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五湖泛舟

[经济] 合肥市上市公司资料汇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2: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安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830元▲


记者:何珂

来源:安徽日报

按常住人口计算,2023年安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6830元(折合10903美元),增长5.7%!

3月20日,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发布了202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70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

2023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1.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4682.2亿元,增长5.8%。工业增加值14021.1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40.2∶51.9调整为7.4∶40.1∶52.5。预计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47934元/人,比上年增加8339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830元(折合10903美元),增长5.7%。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1%,提高1.36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2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30.9万人。全省农民工总量1988.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302.3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3.3%。



新兴动能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8.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2.9%。

市场销售中,网上零售额3985.4亿元,增长14.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406.9亿元,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4%,快于全部投资20.4个百分点。

全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141.1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211户,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801.7万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00: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域研发总部+产业基地,落户长丰!●

近日,从县投资促进中心获悉,昇显微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区域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落户长丰县。企业在长丰县注册成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建设昇显微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区域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主要从事手机AMOLED芯片研发和产业化,以及车载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昇显微电子(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总部设立在苏州市,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本土驱动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AMOLED显示屏幕的驱动芯片开发,重点面向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作为国内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依托本土化的研发和运营团队,在显示驱动芯片行业不断精进,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业务端,公司产品应用正在从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从OLED向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方向拓展延伸。2023年初,公司推出了全球首创的使用Trisome存储技术的AMOLED驱动芯片产品,实现了将Nor-flash和Driver IC的整合,大大降低了手机屏幕模组的成本,减少开机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昇显微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区域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落户长丰县,依托合肥显示产业集聚优势,将在显示应用的外延软硬件拓展,开拓软硬件合作伙伴,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为长丰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幸福长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2: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又一总部项目开工★


日前,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浙江巴腾总部基地项目取得《分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现场同步开工建设。


建筑效果图

该项目地处高新区响洪甸路与侯店路东南角,供地面积约15.6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亿元。项目由浙江巴腾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安徽金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安徽金承科技有限公司为浙江巴腾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项目建成后,安徽金承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技术交流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每年可服务新能源汽车企业300家左右,拥有年开发新能源汽车OBD(检测系统)700套、研发座舱软件系统2300套以及年产高档新能源汽车应用软件相关配套硬件(电子控制器、传感器、控制电板)800套等能力。预计年产值2.2亿元,可提供200人就业。

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0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值超越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成光伏第一股◆


作者:马悦然

来源:界面新闻

光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SZ)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超越隆基绿能(601012.SH)。

截至3月22日收盘,阳光电源收于下跌0.9%,收于102.97元/股,总市值约1529.26亿元;隆基绿能下跌3.65%,收于20.09元/股,总市值1522.43亿元。
至此,阳光电源市值超越隆基绿能,成为光伏第一股。

年初至今,新能源在二级市场股价整体低迷,但阳光电源三个多月内仍累计上涨17.56%,几乎是光伏板块同期股价上涨最多的企业,隆基绿能则累计下跌12.27%。

从近半年数据看,阳光电源市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隆基绿能同期整体为下降趋势。


阳光电源近半年来市值走势 图片来源:同花顺



隆基绿能近半年来市值走势 图片来源:同花顺


在新能源、光伏受资本热捧的2021年,隆基绿能于当年11月1日,达到其历史最高市值5424亿元,阳光电源则在10月27日达到市值最高点2563亿元。以此计算,隆基绿能市值至今已经累计跌去约72%;阳光电源市值累计跌去约40%。

截至目前,A股尚在光伏千亿俱乐部的企业仅剩三家,分别为阳光电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600438.SH)。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2021年,主营光伏的千亿市值企业最少达到12家。

虽同属光伏赛道,阳光电源和隆基绿能主营业务却有所区别。阳光电源产品聚焦逆变器、变流器、储能系统等,并未在光伏主产业链上,且得益于海外市场等因素,业绩增长情况略优。

隆基绿能是光伏硅片和组件龙头。去年以来,行业进入过剩周期,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均大幅下滑,相关企业营收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于隆基这种产能较大的企业。

1月22日晚,阳光电源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为710亿-760亿元,同比增长7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亿-103亿元,同比增长159%-187%。

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阳光电源表示,其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等核心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同时受益于上半年外币汇率升值、海运费下降等因素。

在已披露预告的光伏企业中,阳光电源盈利最高,净利润上限突破百亿元。

截至目前,隆基绿能暂未发布去年年报数据,其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16.94亿元,同比增速6.54%,增速放缓。同期,阳光电源净利润增速超过250%。

标普数据显示,2022年,阳光电源以77 GW的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排名再次位居全球第一。在多家机构的排名中,阳光电源近十年来逆变器出货量均居全球第一梯队。

近两年,阳光电源在储能领域持续发力。3月21日,阳光电源在其举办的技术研讨会上,发布了光储2000 V高压系统技术、全场景干细胞电网技术、《工商业储能白皮书》等一系列新技术及产品等。

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市场份额统计数据中,阳光电源超越特斯拉,首次成为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老大。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去年阳光电源蝉联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第一。

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从整体产能规模来看,仍是全球最大光伏企业。2020-2022年间,隆基绿能均为全球组件老大。去年,这一桂冠被晶科能源(688223.SH)夺取。

