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017|回复: 16

[项目进度] GE与广州开发区共建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学院;采埃孚中国第三家研发中心落户花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7 2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1-27 22:56 编辑

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有了“黄埔军校”:GE与广州开发区共建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学院

2019-11-27 19:34 来源:南方+

11月27日,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1000万美元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建立生物医药人才培育基地——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学院。该学院通过提供符合GMP标准的人才培训服务,计划每年培养逾千人的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

该学院将提供基于一次性技术平台的最新生物大分子药物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等培训内容,破解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企业人才紧缺的痛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广州生物岛

每年培育千名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通用电气公司(GE)的重要组成部分,GE医疗生命科学主要致力于帮助疗法创新者、科研人员和医疗机构更快地发明、制造并使用精准诊疗,其产品线能够支持先进疗法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分析、研发以及制造。

GE医疗生命科学将充分发挥其在生物制药技术解决方案和硬件设备等方面的技术专长和资源优势,为学院提供包含培训设备、设备维护、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全方位的支持。

作为华南地区首个聚焦于生物制药后端生产人才培养的基地,该学院将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化、产业化阶段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已正式动工,预计在2020年9月投入运营,每年培训学员将超过上千人次。未来,学院还将与广东的大学开展学术合作,以便建立涵盖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生物制造未来人才培训课程,助推院校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mmanuel Ligner表示,广东是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战略中心之一,也是GE在中国南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发展基地。此次与广州开发区就生物制药领域的人才培养达成合作,“是我们持续投资中国市场,全面支持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又一力证”。

生物医药人才困境或破局

生物医药是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参与。尽管近年来不少具有专业背景的海归及海外科学家回国工作或创业,解决了部分国内生物制药领域高精尖人才紧缺的问题。但在生产后端,即产品的商业化、产业化阶段,还存在着许多技术壁垒以及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新业态环境下加快生物制药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生物制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在近年举办的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王晓东、施一公、裴钢等生物界名家均建议广州强化生物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瑞士龙沙、百济神州等创新型制药企业均对人才培育提出迫切的需求。

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学院的设立,将有望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该学院计划引进爱尔兰国家生物工艺研究培训所(“NIBRT”)的培训教程和培训资源,为产业技术工人和高校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生物医药产业培训和学术教育计划。

该学院的主要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医药行业监管要求、适用于生物制药的通行标准(GMP标准)和其他先进流程技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有关生物工艺技术和针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的专有技术、洁净室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真实生产设备与环境的实际操作培训等。

GE医疗中国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俞丽华表示,GE非常荣幸一路见证并参与了广东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中国制药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GE医疗生命科学不仅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且在生物技术研发、生物制药生产和管理培训方面具有经验和专长。

广州开发区打造国际生物医药集聚区

上述学院是GE医疗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设立的第二个项目。首个项目为GE医疗在亚洲的首个生物科技园,该园区以数个KUBioTM模块化生物制药工厂、FlexFactoryTM生物制药灵活生产平台为核心,建设以抗癌药为主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药品生产基地。GE医疗还计划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合作,投资建设生物制药所需的水化产品生产基地。

GE医疗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发力,形成了磁场效应,不断吸引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全球最大的生物药生产企业瑞士龙沙,首个赴美上市的中国创新型抗癌生物医药企业百济神州,国内制药知名企业绿叶制药、诺诚健华、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等标杆性企业先后落户。该区以GE生物科技园为核心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园区的做法,获得了联合国“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GE生物科技园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在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学院落户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内,一批国际化跨国企业也在这里开展总部运营、研发、销售等业务,包括思派集团大健康总部、默克广东创新中心、阿斯利康南部总部、百济神州生物岛研发中心、诺诚健华生物制剂研发及商业化运营中心等。

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聚集生物医疗企业超过1000家,约占广州市60%,形成了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检验检测等六大核心产业。可以预见,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学院落户,进一步打通生物医药人才的瓶颈,将集聚更多投资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创新水平高的生物制药企业。该区力争到2020年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助力广州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生态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1-28 14:03 编辑

