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230|回复: 62

《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5 1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1-6-25 10:43 编辑

       6月24日,省科技厅举办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解读《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根据《规划》,浙江省“十四五”重点推进:举全省之力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杭州高新区、杭州市富阳区、德清县成为联动发展区。加快构建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等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体系核心支撑。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引进集聚国际顶尖科学家和人才团队,集聚世界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发机构,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学。加快完善重大科研设施布局,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

       重点内容

       主要目标。到2025年,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加速推进,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基本形成,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区域性创新平台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大幅提升,在三大科创高地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更加优化,涵养全球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加快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凸显。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实现重要指标“六倍增六提升”,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基本建成涵养全球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全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率先形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创新体制,科技型智能化新生活普及普惠,科技引领现代化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在世界创新版图中确立特色优势,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基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二、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

       (一)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开展智能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新一代智能芯片、量子信息、精准医疗、新药创制与医疗器械、前沿新材料、精密制造、低碳能源、绿色化工与环境治理、农业生物性状、海洋资源绿色开发与灾害防治、数理力学等基础研究。

       (二)重大技术领域。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技术、现代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生态环境与公共安全技术、海洋技术、现代服务业技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技术等基础研究。


       三、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努力打造创新策源优势

       (一)举全省之力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围绕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聚焦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集中力量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支持杭州高新区、杭州市富阳区、德清县成为联动发展区。加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动布局力度,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催生一批领跑国际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提升硬核科技原创力。引进集聚国际顶尖科学家和人才团队,集聚世界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发机构。到2025年,国家级研发机构与平台达到5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新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领军人才350人。

       (二)大力打造全省技术创新策源地。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浙江段),打造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持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聚焦新材料、智能经济领域,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聚焦生命健康、智能装备领域,嘉兴G60科创走廊聚焦数字科创,浙中科创大走廊聚焦信创产业和智联健康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科创高地。推动绍兴、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谋划建设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科创平台。

       (三)推动高新区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科技创新中心、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和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高地。全面提升全省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新增国家高新区5家以上,实现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工业强县省级高新区全覆盖;杭州、宁波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前10位;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省比重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区内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0%。


       四、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之江实验室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等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支持西湖实验室发挥人才和体制机制优势,围绕代谢与衰老疾病、肿瘤机制研究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的核心支撑。支持浙江大学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数学、物理等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巩固提升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浙江大学等争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良渚、西湖、湖畔、甬江、瓯江等省实验室加快建设,谋划建设海洋、能源、农业等领域的省实验室。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探索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实验室联盟。到202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达到60个,建成高水平省实验室10家,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00家。

       (二)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加快构建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等组成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积极争取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浙江布点,谋划创建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综合性或专业化的省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技术创新中心与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联动发展,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整合提升。到2025年,争创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2家,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10—15家,新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0家。

       (三)加快推进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支持浙江大学加快顶尖、高峰学科等学科群建设,支持西湖大学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学,支持各地引进培育一批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地。聚焦聚力做强特色学科,推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和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相关学科建设,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省重点建设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鼓励省重点建设高校冲刺国家“双一流”或A+学科。坚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三位一体”,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支持行业特色高校面向地方需求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支持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到2025年,高水平大学数量达到12所,50个以上学科(领域、方向)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标准,80个以上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前1%,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四)大力引进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优势科技创新主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杭州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挥作用。制定新型科研组织“新锐”计划,培育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单点突破、具备国际领先水平、“高精尖专特新”的新型科研组织。到2025年,全省引进共建高端创新载体200个以上,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其中省级150家),培育省级“新锐”科研组织300个以上。

       (五)加快完善重大科研设施布局。加快建设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加快推进智能计算、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重离子肿瘤精准治疗装置、多维超级感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社会治理大数据与模拟推演实验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装置)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支持杭州医学院(省医科院)、西湖大学、宁波海关、宁波市第二医院等建设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支持温州医科大学创建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快“城市大脑”、之江实验室天枢开源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支持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要种质资源库、人类遗传资源库、中国肿瘤生物样本库等重大基础科研平台。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装置)、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1: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加快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大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

       (一)加速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加速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计划,形成一批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头部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导国有企业发挥体制优势,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全省国有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培育形成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省级创新联合体20个。

       (二)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双联动。推进优势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理念深化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按照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两个全覆盖”的总要求,打造标杆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三)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有效投资。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新基建与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协同融合发展。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等重点新型基础设施,实施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5G车联网高速公路数字孪生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六、大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一)实施三大人才高峰支持行动。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继续深入实施“鲲鹏行动”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更大力度引进国际顶尖创新人才,构建全球人才蓄水池支撑点。探索建立白名单机制,对列入三大人才高峰支持行动的顶尖人才,在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基金项目、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人才项目中予以持续稳定支持。到2025年,引进集聚国际顶尖创新人才300名(其中青年顶尖创新人才100名),新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00个(其中省级150个)。

       (二)引进培育优秀科技人才团队。围绕创新创业全链条,实施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产业技术研发人才、科技创业人才、乡村振兴科技人才、青年科学家等科技人才引进培育行动。持续推进“万人计划”,引进培育一批急需科技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家,打造科技浙商队伍。大力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更多浙江工匠。加快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大力实施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引进海外工程师1400名(其中省级800名)。
      
