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5906|回复: 90

想知道香港发展前景怎么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9 23:52:03 | |阅读模式
想看看大家对香港发展前景的看法
发表于 2013-5-20 00:48:17 |
假如香港政府还是采取所谓“积极不干预”的政策,香港必死无疑! 香港政府应该积极参与经济发展长期战略的制定,并在政策层面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学习一些新加坡的做法。
发表于 2013-5-20 01:27:15 |
香港应该走新加坡的模式
在内地搞一个香港高新产业园
香港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
重点突破一两个点
产业集群可以放在国内
不然香港靠金融业和房地产总是有缺陷的
因为金融领域上海会越来越强势的
很难说香港还能保持这么大的优势
发表于 2013-5-20 16:15:15 |
回复 2# rfang100


    不看好香港前景,以港人的内讧,很难达成共识,楼主可以百度下“香港 二流城市”看看相关帖子,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是张   德   江同志对香港发展的评论,你看看就知道了。历史潮流是不进则退,即使HK再回过头来搞升级,新加坡 上海也不是吃干饭的。我觉得HK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中央给了很多好政策了,不能再惯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形成竞争也许对HK也是一件好事
发表于 2013-5-20 19:38:25 |
香港的第一第二产业有大陆帮助消化,但要是真的只靠第三产业……别说中国,就是美国也养不起一座只有第三产业的人口700万的大都市
发表于 2013-5-20 20:29:54 |
香港未来不太看好。深圳前海造好了,对香港的金融业也有很大的冲击,所以香港三产以后被深圳抢了就悲剧了。
发表于 2013-5-21 00:25:48 |
主要是要看香港的运输业发展的好不好,不过我看,基本上没戏,成本是硬伤,远离腹地是硬伤,卡在南沙港和盐田港这种怪物中生存,你认为可能吗?
发表于 2013-5-22 23:59:39 |
香港是至諸死地而後生的局面
发表于 2013-5-25 01:10:21 |
回复 3# 绿城叉烧


    30%的建设用地,70%自然保护区,才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其实是真正的限制,新加坡虽然比香港更小,但是很多问题 没有香港复杂,所以作为版主我也好为香港担心!
发表于 2013-5-26 12:51:47 |
作爲一個長年居外的香港人,很難説我能夠百分之一百持平公正地評論,但暫時總可以說句,大家不用太擔心。

環觀英美的報章,天天也說得很像亡國一樣。可是,英美的人均收入水平還是較世界大部分的國家為高。就算大家看看西班牙,意大利等泥足深陷的國家,其太陽能,時裝,汽車,遊艇等高端產業依然壟斷全球的市場。我理解國内朋友不習慣香港那種吵吵鬧閙的議會文化。但換個角度,有時候適當的吵鬧可以間接地讓社會各界停一停,想一想,務求用最低的成本達致最大的效益:基建如是,社會補助等議題亦然。
发表于 2013-5-26 13:22:19 |
其實香港有很多隱藏的優勢大家很難在表面上觀察到。(反過來說,香港也有一些陋習必須儘快戒除並向國内及其他亞洲的城市學習)

1)企業的國際視野

英資背景,營運總部設在香港的太古集團旗下擁有Finlays茶葉公司。該公司在肯雅及斯里蘭卡均為最大的茶葉生産商。太古地產亦在美國的邁亞美市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投資多年。須知道香港的公司在外投資時既沒有“走出去”的義務,亦沒有“走出去”的動機。故此,每項投資都是以錢為大前提。公司内的雇員(包括初入職的雇員)均有大量機會被派到外國去參與小型管理項目。這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長遠地位公司在各階層裏培養了大量精通外國商業文化的人才。

再舉例,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集團基本上擁有全球65%以上城市的港口。在巴拿馬,新加坡,荷蘭,阿聯酋,乃至利比亞,坦桑尼亞,阿根廷等地都是和黃國際港口公司(HIT/HPH)直接管理的。此外,曾經來港旅遊的朋友應該見過“屈臣士”這個品牌。該葯房品牌在荷蘭和德國等國家以Kruidvat,Rossman的名義經營。到最後,利潤還是回流到香港去。