德国采埃孚集团在中国的第三个研发中心落户广州花都

2019年11月27日,采埃孚与广州市花都区政 府签订协议,将在当地建立其在中国的第三家研发中心,旨在更加全面而深入地布局中国市场,加速推进未来出行方式变革与创新。活动当日,广州市与花都区领导、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及印度地区总裁柯皓哲(Holger Klein)及采埃孚集团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高级副总裁汪润怡等重要嘉宾共同出席并见证了本次签约仪式。

目前,采埃孚在中国有两家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嘉定区及松江区。两家研发中心分别专注于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及全应用的动力传动与底盘技术的研发工作,多年来为采埃孚亚太区的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采埃孚近年积极布局自主驾驶和电驱动业务,并迅速在本地赢得了客户青睐及和合作伙伴的支持。
基于业务的良好势头,加上采埃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抱有坚定信心,并洞见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交通等领域将取得飞速发展,采埃孚决定深耕本地化研发,积极配合中国汽车新四化的趋势,决心坚定。
即将在广州市花都区建立的采埃孚研发中心,预计投资额约人民币7亿元,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上海嘉定研发中心将设立广州分址,迅速开展对客户的支持。广州研发中心将具备核心工程技术研发能力,范围涵盖软件开发和未来出行的相关技术;不但能缓解上海两个研发中心的压力,更能互补技术优势的,构成协同效应,全面在中国落实采埃孚的全球技术方针,即"观察(See)、思考(Think)、行动(Act)",为中国客户提供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技术解决方案,配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全面打造绿色、安全、高质量而且价格合理的下一代出行方案,实践采埃孚"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
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及印度地区总裁柯皓哲博士(Dr. HolgerKlein)表示:"在中国建立第三个研发中心的决定,对于采埃孚集团来说意义重大,印证了我们的决心,深耕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的研发中心将肩负为采埃孚发展核心技术的重要使命;我期待在中国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望在全球其他市场开花,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从中国推动全球迈向下一代出行。"
采埃孚集团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高级副总裁汪润怡女士亦指出:"此次将第三个研发中心建在广州花都区,将使我们提升与华南地区客户的沟通效率,更快、更好的响应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今后更多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把更多的高新科技人才吸引进入汽车行业和相关的生态系统,我们将与广泛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同行,促进华南地区汽车与科技行业融合互补,为产业的提升与人民的优质生活贡献力量。"
采埃孚于1981年进入中国市场,见证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并从对华销售,走过了"中国制造"及"中国设计"的阶段,走上了"中国引领"的台阶。目前,中国业务是采埃孚集团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不但全部事业部和业务单元悉数在中国布局,更在中国设有亚太区总部,2个技术中心,以及近40家制造工厂。2018年,集团全球销售额达到369亿欧元(约2900亿元人民币),其中约21%来自于中国和亚太地区,即约80亿欧元,约616亿元人民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2: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莱恩医药二期工程动工,从化探寻大湾区绿色发展的产业新坐标

2019-11-26 21:01 来源:南方+

11月25日,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广东省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创新药物评价与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华南全程式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心)” Ⅱ期工程在广州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动工。中科院院士、国家级科学家一同参与了这场创新型项目的动工仪式。

这是继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等重大项目集体动工后,又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落户从化。作为广州北部的生态功能区,一直以来,从化以生态资源优良和文旅资源丰富而著称,凭借绿水青山的比较优势吸引不少生物研究机构和大健康产业资源落户。

项目动工的背后,立足广州乃至放眼大湾区,努力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新坐标,从化如何借力生物医药的创新平台踏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1.生物医药项目先后落户动工

莱恩医药Ⅱ期工程项目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0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本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出高起点、高标准化的“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阶段—临床阶段—上市后阶段的全程式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为药物整个研发过程的非临床评价研究提供一站式服务。

时光回拨到半年前,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赛—纽斯葆健康产业园等生物科技企业项目集中动工。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将建设华南唯一全程式GLP检测中心、国家级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研发平台、省中医药科学院从化院区项目(多组学研究、科技转化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全国最大赛莱拉干细胞制备中心、生物医药平台展览展示中心、新药创制研发实验区、成果转化平台和园区商业、生活服务配套。