       (四)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推进全省人才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一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充分赋予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决破“四唯”,突出标志性成果、实际贡献和科学价值的评价,坚持谁用人谁评价,探索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全面改革人才计划遴选方式,探索建立“企业评价+政 府奖励”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人才创新政策试点,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流动通道。探索通过高校和重大科研平台留编引才方式,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浙落户创业,标准化推进全省集聚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力培养杰出青年科学家。实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活力之省。扩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新增名额全部用于优秀青年人才。在重大任务和项目实施中明确青年科学家参与比例要求。支持青年科学家自 由探索,对于青年科学家和首次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给予优先支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开放基金,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555”行动,“十四五”期间着力解决50个关键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培养500名青年领军人才和5000名青年科研人才。到2025年,国家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达到1000名。


       七、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一)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大应用场景为驱动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提升企业等技术需求方在项目凝练和设计中的参与度。完善技术类无形资产挂牌交易、公开拍卖与成交信息公示制度,通过市场发现科技成果价值。支持国家设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法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支持试点单位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完善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制度,推广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二)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体系。打造网上技术市场3.0版和“浙江拍”品牌,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加快布局海外技术转移网络节点,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及创新合作中心,加强与国内外重要技术交易节点的互联互通,促进技术要素跨国界、跨区域流动。引进培育国际技术经理人、国际技术转移机构,构建专业化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构建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线上线下结合,覆盖全省、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体系。

       (三)发展科技创新创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放资源,支持内部创业,促进外部创业。打造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培育形成更多具有颠覆性的新企业、新业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成果转化与创业结合。发展具备产业细分领域垂直整合能力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众创、众筹、众包等多种创业服务,壮大创新创业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建设专业化培训机构。到2025年,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00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20个。

       (四)实施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前瞻性场景设计,布局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任务,形成系统化技术解决方案。以数字核心技术突破为出发点,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5G/6G等技术在制造、农业、交通等重大场景中的应用,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应用工程。深入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提升工程,构建首台套产品大规模市场应用生态系统。


       八、加快构建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全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一)强化全球科技精准合作。深化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发挥全球科技精准合作交流会作用,打造全球精准合作升级版。加快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创新载体体系建设,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布局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吸引外资机构来浙设立研发机构,鼓励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加强民间科技合作,形成长期、稳定、多元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到2025年,新建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等各类国际科技合作载体100个,组织全球技术对接交流和服务活动100场以上。

       (二)加快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坚持战略协同、高地共建、开放共赢、成果共享,推进长三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推进长三角优势力量和资源协同,积极争取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效能,推进创新券通用通兑。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标准打造祥符荡科创绿谷。支持各地在创新资源富集区设立联合创新中心,形成省市县联动的创新飞地体系。

       (三)推进全省域协同创新。全面融入沿海沿江创新发展带,打造沪甬温沿海创新发展南翼。以杭州、宁波为创新核心引擎,以创新型城市群为创新增长极,构筑双核引领、多点辐射、全域联动的协同创新体系。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支持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城市,支持宁波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杭州、宁波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提升湖州、嘉兴、绍兴、金华等国家创新型城市能级,支持温州、台州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支持舟山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衢州智造新城和智慧新城、丽水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创新型城市群建设,实现70%以上设区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探索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径,培育一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7: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人民政 府关于印发 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http://www.zj.gov.cn/art/2021/6/23/art_1229019364_230563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18: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眼花缭乱。  

还是多来几个类似“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项目落地心里踏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19: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1建议以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向中央提出特别申请,
1、请求给予浙江及杭州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作为北京、上海等疏散高校的优选接纳地,请求中央批准C9高校联盟+人大、及其他顶级大学来浙江联合办学或成立异地校区。
2、杭州作为历史名城,居然没有城市命名的大学,因此复建杭州大学迫在眉睫。请求国家给予支持,以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科大为支援高校筹建杭州大学。

3、建议直接将国科大杭高院批准筹建独立的中科院直属的杭州科技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19: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高度前所未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2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举国体制,是不是意味着国家要拿出些干货支持,昨天的会议提出积极争取以往想争取而难以争取的政策试点,着力解决过去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抓紧补齐一直想补齐而难以补齐的短板弱项,希望也有科教方面的一些跨越性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20: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mountx 发表于 2021-6-26 19:56
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高度前所未有

因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不只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还是探索中国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路径主阵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21:3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解释下什么叫举国体制科技创新路径吗?国家会把北大清华中科院一样的资源放到杭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AVRIL111 发表于 2021-6-26 20:31
举国体制,是不是意味着国家要拿出些干货支持,昨天的会议提出积极争取以往想争取而难以争取的政策试点,着 ...

核心就是国科中,其他都不是主要。按客观,目前杭州建国科中主阵地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综合情况是首批四大国科中外全国最好。今年内杭州国科中心建设方案会正式完成出台,杭州科学城将正式成立,就可以正式向顶层申报国科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21:45: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长生 发表于 2021-6-26 19:16
1建议以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向中央提出特别申请,
1、请求给予浙江及杭州高等 ...

你能不能提一些有操作性的实际点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2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1-6-26 21:43
核心就是国科中,其他都不是主要。按客观,目前杭州建国科中主阵地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综合情况是首批四大国 ...

除了科,希望教也能补,大学再来几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6 23: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1-6-26 21:45
你能不能提一些有操作性的实际点的建议?


我倒想问问,你能提出其他一些实际操作性的建议吗?别玩笼统的,别把意见提在帖子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6 12:58 , Processed in 0.08302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