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350|回复: 58

这个关于杭州制造业的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9 14:2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吹响了“进击的号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4:2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最炙手可热的“新一线城市”之一。从G20到亚运会,这座城市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最近两年还连续登顶城市“抢人大赛”的冠军。  但这座城市并非没有“失落”之处。  2012年,杭州GDP被成都、武汉反超之后,它的GDP一直在这两座城市之后。这两座城市的自贸区在2017年就挂牌了。2019年,江苏自贸区获批,苏州、南京双双入局,然而杭州仍然缺席。  最新一轮自贸区扩容一锤定音,北京、湖南、安徽获批,浙江则实现了自贸区扩区。  外界普遍关注北京的入场,但其实这对杭州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图片 来源:国民经略  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省份拥有了自贸区,重点省会城市中,杭州以GDP排名第九无缘自贸区。  浙江自贸区扩区后,舟山不再独享。新增三个片区包括杭州片区37.51平方公里、宁波片区46平方公里、金义片区35.99平方公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杭州片区的定位:  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贸易”范畴,杭州自贸区要成为数字经济的“样板间”。  一直以来,杭州以“数字经济第一城”而著称。但到底什么是“数字经济”,杭州最近给出了一个让外人有些意外的新答案——“重回二产”。  “工业兴市”是这两年杭州战略规划的新重点,而杭州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阿里巴巴,也在自贸区获批挂牌的这个9月,推出了“犀牛制造”。杭州的城市战略,和头部企业的选择不谋而合,杭州要从“退二进三”走向“再工业化”。  杭州的意图非常清晰:数字经济+制造业,要实现1+1大于2。“新制造”将成为杭州新的增长引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4:2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从业之利,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经济学领域有个经典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它讲的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重心会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不断演进。  全球经济发展走势,确实和该定理形成了精准地贴合。即便是世界工业强国德国,第三产业的占比,现在也在70%左右;国内的重点一二线城市,基本都是第三产业占据大头。  比如北京现在的三产占比达到83.5%;上海、广州都要超过70%;新一线城市代表成都、杭州、南京等,都在60%以上。  图片 图:三产占比 来源:网络  上述服务业贡献主要GDP的城市,往往有着发达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金融业,当然也包括房地产业。这类产业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生态环境影响更小。  所以在工业化后期,几乎所有地区都会“退二进三”,将制造业产能转移,把原来盖工厂的地改成建写字楼,用都市白领来替代产业工人。  以杭州为例,2000年前后杭州提出“工业兴市”战略。2000年到2008年,杭州的工业产值增长一直维持在10%以上。其中,200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968.86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成为了沿海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转折点,杭州也不例外。2009年,杭州发布《关于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 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工业兴市”转为“服务业优先”,开始向外转移低端制造,同时承接高端服务业转移。  杭州的产业转型中,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体,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到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3795亿元,占GDP的24.7%。三产占比达到65.1%。  当然,“服务业优先”是有代价的,不断“进三”的杭州,此后的工业投资和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工业产值在2013年便被宁波赶超,GDP总量也被成都、武汉接连反超。  虽然说人们这些年都在讲“告别唯GDP论”。但对于杭州而言,GDP排位的下滑仍然还是有些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4:2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不少人看来,一座城市的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经济越发达。这个逻辑当然是有问题的。  现代服务业本身是需要实体经济支撑的,一座金融中心背后,可能是无数有融资需求的工业制造企业。  如果跳过完整的工业化阶段,盲目脱实向虚,很有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再者,在创造税收、吸纳就业上,制造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欧美国家就开始反思产业空心化问题,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计划等,都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同样在近几年喊出“再工业化”的口号。  不论这些“再工业化”计划执行得如何,“再工业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这股重返工业的风,同样刮向了国内。比如济南在前不久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时隔15年再提“工业强市”。  济南的目标也很明显,要逐年提升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  注意,是工业增加值占比,而不是全部第二产业占比。  长三角城市南京,近十年来首次将工业列进各城区考核,同时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主城区建设建筑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入驻都市工业企业不少于50家、工业产值超20亿元的都市工业示范园区(街区)5个,让工业重回主城。  西安更不用说,它有着发达的旅游业,三产占比达到63%,为了克服工业薄弱的痛点,也在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图片 杭州三次产业变化,来源:查理金融要参  对杭州而言,成都和武汉的经济总量已经一度走在前头,南京、济南和西安,都是副省级城市中的“追兵”。在发展工业这件事上,也终于坐不住了。  鉴于工业投资增长率连年下降,杭州在2019年正式开启“新制造业计划”——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长10%。  要知道2019年杭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只有3531亿元,相当于要五年时间翻番。杭州市委书记曾用“翻身仗”来形容这场转型,说明转型难度大,也说明杭州已没有退路可言。  