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东95%的博士在广州;广州输出与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均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00:06:54 |
72项!又一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公布
中国生物技术网发布时间:02-0511:38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对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

经依托单位自愿申请、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初步核查推荐、形式审查、答辩评审、现场核查和综合评审等程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定了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共有72个项目获批。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国药监科外〔2019〕56号)相关规定,经依托单位自愿申请、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初步核查推荐、形式审查、答辩评审、现场核查和综合评审等程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定了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名单,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1年1月22日至1月28日。

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可以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凡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具实名并附联系方式。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客观准确、依据确凿,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根据的举报,不予受理。

联 系 人:陶雅敏

联系电话:010-88331105

电子邮箱:kbskjc@nmpa.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北露园1号楼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司

邮 编:100037

科技和国际合作司

2021年1月22日

国家药监局第二批重点实验室通过评审名单公示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15:24:23 |
国家高新区排名,广州高新区又又又上升了!这次是…
2021-02-06 12:44 来源:南方+

近日,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印发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考评结果。

广州高新区排名又上升了!

在169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六位,较2019年度排名上升一位,为历史最好成绩,实现连续四年排名上升。

2020年,广州高新区取得了这些成绩:

辖区GDP实现近3700亿元;

财税总收入超1300亿元、增长11.6%;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占广州市的40%以上;

高技术产值占全市的7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销售总额等7项主要指标居广州市第1…

“1+1+3+N”战略创新集群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围绕国家战略布局,着眼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形成“1+1+3+N”战略创新集群——

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总部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广州科学城;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等国家创新中心和生物岛实验室、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纳米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强势推进,张伯礼院士领衔的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落地建设,13个与中科院合作的项目快速发展。

2020年度,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对科技投入额为71.6亿元,支持力度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全区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广东省认定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共有8家落户广州高新区,占全省三分之二。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占全省四成。新增国家科学进步奖四项,其中一等奖3项(其中两项为第一完成单位),二等奖1项。

防、检、治一体化防控体系

疫情之下,该区也当仁不让,全方位构筑防、检、治一体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

6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快研发;3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首批应急审批,占全省3/4,核酸检测试剂盒供应量超全国四成;AI辅助诊断系统获批示在全球推广使用。

2020年,广州高新区“科技抗疫”展现硬核实力。达安基因是全国最大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万孚生物是全国最大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金域医学是全国最大的核酸检测服务企业,昂科生物的创新药注射液成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获得国家临床批件的新冠肺炎治疗产品。

目前,该区建成华南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超过27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99家,15家企业入选广州市高精尖企业名单。上市企业累计达6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5家,占全市83%。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0%。

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广州高新区全力参与“一带一路”,以中新合作为牵引,深化中沙、中以、中乌合作,鼓励优势企业稳步推进布局海外生产基地、研发机构。目前,中新二期高层次合作项目启动,中乌(黄埔)国际创新研究院落地,中以智能制造和生物产业培育、中欧区域政策交流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此外,该区创造性提出“湾区+”战略,启动建设穗港合作“一区一园”,与澳门共建穗澳知识合作先行示范区。广州科学城(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部落获评广东省“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主动融入“双区”“双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双子城”中最具创新活力、最富投资效益的地区。

目前,该区已集聚钟南山等战略科学家91名、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099人,居全市第1、全省前列,引导企业整合国际创新资源,设立境外分支机构110家,企业累计参与制定产业国际标准数21项。

2020年,广州高新区企业新增投资总额340.44亿元,增长46.6%,是投资者对园区持续发展能力信心体现。广州高新区也连续2年被评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21:32:17 |
张文宏等101人入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公示
人民资讯发布时间:02-0607:19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
【张文宏等101人入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公示】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事司发布《关于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结果公示的通知》。通知表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现对拟当选的101名人选基本情况进行公示,人选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公示时间为2021年2月5日至2月10日。

广州表现不错,有九位专家入选,市一院钟帷德 医生是钟南山院士的儿子水圳依然挂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2-8 18:57:54 |
排头兵再出发丨拆掉“围墙”孵出“金凤凰”
2021-02-08 10:02 来源:大洋网

排头兵再出发

广州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新实践

孵化器,是旨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生科技企业、协助初创企业成长,被视为释放城市科创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9年和2020年,在科技部公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结果中,广州分别有10家和7家载体上榜,连续两年认定数量居全国第一。2020年,广州新登记50家孵化器,总数达405家;新登记54家众创空间,总数达294家。

从试水“打破围墙”到探索“相互孵化”,从建公共服务平台到设创新研究院……广州最优秀的一批孵化器正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孕育着广州创新力量的同时,自身也在进行着创新“进化”。

