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engyi

[历史文化] 石家庄城市发展史(修订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22: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城市发展史(修订稿)11

第二编 现代化中心城市崛起(1902——1949)

第九章  石门:现代化城市的起点

第四节 日渐繁荣兴盛的商业、服务业


    交通运输和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服务业日渐繁荣、兴盛,成为石家庄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靠吃"轮子"起家的转运业

正太路建成通车,使交通闭塞的山西乃至大西北,打开了一条通道,石家庄成了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以晋煤通过石家庄外运为例,阳泉硬煤1911年为10万吨,1916年为20万吨,1921年为40万吨,1923年达到六七十万吨。从正太路收益看,1916年以前年收入200万元,1923年达到了500万元。由山西输出的货物还有铁货、羊毛、棉花、粮食、水果等。而输往山西的货物主要的布匹、煤油、洋广杂货、纸烟。这些货物中除布匹是大兴纱厂的产品外,其余来自北京、天津和南方各地。

由于京汉路、正太路轨距不同,一直不能接轨,货物转运业便应远而生。1916年以前道岔转运商号不过十余家,尚不甚赢利。到1928年就发展到了21家,1933年至1934年又增加了8家。有些大公司也在这里设立了转运字号,便于运输自己的货物。如大丰公司、永成公司、恒聚、福聚、宏德等商业公司。到20世纪30年代初,列入《石门指南》的运输户就有29家,陆车发货业14家。

    二、趁"路"而兴的商业服务业

随着铁路通车,过往旅客迅速增加,在车站附近,服务行业趁势而兴。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始,石家庄周围便陆续有旅馆、酒店、绸缎布店等商业服务业门店开办。外国商人也涌进石家庄租房开店,当时有5家洋人经营的门市餐馆。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商业规模不断扩大,门类、网点也不断增加。  

  金融业

石家庄的银行业是发端最早的服务行业之一。开办最早的银行是交通银行石家庄支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地址在大桥街,资本总额2000万元。到1933年,共有银行8家,仅4家就有资本6000万。银号和钱庄也发展很快,到1933年共有24家,资本总额约26.75万元。有的银号可以直接对外通汇。

  服务业

早在1902年京汉路通车前后,石家庄即有饮食服务业开始经营。1904年至1911年,仅大桥路就有7家旅馆、客栈。1907年,正太饭店建成开业,以后,旅店、饭馆、澡堂相断在这一带开办。到30年代初,仅列入《石门指南》的旅馆客栈和饭店就有80多家,照相馆5家,澡堂9家,理发店14家。开办较早的有春元旅馆、大兴栈、晋义栈、广利栈和饭馆中华永兴楼(1938年分成永信兴和中华饭店两家),规模较大的还有1921年开办的中和轩、裕华饭庄、四海春、国民饭店等。小吃摊从20年代起,在市区就随处可见。比较集中的地区在大石桥头两边以及大桥街四条胡同南端五条胡同中间,都有饭棚设摊营业。四条胡同也曾收饭市街。

在服务业中,规模最大的是正太饭店,是在正太路修建之时,由法国人投资建设的,位于原正太路石家庄车站附近,今石家庄市旧火车站北侧,公里街东面。正太饭店严谨的布局、精细的工艺和庄重的造型,在当时的石家庄,是独具一格的建筑精品,,是石家庄市所有高层建筑的鼻祖。整个建筑完全的欧式风格,为法国古典式建筑造型,青砖墙、木窗、拱形门,楼道、屋内都是清一色的木地板。该楼设计构思奇巧,从外表看,这座用青砖砌成的洋楼只有两层,但进入楼内,会发现是一座楼中楼建筑,楼层套着楼层,顺着楼梯能一直爬到四层的楼顶。尤其楼梯,造型别致,曲线流畅,如不仔细察看,很难找到缝隙,足见其工艺之精良。楼内专门用块石砌筑地下室,储藏葡萄酒。

正太饭店自1907年建成开业后,在几十年内一直是石家庄最豪华的饭店,是正太铁路服务性配套设施,专门用来接待法国贵宾、驻石军界首领及官僚政客。辛亥革命的烟云曾在这里燃起。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躯吴禄贞就是在正太饭店里联络晋军,组成燕晋联军,准备择日誓师,沿京汉线北上直捣清廷。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考察中国铁路,途经石家庄也下榻于此,商讨铁路建设大计。