在新一轮N型高效电池技术的选择中,隆基绿能将重心放在BC电池技术上,并未选择主流TOPCon技术。BC电池技术及产品相对于TOPCon来说较为小众,市占率、整体营收规模均略逊一筹,隆基绿能的市场地位也受到威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13: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科技大包干”激发创新动力▲


*安徽实施“科技大包干”改革3年来,共在1421个科研项目开展了试点,省财政共支持经费19798万元,改革措施平均节约科研人员15%-30%的时间。

*针对科研成果纳入国资“定价难”、走向市场“转化慢”,2020年,中科大率先开展“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创新提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新模式。

记者:徐海涛 周畅 水金辰

来源:瞭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调试“机器化学家”(2022年10月21日摄)张端摄/本刊

科研人员“负担重”、科技管理“审批多”、国有资产价格“界定难”、科创成果“转化慢”……瞄准这些束缚科技创新活力的现实难题,近3年来,安徽探索实施“科技大包干”改革,加快激发创新动力。

“科技大包干”改革分为两个部分,前端是试点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以经费使用权下放等方式,最大限度压缩不必要的经费审批,让科学家主导科研、有更多精力关注科研本身、按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科研经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放管并重,制定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守牢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红线,避免科研浪费。

改革后端是通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调整科研成果转化主体和程序,由科研团队直接在市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

通过这项改革,安徽打通科研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多重“梗阻”。据统计,202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8%,总量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54%,总量居全国第7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户,总量居全国第8位。

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科技大包干’改革以信任为前提、以诚信为底线、以激励为导向,使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专注创新,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

科研减负:
预算表从17页缩减到1页

今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称中科大)杜江峰院士团队传来好消息,他们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定位精度最高达到1.7纳米,有望为10纳米以下芯片的缺陷检测提供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

“85后”教授石发展是实现这项成果的科研人员之一,谈及团队和自己近期在量子信息研究方面的多次重要突破,他说这不仅得益于科研业务上的“增量”,也得益于管理事务上的“减量”。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开展“科技大包干”改革,改革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核心是“最大限度压缩不必要的经费审批”。

“做课题组长,先要做财务专家!”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流行于国内科研一线的“段子”。改革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表里要列出未来几年的研究经费细化清单,包括材料费、运输费、装卸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会议费、差旅费等,各项经费都要预先安排明白。“有时候一份科研项目申请书里,财务预算表比科研方案还长。”石发展说。

为改变这种情况,2020年,安徽首先在中科大试水并逐步推开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可做可不做的经费审批一律不做,可有可无的环节一律取消。

中科大将经费审批权下放,取消预算收支计划等预算编制,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决定经费使用方式和支出项目,做到谁负责科研项目谁管理经费,把钱花在刀刃上。截至目前,学校依托改革试点,累计包干项目600多个、涉及经费超过8亿元。

放权的同时,“科技大包干”注重放与管有机结合,信任而不放任。实行诚信承诺,建立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普遍性禁止、具体性禁止两个负面清单,与科研团队签订诚信承诺书,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负责,对违规使用科研资金的及时给予处罚。

石发展向记者对比展示了“科技大包干”改革前后的两份科研项目申请书,经费额度同为450万元左右,改革前的财务预算表长达17页,改革后减少到1页。科研减负让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研业务,经费使用也更灵活方便,激励更多高质量成果涌现。

“三大包干”:

尊重科研规律释放科研生产力

安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具体包括“三大包干”:

——项目经费包干。取消预算编制,项目负责人在科研方向、路线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经费支出方式,事后备案即可。

——科研组织包干。允许在经费总额范围内根据需求调整科研方向、路线。“打酱油的钱也可以买醋”,赋予项目负责人设备购买自主权和人员使用自主权,最大限度让科学家主导科研。

——科研绩效包干。加大科研绩效奖励,允许项目负责人根据团队成员实际贡献发放奖励。

在采访中,科研人员对改革最多的评价是“符合科研规律”。

“科学有未知性,很难在科研项目书里把今后5年的需求都想清楚。”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江俊近年来带队研发的“机器化学家”项目前不久干成了一件大事,成果蜚声海内外。

人类梦想到火星上栖居,首先要解决缺氧问题,利用火星陨石研制制氧催化剂是可行的技术方案之一。根据陨石的多种化学成分,有376万多种可能的组合配方,靠科研团队按传统方法测算需要两千多年。

而“机器化学家”很快就学习了5万多篇相关的化学论文,用“智能大脑”思考并设计出一个基础配方,然后做实验并根据结果不断调整配比,前后仅用6周时间就找到最佳配方,研制出一种新型制氧催化剂。

江俊说,项目实施时,会发现有些稀缺型的高端科研设备,意向厂商突然不卖了,别的厂商借机涨价。按以前的管理方法,变更设备采购要经过多道审批,费时费力,改革后,按照科研组织包干的相关规定,科研人员有了设备购买自主权,可以灵活调整为“买替代性设备”或自主研发。

“在该项目中,我们购买了一套数字机械臂,但厂商只卖硬件,不告诉我们软件接口。”江俊表示,按科研绩效包干规定,我们提高劳务费,激励项目组成员得以自己动手测试上千次,逆向开发出一系列创新功能。

