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落户广州南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17: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港澳“最强大脑”支招南沙发展 “联盟”为南沙带成果评项目选人才

2019-04-23来源:南沙新区报
“海洋”成院士专家热议焦点
  4月21日下午,南沙举行问计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市 委常 委、南沙区委书 记、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书 记、管委会主任蔡朝林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积极回应各位院士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区委副书 记、区长董可从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环境和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三个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南沙区发展情况。院士专家们围绕南沙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责任与担当等话题建言献策。区领导朱承志、谢明、阮晓红等出席座谈会。
  蔡朝林表示,院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让南沙收获满满,其中有些建议与南沙想到了一起,南沙正在谋划正在奋力为之;有些建议南沙虽未行动但也在思考之中。不过也确有意见建议是南沙没有考虑到的。南沙将珍惜并重视院士专家们的观点,把它们作为南沙发展中的一股动力源。
  蔡朝林强调,南沙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近几年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说,南沙还处于起步发展期。希望在各位院士专家的帮助下,南沙人凭着拼搏的精神,风雨兼程解决问题、补上短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蔡朝林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多到南沙来,给南沙提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助力南沙规划好建设好。相信南沙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希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在南沙走出科技成果转化新路
  刘人怀(工程力学专家、管理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很看好南沙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南沙的天时;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是广州最好的位置,这是地利;如果再把人才方面的工作做好,人和也就有了。
  南沙目前人才方面的政策不错,但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而吸引了人才还要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关心人才怎么发挥作用。事实上,我国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很多,但是成果转化太少,创新成果的管理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南沙应该想办法把创新成果转化这方面做好。成果转化是多方面因素的,比如社会敢投入,比如要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等。我的“海面飞行”、“餐厨垃圾处理”两个科研项目都是十多年前就有成果,但转化不了,很可惜。希望这个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建立起来以后,能与南沙**对接好,在科创成果转化方面做出成绩,走出一条“政(**主导)、产、学、研、金(金融支持)”的成果转化模式。
  建议组织院士专家委员会推荐优秀人才
  姚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药学教育家与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现在不少地区都在搞人才活动,但都有一个问题,认为院士专家是全才,什么都能做。我认为,院士专家除了个人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经验帮助地方做参考、出主意。
  南沙可尝试建立“特别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的院士专家评估科创成果转化成功概率大不大,应不应该投资;还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组织老一辈院士专家委员会,推荐和优选年轻人才。
  南沙的宣传材料做得很好,但还有一些年轻的团队却看不到,建议把宣传材料带给团队里更多的年轻人才,让更多的年轻团队看到,让年轻人多了解,在那里传播才能被吸引。
  南沙要加强高等学校建设
  范滇元(激光与光电子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第一次到南沙来,觉得很震撼,南沙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沙现在要加强高等学校的建设,这样才能很好结合产业发展,因为高校是培养、吸引创新人才的主要载体,高校建设对提高地区声望和吸引人才的能力也很关键。
  科创成果转化是一个概率问题,不能急功近利。转化成功概率只要有30%作用就非常大,就可以大胆投入。宽容失败、鼓励创新要真正去做到。
  我和我的团队主要研究二维材料,比如石墨烯等,有一些成果正在找地方产业化。考虑在南沙做氘代药药物合成,氘代药药物效果更好,比如抗癌药,把国外的好的抗癌药进行氘代是可以通过专利申请的。
  希望每年在南沙研发一项新技术创办一间新工厂
  陈新滋(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已经算是半个南沙人了,人才绿卡上的住址就是南沙。我的愿望是:在南沙每年都有一项新的技术、一间新的工厂。来南沙后发现这里真的可以做事情,来这里的港澳人才都是非常喜欢这里。怎么吸引我们更多的朋友都来呢?我有两个比较具体的建议:
  一方面是食品安全。很长时间以来,不少内地人一定要去香港买奶粉,这个现象很不可思议。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南沙当下决心做全国最好,把食品安全作为重点来做,做好了人就来了。
  另一方面是交通。个人认为目前来往南沙与香港,坐船最方便。船可以再快一点,一个小时内往来香港南沙,这是一个心理距离问题;船只开行班次再密一点,不要担心乘客少,用多班次的小船,慢慢引导人们坐快船,往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让院士专家联盟为南沙揽才牵线搭桥
  郑健超(高电压技术专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大湾区未来将是中国硅谷,现在要靠创新驱动。南沙未来可以是中国硅谷核心城市,那么南沙现阶段创新驱动的目标是什么、需要研究的重大专项的目标是什么、技术路线是什么,这些要定下来、要清晰,要根据发展需求决定将来南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南沙的港口是亮点。一定要研究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化的物流系统和相应配套系统,比如智能配电网、智能交通系统等。南沙的汽车也是亮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需要加紧研究,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动力电池(锂电池),二是氢能源驱动的燃料电池。
  南沙有关人才政策的图表我看了,但不要只看院士专家及各类人才的头衔。要根据重大研究项目结合南沙需求,按图索骥、有的放矢招聘人才。
  我们都是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有些方面可能使不上劲,但我们可以借助这个联盟来牵线搭桥,为南沙寻找和推荐更合适的人才。
  
