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Mannix-

2021南京创新周详情一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4 22: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周来袭!南京未来科技城“独角兽”“瞪羚”高速奔跑



       龙虎网讯(记者 蔡敏 通讯员 宁晓未)6月21日-25日,2021南京创新周强势来袭。在6月23日召开的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会上,《2021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南京未来科技城入园企业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昱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1年南京市培育独角兽名单;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艾科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1年南京市瞪羚企业,涉及生物医药、电子及光电设备、科技服务、IT、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成为带动南京未来科技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独角兽、瞪羚企业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宁争当南京壮大新产业的“主攻手”,2020年新增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53家,累计培育91家,位列全市第一。依托江宁创新创业资源禀赋,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创新高地”这一发展目标,南京未来科技城聚焦“产业振兴崛起、人才优先发展、生活城市建设”三件大事,着力布局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构建适合科创企业成长的“热带雨林”,勇当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排头兵”。

  


  牵线搭桥 建强“产业链”

       6月22日,第三届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于南京未来科技城举行;6月25日,第七届“i创杯”巡回路演智能医疗专场也即将在园区鸣锣开启。两场大会既是2021南京创新周的系列活动,更是南京未来科技城利用创新周这一品牌盛会,为科创企业发展搭建的“联姻桥”。

       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作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一直以来,南京未来科技城致力于为优秀项目搭载服务平台,提供产业资源对接共享、培育成长等全方面支持。作为第七届“i创杯”巡回路演智能医疗专场的承办方,南京亚信云互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大会的举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机。他表示:“大赛扮演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更是数字经济创业者的商学院、创业社群、融资平台以及热血舞台。通过大赛,既可以与众多新锐创业者为伍,建立学习型创业社交,寻找创业同路人;更有机会与多家投融资机构深度亲密接触,企业发展迈出了稳健步伐。”

  量企定策 优化“服务链”

       牵线搭桥,搭建交流平台只是园区建强“产业链”的缩影。目前,南京未来科技城已集聚企业、新研机构1500余家。为助力企业更快落地、更好成长,在重大举措上,园区梳理企业成长路线图,制定企业培育方案,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通过领导现场办公、“企业保姆”上门走访,协调解决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政策宣讲等形式,搭建政企、银企和行业交流平台,加强对重点人才的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园区企业和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针对独角兽、瞪羚等高速成长的企业,南京未来科技城形成了独角兽瞪羚企业输出管理及人才、设立技术开放及研究中心、与园区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等“1+N”特色模式。通过共建共享、互促互融,大大激活了辖区的创业创新生态,孵化和培育目标企业也逐渐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产城融合 延长“人才链”

       如果说,贴心服务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人才公寓、悠谷等“小生态圈”则为人才引育送来了“精细粮”。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如何让优秀人才既能引进来,更能留得住?南京未来科技城把“产城融合”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严格落实《关于鼓励企业创新科技人才工作奖励办法》、特别制定了对于培育独角兽及瞪羚企业的专项资金奖励制度,综合运用租房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方式,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在硬件条件上,开工建设未来网络产业科技创新综合体、悠谷孵化器等各类载体108.3 万平方米。置身悠谷,宽敞的屋顶花园配备多种健身器材,可充分满足入驻企业职工健康运动的需要;员工餐厅、温馨的会客厅以及便利超市等商业配套,助力实现工作休闲一体化融合,营造了优良的人才发展生态。

       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两院院士14 名,省市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 50 人,集聚海归人才和创业博、硕士近 2000 人,创业人口近3 万人;已建成创新创业保障性住房50万平方米,为独角兽、瞪羚等科创企业在园区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优质贴心的服务、优惠便利的政策、雄厚的产业培育能力。”在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成森平博士眼里,企业之所以能快速落成,以上几个原因缺一不可。如今,依托着良好的创新载体、服务优势、人才政策,南京未来科技城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独角兽、瞪羚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个3D打印药物产品T19获得美国FDA的新药临床试验批准(IND);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南京市“零信任网络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赛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

  面向“十四五”,南京未来科技城将继续坚定创新发展理念,以实干之风、精准之策、务实之效助力企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面”的提升,助力瞪羚、独角兽等科创企业加速奔跑。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NXT“移动出行+”创新平台精彩亮相创新周



       扬子晚报网讯(通讯员 玄萱 记者 董婉愉)2021南京创新周期间,玄武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项目摁下了快进键,NXT“移动出行+”创新平台正式亮相发布。24日下午,玄武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项目启动暨NXT“移动出行+”创新平台品牌发布会在南京玄武铁北红山新城隆重举行。


玄武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入驻企业签约



高校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

       玄武区委**闵一峰,区委副**、区长钱维,常务副区长陈可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秋出席,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兼东华公司董事长蔡宾,南京汽车集团党委**俞建伟,以及高校代表、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百余人参加活动。钱维和蔡宾分别致辞,徐庄高新区铁北红山新城管委会主任唐承武进行铁北红山新城产业推介,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怀景进行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介绍,Plug and Play中国高级副总裁陈志新进行“移动出行+”创新平台介绍。