在这里,随着石家庄“城头变幻大王旗”,打着不同旗号的军政要员,都曾把这里作为落脚地,客房作密室。军阀混战时,冯玉祥、阎锡山等曾多次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九一八”事变前5天,蒋介石和张学良曾到这里进行秘密会晤,可以说“不抵抗”政策是在这里商定的。东北沦陷后,杨虎成将军曾从西安来这里与蒋介石会面,请缨抗日遭蒋拒绝,此后不久就发生了西安事变。这里住过侵华日军的高级将领,密谋过对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清剿”;这里也住过国民党的接收大员,解放石家庄战役,这里是国民党军队的核心工事,是据守的最后一个堡垒。当1947年11月12日中午,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把红旗插上这座饭店的楼顶时,标志着石家庄的新生。石家庄新、旧时代的转换,又是从这里开始。

  各业商户

石家庄的商户,根据商会的统计资料,1910年有70家,1919年为200家,1933年统计资料为2249家。按《石门指南》分类统计,共有60多个行业。

大商场也应运而生。据《石门指南》记载,最早开办的是民生市场,在永庆街石门商场东南角,规模较小。较大的商场有劝业场、石门商场、西花园。劝业场坐落在大桥街东首路南,合资商办,内设各类商店,分东西两街,以洋广杂货为主,又附设剧场,顾客极多,为石家庄最大的商场。石门商场建于1926年,位于永庆街中间路南,中为大街,两旁都是商号,约有20多家,以洋广杂货商为多。西花园,又叫南花园,原为一小花场,后开辟为市场,建有澡堂、小戏院、鼓书场,以及洋广杂货商号等,尤以小饭铺叫卖期间,热闹非常,逢年过节,男女老少拥挤不动,有"石家庄的北京天桥"之称。

   三、 邮政电讯业的兴起和发展

邮政电讯与交通一样,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要条件。石家庄的邮政电讯,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当初,为适应商贸的需要,设电报房一处,隶属清政府邮传部管辖,仅有一部有线莫尔斯电报机通保定,有员工2人,每月发报约40次。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后,电报量日增,1909年又增装至郑州、太原有线莫尔斯电报机两部,电报房晋升为电报子店,隶属上海电政局管辖。1915年架设石家庄至太原线路一条、至北京线路两条、至郑州一条,总计950多公里。1916年,民国政府交通部晋升石家庄电报子店为二等电报局,隶属北京特等电报局管辖。1923年建石家庄电报局,所在街道逐步被称为电报局街。有员工十余人,莫尔斯电报机5部,通达东至沧州、西至太原、南至郑州、北至北京。

公共电话始于1919年,在桥西德胜街设长途电话局,设备有磁石单线座机1台,通达保定,隶属保定管辖。1929年电报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到1933年,长途电话已通保定、辛集、顺德、邯郸、阳泉、太原等地。1933年,经民国政府交通部批准,由各大商号合股集资5000银圆开办了市话,初设100门磁石交换机2台,后又增设100门磁石交换机1台。电话局设在南湾街6号,有技师1人,线路工2人,接线生10人,市话用户50余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22: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商业区与街市的拓展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街区也快速发展,1922年街区扩展为1平方公里多,1925年为1.8平方公里,1933年扩展为18平方公里。

正太路通车后,行人车辆穿越铁路,时常发生事故。正太铁路员工捐款,于1907的修筑了大石桥,跨越正太、京汉两条铁路。以桥为界,石家庄分为桥东、桥西。1930年在火车站南侧建成横穿铁路的地洞子,这样,南有车行道地洞子,北有人行道大石桥,把石家庄铁路东西沟通,连成了一片,石家庄初步具备了城市的规模。

