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349|回复: 13

浙江省与中科院签约共建之江实验室 创建国家实验室为目标 打造智能计算战略科技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1 08:33:16 | |阅读模式
       10月29日下午,浙江省政 府与中科院在北京签署合作共建之江实验室框架协议。省 委书 记、省人大常 委会主任袁家军,中科院党组书 记、院长白春礼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省 委副书 记、省 长郑栅洁出席。省政 府副省 长高兴夫、中科院副院长李树深代表双方签约。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参加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紧扣共同打造国家新型战略科技力量和创建国家实验室的战略目标,合作共建之江实验室,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智能计算战略科技力量,持续聚焦智能计算领域的创新研究,全面推动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13:33:52 |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0-10-31 22:32 编辑

       之江实验室概念规划突破常规模式,强调现代性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空间处理。方案将生态线引入建筑内部,打破了沉闷迟缓的布局。整体建筑风格独特,既满足现代教育要求,同时又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20:28:31 |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0-10-31 20:30 编辑

       袁家军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全会精神,这次签约就是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袁家军对中科院一直以来对浙江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中科院是我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20多年院省合作结出了丰硕成果。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 委、省政 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争创国家实验室的目标。在以往良好合作基础上,此番双方强强联手合作共建之江实验室,是一个新起点、新开端。希望双方共同推动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出浙江贡献。要加快建设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加快完善合作机制,加大政策和经费投入保障,努力打造全球顶尖的科研团队,把之江实验室建设成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智能计算国家实验室,为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白春礼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加快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步伐。在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院省双方就共建之江实验室进行签约并谋划面向2035年的战略合作,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浙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与中科院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作为之江实验室共建方,我院将坚决贯彻落实党 中央、国 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发挥在智能计算和智能感知领域的技术、平台及人才优势,加强顶层规划,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全力支持之江实验室的共建工作,并以共建之江实验室为新抓手,谋划推动院省双方新一轮战略合作。
发表于 2020-10-31 21:30:34 来自手机 |
我前两天也发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放出来
发表于 2020-10-31 21:51:42 |
本帖最后由 buickcxw 于 2020-10-31 21:52 编辑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0-10-31 13:33
之江实验室概念规划突破常规模式,强调现代性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空间处理。方案将生 ...


一期是这个方案吗?这个还不错。 但好像实际选了个很中庸的方案。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22:31:33 |
buickcxw 发表于 2020-10-31 21:51
一期是这个方案吗?这个还不错。 但好像实际选了个很中庸的方案。

是之江实验室最初设计规划方案,最终选择的保守设计。应该如袁家军所说,之江实验室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争创国家实验室的目标。实验室展开核心科研项目需尽快建成主体园区,启动区无法承载大规模核心科研。当然是最初设计方案远好的多,但如果为最快时间创建成功国家实验室,最后选能更快建成的保守方案这是对的。两利相权取其重,杭州争取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建国家级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时就可以从容选择好的前卫设计方案了。


之江实验室最终方案
发表于 2020-11-1 01:33:00 |
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的主力军,看来主要定位智能计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8:27:16 |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0-11-4 18:30 编辑

       目前,我国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是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和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杭州有基础、也有条件。杭州有城西科创大走廊、有之江、良渚、西湖、湖畔四大实验室,有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汤海孺认为“十四五”时期,杭州应朝这个方向努力加快推进。具体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应该在国土空间规划当中,要提前布局“杭州科学城”,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留好空间。

       “十三五”时期杭州提出“拥江发展”战略,解决了中心城市对接的问题,杭州开启全域一体化发展。随着富阳、临安的加入,让杭州城市空间更往西走了,西部面临新的问题,缺少一个中心。“十四五”时期应该赋能西部发展,加快谋划杭州第三中心。杭州第三中心应该是由南湖、高铁西站、科文中心以及北部瓶窑良渚组成的组团。包括三个分中心:南湖科学中心、高铁西站交通枢纽中心、大走廊科文中心。这里何以能成为杭州第三中心?优势有三:

       一是雄厚的产业基础。杭州西北部地区的科创企业以阿里系为代表,集聚了南湖科学中心达摩院、未来产业人工智能中心(人工智能小镇、菜鸟总部)、阿里总部、西溪云谷等众多企业,这片区域是中国目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产业最前沿。同时这里有浙江大学的强大支撑,浙大过半的创新资源分布在这里,包括紫金港校区、超重力实验室、浙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

  二是独特的空间特色。西湖从自然湖(自然资源)、民生湖(水利设施),一路变成(休闲湖)、文人湖(文化加持),现在变成了品牌湖,成为杭州的形象代言,闻名世界。南湖和西湖,均起源于东汉,最开始都是水利设施,也完全有条件升级,成为城市新中心地标。