       玄武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市深化合作,由玄武区**与上汽集团旗下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政企联动,共建都市工业和创新生态的先行试点。双方将通过园区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产业生态相融共生,助力南京市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该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280亩,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规模40余万方,将引进100家以上优质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入驻,力争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目前园区一期已引入多家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投资机构,初步形成“科技+金融”的双驱动产业格局。

       活动现场,玄武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发展合作备忘录正式签订,上汽加州资本、尚颀资本、言数科技、德师傅(南京)汽车科技等入驻企业亦同时签约。东华公司积极践行上汽集团“引领绿色科技、逐梦精彩出行”的全新企业愿景和使命,围绕上汽“新四化”发展战略,联合硅谷最大的创新加速器Plug and Play,在南京打造以“移动出行”为主题的国际化、开放式的创新平台——NXT“移动出行+”创新平台正式亮相。该平台已与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帆一尚行科技有限公司、现代摩比斯等战略合作并不断外延,深耕南京,辐射长三角,实现硅谷、底特律、斯图加特、东京、以色列等全球移动出行产业创新聚集地的全球联动。商业模式由移动出行延展至物联网、新能源、生命健康、金融保险、地产科技、新零售等领域。

       据介绍,玄武东华都市工业产业园以“移动出行+”为“芯”,积极联动“政产学研”各方力量,有序开展双招双引与校企合作。目前已经与江苏大学、清华大学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上海交大材料科技研究院、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达成产业创新合作,持续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连接释放智能汽车产业链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相关科创产业赋能,助力营造“产业共赢来南京”的好环境。

       据介绍,玄武区未来将与东华公司密切合作,通过政产学研联动、龙头企业引进、资本赋能、跨界创新等模式,不断丰富“移动出行+”创新平台内涵,打造“基地+基业+基金”三位合一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生态,进一步助力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因创新“出圈”,六朝古都蝶变创新名城



“南京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树立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标杆。”

几天前,6月21日上午,作为南京市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南京创新周“开篇”举行了紫金山创新大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代表科技部肯定了南京近几年创新名城建设的成绩,并发布了科技部近日批复的《南京建设引领性创新性城市行动方案》。

曾受“存在感不高”、“首位度偏弱”等标签困扰的南京,近几年由于持续建设“创新名城”,正在实现华丽转身,甚至还以“创新”屡屡“出圈”,刷新了媒体的曝光度。

创新似乎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悄然改变了南京人曾被调侃不着急、“慢半拍”的“大萝卜”个性。正是因为坚持不懈地抓创新,也推动了南京体制机制的变革、思想理念的更新,营商环境和城市软实力也完成了蝶变。

南京也因创新而变得自信,目前锚定更高远的目标破浪前行。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表示,南京将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以实施引领性国家创新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为抓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金陵之问”背后的觉醒

复盘南京的创新之路,绕不开2017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当年年底,南京一改“不张扬”的风格,提出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把南京建成最鼓励创新、最适合创新、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这是南京创新驱动发展的“121战略”。

这也是南京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和新愿景。

2018年,在南京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创新”作为“新年第一会”的关键词,召开全市创新名城建设大会。会上,南京的决策层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金陵之问”——“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5年、10年乃至20年之后,南京拿什么和其他城市竞争?”

南京将问题的答案锁定在“创新”上。南京认为,“创新是引领南京新一轮发展的指针,是南京的‘华山一条道’。创新发展,南京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不行、创新抓得不实更不行的地步。”

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创新风暴在南京掀起。从2018年开始,南京连续四年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创新名城”大会,并发布支持创新的“市委1号文件”,为创新立起了“风向标”。抓创新的力度和劲头可见一斑。

南京的决策层认为,创新名城的主要内涵是打造“五名”标志,建设“五最”城市。也就是说,不仅要拥有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还要建设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让创新成为南京最突出的城市气质和发展驱动力”。

南京的“开挂之路”

南京“创新”有哪些资源优势?它的打法是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南京雄厚的科教资源“家底”,连深圳都艳羡不已。因为南京拥有53所高校,80多万大学生,80多名两院院士。可令其头疼的是,丰富的科教资源人口拘囿于体制内,未能融入城市发展。

为了激活丰富的科教资源,将沉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勃兴、城市发展的动力,南京将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破解上述难题的“支点”,探索让科技团队持大股,吸引一批人才涌入南京创新创业。

2017年底,南京大学教授高翔团队拿出800万元现金入股、占股80%,成为全市首批签约落户的新型研发机构。其研发方向是,通过小鼠试验进行遗传性疾病研究。

据南京日报报道,高翔团队建立的南京大学—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2017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但由于该研究院是事业单位性质,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以引进人才为例,人员工资受工资总额限制,很难吸引高端人才,另外,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院在融资、投资和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也有诸多限制。