一、以大桥街为中心的新街区

    最先繁荣发展的新区,是车站附近。最初的商业店铺是环绕车站而建的。正太路修筑时,在石家庄村南靠近车站的地方,逐渐形成了一块专为铁路员工服务的、以旅馆饭店为主的商业区,新的街市随着生产。因修建了大石桥,新街道习惯称之大桥街。正太路通车后,商业店铺增加,商业区面积逐年扩大,新的街市相继产生。据1924年编著的《中华民国省区全志》记载,当时石家庄市区"南北狭长,繁荣市街在车站之西北。"指的就是这一带。这时,形成的主要街道有:大桥街、南大街、升平街、同乐街、木厂街。

二、煤炭市场和商业转运区

    正太路建成通车后,井陉煤和阳泉煤运进石家庄,在车站东南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煤炭市场。以后又在其南建成了大兴纱厂,在其北开设了电报局,这里也成了繁华地区,形成的街道有煤市街、光明街、大兴街、民生街、电报局街和南北走向的大经街。在大石桥东头,也形成了繁华地区,逐渐有了街道,即现在的正东街西段、阜康路西段、宁远街斜街。在正太路和京汉路两个车站中间,是铁路货物转运区,往西是井陉矿务局和焦化厂。

三、最早的城市发展规划

    随着市区的不断扩展,市区发展规划便提到了日程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家庄发展规划,是出自商家,由在石家庄创办炼焦厂的井陉矿务局编制的《开展石家庄商埠计划书》,刊载于1929年1月15日出版的《河北工商月报》第一卷第三期中。计划书共9部分;1、石家庄之沿革;2、石家庄之重要;3、石家庄已成之设置与前途之障碍;4、石家庄之新道岔联合会;5、新道岔之不足现拟之开展计划;6、石家庄之市街计划;7、石家庄之京汉道东西应有隧道;8、石家庄可成水旱码头;9、石家庄开展之将来。另附3幅图:石家庄已成之道岔及街市图;石家庄新道岔联合会拟开之新道岔图;现拟开展之石家庄新道岔及马路图。

    据街市图反映,到1928年,铁路以东已经发展到了大经街东侧,与休门村逐步相连,南面达到大兴纱厂一带,北面与姚栗村相连。而铁路以西已发展到了福音堂(今新华集贸市场西侧),南面发展到了保晋南街一带。

计划书针对当时市区不适应工商业发展需要的状况,提出了总体发展规划。针对铁路沿线道岔林立的局面,促成道岔联合会,共同开发铁路道岔,发展运输。计划书指出,石家庄"旧街市,更系随意建筑。若不指定地方,划定马路,则再过数年,更难改良","各项工商业与转运业,既经发达,则随工业发达之市街,亦必非现实之市街所能容。"计划在正太支道以西开南北向和东西向马路。计划书还提出了修筑铁路隧道,沟通铁路东西交通,还提出开发石家庄水旱码头,开挖运河,入滹沱河,货物走水路到达天津的计划。

    这份规划,针对石家庄工商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物资转运、铁路道岔利用和分配、街区规划、公园绿地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发展计划,为石家庄发展提供了蓝图。在后来的发展中,大部分得到了实施。

四、南花园的崛起

    石家庄商业兴起的初期,商业区集中在车站附近,地窄人稠,拥挤不堪,秩序混乱。为了车站安全,地方当局将生意人驱赶至木厂街以南一带。当时,这一带是空旷之地,因有3亩花卉园而得名南花园。增记鞋店代销处经理李汉卿以60年租期,租赁了殷家湾殷家100多亩地,开辟为市场,向外出租,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街市应运而生。1930年建成花园街,1932年又建成了花园东街、花园西街。三条街上店铺林立。花园街上经营的商业品种主要是铁器和木器。花园东街是地地道道的杂货街,尤其是旧服装,几乎占了半条街,人们也称之为"旧衣街"。花园西街是卖布一条街,到"七七事变"前,做卖布生意的有四、五十家。三条花园街形成不久,民间艺人不期而至,沿街打场卖艺。后来,先后建起"新新"、"新世纪"、"和平"、"海市"等十多座戏院。众多艺人常年活跃在南花园,招引了无数观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意人,使这里成了当时石家庄最繁荣的街市。

       第六节  人口变迁

人口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随着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石家庄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人口剧增