“机器化学家”展现出的惊人科研生产力,是安徽“科技大包干”改革的具体成果之一。改革使科研过程更符合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创造性,科研团队无需详细规划,能够迅速集合起算法软件、机器人、化学各领域专家,共同设计软件架构、编写程序、进行电化学测试等,最终实现人工智能驱动机器人做实验,改变了以“试错”为传统方法的化学研究范式。未来,以“科技大包干”改革驱动的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半导体器件与芯片、高分子材料等多种领域的精准创制,推动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据统计,安徽实施“科技大包干”改革3年来,共在1421个科研项目开展了试点,省财政共支持经费19798万元。从目前了解情况看,改革措施平均节约科研人员15%到30%的时间,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激发了科研人员积极性。

成果赋权:

激励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我国自研的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并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全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缆采集装备的国家。

这个成果背后离不开一家成立刚满两年的初创公司——合肥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为“海经”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中科采象,正是安徽科技体制改革催生的产业化成果之一。

之前的科技成果转化多采用“先转化、再奖励”模式,即先将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再以股权、现金等形式给予科研人员奖励,这种模式主要有两方面问题:

——审批流程较长。成果转化要经过多级审批,流程长、要求高,仅作价入股流程就需经过可行论证、单位决策、评估备案、产权备案等10个环节。“往往容易错过市场时机。”一位曾创业的知名学者说。

——国资流失风险不确定。科技成果转化天然高风险,据美国咨询机构德拉加娜·孟德尔统计,硅谷75%的创业公司会在5年内倒闭。按“先转化、再奖励”模式,科技成果需要先确定价格并列入国有资产,如日后效益不佳,单位乃至科研人员就要承担国资流失风险。

针对科研成果纳入国资“定价难”、走向市场“转化慢”,2020年,中科大率先开展“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属于“科技大包干”改革的第二个部分,创新提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新模式,可概括为“先转让,后分成”,先将科技成果所有权通过赋权的方式转让给项目成果完成团队,学校不再享有成果所有权,再通过协议约定,经市场定价后,学校享有科技成果转化的部分收益。

中科大相关负责人说,这样既可以让科研团队减少科技成果转化的审批流程,便捷地融资、转化,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应有收益。

2023年,安徽省在总结中科大赋权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应试尽试”原则,遴选出106家单位参与“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截至2023年底,中科大通过改革试点方式转化成立33家公司,知识产权评估金额约2亿元;赋权企业经过融资后,知识产权估值约18亿元,公司市值累计约74亿元。

“改革前的2015年到2019年,学校5年转化出9家企业。这次改革试点3年多时间,学校就新转化出38家企业,老师们的创业热情明显被激活了!”中科大成果转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探索建立运用“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国有利益保障机制,完善转化企业的服务体系、相关风险防控和尽职免责机制。希望在保障国有利益前提下,遵循市场和企业发展规律,通过多层次的尽职免责机制,减少科研人员顾虑,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新模式简化流程、规避风险、方便融资,让我们可以去做以前不敢做的事。”中科采象创始人、中科大副教授曹平说,改革后高校教师可以直接拿着赋权后的成果、专利去找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也很认可这种新模式。

在安徽大学,经学校赋权,单磊教授、王绍良研究员团队于2023年成立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目标是将“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技术”转化为高端低温仪器与设备,应用于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公司成立仅几个月,就获得销售合同1000余万元,达成意向订单超过5000万元,学校拥有科技成果分配权的20%,将随着公司的盈利情况获得相应回报。

“成果赋权解放了科技生产力。”中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如此评价。

量子计算、深海探测、抗癌药物、电源芯片……安徽通过“成果赋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2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德旺+王树国:这次“牵手”缘何备受期待?★


作者:华睿

来源:安徽时评

王树国出任曹德旺发起创立的福耀科技大学校长。

消息传出,一向喧闹嘈杂的互联网,忽然安静,安静得只听到一个声音——热烈的掌声。

别人退休了,再次高就发挥余热,关网民啥事?

当我们揭开这两位在各自领域德高望重的人物牵手内幕时,你或许会豁然开朗,会心一笑。


真诚的握手,注定了牵手的必然。

王树国出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可不是临时起意。

2022年6月1日,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一行来到西安交大调研。调研中,时任西安交大校长的王树国盛赞曹总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的创新之举,认为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同时表达了双方加强合作的期待。

一向率真的曹德旺,则直言中国高校的办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希望双方共同探讨新型公办大学办学模式,在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务实合作。

两人就此越走越近。至于最后能走到一起、携手共襄盛举,则因两人身上有着耐人寻味的三大交集:

第一,爱国。

2023年7月2日,王校长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雨中爱国演讲感动全网:“忘却什么都可以,但不能忘却祖国;丢掉什么都可以,但不能丢掉事业……交大人心怀家国,即使风雨兼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曹德旺的爱国之名,则源自他的“退卡”行动。
他拿了美国绿卡十年后发现,中国的“玻璃大王”举家移民,也就带走了中国的汽车玻璃!所以他说:“我把绿卡还给你,不要了,三个孩子、老婆全部撤回去。因为我的根在中国,我必须向历史负责!”