“生物医药产业占本次集中动工项目总产值的30%以上。”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化区将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广州本地生物医药产业创制新药研制工作的产业链,连接广州生物医药的发展脉动中,吸引全球企业入驻发展。

莱恩医药是一家生长于从化的“明星企业”,赢得了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优秀企业”奖项。据了解,这是自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开赛以来唯一一家药物GLP认证机构获得国赛“优秀企业”奖。

GLP,即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药物进行临床前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其认证内容包括对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对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进行检查。简单地说,GLP试验是新制药物审核上临床的最后一道关卡。

看中从化的生态、区位等优势,莱恩医药5年前在从化创立。莱恩医药创始人、董事长杨威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莱恩医药已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一次性通过CFDA GLP全项(9项)认证的机构,也是华南地区首家同时在药理、毒理、药代、新药筛选研究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业务领域一次性通过多种属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猪、猴等)国际AAALAC完全认证的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机构。

2.构筑协同创新的产业链条

11月15日,有350多年历史的全球高科技巨头德国默克公司宣布,其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默克广东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默克广东创新中心将联合当地的科研力量,在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项目孵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据悉,默克广东创新中心是默克公司在大湾区的首个创新中心。

又一家世界500强生物医药巨头落地,广州生物医药发展“向东看”,成为业内的共识。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广州开发区已形成全国第一梯队的科研机构、全国第一方阵的企业,也是广州生物医药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已成为广州发展生物医药的核心载体,成为全球创新版图的新生力量。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作为后发者的从化,借助城市产业高地的基础设施找到协同创新的新路径,是布局生物医药的关键一步。

两周前,在市发改委主导的为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研发机构举办的“相亲会”上,作为从事药品临床前中试环节的企业代表,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主任韩重强调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在她看来,这里的生物医药产业不仅临床医院多,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也多。“我们应该关注如何发展好、整合好本土资源,才能够更好地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笨鸟如何先飞?依托现有资源,转换发展优势是首选。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和北部生态屏障区,从化在拥有华南唯一全程式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全国最大实验动物基地、国家级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研发平台、全国最大干细胞制备中心等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

“平台的核心作用是孵化、转化创制新药物。”从化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恰恰填补了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技术服务的空白,形成药物研发、安全性评价、综合服务、产业化等全链条集聚,这也为从化嵌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入口。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不仅引进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纽斯葆广赛生物科技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进一步延伸互补的产业链。

3.寻找大湾区的从化产业新坐标

生物医药发展的火热,数据可见一斑: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近三年年均增长9.5%,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长7%,带动GDP增长达到6.9%。

广州有国家、省、市各级重点实验室153家、115家工程技术中心、51家企业技术中心、13个专业孵化器、133个科技研发机构,国家认定的4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广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早前介绍,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已构建起从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拥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双一流”医学高校和十多家知名学府,还汇聚了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省中药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一大批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更有效地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交流合作,这需要**、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共商、共建、共治。”他表示,广州正在积极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携手大湾区各城市以生物医药与健康的创新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造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为老城市注入新活力。

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大局,位于北部的从化发力生物医药,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创新效能?一条快速通道被寄予厚望。

在上半年的广州市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加快从埔高速、南中特大桥、增佛高速增天段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其中,从埔高速是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构筑了从化直连白云、黄埔、番禺三区新的高速通道,对缓解街北高速、京港澳高速、广州绕城高速的交通压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从埔高速规划选址在今年第一季度获批,为项目如期核准、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从埔高速,从化太平和鳌头两大产业发展引擎可以迅速连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开发区、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广州南站等重大平台,进而向东向南进一步走向“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的城市发展脉动中。有专家认为,一条快速通道也是一条创新大道,广州东北部的资源流动将愈发密切。

方向已定,如何谋篇?