20世纪30年代初,石家庄(石门)人口,由1925年设立石门市石家庄、休门、栗村的总人口3万人,猛增到6.3万多人。人口增长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工厂招收工人,周围农村人口涌入。二是商业户涌入。据有关资料,1910年石家庄商户70多家,1919年200多家,到了1933年,就有2300余家。商户占居民总户数的15%。
             人口结构变化

产业工人增加。1903年京汉路石家庄车站建成,有十几名铁路员工,这是石家庄第一批产业工人。1905年正太总机器厂投产,员工500多人。1907年正太路通车,员工2000多人。1914年炼焦厂建成,职工600多人。1922年大兴纱厂投产,到1928年工人3300人。再加上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电话局等,20世纪20年代末,石家庄的职工总数已有16000余人,占总人口的25%。
  工人和商人在人口构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标志着石家庄人口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特别是产业工人的出现和队伍不断壮大,既改变了石家庄的人口结构,为石家庄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石家庄的地位。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工人运动,掀开了石家庄现代城市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第七节 早期文化、教育

伴随着工业、商业逐步兴起的,是石家庄(石门)的文化繁荣,现代教育的兴起,这是面向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22: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石门的早期文化

   戏剧电影
      石家庄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金元时期,以真定为中心,元曲杂剧十分繁荣,形成了仅次于大都(北京)的元曲杂剧中心。到明代,形成了以丝弦、秧歌为主的地方戏种,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本世纪20年代初,石家庄(石门)不仅有过往戏班子时常演出,而且有了常住戏班子。随着市面繁荣,曲艺杂技也成了街头、茶园、戏场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文化设施也具有相当规模。1916年石家庄建成了第一座剧场,先名升平茶园,后更名为升平戏院,位于桥西升平街,可容纳千人。以演戏为主,有时也放映电影,1931年遭飞机炸毁。1920年前后,又建成新业剧场(地点在休门)、新舞台、第一舞台( 新中国影院前身)、同乐戏院、劝业剧场、新华舞台等。1930年前后建成了第一家电影院——声光影院,可容纳千余人。
   新闻出版
     石门最早的报纸是1928年李亚夫创办的《石门日报》,出版不久便停刊。这一年出版的还有《实业报》,不久也停刊。1930年出版了《石门日报》,为四开四版。第一版为要闻版,第二版为小说连载,第三版为副刊,第四版为社会新闻。该报还编纂出版了《石门指南》一书。此报出至1937年"七七事变"停刊。还有《商报》《小石报》《英风报》《石市晚报》《当天报》《华北晚报》《晓报》,都至"七七事变"停刊。当时,还有进步报刊出版,1931年中共石家庄中心市委创办了《火车头》,正太铁路局主办了《正太日报》,石家庄学生会和各界抗日救国会主办了《救国日报》。
   书画艺术
      随着商业的逐渐繁荣,竞争日趋激烈,各店铺特别重视门面牌匾。再加上人们社交逐渐频繁,文化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经营字画的店铺也出现了,并出现了不少书画家。江宿光,字奎章,山东人,落居本市,通诗词赋,以书画自娱,书法学魏碑,当时不少店铺的牌匾都出自他手。绘画尤精竹、兰,驰名山东、京津一带。何子丰,石门南高营村人,书法世家,石门老书法家之一。在石门,他书写的牌匾及中堂联对不少,最早的牌匾有老字号《中和轩》。休门的赵育民、赵士恒叔侄,出身书法世家,真草隶篆无所不精。其牌匾遍及石门及京津、保定、邢台一带。吴永昌,冀南人,原为纱灯艺人,精通书法,与何、赵并称知名书法家。梁子清,获鹿人,画家,擅画芭蕉,与江宿光、王东初(元氏人,工山水)、王鹤侪(山东人,专檀梅花)为四大画家。