创办福耀科技大学,其实也是基于他为国育才的初衷。

第二,人品。

人品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往往特别在意对方的人品。曹德旺在决定面向全球聘任校长时,态度十分明确:“首任校长一定是中国人,理工科背景,重点要考察人品。”

曹总的人品,不仅从他“达则兼济天下”、豪捐180亿的中国首善身份可以看出,还有他那次当众指名道姓地怒斥前“中国首富”:“仅有39亿注册资金,他到底是如何弄到2万多亿的?这才是一家许家,还有李家张家王家刘家、那个王八家的,污七八糟的,那个一大堆东西……”

老人家操着闽南普通话的当众怒骂,不仅骂出了老百姓酣畅淋漓的快意,也让人们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正直与正义。

至于王树国校长的人品,只需看看他的“五不”:不愿当副 省 长,坚守教育事业;不争当院士,关注学校发展;不炫耀学问,谦逊与和蔼;不到处演讲,专注培养人才……

3月19日,王校长离任退休的那天,全校上万名师生员工追送、先生三躬回谢,这场景,可算是对他人品的一次生动演绎。

第三,经历。

曹德旺与王树国,从小都是穷孩子,吃过很多苦。也许这种共同的出身与相近的童年经历,会让他们有不少共同的话题。

有趣的是,两人都属狗,1946年出生的曹总比1958出生的王校长正好大一轮。

在中国,人们会认为属狗的人忠诚,那份忠诚可靠,会给人强烈的信任感与安全感。细品两人的形象气质与日常言行,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他们身上对祖国无条件的热爱与忠诚,更是始于言而终于行。而正是这一点,他们受到了网民一致的尊敬。

人品决定了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而是否爱国,则决定了一个人受人尊敬的高度。

追星就要追这样的星!网民对这两人的热情追捧,恰恰折射了国人对他们的美好期待,更折射出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价值取向。

从两人身上,我们或许能悟出自己今生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样的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爱国、因为人品,也因为家庭出身与人生际遇的诸多交集,两人就此从握手到“牵手”,成就了一段佳话。

而两人的成功“牵手”,也为福耀科技大学今年如何招生、今后如何办学,带来了无限期待与想象。



当你看到网民在网上高呼“福耀科技大学,旺国科技大学”时,你是不是像我一样,心中涌起了一阵滚烫的爱国热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2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又一半导体项目开工!◆


3月26日上午,威迈芯材(合肥)半导体有限公司
年产100吨半导体高端光刻材料项目奠基仪式在合肥新站高新区举行,投产后将实现光刻胶关键材料的本地化供应。

威迈芯材(合肥)半导体有限公司是苏州威迈的全资子公司,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颍州路与龙子湖路交口,占地面积共50亩,总投资3亿元,旨在打造国内最大的高端半导体DUV级别(ArF/KrF)的光刻胶核心主材料量产基地。产品包括光致产酸剂PAG、BARC层树脂Resin、光引发剂PI等,同时也提供每个最终产品的中间体及核心单体材料,规划建设年产能100吨,将于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项目效果图

威迈芯材始终专注于高端半导体DUV级别(ArF/KrF)光刻胶核心主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凭借PPB级别的金属杂质控制及多步合成的定制化开发等核心技术,已成功导入国内阜阳欣奕华、南大光电、苏州瑞红、北京科华微、徐州博康、武汉鼎龙等多家龙头光刻胶企业,成为中国光刻胶企业国产PAG的领先供应商。

来源:合肥新站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23: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联手”安徽,拯救“边缘塌陷带”?▲


“借道”安徽,融入长三角

作者:程晓玲

来源:城市进化论


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



日前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其中提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



座谈会召开第二天,两大中部省份就传来合作进展——3月21日,河南省人民 政 府、安徽省人民 政 府在郑州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两省将统筹推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省际通道项目。



河南方面明确提及,重点加强航运方面合作,推动“中原出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地处中原腹地的经济、人口大省河南来说,积极联通同属长三角和中部的邻省安徽,无疑是加快融入长三角、开辟东向出海新通道的必然选择。



区域合作最直接的受益者往往在省际毗邻地区。放眼豫皖交界区域,无论从经济水平还是人口流失看,豫东南、皖西北均是困扰两省多年的发展“洼地”。



近年来,河南省 政 府 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通知》、安徽省委、省 政 府 出台《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均把促进豫皖交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



随着动作进一步细化,能否为两省之间的“塌陷地带”带来新的转机?



1、利好副中心



区位“居中”的河南,正努力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

在当地看来,国内省域经济发展日益分化,河南要争取在未来全国经济板块中占据有利位置,“确保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入局而不是出局”。



随着兄弟省份安徽乘着“入长”东风蓄势起飞,河南向长三角“靠拢”的步伐也在加快。



这在当地出台的多个重要规划文件中得以印证。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先行区”。



在《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中,“长三角”一词则被提及多达17次。



其中提到培育建设的4条通道经济带中,“中原—长三角通道经济带”位列首位,并明确点名发挥郑州、洛阳、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信阳等枢纽城市经济集聚效应,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图片来源:摄图网600709707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作为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形高铁的省份,高铁线路理应为河南融入长三角提供有力支撑。



但从目前来看,向东延伸的郑合高铁、郑徐高铁等线路主要集中在河南中部偏北的郑州;连通合肥、杭州、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商合杭高铁,起于豫东的商丘。



相比之下,定位省域副中心、肩负带动豫南发展重任的南阳,此前仅有一条南北向的郑渝高铁,城市发展明显受限。



有观点分析,这也成为南阳在中西部省域副中心城市竞逐中的一大掣肘。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此前曾提到,在普铁时代,南阳和襄阳两市交通区位原本大致相当,但步入高铁时代后,郑万、武十高铁先后开通,襄阳先一步形成高铁“十字”格局。



眼下,河南正加快补齐这块短板。



根据此次豫皖两省签署的协议,在省际高铁方面,将加快推进南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铁和京港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沿淮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淮南—蚌埠—淮安)、亳蚌滁宁铁路亳州—蒙城段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四条重点线路中,直接涉及南阳的就有两条。