数说:孵化器

科技部火炬中心最近公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评价结果,广州16家国家级孵化器被评为优秀,较上年度数量增长220%,优秀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2020年,广州市新登记50家孵化器,54家众创空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孵化器总数达405家,众创空间总数达294家。2019年和2020年,广州分别有10家孵化器和7家孵化器获得国家级认定,认定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案例聚焦:通过孵化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专业,是广州孵化育成体系最大的特色之一。从载体建设向企业培育转变,从企业集聚向产业培育转变,广州“产业孵化”趋势愈发明显,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资源加码。据广州市科技局《孵化育成体系发展情况报告》统计的320家孵化载体中,专业孵化载体达94家,占比近30%。

实现初创企业向龙头企业的“借力”

2020年,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思公司”)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连续六年获得A类(优秀)。在拓思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孵化器一大优势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现初创企业向龙头企业的“借力”。

为了实现将北斗系统的民用化产业“做起来”。2008年,拓思公司便开始了北斗产业的布局。去年4月又联合事业单位、高校、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广东省北斗领域的第一个高端产学研创新平台——广东省新时空位置网创新研究院。通过省内团结北斗企事业单位,省外对接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国家级北斗技术和产业的创新高地。同时,拓思公司运营的广东软件科学园作为国家北斗产业园(广州)主园区之一,也聚集了吉欧电子、思拓力测绘等一批北斗企业。

正是得益于这些聚起来的资源,致力于通过北斗解决无人区的通信难题的广州空天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拓思公司的牵线搭桥,以更低成本获取北斗卫星信号。如今,他们的产品已应用在青海无人区交通旅游服务上,为广大驴友提供生命安全保障。

让企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广州市达安创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安创谷”)是最早践行“专业孵化器”这一概念的企业之一。“达安创谷定位是‘没有围墙’的大健康产业孵化器。”达安创谷总经理黄珞说,“因为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不是围墙,而是资源。专业孵化器跟传统孵化器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有大量的产业资源。要注册,要报批,要生产、要研发、要销售,这些资源平台上都有,企业做自己最擅长的一个板块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交给专业孵化器来做。”

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达安创谷孵化出的新上市科创企业。2010年起,达安创谷在投融资、场地、渠道以及技术平台等方面为安必平发展中各个阶段需求提供服务。在刚进入达安创谷生态圈时,安必平只有单一产品,不过在达安创谷科技研发平台的共享赋能下很快就有了多条病理产品线。同时,得益于生态圈强大的终端渠道,安必平的产品迅速进入到各大医院,实现销售额增长20多倍,净利润增长30多倍。

对于大多初创企业而言,有许多资源是“钱买不到的”。为了实现资源网络“多点向多点链接”,达安创谷孵化器延伸出“相互孵化”模式,通过整合孵化生态圈内的研发、产品注册、生产平台合作、管理、营销、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等优质资源助力企业发展。“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再小的企业也有它的特长。例如,能高标准交付实验室建设的企业,往往做的是大的‘ZF标’。实际上,也有不少中小型的企业希望拥有高标准的实验室以满足长远规划需求,可这样的‘小单子’对方一般不承接。而在‘相互孵化’模式下,通过孵化生态圈的资源共享,企业就会接下中小型企业实验室建设的‘小单子’。”通过“相互孵化”模式,达安创谷实现孵化生态圈内近300家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赋能,实现资源再分享。

在黄珞看来,孵化器承担着培育科技企业、突破科技瓶颈的时代使命。“广州孵化器成绩好,也意味着广州科技企业发展潜力大,我相信广州科创产业将大有可为。”

基层思考: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

组织科技金融特派员精准服务园区企业

广州国家级孵化器认定、国家级孵化器的评价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孵化载体建设硕果累累,得益于广州一直引导孵化载体围绕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早在2015年,广州率先制定孵化器年度评价指标,对孵化器开展绩效评价管理,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支持挂钩。对国家级孵化器年度考核获评A等级的给予300万元奖励。通过绩效评价管理,在全市孵化器中树标杆、立榜样,找差距、查不足,引导全市孵化器形成“你追我赶,相互超越”的良好局面。

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广州积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共性需求和技术难点,聚焦垂直领域,建设专业孵化载体,逐渐形成一批能够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和抢占前沿技术发展先机的孵化平台。在推动科技金融与孵化载体的融合发展方面,着重加强孵化载体的资本驱动功能,优化孵化载体的金融生态。