2017年底,南京鼓励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高翔决定跳出事业单位体制,辞去南京大学—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的职务,研究院还同步成立了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根据《新华日报》此前的报道,集萃药康已经过两轮融资,估值已达35亿元,此前其全面启动“斑点鼠”计划,4年内要完成超两万个条件性基因敲除品系,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鼠模型资源库。

根据官方今年初披露的数据,南京全市已成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超400家,新增孵化引进科技企业7248家,其中191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年间,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1844家,增至2020年的6500多家,三年增长了2.5倍。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在南京加速涌现,产业创新活力迸发。

“新型研发机构使成果转化更加顺畅,科技产出更为丰富,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有效打通学科群到产业链、专业链到产业链的通道,为创新名城建设培育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南京市委创新办专职副主任陈为生曾表示。

创新驱动发展,让南京在2020年迎来大爆发。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南京的经济总量同比增长4.5%,体量达到1.48万亿元,增幅居GDP超万亿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人才“磁吸效应”日渐显现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回想过去,2017年,南京曾一度卷入了“留不住人才”的舆论热议之中。第二年,南京便出台了“宁聚计划”,吸引国内高校和在宁高校毕业生,而且还年年加码,展现出求才若渴的姿态。

2020年4月,南京在“宁聚”老十条基础上又推出了“新十条”,将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南京就业的落户条件再次放宽。其中,本科学历人才40周岁放宽到45周岁,留学回国人员从40周岁放宽到45周岁;40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就业参保半年就可以落户。

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南京,今年5月9日晚上,南京首次为在宁高校全体毕业生准备了一场“毕业典礼”,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到场致辞,向即将毕业的26.3万应届毕业生发出邀请,显示出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渴求。

韩立明说,“这场毕业典礼,既是来自大蓝鲸(谐音南京)的祝福,祝福大家奔向星辰大海,开启新的人生精彩;这也是来自大南京的盛邀,邀请大家与宁同行,追逐梦想。”

随着上述人才政策效益的显现,城市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当地新型企业的涌现,南京的“留才”成绩单自然表现不俗。南京在过去三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达113.43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000名以上大学生在南京创业就业,诞生大学生创业企业70家。专业机构数据显示,南京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2020年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第5位。

而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南京还通过高峰人才计划等,拿出重金引才,并以贴心的服务留才。比如借助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人才,其中前文所述的新型研发机构已集聚6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111名国内外院士、1.2万名科研和管理人才。

“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正致力于将人才的‘数量领先’转变为‘质量领先’。”南京市主要领导表示。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针对海外人才回流的趋势,南京还在全国首创了“海智湾”人才街区,使海外归国人才在南京能获得“类海外”的环境。海外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留学人才,只要来到南京,就能“拎包入住”海智湾人才公寓,还可能拿到连续3个月、每月3000元的研习补贴。另外,在“海智湾”人才街区,“海归”们能享受到政务办理、安居落户、双创扶持、社交联谊、生活配套等“一站式服务”。

不少“海归”归国第一站就选择了南京。据南京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张新年介绍,南京“海智湾”人才街区已有已有2300多人在线申请入湾,审核通过1029人,其中九成以上为硕士博士,八成以上来自世界前200强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储备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的“生力军”。

南京锚定原始创新的新目标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南京矢志创新,实现了城市竞争力的逆势翻盘,城市能级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南京已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在区域中充当领跑者的地位。比如在全市万人发明专利上,南京拥有量高达81.93件,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深圳。

再比如,在《2020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南京创新指数位列全国第三位,也仅次于北京、深圳。而在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南京位于第四,跻身第一方阵。

根据《新华日报》报道,2020年12月30日,经过三轮评选,“2020 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Light10)”评选活动结果公布,紫金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商用毫米波相控阵芯片入围榜单。

《新华日报》报道说,这项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较为彻底地解决了阻碍CMOS毫米波通信的芯片问题,发射机效率和接收机功耗等指标远超国际最高水平,且每通道成本仅为传统常用技术路线的约几十分之一。该成果可为我国5G优势延续5-10年打下重要基础。这款芯片正在5G基站和终端进行应用测试,力争2022年规模商用,届时将为移动通信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在建设创新名城的过程中,随着创新实力的不断增强,南京愈发自信起来。南京市主要领导提出,南京将激发创新驱动活力,不断把创新名城建设向新的更高水平推进,努力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具体来说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一室一中心”(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南京落地,实现更多原创性科技突破,更好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其中,由中科院与江苏省政府于2020年6月签约共建的中科院麒麟科技城,或将成为南京最大的科创增量。据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此前透露,该科技城包含了1个国科大区域学院、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四个整建制的研究所等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

中科院麒麟科技城将聚焦信息、生命、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研究平台,力争在南京创新高原上耸立起创新高峰。