南信合高铁示意图 图片来源:铁路建设规划



其中,有望在今年开工的南信合高铁,起自南阳、直通合肥,不仅将极大拉近南阳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也将成为推动其实现高铁“十字”交叉的关键一笔,对于提升南阳的交通地位和区域辐射力意义重大。

2、拯救“洼地”



进一步看,线路从副中心南阳向东延伸,受益的远不止南阳一地。



根据规划,作为河南、安徽两省间的交通大通道,南信合高铁(河南段)新建规模380.79公里,设南阳东、唐河北、泌阳、桐柏北、信阳东、罗山南、息县南、豫东南新区、商城、固始10座车站。



覆盖范围更广的沿淮铁路,则有望串联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省份,向西延伸至兰州,从而形成一条横跨西部、中部和东部6省13市的干线通道,沿线所经城市总人口约6500万,版图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连通兰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



这两条高铁线路加快推进,所途经的广大豫东、豫南地区无疑将迎来重磅利好。不仅如此,在河南高度重视的“中原出海新通道”方面,省内两大港口——周口、信阳同样位于该区域。


图片来源:周口日报



大力扶持背后是欠发达的现实处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远离中心、交通不便等原因,包括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在内的豫东、豫南地区在河南省内长期属于“吊车尾”的存在,经济总量、人均GDP水平几乎都在省内排名倒数。



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不足,导致其成为河南人口流失问题最严峻的区域。



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作为全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河南流出到外省人口多达1610万人。其中,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南阳等地正是主要来源地——



周口出省流动人口数量最多,有267万人;信阳、南阳、驻马店和商丘分别有246万人、211万人、210万人和178万人去了外省;五市合计出省流动人口1113万人,占全省的69.1%。

从流出人口去向看,长三角一带则是重要的目标区域。其中,浙江是信阳人、周口人外出的首选流入地;江苏是商丘人、平顶山人、洛阳人、新乡人和开封人外出的首选流入地。



这也就不难理解,此次豫皖合作在交通布局背后更深层的意义。



公开报道显示,就在双方签署协议当天,河南省副省长刘尚进在郑州会见安徽省副省长单向前一行,就综合交通运输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豫皖两省及毗邻地市就互联互通项目进行了深入对接。



毗邻地市共同参与项目对接,释放的信号与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3、联动产业



对于此次省级层面的定调支持,豫东豫南地区可谓期盼已久。



以河南省内著名的人口大县、劳务大县——信阳固始县为例。地处河南、安徽交界处的固始,作为河南面向华东的东南大门,拥有“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却在铁路建设中一度“缺位”。

用媒体的话说:普铁时代,错失京九、宁西两大机遇,铁路形同虚设;高铁时代,固始苦求多年,至今仍在无尽的等待。



随着近年来河南省米字型高铁网、“市市通高铁”陆续建成,当地有关高铁设站的呼吁日渐高涨。眼下,南信合高铁(计划将在固始设站)开工建设被提上日程,百万固始人的“高铁梦”也终于有了盼头。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084951



当地对于加强省域合作、改变发展现状的迫切不止于此。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21年11月,叶集固始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和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双方希望共同打造“一河两岸一座城”,实现交通互联、产业互补、生态互治、民生互惠,携手同创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



不久前,安徽省、河南省发改委深入开展皖豫两省叶集—固始毗邻地区合作区建设谋划工作,编制《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并于近期报国家发改委。合作区规划范围为叶集区和固始县全域。



作为谋划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有效切入点,双方将共同建设“一园、一城、一区”——

“一园”即在叶集经济开发区和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范围内,建设一个5平方公里的皖豫产业合作示范园;



“一城”即共同推进叶集主城区与固始县史河湾生态新城全方位融合建设发展,在皖豫交界地区打造一个人口超50万的新兴中等城市;



“一区”即携手建设皖豫边界“一河两岸”共同富裕协作区。

据安徽省发改委介绍,其中重点建设的皖豫产业合作示范园,将规划引导智能家居、新材料等产业合作。



同样在扼守河南“南大门”的信阳,于2022年3月揭牌的豫东南高新区,诞生之初就被赋予打造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使命。其大力推进的新能源产业,有望为深度对接长三角打开合作空间。



对此,先行一步的豫鲁合作或可提供有益借鉴。



此前河南曾 官 方 发文明确加强与山东合作,“努力打造全国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样板示范”。今年2月,河南进一步出台《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台前打造成为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的样板示范,并聚焦化工新材料、羽绒及服饰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领域细化部署。



四面出击、抱团取暖,“塌陷”的洼地正迎来希望的曙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0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一新能源总部基地开工了 !■


近日,蜀山经开区重点开工产业项目再上新,包括中贝新能源总部及PACK生产基地、皖江人和低碳科技园(二期)在内的两大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顺利启动开工建设,目前两项目施工单位均已进场,正有序推进土方、桩基等各项施工内容。

其中,中贝新能源总部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位于运河新城佛岭寨路与兆勋路交口东北角,项目总投资约20亿(一期投资10亿元),一期项目占地约69亩,总建筑面积约5.18万方,共建6栋多层厂房、1栋多层配套。