图片 来源:中商情报网  其实正是因为工业跛足不前的短板,杭州这两年尽管在“抢人”上大放异彩,但GDP增长都不到7.0%,明显低于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  现在杭州的目标是,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让工业不再拖累经济。从当初的“服务业优先”,到如今的“双引擎”,两个引擎一起转,杭州全都要。  在这个时候,阿里巴巴的犀牛工厂,正好成了杭州“再工业化”的风向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4:3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较于其他新一线城市,杭州一度是“去工业化”力度最大的城市。资源向服务业的倾斜,给杭州带来了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数字经济优势。  更多的上市公司,更多的财富和资金聚集,都给了这座城市底气。  但“去工业化”的过程,并非没有代价。如果少了工业这一条腿,杭州的经济总量就比较吃亏。  虽然杭州的不少指标已经逼近北上深,但在新一线城市格局正在剧烈洗牌的当下,经济总量的竞争是杭州绕不开的问题。  就在自贸区杭州片区挂牌当天,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专门考察了阿里的犀牛工厂。  这绝非巧合,它说明杭州已经下了决心,就是要将失去的工业地位重新夺回来。  这是杭州的战略。过去一段时间,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未来,用数字经济形成的新基建能力反哺工业。  其实,这也是杭州最大龙头企业阿里巴巴的思路。  马云曾经说过,像互联网这样的技术前二十年是普及阶段,后三十年是应用阶段。  阿里创业的前二十年形成了以淘宝天猫为核心的消费者平台,而从2016年开始阿里“五新战略”开始延展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新制造”就是重要一环。  对于“新制造”,马云曾有过这样的标准定义:按需定制、个性化、智能化。  但是要实现按需定制,个性化、智能化生产,同时保证生产效率,至少要解决两大难题:  第一是精准洞察用户需求,第二是依托多元化的用户需求,让企业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的按需生产。  两者都离不开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基础技术的支撑。  在“新制造”条件下的工业竞争,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在资源投入、引资政策上的比拼,而是数字化能力和创新模式的竞争。  这正是杭州和阿里巴巴独有的优势。  其实犀牛工厂并不只是一个工厂,而是阿里巴巴“新制造”系统的一片试验田。  在犀牛工厂,数据技术会帮助洞察消费需求,在企业端再通过智慧大脑调度、物联网布局,让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出不同衣服,并且能快速转换款式,有效解决了服装行业库存高和响应慢的痛点。  图片 来源:网络  现阶段的“犀牛智造”,锚定的只是服装行业,但它为广大中小企业输出的按需定产式“新制造”解决方案,以及沉淀的生产能力和制造经验,可以不断向其他行业拓展延伸,实现产业链路的全覆盖。  这个链路如果能够跑通,可以惠及无数的上下游中小商家和制造业工厂。更智能、更高效率的工厂的示范效应,也会在杭州形成强劲的示范效应,带动工业的复兴。  很有意思的是,犀牛工厂一公开,就引起了杭州当地房产媒体的追捧。杭州东北部工业区临平,一度是杭州的房价洼地,现在也被敏锐的购房者寄予厚望。这一个侧面也印证一点,在杭州工业真要火了。  04  跳出工业看工业,阿里巴巴构建的数字化的商业基础设施,要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完整闭环。  阿里云、菜鸟物流、达摩院,都在让杭州这个工业增加值仅排名全国十二位的城市,成为中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曾经面临的一大痛点是效率不高,产品力和品牌力比较低。数字新基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云计算和数据技术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生产等各流程的效率。阿里云目前是亚太第一、全球前三的云服务商,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低价、高能的算力能源。  就在刚刚过去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就放了两个“大招”。其一是没有主机、服务器和算力都在云上的云电脑“无影”,它将会在软件、创意、设计等领域带来生产力革命。其二是高度智能的“小蛮驴”物流机器人。  从前端的设计,到后端的物流,阿里对产业的改变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厂。  这种改变是前所未有的。  数字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让企业能专注设计研发;同时数字化、智能化不再是头部企业的专利,技术和优质生产能力的获取门槛下降,提高了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今天的阿里,做的早就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  阿里甚至愿意为工业做更多的基础研究。其实小蛮驴就是阿里达摩院的研发成果。  在浙江自贸区扩区的批复文件上,特别提到了“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研发机构建设”。  这个细节正好表明阿里巴巴对杭州的价值:不仅提供了开放式的“新制造”解决方案,让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工业和服务业实现有机融合,更提供了制造业升级的创新智力支撑。  而这也正是杭州工业跃升的最大底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4:3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次的产业转型,都是一次区域洗牌的窗口。  比如2008年开启的产业转移浪潮,造就了一批内陆城市的崛起。  尤其是随着基建完善,重庆、成都、武汉、郑州等高铁枢纽中心城市,资源快速集聚,驶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海量的基建投资,这些城市实现了快速工业化,成为过去十多年中国区域经济上的“大赢家”。  但是,当“新制造”浪潮袭来,它们的增速优势还能保持吗?  十多年前,当深圳的传统制造业面临“腾笼换鸟”之时,也有许多人看到深圳的GDP增长相对徘徊,和广州、苏州甚至天津都处在焦灼状态。  然而,坚定投入技术的深圳,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经济总量稳居前三之列。 图片 杭州工业增长情况,来源:统计公报  今天的杭州,也站在了这个再次“破茧”的关键节点上。  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密不可分。  今天制造业的比拼,比的是“含新量”,谁的制造业更“新”,谁才能赢得下一波工业竞赛。  2020年,新基建正式写入《ZF工作报告》。相对于2008年那一轮“铁公机”代表的传统基建,新基建的各大领域,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全都是融合了互联网科技、数字经济等诸多元素。  闻风而动的当然不只是杭州,南京、济南、西安、重庆,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想抢占这个风口。  但现在看来,杭州还是这条新赛道的领跑者。  因为决定城市制造业竞争力的最大变量,已经不再是工业增加值的基数和工业投资的规模,而是这座城市为“新制造”储备了多强大的数字化能力。  阿里云、菜鸟物流、达摩院、犀牛工厂,阿里巴巴十多年来在数字新基建上的积累,让杭州天然拥有了“新制造”的最佳禀赋。  在数字经济第一城之后,“新制造”第一城可能成为杭州的新名片。这是进击的杭州,在未来城市竞争中放的一个“大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5: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un12 于 2021-1-9 16:23 编辑