从化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全面推动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提质增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新平台。按照“一园多区”布局,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园区。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从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国家级中药研发平台、生物医药展览展示中心和新药创制研发实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新动能。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广州北部迈向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增长极。“构建以生态设计小镇、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和从都国际会议中心‘三驾马车’为引领的北部生态价值创新格局,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5G大数据产业园和现代智慧物流基地三大平台为引领的南部绿色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再提速。”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2: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国际生物岛迎来“全球未来独角兽50强”思派集团
来源:金羊网 作者:梁怿韬 发表时间:2019-11-26 21:17


思派集团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大健康总部开业 通讯员供图

金羊网讯 记者梁怿韬,通讯员黄嘉庆、欧志斌、范敏玲摄影报道:作为广州“生物医药CBD”的广州国际生物岛,11月26日再迎重量级企业加盟。当天上午,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全球未来独角兽50强”之一的思派集团,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大健康总部开业。该企业的落户,将有助广州生物医疗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据悉,思派集团于2014年成立,是由全球五大基金公司之一的富达集团旗下基金与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基金联合投资的公司,定位为中国临床肿瘤和重疾领域专业医学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思派管理团队来自于拜耳、罗氏、辉瑞、赛诺菲等跨国药企的医学、市场、销售的高级管理岗位,以及微软、百度等科技公司,现有员工2100多人。

集团旗下拥有临床试验、新特药服务、健康保险三个事业群。除肿瘤新药临床试验领域外,思派在全国自营自建70间以上专业特药药房,在全国范围提供品质均一、领先水准的特殊药品和肿瘤药品服务,成为知名药企新特药上市优先选择的专业服务平台。思派旗下的健康保险事业群,自2018年助力泰康保险推出国内首个“特药险”后,又与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合作,陆续推出“疗效险”、“复发险”、“结节险”等创新健康险产品。

同时,依托集团覆盖全国的专家网络、特药网络,为保险公司的健康险用户提供快捷、可靠的全病程专业服务。与此同时,思派依托前三项业务形成的多层数据与实体网络,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量真实世界研究(RWE),用创新的方式协助制药企业完成新药免临床上市和药物适应症拓展;同时协助专家建立多个研究队列,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我们没有理由不进驻这里。”思派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旭广表示,广州在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具备了所有的发展要素。思派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和重疾领域的领先专业医学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之所以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设立项目,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务实高效,另一方面是和集团有关,越来越多重要客户都在这里扎根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23: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澳门华人银行广州代表处今日正式开业
发布时间:2019-11-27        文章来源:本网-南粤集团
  11月26日上午,南粤集团旗下澳门华人银行广州代表处正式开业。南粤集团副总经理兼华人银行董事会主席叶少坤,华人银行行长邱慧珠、副行长黎荣舟和集团投资发展部负责人等出席开业仪式。
  今年8月,经澳门金融管理局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批准、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澳门华人银行广州代表处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澳门华人银行在大湾区的发展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澳门华人银行行长邱慧珠表示,澳门华人银行广州代表处的正式开业将会推动银行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有助于进一步便捷银行与内地监管机构间的沟通,增强华人银行跨境金融服务的联动效率,提升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有助于不断优化华人银行与国内客户间的关系,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华人银行各项业务健康稳步发展。三是有助于加强对内地市场的深度调研,为在内地开设分行和未来业务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2: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埃孚集团在花都区建设华南地区研发总部
2019-11-28 03:38:17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吴瑕通讯员穗府信)昨天下午,广州市市 长温国辉会见德国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及印度地区总裁柯皓哲,并见证花都区**与采埃孚亚太集团签署投资协议书。采埃孚集团将在花都区建设华南地区研发总部。

温国辉介绍了广州经济社会及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他说,采埃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广州制造业综合实力和配套能力较强,汽车产业链完备,汽车消费市场广阔。市**大力支持包括采埃孚集团在内的广大企业到广州投资发展,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柯皓哲表示,采埃孚集团积极在中国布局发展核心业务。集团决定在广州建设中国第三个研发中心,将使研发和生产更加靠近核心客户。期待未来与广州有更密切的合作。

根据花都区**与采埃孚亚太集团签署的投资协议书,采埃孚亚太集团在花都区建设华南地区研发总部项目,推进汽车电子、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方面的研发,逐步开展汽车、工业农业设备等零部件及相关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配套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5: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塚食品牵手茶里集团在南沙共建新型国家级食品饮料研究所
2019-11-28分享到:
  11月27日,上海大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塚食品”)与广州茶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里集团”)在南沙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将在南沙共同建设新型国家级食品饮料研究所。大塚食品董事长及总经理喜多俊哉、茶里集团董事长谭琼签署合作协议。南沙区委书 记蔡朝林,南沙区副区长阮晓红,大塚食品副社长前田利成,大塚食品副总经理金中来,茶里集团联合创始人王美霞,茶里集团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陈震华,以及广州市南沙区商务、外事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活动。