另据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披露,“十四五”时期,南京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力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形成一批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建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行列。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一带一路仿生创新设计产业化论坛在溧水举办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郭玲玲) 6月26日上午,2021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的《2021年一带一路仿生创新设计产业化论坛》在南京市溧水区党校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汇聚一堂,就新时期仿生创新设计进行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由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溧水区人民**主办,由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南京高新区(溧水园)、南京溧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南京溧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承办。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志辉、溧水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分别致辞,溧水区科技局邰振华副局长对溧水区科技政策做了热情的介绍。

       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首先作了关于《生物材料表面浸润动力学》的报告,对微纳米尺度的表面浸润效应、表面浸润力学结构-性质-功能之间关系的定量化模型、表面浸润过程中的热、电等效应以及在工业和生活中的研究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德远教授作了《微纳仿生制造中的界面能场效应》的报告,对仿生波动切削新方法以及仿生成型制造界面能场效应进行了分析;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就《基于三维激光打印的仿生微结构材料》作了报告,对FP的仿生微结构可控材料、微结构扫描探针等作了介绍;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就《机器人视觉伺服》作了报告,基于视觉的船载无人机自助降落、飞行操作臂接触控制等作了介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戴振东教授就《仿生学及其产业化发展构想》仿生学及其技术产业进行了回顾,对南航的仿生学研究及关键技术突破和航仿生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以及仿壁虎机器人在狭小空间的应用场景作了展望。

       会场外,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展示了一款柔性黏附抓手设备。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装有柔性黏附材料的机械手臂将鸡蛋、圣女果、灌了水的气球等物品轻松拿起,放到指定位置。工作人员介绍,机械手臂如此灵活的秘诀在于末端安装的柔性黏附材料,具有稳定黏附,高效脱附的特性。未来结合机器人视觉技术,这项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更多领域,比如蓝莓等浆果的采摘等。据悉,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是南航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戴振东教授人才团队与溧水区人民**合作成立,致力于推动仿生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孵化、引进创新企业,目前已研发产品及项目7个,柔性黏附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此次会议,各专家相互分享研究成果,了解仿生领域的发展前沿,启发科研思路,是仿生领域的一次高规格的国际盛会。大会成果丰硕,与会代表反响强烈,普遍对专家层次、代表规模、报告水平、会议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大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国际仿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了工程仿生学更为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推动仿生学科整体国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湖硅巷打造科技活力时尚创新园区



       汇聚升级新空间,科创赋能新起点。6月26日,江宁开发区百家湖硅巷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举行,来自企业界、金融界、地产界的精英齐聚一堂,分享百家湖硅巷投资机遇,共谋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华伟,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张亦军,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南京市商务局党委**、一级巡视员孔秋云,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宋雅建,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会祺,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婕,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金业友、林云飞等出席推介会。


       据介绍,2.3平方公里的百家湖硅巷是江宁开发区最早的启动区,近年来,园区锚定“老城重塑”,多举措打好绿色环境建设牌、空间集群发展牌、产业优化升级牌、管理创新智能牌和企业服务主动牌,让片区“旧貌换新颜”。目前,百家湖硅巷建成投入紫金研创、名家科技大厦、南岸瑞智等16个创新载体项目,总建筑体量100万平方米;汇聚了以中汽创智、西门子、爱立信为代表的一批总部及功能性机构和以同方知网、天辰礼达、策立科技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信息服务相关企业2000余家,创造出数十亿的产值。


       百家湖硅巷负责人介绍说,硅巷致力于打造功能互补的创新园区和高端商务区,在创新载体建设上,未来五年每年将有近40万平方的创新载体投入运行,五年后百家湖硅巷将建成300万平方产业空间,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和高端商务区。在产业上,将聚焦“3+n”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商贸服务,培育创新创业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与整体带动力;在创新上,积极打造包括科技研发、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金融支持等全方位的创新服务体系,为更多科创型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活力空间、营造创新创业的新生态。

       百家湖硅巷的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准服务,成为吸引项目进驻的强磁场。推介会现场,中科院国科环宇总部、江苏迈吉易威研发中心项目、万物云城城市空间整合运营服务项目等8个项目集中签约,江宁法律服务产业园、东南大学校友(百家湖硅巷)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揭牌。

       江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家湖硅巷见证了开发区白手起家的“昨天”、承载着开发区改革创新再出发的“今天”,也必将书写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明天”,江宁开发区将用最佳的政务环境和最优的投资环境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城市发展保驾护航,将百家湖硅巷建设成旧工业区改造的示范区,创新名城建设的样板区,高标准打造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开放园区,“科技、活力、时尚”的创新园区。

通讯员 王强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希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民感知创新 2021年南京创新周浦口区精彩纷呈



    无人机是如何飞行的?芯片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创新名城建设,推进科学技术普及,6月20日-6月24日,由南京市浦口区科学技术局、浦口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浦口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浦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浦口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南京浦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浦口区江浦街道、浦口区汤泉街道协办,2021年南京创新周全民感知创新系列宣传活动,在浦口多地举办,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与,感知身边的创新。