2020年8月,广州试点开展了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科技金融特派员,遴选出20家孵化载体作为科技金融工作站及53名银行和股权投资机构高管为科技金融特派员;通过双向路演、自主选择,20家工作站与银行、投资机构成功匹配。截至2020年12月底,共组织科技金融特派员园区行活动14场,精准服务园区企业87家,帮助园区企业获得授信超过6.2亿元,实际放款超过3.2亿元。

专家声音:

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会长陈愚

孵化器催生新产业助力老城市新活力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广州市孵化载体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继续坚持“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理念。例如,针对性出台更加贴近“四化”理念,更加遵循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扶持政策;对孵化载体进行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服务,协助孵化载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的孵化育成体系,共同推进全市层面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同时,推进孵化载体的专业化,聚焦主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重大需求,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服务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孵化器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多层次孵化人员培训、统计调查、行业研讨、活动对接、氛围营造等工作,推动孵化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催生出许多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为推动实现广州老城市实现新活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全新活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表于 2021-2-9 01:35:02 |
kagu 发表于 2021-2-5 18:15
然而作为其中一员的我发现省里其实不是很重视博士和博士后,之前的珠江人才计划第一批的人到现在都没拿到安 ...

哥!能不能给个联系方式,wx或者qq
珠江人才计划我没记错应该是那个世界top200大学博士毕业可以有一百万奖励那个吧?
发表于 2021-2-9 01:35:25 |
niceGZH 发表于 2021-2-5 18:54
很容易,我身边不知道有多少,压根就没有拿不到的事

你和他谁说的是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10:34:21 |
清静散人 发表于 2021-2-9 01:35
你和他谁说的是真的?

——你身边就没有几个博士朋友或者亲人?问问他们

——退一万步,有些人可能没有这类朋友。广东省也好、广州市也罢,乃至各个区的人才政策都有正式文件,如果一个博士连这种东西都都搞不清楚,连明文规定的基本权益都争取不到,那这个博士本身就是个笑话!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12:05:39 |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安然:南沙可探索建立海洋人才特区
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时间:02-0811:11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经领域创作者

一、南沙的港产城融合

我来自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要做海洋经济和海洋政策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再次来到南沙,这一年的变化挺大的,整个外部环境都在变,去年我来的时候主要讲海洋中心城市,今年已经有 8 个城市都在争海洋中心城市了,整个大湾区的建设,跟国家的战略,包括国家给深圳和大湾区赋予新的使命,其实都有很大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大湾区三个平台,前海、南沙和横琴,唯一有港口和先进制造的产业空间的只有南沙,横琴有一部分生物医药,前海基本上要做商业楼宇和城市开发,所以南沙还有大量的产业空间和实体的产业空间。因为我们一直在研究湾区经济,湾区经济的核心不是大量的房地产堆砌起来的城市群,而是真正的实体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南沙未来的发展前景。

集装箱港口在集聚发展,深圳已经走下坡,深圳的集装箱有限,南沙依托于集装箱的港口发展和未来的先进制造,整个港、产、城融合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三大平台都有金融功能,但是各自的金融属性不同。前海一直想跟香港的金融中心联动发展,实际上做得不是很好。南沙的金融可以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产业,金融和先进制造,跟智能制造能够结合起来,这是南沙下一步最有空间的,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个未来增长的空间。

二、打造海洋大数据示范区

那么,南沙可充分利用哪些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是人才先行。毋庸置疑,人才对海洋的重要性,深圳提了很多年要吸引海洋人才,南沙是实实在在吸引海洋人才,特别是内地的很多海洋科研机构,都希望从寒冷的北方来到温暖的南方,从事海洋科学研究。

二是海洋人才专项政策。青岛和舟山都出台了海洋相关的人才政策,南沙没有出台,深圳也没出台。我们今年年初做深圳海洋大学方案的时候,也到大学里去调研,发现一个问题,在引进海洋国际性人才、海归人才的时候,遇到现有的人才引进的标准问题。我们认为在国际上非常有名的海洋专家,按照深圳的空缺计划和相应的人才计划都不达标。

南沙能不能从大湾区的角度率先建设一个海洋人才的特区?我认为要做三件事:

一是把大湾区涉海人才做一个引进目录,这样能在大湾区整体利用。把横琴和前海的人才税收政策复制到南沙,在南沙针对海洋人才出台税收政策;把关于专业人才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在南沙做集成创新,率先建立人才高地。

人才来了,事情才能更好地做下去。现在国内很多产业园区,包括一些科研平台,能看到的都是人名和照片,怎样把这些科研人员留下从事产业和科研,是南沙一定要做的。

二是科技的联动。很多大科学装置分布在珠三角,南沙涉海大科学装置最多,东莞有散裂中子源,深圳有鹏城实验室,它们之间有很多的联动和发展。

怎样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平台来发展,有两方面的想法:

第一是专项资金,深圳财政非常充裕,为什么我们的实验室不用深圳财政的科研经费呢?是不是统筹一下大湾区的海洋科研经费,从省到市,把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科研经费充分利用起来,为大湾区所用?