签约仪式现场

  据了解,大塚食品与茶里集团设立的新型国家级食品饮料研究所的研发和产品输出分为三大板块,一是茶叶深加工及应用领域的研发,包含茶咖啡因提取分离,茶黄素、儿茶素、茶氨酸等茶叶健康物质的提取及应用,茶粉茶饮产品输出,二是大塚食品现有日本功能饮料线在我国的落地和应用,三是酵素、食物纤维、抗糖抗脂等大健康产品的研发、落地和应用。以上三个板块,在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具备非常广阔的基础和前景,在整合两者现有渠道的基础上,合作项目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大消费板块重点研发驱动中心。
  上海大塚食品有限公司是日本著名食品药品企业大塚集团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子公司。大塚集团在日本拥有20多家企业,在全球拥有150余家子公司,2010年在东京交易所上市,著名的业务板块分别是医药品和食品。大塚食品秉承大塚集团悠久的食品加工理念和制作经验,在食品饮料和深加工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打造了宝矿力,以及2020年奥运会赞助饮料E3、欧罗那敏C 、Fibe Mini等一众知名品牌。
  茶里集团是一家专业的茶服务提供商,掌握茶叶制造、拼配升级、精加工等核心技术,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共同设立了实验室,探索建立我国袋泡茶行业标准。目前已形成覆盖B端和C端的营销网络,是我国茶行业的新零售标杆企业。今年8月,茶里集团南沙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茶产业研究中心及茶产业园区标杆。

希望再进一步,大塚集团在广州建立生产基地和中国南方运营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8 17: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项目多多的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21: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都区:全力打造“国际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区”

  汽车产业是花都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花都汽车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完整,占广州市汽车产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33%以上。2018年实现产值近1800亿,处于花都区“一轴四带多组团”的“西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带”,规划面积已辐射215平方公里,在龙头企业东风日产的强势带动和周边广汽集团、一汽大众的有效辐射下,产业基地已经聚集了包括优尼冲压、康奈可、法雷奥、佛吉亚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近200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1家,总投资达220多亿元,带动周边超过1000家涉及加工、制造、服务、贸易等关联性企业。东风南方、风神物流等一批汽车售后服务体系骨干企业发挥核心服务配套作用。而在刚刚结束的2019第二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SMC 2019)上,花都与T3出行、东风日产融资租赁、联友出行、启迪云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智能共享出行行业融合发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下,智能共享出行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服务产业生态的关键战略节点。面对新的历史机遇,目前吸引了中电科、采埃孚等世界500强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落户花都集聚发展。未来花都区将牢牢抓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协同发展趋势,全力打造“国际智能共享出行示范区”。

  此外,花都还专门规划了花都智能电子绿色价值创新园。园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南部,邻近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规划面积约4.95平方公里,是花都区“十三五”重点打造的门户地区,目前已正式纳入“广州市IAB产业重点价值创新园区”和“广州市十大重点价值创新园”名录。园区包括中国电科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2025PARK智能电子产业园和2.5总部产业园,突出总部集聚和创新引领,将打造成为华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花都汽车产业基地