中贝新能源总部及PACK生产基地项目效果图。

据悉,中贝通信集团是AI算力领域的上市龙头企业,主业聚焦5G新基建、云网算力服务、智慧城市与行业应用服务等领域,同时也大力加强在新能源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不断提升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储能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等领域能力,目前企业已与江淮汽车、安凯汽车及弗迪电池等上下游合作方达成紧密合作。一期项目拟通过整合集团旗下新能源板块资源,建设年产5Gwh锂离子电池与储能系统的生产线,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约45亿元,年税收约1.8亿元。

皖江人和低碳科技园(二期)项目位于蜀山经开区东区仰桥路与振兴路交口东北角,总用地面积约20亩,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5.1万方,建设地上8栋多层加2栋高层和裙房。


皖江人和低碳科技园(二期)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以人和数智科技公司为依托,围绕节能环保类、数字经济类、工业设计类等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或先进制造业,重点引进各类企业总部、功能性总部或区域总部项目,预计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纳税额约1800万元。

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024年开年以来,蜀山经开区紧紧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通用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等主导产业,深入谋划并启动产业导入,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截至目前,开发区开工在建项目共21个,总投资额约157.68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约33.86亿元;计划开工盛位电子、联鹏光伏等项目共13个,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我们将继续聚焦产业项目主体,加快谈成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全方位提升开发区产业驱动力、承载力和竞争力。”蜀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蜀山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0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他豪捐300亿建大学◆



作者:牧龙闲人

来源:华人作者团、最华人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传承——

1984年,“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回乡省亲,捐巨资2000万美元创办宁波大学,受到了乡邻们的夹道欢迎。

当时,有个十几岁的孩子站在人群中间,被热烈的气氛深深感染。

他激动地想,自己以后一定也要赚大钱,风风光光地造福家乡。

40年后的今天,这个孩子长大了,真的赚了大钱。

他没有忘记当年的梦想,一出手就是300亿豪捐,在宁波建了另一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他就是虞仁荣,中国芯片大佬,韦尔股份掌门人。


●虞仁荣

虞仁荣和包玉刚是同一个村子的老乡,都是宁波市镇海区钟包村人,“一村捐出两所大学”,也由此成了当地的一段佳话。

01、中国芯片领域最有钱的人

提到虞仁荣的名字,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在中国芯片领域,他绝对是个大佬级的人物。

他创办的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图像传感器厂商,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索尼和三星。

2022年,虞仁荣以950亿元财富,居《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2位,问鼎“中国芯片首富”。

从农村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领域最有钱的人,虞仁荣一路走来,创造了太多的不可思议。



虞仁荣出生于1966年,小时候家里很穷。

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念头,他勤学苦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学校——镇海中学,后来又如愿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无线电系(后更名为电子工程系)85级的一名学生。

那个年代,国家将主要力量都投入在民生和重工领域,半导体显然不是一个热门的专业。

但虞仁荣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白天上课,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晚上则出去打零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他很有生意头脑,把北京海淀的试卷,转手卖到河北保定,从中赚取差价,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试卷经销商”。

所以虽然家里穷,虞仁荣在同学中却是很富裕的一个,这也让他建立了优越感,比其他同学更早有了赚钱的思维和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虞仁荣所在的清华无线电EE85班,虽然在当年不显山不露水,但日后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崛起,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行业大牛。

如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兆易创新创始人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等,跟虞仁荣都是同学,都出自EE85班。

他们几乎撑起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半壁江山,是清华建校以来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届学生。

有人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其实,当风口到来的时候,那些真正飞起来的,往往都是拥有一技之长、踏踏实实在一条路上努力深耕的人,他们准备得足够充分,足以牢牢抓住机遇。

02、我要吃肉,不要喝汤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虞仁荣进入浪潮集团工作,成了一名工程师。

浪潮集团是国内顶尖的IT企业,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便是它研制的,它还开发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这一标准至今仍在沿用。


●济南浪潮大厦

在这样的大企业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进入浪潮后,虞仁荣才发现现实与他想象的相距甚远。

他觉得自己在这里很难熬出头来,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耗费了几乎全部的精力,完全没有时间提升自己。

他不愿过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人生,勉强干了两年后,他辞掉了这份体面的工作,离开了浪潮。



离开浪潮后,虞仁荣进入香港龙跃电子有限公司,担任北京办事处经理,主管电子元器件的代销分销。

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极为重要,为他日后创业奠定了根基。

虞仁荣既懂技术,又懂销售,深得客户信任。

他在龙跃电子干了整整6年,从货源到渠道,把电子元器件代销分销的流程摸得清清楚楚,同时也搭建起了自己的人脉。

之后,他果断辞职创业,在北京成立了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

90年代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大爆发,VCD、DVD、MP3等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MP3音乐播放器

这是电子元器件生意最好做的年代,虞仁荣凭借出色的能力,带领华清公司快速发展,先后拿下了安森美、松下、莫仕等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的代理权,建立了完整的“采销存”供应链体系。

短短几年,华清公司就成了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年利润高达1000万美元。

一般人做到这种程度,大概已经相当满足了,继续稳妥地做下去就好。

可虞仁荣没有,他脑子里很清醒,做经销商虽然能赚钱,但命运终究掌握在别人手里,企业要想走得长远,得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做经销商只能喝口汤,要想吃肉,必须搞自主研发。”

于是在2007年,虞仁荣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半导体设计公司,这就是韦尔股份。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03、“蛇吞象”式的收购