第二是科研联动肯定离不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其实从南沙开始,一直到东莞的滨海湾,到深圳的海洋新城宝安,可以做海洋电子信息和高端智能装备的产业带,能够集聚发展,把市场活力和产业基础真正协同起来。

三是制度的探索和创新。大家知道海洋方面有很多的制度和政策性的障碍,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给了深圳四十条的大礼包,这四十条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政策和制度创新的空间。

我们现在提需求侧改革,可以考虑把海洋的需求、海洋的内需真正释放,在海洋的智能化、海洋信息和海洋大数据方面,提出类似于智慧湾区海陆一体的电子信息和信息数据的应用场景,通过信息场景和应用环境的打造,牵引整体产业链的发展。把南沙建成海陆一体的海洋通讯信息大数据的示范区,能有效带动产业链的应用和发展,把需求侧真正做起来。//本文整理自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在2020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发表于 2021-2-9 12:19:41 |
南沙和广州市区有很多海洋研究机构,广州可以考虑打造培育海洋人才的学校、研究院,并且加强华工、中大等学校的涉海专业、学院的建设投入。
发表于 2021-2-9 14:04:48 |
niceGZH 发表于 2021-2-9 10:34
——你身边就没有几个博士朋友或者亲人?问问他们

——退一万步,有些人可能没有这类朋友。广东省也好 ...

政策文件太多,很多落实不到的
发表于 2021-2-9 16:36:42 |
这个研究所所长在南沙买房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23:01:36 |
教育部这份重要名单,广东2高校入选

2021-02-25 08:37来源:南方plus 钟哲

  教育部实施的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来了!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国急需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急需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急需一大批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专业人才。

  近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法部律师工作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的通知》(下称《通知》),共有15所高校入选该项目,将于2021年开始招生。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两所广东高校入选,招生人数均为30人。

  《通知》表示,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有助于支持有关高校和法律实务部门积极探索和创新涉外法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跨学科领域、善于破解实践难题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法治人才,为建设一支法学功底扎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律师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通知》强调,该项目的近期任务包括充分考虑律师事务所等的标杆性、示范性,推荐联合培养单位;结合本单位学科条件、办学特色和区位优势,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项目指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地区就近、资源共享等原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入选高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招生任务为40人,其余10所均为30人。《通知》补充,项目承担高校具备条件、有增加培养计划意愿的,可以适当增加培养人数。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将会同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单位项目招生、培养工作的指导和督导。

  广东高校中,有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两所高校入选,招生人数均为30人。

  据悉,中山大学法学院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该院有法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10个专业方向)、法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10个专业方向)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秉承“明德笃志崇法守正”的精神,该院致力于推进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术研究,发展港澳法律、地方立法研究等特色学科教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设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该院本科专业分国际经济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和法学四个方向,设有国际法学系、法律系、民商法学系、知识产权法系和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为目标,该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2018年,法学学科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23:37:55 |

科技部: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仅次于北京跃居全国第二,吸纳技术合同金额首次超越深圳

http://pc.nfapp.southcn.com/38/4847318.html

突破2000亿!广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跃居全国城市第二
2021-02-25 22:14 来源:南方+

2月2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0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北京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以6316.16亿元蝉联全国第一;广州为2256.53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上海为1815.27亿元,排名第三。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十三五”时期大幅增长近7倍。其中,2017年成交额357.51亿元,仅排名全国第九;2018年成交额719.38亿元,同比增长逾一倍;2019年成交额1273.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保持全省首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2020年再度同比增长了77%,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二。

技术合同登记是科技创新工作中重要一环,合同成交数据实现飞跃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当前,广州全力打造“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各类优质创新资源高效聚集。2020年,广州地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089.09亿元,同比增长70.57%;同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633.09亿元,同比增长82.30%,首次超越了深圳。

广州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打造链接全市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构建承载广州创新发展引擎的主脉络。2020年,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海珠区、南沙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百亿,其中,天河区、黄埔区分别为735.42亿元和618.48亿元位列全市前两位,南沙区成交额同比增长135%。

作为科技创新主体,2020年广州企业主导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55.93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1.11%,同比大幅增长72.06%。