  去年产值近1800亿

  据了解,花都区汽车产业基地占广州市汽车产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33%以上,2018年实现产值近1800亿元。处于花都区“一轴四带多组团”的“西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带”,规划面积已经辐射到215平方公里,在龙头企业东风日产的强势带动和周边广汽集团、一汽大众的有效辐射下,产业基地已经聚集了包括优尼冲压、康奈可、法雷奥、佛吉亚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近200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1家,总投资达220多亿元,带动周边超过1000家涉及加工、制造、服务、贸易等关联性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0: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汇丰首家全球性培训中心落户南沙城投公司体育馆片区项目
2019-12-03来源:南沙城投公司
  11月26日,南沙城投公司下属南实投资公司与汇丰集团正式签署汇丰全球培训基地项目开发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汇丰首家全球性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南沙城投公司体育馆片区项目。
  本次签约采取两地同签的形式,地点分别设在广州(南沙项目部)、香港(香港汇丰大厦)。南实投资公司总经理陈庆烈在君合(广州)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的见证下,汇丰银行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在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君合(香港)律师事务所的见证下分别签署交易文件,再经双方律师交换交易文件签署页后,本次签约正式完成。
  作为汇丰集团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汇丰全球培训基地项目是南实投资公司积极响应南沙区**招商引资战略的成果。在南沙区领导和南实投资公司各股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汇丰团队的充分理解和全力配合下,南实投资公司历时两年、历经八十多轮的谈判,最终与汇丰方面确定合作开发协议正文及20个附件并正式签约。
  汇丰全球培训基地项目采取定制开发、毛坯交付的方式,预计总投入约4亿元。根据初步规划,项目将在2022年完成交付,2024年投入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2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工业互联·智链未来”高端论坛在穗举行

2019-12-05 17:21新浪广东评论
  12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办,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和广州市荔湾区**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院“工业互联·智链未来”高端论坛暨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年会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领袖、资深专家院士、顶尖高校学者、金融机构、创业组织、协会商会以及国内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荔湾区**部门领导、主流媒体记者等约300人出席本次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以“工业互联·智链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领域的热点话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协同创新、共赢发展”为主旨,以推动产业升级、成果转化、跨界合作和创业创新为目标,探索新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发展态势及路径,助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产业及区域经济不断跨越发展,有助于加快提升广州市、荔湾区产业布局进程,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广告
  论坛开幕环节,中国科学院党 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党组副书 记张世专,荔湾区区委书 记陈小华做开幕致辞。邓麦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科院将与广州市共同支持建设省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科技成果投资基金等,促进中科院重大科研成果及科技创新企业落地广州。此次联盟牵手荔湾区,将协同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人才汇聚、科技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陈小华表示,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荔湾选择再一次变革创新、扬帆起航,提出用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塑荔湾发展的产业内核。荔湾将努力在载体建设上下功夫。利用荔湾南片的广阔腹地和背靠珠西制造业的先天优势,重点打造海龙科技创新产业区,在与珠江西岸的产业互动中构建“创新大脑”+“转化中心”的产业格局。

  荔湾,作为广州“千年商都”核心区,因天然的地理优势、深厚的商业底蕴和发达的商业根基,孕育诞生了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荔湾领先于全国的百货零售业标志--南方大厦、颇具影响力的十大类专业市场以及民族日化工业的一面旗帜--立白集团、全球最大特卖电商--唯品会及引爆全球消费市场的名创优品等本土明星企业。荔湾也充分利用拥有的优势因素,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错位发展了医药大健康、电子书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金融、时尚创意等七大产业。同时,随着“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政策推进,荔湾传统工业基地再次活化利用,传统集体物业与高端产业紧密结合,成长为一大批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

  荔湾,作为大湾区三大增长极点的广佛联动的核心,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站在大湾区承东接西的坐标点,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产业高地”。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正式揭牌试运营,为华南地区新三板企业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综合性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国际医药港顺利封顶、粤港澳医药健康产业联盟成立、荔湾“互联网+”小镇加速集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项目入选省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5G网络建设等,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广州西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岭南V谷、立白综合科技园、广州国际医药港等平台载体不断深化建设,致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机相关专业服务产业,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结合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围绕广州IAB产业政策实施,以白鹅潭中心商务区为重点,大力引进行业龙头、创新领军企业和企业总部,打造产业发展新动力源。加速推进海龙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并积极争取将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提升为省级综合试验区,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重要节点。立足“广佛极点”,更高、更深层次推动区域合作,打造 “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服务与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本次论坛活动中,在中国科学院领导和广东省市领导的见证下,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的运营单位中国科学院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与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广东盛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喀斯玛科创中心正式进入筹备阶段,荔湾云城等项目即将启动

  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谭民等特邀专家,围绕《加强多产业互联 促进新材料发展》《FAST馈源支撑整体控制系统研究》《5G和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在线路板行业的应用》等主题做了主题报告。