公司成立初期,虞仁荣跌跌撞撞,走得很不容易。

权衡之后,他决定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需求量又比较大的两类半导体产品入手。

一个是功率分立器件(包括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等),另一个是电源管理IC(一种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为主系统作管理电源等工作)。


●电源管理IC

由于半导体领域研发周期长、耗资巨大,为了持续获得资金,虞仁荣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即“半导体设计业务”与“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并行,用销售其他厂商产品赚来的钱,支撑自己的产品研发。

这也成了韦尔股份经营的特色。

这种模式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用别人的产品探路,及时了解到用户需求,然后在自己的产品上随时整改。

在“两腿走路”的模式下,韦尔股份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就获得了极好的反响,企业实力也日渐雄厚。

2017年5月,韦尔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7年5月4日,韦尔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两年后,虞仁荣以极大的魄力,收购了半导体巨头豪威公司100%的股份。这家早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的科技巨头,正式归于韦尔股份旗下。

业内将这场收购称为“蛇吞象式的收购”,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韦尔股份由此顺利进入图像传感器领域,成为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厂商,产品广泛用于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领域。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火热,韦尔股份的市值水涨船高,截至目前,市值突破1200亿元,成为A股第二家市值破千亿的半导体公司。

据2021年12月发布的《中国半导体企业100强》榜单,韦尔股份排名第2位,仅次于华为海思。

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虞仁荣的带领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不容忽视的半导体巨头。

04、建大学,豪捐300亿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虞仁荣赚钱的同时,也从未忘记回报祖国、回馈社会。

2022年,宁波官方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宁波籍企业家虞仁荣学习包玉刚先生,捐资300亿元,在家乡建设一所高标准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

其中100亿用于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200亿作为办学资金,用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基本运营费用。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效果图

消息传出,外界一片哗然。

要知道,据2021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上榜的100名企业家,全年加起来也才捐了245.1亿元。

而虞仁荣一上来就要捐300亿,比100位富豪全年捐款的总和还要多。

面对外界的议论,虞仁荣没有借机炒作造势,他只是默默地开始了行动。

从校区选址到设计规划,从人才聘请到学科建设,他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既出钱又出力。

在他的鼎力捐助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拔地而起。


●建设中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这所大学目前仍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一期-1”计划于2025年6月竣工,9月正式开学;

另有“一期-2”和二期项目,持续到2030年建成。

这里汇聚了一大批行业顶尖人才,已签约的60余名教授中,光院士就有10位,登上“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的有23位,还请来北京大学前副校长陈十一担任校长。


●陈十一担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

虞仁荣的目标很明确: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有人问他,这么劳师动众地办一所大学,短期内又看不到收益,值吗?

虞仁荣则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持续性,只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地投入技术,深耕十年二十年,一定会出现几千亿美金市值的芯片公司。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个从穷苦小村走出的孩子,从始至终都坚信着知识改变命运。少年时勤学苦读,中年时悉心钻研,老年后捐资兴学。

他在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中国半导体事业添砖加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22: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均130074元!合肥刚刚公布▲


3月30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发布了《合肥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2673.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42.21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654.38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为3.0:36.6:60.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30074元(折合18413美元),首次突破13万元。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06.6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常住人口985.3万人,增加2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5.55%,提高0.9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7.8万人,出生率7.98‰;死亡人口6.0万人,死亡率6.16‰;自然增长率1.82‰,比上年回落1.76个千分点。



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4.9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81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



新兴动能加速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7%。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1700亿元,增长54.6%;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0万辆,增长1.4倍。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增长18.2%;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达2209.73万千瓦、2225.78万只。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9%,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31.6%。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投资增长13.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4%。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2.93万户,比上年增长12.8%,创历年登记量新高,年末实有市场主体达168.89万户,增长11.6%。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达8406户。

来源: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31 23: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鞍山走了,只留给合肥一个含山县●


「分手,应该体面。」

歌手于文文的经典歌词,在现实中以另外一种形式上演。近日,马鞍山出台了一份《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举措》,宣布将在干部能力提升、产业协同、科创人才、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跟南京全面对接。

至此,马鞍山终于公开倒向南京。

事实上,这个结局并不让人意外。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一跃成为中国首个跨省都市圈。该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覆盖苏皖两省多个城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
其中,就包括了马鞍山。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马鞍山因为距离足够近,和南京的关系一直很“暧昧”——从马鞍山市中心到南京市中心仅61公里,开车不到1小时;高铁每天20个班次,仅16分钟便可直达。

另据马鞍山交通运输部门统计,每天从马鞍山东站来往南京的客流大约有12000人次;每天通过宁马高速公路往返南京马鞍山的车辆大约有20000辆次。对于许多工作在南京的马鞍山人来说,相比合肥,南京显得更亲近。



2023年,这份亲近与暧昧被首次摆在了台面上。

时间发生在2023年12月16日,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隆重召开,一众都市圈成员城市齐聚一堂,针对一年多来南京都市圈建设发展成效进行总结,并协商谋划新形势下城市融合发展方向。

而会议地点,就选在了马鞍山。


图/人民网

如今时隔4个多月,随着马鞍山宣布全面融入南京并出台一系列细化政策,两座城市双向奔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双方今后的人才流动、路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也将变得越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据马鞍山市发改委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根据《若干举措》的相关内容,2024年,马鞍山市将认真落实 中 央及省委、省 政 府 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部署,进一步融入南京、深耕南京,以同城化思维建设区域发展共同体,实现联动发展、共同发展。

