要负责地下部分(不怎么能出形象,这似乎符合不搞形象工程的廉洁奉公的精神?)。

截止昨天对城建讨论,仍有上海人反对外滩观光步道系统的改建,认为老外滩的记忆消失了,包括沿江的情人墙。但黄浦区书记说:过去外滩日接待能力只有几万人次,经过加高加宽,外滩日接待能力达到30至50万人次,最多甚至达到100至200万人次,视野更开阔,景观更漂亮了。

据区书记透露,黄浦区将用三年时间,最终将完成外滩与卢湾滨江、徐汇滨江观光步道系统的全线贯通。

借鉴香港经验,外滩观光步道系统最新改建。



上海世博会的人行步道系统也是借鉴香港经验建造



游人不怕骄阳似火,不惧暴风骤雨,均有人性化的步道系统遮挡,使世博会顺利运行。世博观光步道系统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立下汗马功劳!(世博之所以成功,关键是它极其愿意听取每天的情况,看到每天哪里的不足,第二天就改善就完善)



其实北外滩的许多观光游览地点基本均做了抬高处理,类似于步道系统。

另外,北外滩还有座观光天桥,上面的观景别具风味。



只可惜太窄太短了



一并谢谢包括自己的摄影作者!
发表于 2014-3-29 13:13:18 |
香港中环地区天桥步行系统在CBD内应用

天桥步行系统成功之处

人车分流香港岛的行人空中步道形成了系统(即天桥步行系统,连续穿越商业裙房、各中转大厅、堂,并与城市主要交通站点相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地的界限有意弱化并融为一体。这种越来越具活力的网络系统对于高集聚状态的市中心区功能的有效运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天桥步行系统与香港丘陵地貌的结合,使高层楼宇呈现层叠状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将干道、空中行人道、天桥、地下隧道、建筑内庭、半山干道等等形成的三维网络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层次,同时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

增加楼宇商业价值

由于二层天桥步行系统的建立,增加了商业建筑的临街面,随着步行条件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市民来此购物和休闲,在增加了CBD的吸引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楼宇的商业价值。

城市标志之一

香港中环地区的天桥步行系统成功实现了人车分流,同时天桥步行系统业成为香港岛中心区重要的形象标志。该系统在空间设计上的丰富性及其与相邻建筑的融合,使中环地区的商业空间同时具备了室内和室外两种特征,这种空间模式与商业活动、商务活动、游览休息行为的融合,使中环地区形成了具有相当生气和活力的环境,这样不仅增加了CBD的吸引力同时也使中环地区成为了香港的“城市名片”之一。

如把马路当作苏州河,把天桥看作是河上的桥,你或许就不怎么焦燥,不怎么讨厌了!



有天桥的肇嘉浜路



有天桥的恒丰路



上海当下的天桥以及步道系统还较为初级。

核实

上海本土建造(很难得呀)

花旗集团大厦由上海巴鼎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兴建,建筑高度180米,共42层,建筑总面积12万平米,于2005年竣工。



太平金融大厦由太平保险集团投建,于2007年12月18日动工,占地面积9259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总高度为216米,共有41层,其中地上38层、地下3层。太平保险集团的管理中心一直在香港,最早总部源自上海。在深圳也有座同样名称的太平金融大厦,高度要超出上海的。



一并感谢包括自己的摄影作者!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21:40 , Processed in 0.08456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