    据了解,此次活动主题为“普及科学知识,助力全民创新”,分为浦口区科技创新成果展、浦口区全民感知创新等线下活动。

    在6月20日举办的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一大早就有市民来到浦口市民中心,参与打卡活动。   

    活动现场,不少市民对浦口科技创新成果展感兴趣,驻足观看;在科普大篷车互动体验环节中,吸引了一大批小朋友前来探索,当然,不少大朋友也前来动手参与。

    6月22、24日举办的全民感知创新活动,围绕浦口区主导产业方向及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焦全民感知创新体验,展现创新名城工作成果。

    在瞰视界·无人机主题展区,聚焦浦口无人机产业发展,结合实物、数字化场景演示等方式,在现场搭建无人机新兴战略产业专区,体现浦口作为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核心区在空域场景的创新应用。

    在创未来·产业发展展区,聚焦浦口高新区产业发展,以“雁阵”总领浦口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效应,在各领域形成雁阵的产业发展规划。

    在融发展·开放合作展区,着重展示浦口生根出访、产教融合的开放合作创新成果。

    在聚星火·文化创意展区,锚准浦口文化创意产业,聚焦“中华书法小镇”建设,以“中国当代书法第一高地”、“当代兰亭”为标杆,推动文化地标打造。  

    此外,市民还参观了南京集成电路创新馆,工作人员从产业构成与产业实现的角度对集成电路产业进行了介绍,并按照产业流程顺序介绍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制造”、“测试封装”、“制造装备”五个产业链环节,让市民了解芯片产业的发展方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霖晨)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江北新区上线科技与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平台



       在6月25日举行的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生态高峰论坛上,南京江北新区携手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启动“科创数金”——南京江北新区科技与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平台,并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签订了《科技金融合作协议》,以科技金融助力创新生态建设。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江北新区科技与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平台作为全国领先的政企银一体化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创下多项全国首创:在全国首创科技企业授信额度测算模型,“科技增信” 两项功能,在整合企业大数据基础上,实现企业360度综合价值自动评级,创新采用银行“竞标”报价模式,与银行系统打通互联,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融资效率。



  首创科技企业授信额度测算模型   实现企业360度综合价值自动评级

       银行在“最高授信额度”内提供贷款,实现银行先期授信、企业按需贷款。平台有效整合江北新区工商信息、经营状况信息、政策申报信息、企业资质信息、知识产权信息、风险信息等6大类超过37万条企业数据,建立“企业大数据库”,依托海量的数据资源,中心将碎片化数据分析提炼成结构化数据,发挥企业大数据在融资中的信用效能,实现“让数据说话”。通过建立涵盖管理能力、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行业及市场环境、财务状况等五个维度共88项指标的科技企业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创新实现企业360度综合价值自动评级,引导银行从侧重抵质押物的“资产价值型”思维,向侧重科技实力的“创新价值型”思维转变。

  平台负责人、江北新区自主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吴春华介绍,平台团队在对各银行的授信决策基本逻辑进行深入研究、广泛采纳、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了一套高信度的科技企业授信额度测算模型,使银行“在项信贷评审”转变为企业整体信贷能力测评。

  全国首创“科技增信”提升企业信贷能力

  平台重点突出对融资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评价,放大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授信额度,将技术“软实力”打造成融资的“硬通货”,实现“科技增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江苏中研创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科技增信”的受益者。中研创星是新区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的科技企业,公司由于新产品研发急需100万元资金投入,平台为其360度“画像”,进行额度测算,发现其公司技术研发实力雄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评定其为A级,可获得更高银行授信额度,最终中研创星获得银行150万元的信用贷款。“创新价值”引来了金融“活水”也传递了信心,中研创星创始人对公司后续经营发展有了更强信心。

  此外,银行“竞标”报价模式的创新实践,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当企业发布融资需求时,可选择三家意向银行进行“竞标”报价,银行实时受理、快速响应,有效解决“融资贵”的问题。专注工业机器人研发的纳博特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受益者。公司在平台上发布了300万的融资需求,很快就有江苏银行、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工作人员对接,通过平台的银行“竞标”模式,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对比三家银行的利率情况,选择了南京银行为合作贷款银行,最终获得300万元银行贷款额度。

  与银行系统互通 提升企业融资效率

  该平台与银行信贷系统直连,实现业务流、信息流互联互通,信贷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有效解决“融资慢”的问题。“没想到这笔信用贷款这么快就发放到手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新区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该公司主要专注无人机领域,近期由于公司业务发展后,急需补充流动资金加大备货以满足市场供应。通过平台,公司与江苏银行达成合作,江苏银行及时为大翼科技量身定制授信方案,迅速就获得200万元信用贷款核批。