杭州将2025年gdp目标定于23000亿,相较于2020年的16000亿,未来5年增长7000亿,年均名义增长率7%以上,增长1400亿,肯定是有底气的,毕竟在过去几年,杭州年均gdp只有增长1000亿左右,顺便提一下,南京的十四五规划,2025年gdp预计20000亿,武汉成都没查到十四五规划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6: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6: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湖南 发表于 2021-1-9 16:14
楼主写的很好

转的,之前好像哪里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6: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附一下外链,方便看图: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 ... vhuipp704983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7: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un12 于 2021-1-9 18:25 编辑

查了一下杭州十三五规划2020年的gdp是14300亿,实际2020年可达16000亿以上,可见杭州ZF在规划上对gdp的预计数比较保守的,所以可以期待一下杭州接下来的每年gdp ,有一个不同于以前的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8: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发展 发表于 2021-1-9 14:30
相较于其他新一线城市,杭州一度是“去工业化”力度最大的城市。资源向服务业的倾斜,给杭州带来了其他城市 ...

杭州如果像新加坡一样是个国家,你这逻辑很对。但杭州是中国的一部分,是浙江的一部分。就像上城区是杭州的一部分一样,你能在上城区规划大工业吗?杭州现在还能部分地区规划工业,也是因为土地不够稀缺,地价不够高,仅此而已。并不是什么没个城市都必须有制造业的神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8: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也是个行政单位,区,街道是一样的, 你能保证每个区每个街道都有制造业吗?  你当然说不能,那凭什么每个城市都要有制造业呢?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比工业更基础的农业是不是也要大力发展? 深圳是不是也要搞农业?如果每个城市都可以自给自足,请问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国家是统一的大市场,每个城市各有产业侧重,分工,交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9: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不少人看来,一座城市的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经济越发达。这个逻辑当然是有问题的。  现代服务业本身是需要实体经济支撑的,一座金融中心背后,可能是无数有融资需求的工业制造企业。  如果跳过完整的工业化阶段,盲目脱实向虚,很有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再者,在创造税收、吸纳就业上,制造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欧美国家就开始反思产业空心化问题,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计划等,都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同样在近几年喊出“再工业化”的口号。  不论这些“再工业化”计划执行得如何,“再工业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这段话我给你解读一下,实体经济为啥撤出美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资本家会犯傻吗?  如果当地开工厂利润哪怕有在在中国开厂的7成,它都不会来了。关键是当地的成本可能会亏损,因为工人工资和权益以及环保等其他成本太高了 现在的在再工业化根本就是政党的竞选口号而已,全世界的高新技术制造只占制造业很小一部分,这部分并没有大规模从发达国家撤出,流出的都是不适应当地成本的中低端制造业。就跟浙江的劳动密集型服装厂迁移到东南亚一样。事实上制造业越高端,需要工人越少。发达国家面临的是生产过剩问题, 失业  收入分配问题。  再工业化口号喊了好些年,西方,香港的第三产业占比缩小了?没有吧。只要是全球化的大市场,  必然面临各个国家地区的明显分工侧重。资本必然追求低成本。所以,一切的关键是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地区的成本核算,还在高端制造业适合的范围呢,  比如大江东,萧山郊区,余杭北部,临安,富阳等地,所以当然应该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高端二产了。   并不是第三产业占比太高,而去刻意发展二产把三产比重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6 21:11 , Processed in 0.08119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