为了表态坚决融入南京,马鞍山发布的《若干举措》甚至拟定了督查考核机制,将融入对接南京工作情况纳入市委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提高载体和部门对接南京工作成效的年度考核权重。

事实上,合肥也曾一度争取过马鞍山。

在早前发布的合肥都市圈规划中,就一度包含了滁州、马鞍山、芜湖、蚌埠、淮南、六安等地市。然而或许是考虑到城市辐射能力有限,又或许是基于更高层面全国一盘棋的发展考量,合肥都市圈最后还是无奈选择了“放手”。



据最新编制上报国家发改委的《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合肥都市圈范围包括合肥市全域、淮南市的寿县、滁州市的定远县、六安市的 金 安 区 和舒城县、马鞍山市的含山县、芜湖市的无为市、安庆市的桐城市。

总面积约2.49万平方公里。

有意思的是,业内爆料合肥“放弃”马鞍山的时间点,刚巧就在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之后。或许,是因为南京护翼马鞍山的进击姿态,让合肥认清现实一一只剩一个含山县被死死攥在了手中。

哎,何必呢?

以前,马鞍山是合肥的“小甜甜”。

现在,马鞍山成了别人家的“牛夫人”。

含山县,就 算 是 马鞍山留给合肥的最后一份念想吧。

来源:合肥融房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 09: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湖泛舟 发表于 2024-3-31 22:32
▲人均130074元!合肥刚刚公布▲

人口按974万算的人均GDP,按照23年终985和22年终963的人口平均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2: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庐阳魂 发表于 2024-4-1 09:07
人口按974万算的人均GDP,按照23年终985和22年终963的人口平均值。

我昨晚还在疑惑,听你这么一说,豁然开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3: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再升级!■


导读:这份长达166页的新规明确,对中国出口的芯片限制也将适用于包含AI芯片的笔记本电脑,这意味着美国芯片对华限制扩大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领域。


作者:钱童心

来源:第一财经

3月29日,美国 拜 登 政 府 修改了对华芯片限制规则。这份长达166页的新规明确,对中国出口的芯片限制也将适用于包含AI芯片的笔记本电脑,这意味着美国芯片对华限制扩大到更广泛的消费电子领域。

新规拟于4月4日生效。美国于去年10月出台对华芯片限制令,禁止英伟达等芯片厂商向中国销售最先进版本的AI芯片。此次修改是在去年10月禁令基础上的更新。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制的部门表示,计划继续更新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并加强和调整这些措施。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在以往的临时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

当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实施单边霸凌行径。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美方不当管制严重阻碍各国芯片及芯片设备、材料、零部件企业正常经贸往来,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目前各大个人电脑(PC)生产商正在积极投入带有AI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的研发。就在3月21日,微软首次发布了带有AI功能Copilot按键的商用Surface Pro 10和商用Surface Laptop 6两款笔记本,下个月开始发货。其他竞争对手也正在努力跟进。

一位在某全球前三大PC厂商工作的研发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进一步收紧对AI PC芯片供应的限制,对PC行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也包括我们公司。AI PC将作为未来的生产力的重要工具,硬件支持AI功能的趋势是确定的,结合软件用户场景落地是关键。”

AI PC指的是配备专门用于加速设备上AI计算的专用芯片组(NPU)的笔记本电脑。AI PC可在离线条件下实现AI功能,具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种功能,有望成为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工具。

根据研究机构TechInsights本周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预计支持AI的笔记本电脑(AI PC)在2029年的占比将达到95%,出货量超过2.3亿台。该机构认为,2024年下半年将是AI PC的标志性年份。

“配备每秒可运行40兆次运算(TOPS)的NPU笔记本电脑是微软对AI PC的基本要求,也是微软Copilot在设备上本地运行的最低要求。”TechInsights在报告中写道。

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Cristiano Amon)在上周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上表示:“下一代AI PC的推出将是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这类PC将通过在终端侧和云端同时运行AI,从根本上改变个人计算在沟通、生产力、创造力和娱乐方面的应用体验。”

惠普公司总裁兼CEO恩里克·洛雷斯也在CDF期间表示,今年年底,惠普将推出并销售AI PC,并与中国本地软件开发人员合作,提供他们需要的应用。

在本月举行的英伟达GTC大会上,个人电脑巨头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在前排出现,向人们挥手致意。黄仁勋当时表示:“这位个人电脑行业先驱很乐意接受能够运营人工智能新设备的订单。”

黄仁勋没有具体透露戴尔是否会采购英伟达的芯片用于AI PC,但戴尔已经大量使用英伟达的GPU支持其服务器,而且这为戴尔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戴尔股价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两倍,本月单日上涨就超过30%。

AMD也在近期中国举行的AI PC创新峰会上展示了AI在PC领域的应用加速。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和AMD希望通过构建不同算法和结构,在AI PC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AI大模型的发展是推动AI PC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谷歌上个月发布了一款轻量级大模型Gemma,并表示该模型可在笔记本电脑或者谷歌云上运行。

一位芯片企业技术 负 责 人 对 第 一 财 经 记 者 表示:“PC端的AI芯片是之前的集成显卡增强AI能力,英特尔、AMD的市场机会可能更大。”

随着AI大模型从云端逐步发展到PC终端,企业正在寻找如何在PC端运行大模型的方法。“即便是英伟达的芯片,现在在PC上也一样还跑不动大模型。”盛陵海表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15:27 , Processed in 0.07743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