  论坛后续还将举行中科院科技成果创投项目路演汇,届时会推荐来自中科院8个科研院所的12个项目,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两个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2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昭衍新药(603127.SH)拟投资11亿元建设昭衍(广州)新药评价中心

格隆汇12月11日丨昭衍新药(603127.SH)公布,基于未来业务拓展需要,公司拟与广州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开展合作,在广州市投资建设昭衍(广州)新药评价中心项目,以扩大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范围和影响力,总投资规模约为人民币11亿元。

本次投资是公司基于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短期内对公司财务状况及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深圳地区的新药研发不断活跃,对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华南地区缺乏高度专业的新药评价GLP机构及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建设,从长期来看,可以充实华南地区新药安全性评价的服务力量,有利于公司扩大在华南地区的影响力,从而增强公司的整体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竞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1 2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派集团不错,潜力满满。

希望康美医药集团总部也迁来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3 16: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最大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将落户广州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将在广州筹建国际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
“一荤一素一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人类最佳膳食结构,其中的“菇”属于食用菌的范畴,而食用菌也属于微生物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近日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用菌目前有2500多个品种,能够实现商业化栽培有30多个品种,潜力巨大。他的团队将在广州建立国际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建造全球最大的食用菌及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库,并在广州科学城的“食用菌新品种繁育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中试)基地”开展成批品种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
食用菌是个资源宝库
20世纪70年代,以纯菌种的研制利用和全程管理技术为特征的现代食用菌栽培技术兴起,中国食用菌产业经过40年高速增长,年产量从1978年的5.8万吨增长到2018年3900多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5%以上 ,在全国农业中排在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成为中国具有地域优势的纯出口产品。
“目前全国所栽培的食用菌,三分之一的品种,都是出自我们所。”吴清平说,草菇、椴木香菇、毛木耳、灵芝、短裙竹荪等品种的菌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全国性推广就是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早期科研成果。
“现代人不仅要求吃饱,也要吃出健康,吃出美味,食用菌乃至大型真菌类本身就是个亟待发掘的资源宝库。”吴清平表示,各种食用菌不仅有山珍风味,多数食用菌蛋白质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营养素及动植物维生素含量均衡,还有富集微量元素的特性,是人类食物补给、营养纠偏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补充途径。
吴清平介绍说,食用菌也可药用,因为在长期与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食用菌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特有的蕈菌多糖、萜烯、核苷、甾醇、生物碱、呋喃衍生物、氨基酸、肽类、有机锗和有机硒等多种活性成分都是人体的生理效应物,无论古代医药典籍还是现代科研成果均证实,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和对抗众多慢性流行性疾病、退行性老年疾病的神奇功效。
广州将建全球最大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微生物中的大型真菌类,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十万个物种,经初步研究可食用或药用的几千个品种里,商业开发的只有香菇、平菇、木耳、灵芝等二三十种。”吴清平说,他们准备在广州建立国际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建造全球最大的食用菌及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该资源库目前已采集保藏野生菌11000余株,完成基因分类鉴定4300多株,保藏标本8万多号,在数量上已经为全国之最。
吴清平院士团队也会在广州科学城的“食用菌新品种繁育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中试)基地”开展成批品种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他们将固体培养长出子实体或液体深层培养长成菌丝体的品种,用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和细胞组等现代组学技术,进行大数据大通量的风味营养和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肠道微生物调节功能筛选,经过活性成分提取分析、功能机理、药代动力学等研究,开发出食品、保健品、护肤品和药物前体化合物等高技术产品。
而广州国际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的食用菌新品种及研发成果将在粤北的岭南特色食用菌产业园(韶关)、粤东的珍稀高值食药用菌产业园(蕉岭)和粤西食用菌基料产业园(肇庆)落地
“这也是响应兴粤东西北战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吴清平尤其谈到韶关的岭南特色食用菌产业园,他认为粤北山区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比珠三角更适宜食用菌的生长,并且韶关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传统产地。目前在粤北地区,不少农民仍然采用的是粗放的种植方法,比如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甚至是竹子和野草搭建的简易菇棚,使得出菇率不高,通常忙碌一年收入不见涨。
吴清平告诉记者,食用菌生长只需少量光照,可在室内栽培,不与农作物争地、争水肥,是典型的现代设施农业。并且食用菌栽培生产可以分为两段:前期的制包和养菌阶段由于技术密集、设施条件要求高,适合在工厂内集中进行;而后期的出菇阶段用工用地用时较分散,适合交给农户管理,非常契合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策略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4: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手笔!建行将提供3万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12-14 11:09 来源:南方网 陈颖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12月13日,中国建设银行在广州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面对接大湾区建设规划。