从产业领域看,2020年,广州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百亿。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为660.24亿元位于首位。

技术合同数据还显示,广州跨境技术交易优势日渐凸显: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引进国际科技创新资源,2020年广州地区从境外引进的技术合同成交额147.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倍。

此外,广州科技能力也在不断推广和扩散,广州面向 “一带一路”沿线、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重点在智慧城市建设、电子信息、智慧交通等高新技术领域提供科技创新服务。2020年广州地区输出境外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66.31亿元,同比增长107.9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8:00:29 |
穗技术合同成交额跃居全国第二
2021-02-26
来源: 广州日报
      北京以6316.16亿元蝉联第一 上海以1815.27亿元位居第三
  2月2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0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北京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以6316.16亿元蝉联全国第一;广州为2256.53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上海为1815.27亿元,排名第三。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十三五”时期大幅增长近7倍。其中,2017年成交额357.51亿元,仅排名全国第九;2018年成交额719.38亿元,同比增长逾一倍;2019年成交额1273.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保持全省首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2020年再度同比增长了77%,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二。
  “小”合同折射“大”创新
  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显著

  技术合同登记是科技创新工作中重要一环,合同成交数据实现飞跃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当前,广州正全力打造“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各类优质创新资源高效聚集,不断累加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动能,实现新技术革命和技术互联互通,激发实体经济参与技术交易的活力,科技创新对外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均持续增强。2020年广州地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089.09亿元,同比增长70.57%;同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633.09亿元,同比增长82.30%,首次超越了深圳。
  重点区域规划发展显成效
  广州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打造链接全市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重点区域规划发展显成效。2020年,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海珠区、南沙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超百亿元,其中,天河区、黄埔区分别为735.42亿元和618.48亿元,位列全市前两位,南沙区成交额同比增长135%。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凸显
  随着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不断深化,保障落实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政策措施,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2020年,广州企业继续保持技术市场主体的地位,企业主导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55.93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1.11%,同比增长72.06%。
  跨境技术交易优势日渐凸显
  广州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相结合,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跨国技术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一方面,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引进国际科技创新资源,2020年广州地区从境外引进的技术合同成交额147.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倍。另一方面,广州正面向 “一带一路”沿线、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重点在智慧城市建设、电子信息、智慧交通等高新技术领域提供科技创新服务。2020年广州地区输出境外的技术合同成交额266.31亿元,同比增长107.91%。
  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提升
  当前,广州有序组织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支持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2020年,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主导的技术交易活动大幅增加,其中成交的技术合同7408项、同比增长87.17%,技术合同成交额169.75亿元、同比增长139.36%。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态势迅猛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广州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百亿元。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为660.24亿元位于首位。数据体现了广州正加大以IAB、NEM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一纸合同”串起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广州遵循科技创新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因“企(院、校)”施策,突出技术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高校院所成果源头供给、企业后端应用、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发力,已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技术合同成交额作为衡量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重要指标,随之跃上新台阶。
  目前广州共有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2家,国家创新驿站1个,省科技服务业百强企业(机构)58家,占全省的53.7%。已建成3100多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形成了由科学研究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孵化平台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组成的多层次、宽领域创新平台服务体系。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63家,为全省第一。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05家、众创空间294家。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共同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已汇集了具有转化意向的发明专利1.1万余项、科技成果6000余项。
  广州还致力于完善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印发《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
  截至目前,共10只子基金落地运营,实际到位的子基金规模超过33.98亿元,引导基金实缴出资共7.3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出资共26.66亿元,引导基金资金放大倍数3.64倍;已投资项目19个,投资金额6.04亿元(其中广州地区项目6个,投资金额0.86亿元);起步100亿元规模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功落户广州。
  案例:中大教授成果转化金额达13.8亿元
  中山大学刘奕志教授团队“羊毛甾醇前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系列成果转化金额达到13.8亿元,为广州润尔眼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内障药物研发提供核心关键技术。华南理工大学李远清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脑机协同技术”,以作价入股的形式,与科大讯飞旗下全资子公司讯飞云创合办广州华南脑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意识检测与辅助诊断脑机交互系统等技术产品化,促进人工智能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融合,作价出资金额达到3676.87万元。
发表于 2021-2-26 19:02:18 |
niceGZH 发表于 2021-2-26 18:00
穗技术合同成交额跃居全国第二
2021-02-26
来源: 广州日报

刘奕志好像在2017年的院士评审中落选,非常遗憾,院士圈子评审对广州非常不利。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6 17:21 , Processed in 0.08498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