       三是高铁新站的加持。作为中国高铁4.0时代的代表,杭州高铁西站建成后将让杭州更方便、快捷地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商业流在此汇聚,助推杭州第三中心成为整个长三角的科创副中心。

  第一中心,助推杭州成为浙江的中心,第二中心助推杭州成为长三角重要中心。第三中心将推动杭州成为国家重要科学中心。如果说西湖时代的杭州赋能的是制造业,钱塘江时代的杭州赋能的是高新产业,杭州第三中心赋能的应该是科技创新,应该是一个“科学中心”。



发表于 2020-11-5 11:36:07 |
实施的方案真的不怎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2:29:12 |
狄奥伲索斯 发表于 2020-11-5 11:36
实施的方案真的不怎么样

只有尽快建成之江实验室才能创建成功国家实验室,之江实验室大规模核心科研展开必须在主体园区而不可能在启动区,所以最后选择能最快时间建成的保守设计方案。还有,杭州不是只争取创建国家实验室,更需要进一步建“杭州科学城”争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江实验室主体园区建设本质是这个大格局体系第一个关键一步,时间是最重要的,越快建成是上策。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2:47:25 |
《人民日报》刊发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署名文章:以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

       9月11日,习 近平总书 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总书 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技创新的规律,指出了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方向。

       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是智能化将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紧密结合,从而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紧布局多学科交叉会聚的战略方向,既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需要,也是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多学科力量协同解决。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芯片被称为控制电能传输、转换的CPU,技术需求非常迫切。浙江大学组建了由电气工程学、化学、材料学、控制学、信息电子学等学科人才组成的跨界创新团队,研制完成了系列产品,并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高端装备领域,实现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面向未来,高校要以前瞻视角和超前思维推进多学科交叉会聚。以学科重组产生前沿性领域与引领性方向,建立各学科群有机联动、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掌握大信息、大生命、大物质、大生态等领域的创新主动权;探索基于兴趣、应用、数据及算法的混合驱动创新模式,以新的组织结构有效贯通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创新过程全方位融入国家发展需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大学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筹建交叉学部,制定交叉学科群发展规划,建立了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在量子计算与感知、生态文明、环境科技创新、农业设计育种、精准医学、新物质创制等领域实施了近10个面向未来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以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为例,浙江大学创建了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等机构,聚集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优势力量,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高校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创新人才的供给库,下一阶段,高校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高校智慧和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10:38:20 |
之江实验室“多模态智慧网络核心技术与原理平台”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举行

       10月29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2019年立项项目“多模态智慧网络核心技术与原理平台”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之江实验室召开。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浙江省科技厅、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项目牵头单位之江实验室领导,科技部项目专家组、项目顾问专家组,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组骨干成员及专项办相关成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之江实验室纪委书记夏春胜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实验室在项目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基础。科技部高技术信息处傅耀威处长围绕重点专项相关管理和评价要求,重点强调了项目的管理组织落实对项目开展的深远意义。

        项目组负责人围绕研究目标,介绍了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关键指标、技术路线、时间节点等内容。经专家组质询讨论,认为项目实施方案与项目任务书要求一致,项目阶段目标和分工明确,计划安排基本合理,实施方案合理可行,一致同意通过项目的实施方案论证。

       之江实验室张汝云团队联合国内10家优势科研机构力量,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模态智慧网络核心技术与原理平台”。目标是建立多模态智慧网络体系架构,研制多模态智慧网络原理平台,形成标准规范与专利群,为构建“智慧高效、安全可信”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一整套方案,为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核心技术与能力支撑。

       多模态智慧网络是由邬江兴院士提出的一种基于全维可定义平台的开放式网络架构。该架构确定了新型网络的四大使能技术,分别是全维可定义、多模态寻址与路由、网络智慧化和内生安全技术。“多模态智慧网络核心技术与原理平台”项目面向我国对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网络架构和核心技术的重大需求,聚焦网络结构僵化、IP单一承载、难以抑制未知威胁等基础性问题,拟建立可增量部署的多模态智慧网络体系架构和技术体系、研制多模态智慧网络原理平台、形成标准规范与专利群、构筑新型网络开源生态系统,可为构建“智慧高效、安全可信”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一整套技术方案。对于新型网络技术自主创新、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建设网络强国,都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表于 2020-11-11 13:10:51 |
国家实验室
发表于 2020-12-28 14:03:52 |
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动力源泉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7 06:01 , Processed in 0.0834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