香港的長江基建(CKI)亦早已在英國及澳洲投資電網,石油氣供應等建設。其中在倫敦以北的電力有超過30%都是由CKI所擁有和管理的。

http://www.cki.com.hk/english/ourBusiness/home/index.htm
http://www.hph.com/globalbusiness/ports.aspx
http://www.aswatson.com/chi/html/index.html

曾經訪港的朋友們有用過八達通卡嗎?迪拜的空鐵/渡輪,鹿特丹的電車,奧克蘭的公交系統都是八達通公司的直接“出口”。港鐵公司除了在北京,杭州等地參與建設外,亦直接營運墨爾本和斯德哥爾摩的地鐵,以及倫敦的近郊鐵路系統(London Overground)。

很多香港的公司不但持有,亦同時直接營運大量外國的資產。這個跟中國内地(尤其是大企業)純買股份“走出去”的理念有所不同。

http://www.octopus.com.hk/intern ... study/tc/index.html
http://www.mtreurope.com/our-business/london-overground/
发表于 2013-5-26 13:57:01 |
本帖最后由 flyorient 于 2013-5-26 14:02 编辑

2)香港企業的適應性及長遠部處

在大家也擔心中國出口量的問題時,香港的國泰航空已經一早準備了成衣業,電子零件業會轉移產地的問題。再2012年之際,國泰航空針對性地開通了由香港出發前往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續航海得拉巴(Hyderabad)再回港的純貨機航綫,亦增加香港-越南河内-孟加拉達卡-香港的貨運航班以適應大量成衣生産綫從廣東省搬到南亞地區的趨勢。

可能大家會說:“不是國航的網絡更寬,航點更多嗎?”對,你們說得沒錯。但大家也別忘記,商務旅客,尤其是來自非中國地區的旅客經常會從軟件的角度出發。他們會問:

1)德國人:用里程可以直接在網上換免費機票嗎?
2)英國人:電話的接綫生的英語流利嗎?
3)印度人:飛機上的特別餐符合我的宗教要求嗎?
4)南非人:過境的時候會受歧視嗎?
5)美國人:班次頻繁嗎?

你看,國泰來往香港到紐約的航班一天4班,馬尼拉6班,臺北17班。國泰自己本身一天内來往澳洲的航班比來往中國,國内外的航空公司加起來都要多。這就是爲什麽像美國沃爾瑪(Walmart),法國(France 5) 等在港沒有經營的公司也選擇在港設亞太區總部的原因。理由很簡單:因爲商務旅客要考慮的是能否上午在日本巡視業務,午飯在香港更新總部的員工,晚宴在馬來西亞舉行。

國泰航空所提供的就是這種針對性的服務:不以“做大做強”為榮,但每當國泰進入一個市場時,它一定會把對手打敗。(舉例:香港至東京:國泰一日7班,全日空3班,日航2班,聯合航空1班;香港至倫敦:國泰一日5班,英航2班,維珍1班)需知道,國泰每次打敗的都是國外的對手。這跟中國的航空公司在國内威震天下,但到國外就毫無戰鬥力的現象不一樣。

在論航空業。香港的開放政策也直接地帶來很多投資者,並從中間接地吸引更多的現今流。你看香港-新加坡這個市場,國泰自己一日9班,新航一日7班,廉價航空如老虎和捷星分別有4班和3班,美國聯合航空每天有一班從芝加哥抵港的班機亦會延程到新加坡。那是多麽的熱鬧!對我們消費者來説將會是那麽多的便宜機票!

香港民航處也容許皇家約旦航空,阿聯酋航空,斯里蘭卡航空經營香港到曼谷的航段;泰國國際航空經營香港到臺北的航段;中華航空經營香港到雅加達的航段;印度航空經營香港到大阪的航段,美國聯合航空經營香港到胡志明市的航段等。這種“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政策令香港變得更暢旺,外國的居民更多機會認識香港。這種軟件上的投資是不能靠多件幾個大機場或航站樓所能達到的。
发表于 2013-5-26 14:26:17 |
3)法制制度