  据了解,此次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聚焦“建设+、科创+、政务+、产业+、跨境+、民生+、生态+”七大服务模块,推出“善建”“善新”“善通”“善仁”“善智”“善融”“善和”七大产品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成宜业宜居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未来五年内,建行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3万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

  星罗棋布,为湾区建设添砖加瓦

  “因建而生”“因建而兴”,基于长久以来建立的基建领域的传统优势,建设银行将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建行将继续统筹集团资源,依托境内外、母子公司多种渠道,提供PPP贷款、城镇化建设贷款、旧城改造贷款、特色小镇建设贷款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全流程服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源、水利、医疗、卫生、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同时,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大量传统制造业正面临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行除了在信贷扶持上做强、做优,更是聚焦制造业融资难、招工难、留人难和企业成长性不足等一系列痛点,利用我行特色产品和平台,打造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生态圈。”发布会上,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程远国介绍道。

  “FIT粤”湾区,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面,新发布的大湾区综合金融方案中提到,建行将进一步完善多模式产品服务,推出大湾区科创基金、大湾区投贷联动、科技创业贷等系列产品,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将重点支持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物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助力湾区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发布会上,建行方面表示,将协同联动境内外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湾区首支服务科创型企业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湾区科创企业股权。

  据悉,建行还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造创业者港湾、5G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港澳青年创客空间、“创新马拉松”创新创业交流孵化平台,形成“金融+科技+产业+教育”综合生态系统,并有针对性地推出服务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金九条”,打造“创客宝”专属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青创投贷联动”,让港澳青年获得更广泛的创业信息和融资渠道。

  跨境协同,为湾区融通加速度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久以来就是跨境贸易的前沿。今年7月,建行成为首家提供“单一窗口”金融服务的银行,为构建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一致口岸营商新环境和跨境贸易便利化进行了全新探索。

  “建行将发挥两岸、三地、多家机构的协同优势,构建全面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行方面表示,将支持大湾区三地企业合作实施绿地投资、跨国兼并收购和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依托新型智慧金融交易平台,帮助湾区企业对接全球资金、信息、客户资源,助力大湾区企业联手走出去。

  据悉,建行推出线上普惠、融资互通、出海无忧、政银助贸、平台互通、服务互通六大类跨境金融服务,为供需企业搭建对接平台,构建企业共赢生态圈。

  厚以民生,共建优质生活圈

  “银行网点”变身“政务大厅”,“身边办”“就近办”为粤港澳居民打开了智慧政务的便利通道。如今,网点智慧柜员机、乡村裕农通机具上都植入了高频便民政务服务事项,客户可在网点可以打印工商营业执照、办理缴税业务,享受政务+金融事项“一站式”办理。

  在此方面,建行推出“乐安居”服务方案,打造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存房”业务盘活湾区存量闲置房源,为人才引流量身定制多层次长租房源供给体系,助力大湾区解决住房难住房贵难题。建行还创新“民工惠”产品,解决民工工资“发放难”问题,为湾区内企业办理“民工惠”业务累计65亿元,服务湾区民工超90万人次。通过新金融的力量,建行致力为湾区衣食住行学提供全面金融便利,共建优质生活圈。

  据了解,同日,中国建设银行有关机构与广东省**相关单位、湾区重要企业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州市开发区管委会、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署《广东省“数字住建”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签署《广东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暨建设银行“裕农通”普惠金融合作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省人民政 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签署《关于支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备忘录》。

  建设银行党 委书 记、董事长田国立,建设银行**副书 记、行长刘桂平,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出席当天发布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1 09:56 , Processed in 0.07222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