  政企研多方会商共推南沙发展
  孙玉(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住在广州大学城,因为交通方便所以经常来南沙转转。南沙现在的变化很大,发展很快。
  给南沙提两点建议:南沙要问计,我认为可以多边化、提高参与度。比如,有企业参与的问计**官员,有**官员参与的问计企业,再加上我们的院士专家,多方一起讨论、磋商,会比较好。在智慧城市方面,我知道南沙已经建立了互联网平台。我建议全南沙一定要是同一个互联网平台;功能要最完善、最实用的;南沙要有自己的互联网队伍,这样互联网就能转起来,就可以发展互联网产业,支撑南沙的智慧城市建设。
  南沙应做好“海洋”文章
  谢和平(能源与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沙的发展规划很好。现在全国普遍都在积极地引进项目,都在出新政策。但在创新驱动方面有个普遍现象,就是“重申报、轻研发”,“重引进、轻支持”,“重近期、轻长远”。在这方面,南沙做得很好,因为南沙有一套规则、制度去保障项目引进后,持续地吸引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出成绩。
  南沙应着眼长远,把南沙发展放在大湾区十年远景的维度进行布局,特别是在能源方面,要做好长远规划。从我的研究领域来看,大湾区应重点发展绿色能源和新能源。
  一个地区怎么发展绿色能源?南沙应该做好海洋这篇“文章”。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在国际上差不多是同一个起点。如果我们先去攻关,我们就是世界第一了,如果南沙率先实现产业化就有大机遇。
  构建粤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南沙还需多努力
  刘焕彬(过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过程优化与节能专家,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我对南沙很关注。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南沙的国际科创中心重要载体、粤港澳科技走廊重要节点,这个载体要怎么建设,这个节点要怎么构建?对南沙的科技创新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发挥南沙特色,要强调差异化发展。南沙的最大优势就是海洋,是与海洋有关的特色产业。放眼全国,找不到几个地方专门在搞海洋产业的,青岛、湛江不一定比南沙有优势。南沙可以结合南海大发展去做。
  二是拿什么构建粤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硬件方面:交通还要继续改善,广州老城区现在来南沙还要一个多小时;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要完善,这是影响各类人才定居的重要因素。软件方面:南沙要解决科创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总结已有经验。一些科研院所在南沙已经很多年,它们有什么经验、有什么需求、有什么问题,这些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和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17: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广东省科技厅

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在广州成立

4月21日,由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香港六大高校及香港工程科学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等粤港澳三地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及广东院士联合会22个单位共同发起的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在广州成立。联盟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围绕支持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支持企事业单位创新发展、支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协同粤港澳政、产、学、研、金力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和基地等品牌项目,建设粤港澳高端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平台。广东省 委常 委、广州市 委书 记张硕辅,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省科技厅、省科协、广州市、南沙区相关负责同志及来自港澳地区和广东的联盟发起高校、科研单位等院士专家等代表200多人出席成立大会。省科技厅杨军副厅长出席会议。

  广州市 委书 记张硕辅提出,广州要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落户广州,必将推动粤港澳科技及产业深化合作,推动更多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广州落地和转化,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他希望联盟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为粤港澳院士专家到广州创新创业搭好平台,广州将为院士专家在穗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

  会上,杨军副厅长作主题发言,表示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不断升级,广东积极推进财政科研基金在港澳的使用,促进粤港澳科技资源的高效协同。通过积极搭建跨区域创新平台,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研发机构已经在深圳和广州设立了若干成果转化基地。广东将积极与港澳联合推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协调共同体,争取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建设。

  厅产学研处相关同志参加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09: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专家联盟汇聚科创“最强大脑”

日前,由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广东院士联合会等22个粤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及协会共同发起的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在广州市南沙区成立。据悉,联盟建立的目的在于加强粤港澳高端科技人才的交流、了解、支持,将粤港澳院士专家合作交流向产业、向市场延伸、向国际化发展。今后,将通过举行政产学研交流会、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大赛等工作,推动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大手笔,更是大机遇。11座城市连线成面,组成了这片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粤港澳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中,什么最能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注入活力?科技创新必定占有一席之地。毕竟,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大胆创新,不断向科技创新要活力、要动力,才能树起“高质量发展典范”这块“金字招牌”,这是大湾区的使命所在,更是广州发展出新出彩的机遇所在。

  一直以来,广州科研基础雄厚、人才优势突出,不但集中了全省2/3的普通高校、70%的科技人员、97%的国家重点学科、77%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开发机构,以及绝大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有在校大学生人数约114万、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万家等“硬数据”充分佐证。梳理一下广州的高端人才谱系,可以发现,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98人的豪华阵容,让这座老城市的人才聚集效应越发强劲。

  找准优势,才能精准发力。对于广州而言,如何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其中一条就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通过深化粤港澳人才合作交流,推动广州在科技创新水平、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此,一方面要畅通流动渠道,为创新人才集聚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政策优势不能只在文件上体现,还得有各种各样的创新载体使之开花结果。通过打造合作平台,聚拢一批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的人才,让他们相互碰撞、相互砥砺,迸发创新创业的无限可能。可以说,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的成立意义,正在于此。

  同时,注重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该联盟成立的一大亮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扑面而来,不断加快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消费热点,如5G手机、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改变生活方式之余,这一现象更表明,成果转化应用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的成立,既是为聚拢人才,也是为面向市场,为的是推动三地科技创新成果向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延伸转化。当高精尖的科创成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造福千家万户,科技创新也就真正落脚在了富民惠民利民的方向。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深化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合作,广州要继续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着力在体制机制、载体建设上大胆创新、多出实招。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的成立,为聚才汇智搭建了广阔平台。接下来,充分用好这些平台载体,切实为院士专家到广州创新创业提供助力、创造便利,更将为广州科创实力跃升注入新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2 16:37 , Processed in 0.07034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