這裡我希望盡我的能力讓大家粗略了解一下香港的制度。

香港走的是普通法(Common Law,亦叫衡平法),跟澳洲,紐西蘭,肯雅同一個模式,更重要的是,所有在英國本土和海外屬地(百慕達,維京群島,開曼群島)所判決的案例在香港的法庭也適用。不論這種疑似的境外逃稅行爲合不合乎道德標準,事實上,無論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或是香港的九龍巴士都在上述的地方註冊。香港法律系統的統一性容許各類,各地的公司都能夠放心投資,而無後顧之憂。

普通法的裁決跟國内/法國/德國的大陸法(Continental Law)不同。普通法具立法性,故此,香港的法庭不會出現法官獨大的問題,而能夠在法律容許(合理)的框架内達致合情的原則。這也對高速解決商業糾紛有莫大的幫助。

香港ICC上面的國際仲裁中心(HKIAC)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同時獲美國法庭及中國法院所認可的仲裁機構。HKIAC既負責緩解香港法庭的審案壓力,亦像倫敦那個老牌LIRAC一樣帶來數以千萬計的服務費,從中吸引更多國外的人士先來港過境投資(特別是想進入中國市場,卻又毫無經驗的中小型企業)

http://www.hkiac.org/index.php/tc
发表于 2013-5-26 14:50:02 |
說了那麽多,希望大家別認爲我是帶著“吃老本”的態度來解答樓主的問題。我想說的,是香港有很多制度上隱藏的優勢很難會在10-15年内被追上。每次我跨過深圳河的時候,我也被對岸的新樓宇,新發展所深深地吸引著,亦為内地十三億任命日漸富起來感到萬分的高興。

但理想歸理想,香港在吵吵鬧鬧的背後也下了很多苦功。香港的特色,在於每一步都深思熟慮。過去的150年,無論是宗主國/佔領國/祖國管理也好,香港人居安思危的性格讓我們習慣了以獨立的單位來解決問題。我們經常問自己:成本低嗎?效益高嗎?對下一代有建樹嗎?加上香港一直以來這個似國非國,似市非市的問題,提醒著我們要少説話多做事,在外國凡事低調。

中國内地在國策上充滿野心和目標,這是一件好事。香港方面,在商業管理,法律制度上亦充滿前瞻性。現階段來説,香港已經在各層面上佈局好,十多年來嚴格執行者良好的管理文化。香港的基礎扎實,國際營運經驗豐富,我深信香港的發展一定不會變得像菲律賓,埃及等後繼無力。

至於香港會不會被中國大陸“趕上”的話題,唉,如果大家還當作是一家人的話,那爲什麽要把發展當成一個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中國的人口比美國還要大四倍,沒有可能一市獨大的。你們看,期貨商品的買賣不是紐約能控制而是芝加哥的;加州的R&D集中在軟件上,但醫療上的R&D還是集中在波士頓。從前世界能源之都在休士頓,但自從頁岩採石油及注水採天然氣的方法大量流行後,North Dakota和Oklahoma這些中部洲份也高速發展起來。爲什麽我們一定要自找麻煩,來個廣州對深圳,香港對上海的比拼?
发表于 2013-5-26 15:04:06 |
以一个普通人角度来看
如果是人才,高學曆人士,在香港發展前景還是可以的
香港的100多萬窮人我覺得活得很悲慘
資本主義富了一部分人,也讓一部分窮人永無翻身之地
而且香港社會向上流動性很弱
香港普遍人最關心的就是房價、工資,其實和內地普遍年輕人關注的也是差不多的
可惜工資沒漲反而相對下降(通貨膨脹),樓價漲了好多
那些居住在公屋的普通香港人基本這輩子買樓無望
那些中産,也是房奴,買得起房子的還好,買不起的租房子的更悲慘

如果拿香港和北上廣深對比的話,有好有壞。
好的方面比如香港産品質量有保證之類,不過這些也都是國外的,香港治安好,國際化
差的方面就比如缺少人文氛圍,文化藝術不濃郁。浮躁的商業文化,人均居住面積全國倒數第一。根據聯合國的標准,許多香港人實際上是沒有尊嚴的生活著。

有錢的話,在香港揮霍是不錯的
沒錢的話,還是在大陸生活比較舒服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1 02:53 , Processed in 0.08042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