  此外,银行为平台针对性的开发了“科创贷”、“人才贷”、“高企贷”、“鑫科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特色定制产品,贷款利率给予优惠,满足各类金融需求。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罗聪懿 通讯元/王彤 编辑/玉洁)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36家机构联合倡议:成立长三角临床试验协作中心



       交汇点讯  6月25日,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2021中国(长三角)临床试验发展与合作峰会召开。长三角地区36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临床试验协作中心”倡议,江宁高新区就“江宁药谷AI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协作平台”、“江宁药谷临床试验服务机构”等项目与多家机构举行战略合作签约。

       临床试验是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临床试验的质量、水平和效率是制约药物和医疗器械创新重要的因素。峰会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36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临床试验协作中心”倡议,希望通过成立“长三角临床试验协作中心”,提升区域临床试验协作效率与水平,促进区域医药创新与转化应用并加强区域临床试验协作管理能力。

       当天,江宁高新区与6所机构就临床实验项目和服务进行签约。其中,与DIA中国、深度智耀、药渡数据进行签约,合作共建“江宁药谷AI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协作平台”。同时,江宁高新区还与希麦迪医药、凯诺医药、九泰药械等医药企业进行“江宁药谷临床试验服务机构”战略合作签约,通过与专业机构在临床实验服务上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江宁药谷”在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水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拥有完整产业链,当前正在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各区域不断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发展。江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峰会为契机,整合长三角区域内临床试验领域多方资源,提升临床试验效能,促进长三角地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江宁高新区充分依托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丰富的医药领域科教创新资源,坚持以原创为引领,不断深化校地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江宁药谷”,走出独具江宁特色的发展路径,成为南京市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合经济开发区首届高层次人才路演大赛成功举行



创聚六合,智造园区。6月24日下午,作为2021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六合经济开发区首届高层次人才路演大赛举行。此次活动由六合区人民政府主办,六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承办,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支持。


此次高层次人才路演大赛聚焦“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秉持“共创、共享、共赢”的理念,以“创聚六合 智造园区”为主题,遴选高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参与路演,邀请业内知名创投机构担任点评嘉宾,定位于项目早期投融资需求,为中小企业、创业者、企业家与知名投资机构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本次大赛,共有8个项目进入决赛。经过激烈比拼,大尺寸红外光学/半导体晶体制备技术及设备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姚泰摘得桂冠。除了5位担任评委的投资机构外,主办方还邀请了近十位来自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并为他们准备了投资意向卡。在路演过程中,共有7个项目获得了9家金融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向。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邀请了南京天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于天诗、南京汉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红、南京涵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敏三名在六合经开区落地生根的优秀高层次人才代表,让他们分享了各自在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为创业者加油鼓劲。

据悉,2020年,六合经开区龙池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六合区国家级科创载体零的突破。目前,六合经开区已初步形成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在内的完整创新链条,构建了从创意到产业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六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策创新、优化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把每一天都变成高质量“企业服务日”,打响企业服务品牌,努力让各类人才创新有条件、创业有舞台、创富有机会,并真诚地欢迎各位创新创业者,把更多的好项目、好资源投向六合,在更高的起点上携手并肩、共赢发展、共创未来。

六合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六合将全力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创优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寻找“最强大脑”,为各类人才在六合创新创业营造优质环境,让更多人才和企业在这片沃土上安心扎根、茁壮成长。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皮人 于 2021-7-14 22:35 编辑

阅江北,悦未来——2021国际人才对接交流会圆满举办!



6月25日上午,2021国际人才对接交流会在江北新区研创园腾飞大厦举行。本次交流会由南京市科学技术局、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省科技厅外专局、南京市科技局及江北新区科创局相关**出席了会议,会议还吸引了江北新区多家企业和来自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硕士及博士学历国际人才近50名。本次对接交流会以“阅江北·悦未来”为主题,立足人才供需配置,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搭建更为畅通便利的外籍人才交流平台,加速资源集聚落地,推动国际人才合作迈向新台阶。


  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尚振柏在欢迎致辞中表示,创新是江北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区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在招才引智、育才用才、惜才留才上下功夫。江北新区有一流的人才招引政策、一流的人才服务生态、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及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先后发布“紫金山英才·江北计划十策”、“创新创业十条”等政策,打造海智湾·江北国际人才街区为海外人才提供落地、生活、技术、投资等“一站式”精准综合服务,欢迎大家到新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携手共创“最近的未来。


  随后省科技厅外专局局长杨小平发表致辞,致辞中提到,南京在最新一期“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城市中排名第7,连续3年稳居全球最佳留学城市第3名,南京在人才国际化水平上呈现出强劲的城市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将在江苏集聚、在南京落地、在江北成长,推动区域迈向国际化新台阶。

  

  市科技局**及江北新区科创局**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聘用外国人“红名单”单位授牌。据了解,今年5月,新区公布首批聘用外国人单位“红名单”,“红名单”用人单位在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时,在享受新区已有全部便利政策基础上,可享受A类人才全流程在线办理、转聘直接认定,B类人才容缺办理、申请材料承诺制等四大升级版便利政策。省科技厅外专局、南京市科技局及江北新区科创局相关**参加了“外籍人士E事通”上线发布仪式,为方便外籍人才工作生活,江北新区开发“外籍人士E事通”小程序,为国际人才提供证件办理、政策指南以及各种生活服务。

  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分别介绍了外籍人才外汇业务便利化政策和海外引才的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通过政策待遇从优、服务效能提优、服务布局更优、服务举措创新的政策叠加服务,积极服务外籍人才,在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加持下,国际人才在南京的创业一定会越来越舒心、越便捷、越高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2021南京创新周 君海数能: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医生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普及,而决定新能源汽车性能的,很大一部分则要归咎于汽车中动力电池的好坏。在2021南京创新周期间,江宁开发区企业南京君海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海数能”),因为专注于电池领域,围绕着电池测试及电池储能领域做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而备受瞩目。

动力电池大家都不陌生,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那么电池厂家或消费者怎么知道自己的汽车“心脏”功能好不好,健不健康,这就需要一系列的测试跟检测。君海数能的电池测试设备解决的问题便是动力电池的电性能检测跟评价,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电池厂家了解产品的电性能,针对性的改进产品,提高电池的性能跟质量,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普及。



该公司总经理何娜介绍,公司的电池测试设备主要面向的对象是与电池相关的生产企业、整车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普通老百姓直接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如果大家开电动汽车,就有机会去接触相关产品,“比如说,家用的电动汽车需要定期到需要到4S店做检测跟保养,就会涉及电池测试的项目。”

何娜表示,目前电池测试行业高端实验室主流依然是国外设备,但是君海数能的竞争力也是很强劲的,“当前,我司研发的电池(电芯、模组和PACK)测试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如电压电流精度,功率密度,回馈效率,响应速度,多通道并联扩容,路谱功能,数据处理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随着电池技术不断创新,对设备的技术迭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研发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市场快速发展需要。君海数能研发实力强,经验足,产品性能领先,同时还具备快速应对非标要求的能力。

除了电池测试行业,君海数能在储能系统、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电站等方面也表现突出。

储能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超级充电宝,只是面向的终端不再是手机或笔记本,而是整个城市的电网。“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虽然总体发电量富余,但是存在地域分配不均,远距离输送损耗以及峰谷用电不均等等问题,而水利储能也受地形限制,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何娜表示。

同时,君海数能目前正积极投入研发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电站,将储能系统与充电桩、可再生能源进行融合,可以降低电动汽车运营成本和电池储能系统一次性投入,促进新能源绿色循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能源的高效和高可靠性利用,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对于公司产品的市场前景,何娜很有信心。她表示,新能源产业在长期规划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大势不可逆,电池测试设备及储能系统作为行业的组成部分,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汤山度假区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作为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6月24日,“创聚汤山 筑梦未来”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确定了团队组、成长组、初创组获奖名单。



据了解,本次大赛走进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历时2个多月,80多支参赛项目团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遴选18个项目进入了3个组别最后的决赛。随后,“智能焊接车间管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一种长臂式的智能水质净化船研发和产业化”等6个项目签约落户汤山度假区。







近年来,汤山抢抓南京紫东崛起新机遇,紧扣文化科技融合,大力发展一批新兴产业。目前,汤山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5家,企业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3家,2020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十四五”期间,汤山将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集研发、科技金融、人才服务、总部办公及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聚区。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牟晓健调研浦口区南京创新周开展情况



创新周打卡点、吉祥物表情包3.0版、线上黑科技展……作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年度品牌盛会,2021年南京创新周于6月21日拉开了帷幕。

  今年创新周浦口区主题展采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展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调动全民创新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群众更有创新“获得感”,引导全民感知创新的魅力。线上展示部分,围绕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链,展示线上黑科技项目47个、八大产业链项目14个、新产品和应用场景34个,多方位展现全区最新创新成果。线下展点部分,以    “科技”“创新”为核心基调,聚焦全民感知创新体验,展现创新名城建设成果。





牟晓健一行调研浦口区南京创新周开展情况

  6月23日上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牟晓健带队前往浦口区创新周打卡点进行调研。





牟晓健一行调研浦口区南京创新周开展情况

  在市民中心创新周打卡点,讲解人员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标志性区域内创新周活动标识的布置情况,市民可在打卡点通过参与互动了解创新周内容,感受城市创新氛围,感知创新名城建设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全区通过打造一系列创新周活动,形成一波“小而精”的传播热点。

  南京高新区(浦口园)搭建的互动平台——“新格局下的城市创新”500㎡线下体验展览馆,聚焦浦口区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集中展示重点企业、新研机构等产业创新建设成果。讲解员重点介绍了以“More+ Box”数字魔盒为创意概念的打卡区域设计。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平台内Ai儿童教育陪伴机器人、云上定牙3D打印+口腔修复、基因分析仪等20余项体验项目。





牟晓健一行与浦口区南京创新周打卡点合影

  “首届全国生物种业创新发展论坛活动已入选南京创新周重点(头部)活动……”在南京国家农创园创新周打卡点,讲解员对农创园展示中心开展的4场创新周专场活动及特色亮点进行了重点介绍。

  2021南京创新周期间,全区开展的各项活动将有效推动浦口区产业升级、人才集聚、创新体系发展进程。同时浦口区已实时开通全民感知创新旅游专线,组织市民体验新发展格局下的浦口创新成效。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南京创新周|丹佛斯半导体功率模块项目落户南京经开区



6月25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丹麦丹佛斯集团在“2021南京创新周闭幕大会”上签订了丹佛斯半导体功率模块项目投资协议。



丹佛斯半导体功率模块项目总投资约1亿欧元,计划2022年初启动建设,2023年底达产,单条产线产能可达250万件。该项目生产基地将按照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端智能绿色低碳工厂的目标高标准建设,配备国际尖端水平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高度个性化定制生产。

一年前,丹佛斯驱动系统项目落地南京经开区。时隔一年,丹佛斯集团选择再度携手南京经开区,将集团重点打造的全新产品生产线放在南京经开区,充分体现了丹佛斯集团对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服务水平的信任和认可。丹佛斯系列项目的落户也将为南京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丹佛斯集团高级副总裁Claus A Petersen表示:“丹佛斯一直视中国为‘第二家乡市场’,并且一直秉持着‘在中国,为中国’的原则。此次新项目的签约,标志着丹佛斯在中国的又一项重要投资。随着南京工厂的落成,我们将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带到中国,为我们的本土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及支持。丹佛斯将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加速推动丹佛斯集团在中国业务版块的不断壮大,助力中国绿色发展进程。”



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沈吉鸿表示:“丹佛斯公司作为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在传动控制造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南京经开区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9,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4,已形成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开发区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态势,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与丹佛斯公司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此次,丹佛斯半导体功率模块项目落地经开区,属于强强合作,有利于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南京经开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条件,支持项目取得良好发展。”

南京经开区南京经开区

早先已落地的丹佛斯驱动系统项目主要生产包括氢燃料电池空压机和车辆、船舶等设备驱动系统,项目采用全球领先高功率控制模块生产设备和轻量化永磁磁阻设计方案来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未来,丹佛斯还计划将该项目产品的研发及工程支持中心导入南京经开区。

丹佛斯部分工业产品丹佛斯部分工业产品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前全球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已确立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路径。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为半导体功率模块的发展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丹佛斯集团选择在南京、在南京经开区投资建设系列项目,也将为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下一代汽车产业高地蓄势聚能。

背景资料:丹麦丹佛斯集团

丹佛斯集团成立于1933年,是丹麦最大的跨国工业集团之一、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交流驱动器、压缩机、冷凝机组、传感器和发射器等各类工业产品,已在欧美和亚太地区的20个国家建立了72个生产基地,销售公司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其硅动力事业部是汽车、太阳能、风能和工业应用领域定制化功率模块和模组的全球技术领先者,目前在德国弗伦斯堡和美国尤蒂卡设有生产基地,在德国慕尼黑设有全球研发中心。南京项目是丹佛斯硅动力事业部继德国工厂和美国工厂之后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生产基地。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22: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硬科技”强强PK “i创杯”人工智能专场走进南京经开区


台上,选手展示项目,释放创业热情;台下,由投资人、专家等组成的评审团从技术含量、市场潜力、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提问。作为2021南京创新周南京经开区系列活动之一,6月23日,第七届“i创杯”巡回路演南京·人工智能专场在红枫科技园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精彩呈现。




近年来,新港高新园一直在AI创业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自主组建了新港高投这一专注于初创项目的投资机构,同时为创业创新人才提供了人才公寓、创新券、场地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礼包。“当前开发区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平台载体支撑、政策支持,并期望更多的项目和人才汇聚在此。”路演开始前,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招商中心主任缪卫对南京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场赛事作为大赛在2021创新周期间的人工智能专场,集聚了20个人工智能领域的优质潜力项目,聚焦前沿科技,深耕细分赛道,覆盖5G、区块链、智慧物流领域。经历近3小时的紧张角逐后,最终“南京风兴科技项目”拿下直通决赛Pass卡,“地面清洁消毒机器人”“HiCourt竞技体育短视频内容直播平台”“智慧工业AI智盒”则一同晋级复赛。在“i创课堂”环节,评委老师对本次路演项目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看到学生创业项目和路演选手的创业激情很欣慰。同时,针对选手缺少路演经验的问题,给出了时间分配可以更合理、开门见山抓住重点等改进建议。


据悉,“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设于2015年,今年为第七届,目前已成为江苏省内明星双创赛事,国内有代表性的双创大赛之一。

最近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5 14:59 , Processed in 0.08441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