二、 石门的早期教育


    石门的现代教育,小学教育最早开始于1903年,中学教育开始于1925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小学有20所,其中公立学校11所,学生2300多名,教职员39人。中学2所,到"七七"事变前,剩余1所,学生700余人。
                  小学教育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倡办新学,石家庄村办起第一所小学校,座落在今南大街和寺后街(今新华路)交界处的安宁寺内。当时有教师1人,学生数十名。随着居民增多,学童猛增,便增建校舍,扩充班级。到1920年前后,改为县立第四小学,初小四个班,高小三个班,教职员工十几人。
    正太路通车后,工厂相继开工,为解决子弟就学,铁路局和一些工厂也建起学校。1918年京汉铁路局在桥东民生街建起第一扶轮小学。该校到1930年,已有6个年级,6个班,252名学生,7名教师。1923年正太铁路局在桥西宁安街开办第二扶轮小学。1925年大兴纱厂在厂内生活区建起大兴纱厂员工子弟学校。1930年前后铁路工会也办起了铁路员工子弟学校。1933年井陉矿务局也在市内建了小学,石门市妇女会设立初级女子学校,还有教会办的培信小学、复音堂小学和清真小学。1928年救济院办了贫民学校。还有私人办的煤行学校和明达学校。
                中等教育
     石门先后创办两所中学--鹿泉中学和石门中学。

鹿泉中学创办于1925年,是正定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教师魏景周带领两个班学生共百余人,来石门筹办的。经半年时间,在休门村北盖起办公室5间,教室4个,1926年秋季开学,又招收两个班,共200多学生。开学不几个月,魏景周离校出走,学生也四散而去。石家庄的第一所中学夭折。
    石门中学是1929年筹建的私立中学,由石门商会主办,商会会长周维新为董事长,商会副会长张庸池为副董事长,各行业公会会长和石门知名人士为董事,聘任周慎之(周维新之子)为校长。该校校址在鹿泉中学旧址,1930年暑期招生两个班,学生100名,1931年又招生两个班。私立学校必须由省立案,1931年报省教育厅,到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也予以备案。到1937年"七七事变",共招生17个班,700余名学生。原计划1937年暑期增设高中,教室已建成,因"七七事变"发生而终止。该校开办6年,为石家庄培养了大批知识青年,抗战开始后,许多学生参加了抗日。
                    职业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同时,适应石门工商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也相应发展起来。1935年春,河北省教育厅鉴于石门工商业日趋繁荣,派员来石门筹建河北省立石门工业学校。校址在今烈士陵园北边,1936年暑期招生两个班,100余名学生,分木工、金工两科,教师有十数人。该校只办了1年,"七七事变"后就停办了。
    另外,由于正太路是法国人经营,铁路职员必须会讲法语,于是设立了法文学校。1932年南高营村也建了所法文学校,名为法文馆,办了两年。另外,在新开路北,石门人任国忠开办了法文学校,办了十来年,在"七七事变"后停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2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节 坎坷“市”途

石家庄现代化城市的兴起、发展的之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坎坷曲折历程。
         一、市自治时期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口剧增,行政、司法等社会管理机关不断增加,使石家庄具备了城市的雏形,设立市的建制便提上日程。

 石家庄最早的自治管理机构是石家庄商会。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通车后,随着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商户的迅速增加,为加强对商户和市面的管理,1910年由各界商绅组成的石家庄商务会成立了,隶属天津商务总会管辖,会长王云华,有会董11人,会员70人。第二届商会产生于1919年,会长李荫祥,会董22人,会员200人。第三届商会产生于20年代初,会长姚梦琴。商会除了管理地方商务外,还设有差徭局,以支应兵差、应付军阀混战。1925年产生了第四届商会,会长张越中。商会设置了文牍、事务主任、会计、文书和事务员,差徭局改为支应局。第五届商会产生于1926年,选举张庸池为会长,周维新为副会长,执行委员15人,常务委员5人,监察委员7人;又设立商事公断处,委员14人,负责调解仲裁商务纠纷。这时,石家庄约有行业工会60余个。商会不但在经济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其职权范围也逐渐涉及到司法仲裁等方面。
  1923年5月,石家庄绅商认为,石家庄拥有交通枢纽优势,“地居冲要,商业繁兴,又复华洋杂处,虽非商埠,俨然商埠气象,其应行设立自治。”(《直隶全省自治筹备处令石家庄商会会长呈请设立市自治会卷》,河北省档案馆藏,卷宗号:656—2—132。)1925年,直隶省酝酿试行市自治制。石家庄豪绅姚梦梅召集车站附近的石家庄、休门、东北栗村、西北栗村的绅士开会,商量石家庄自治。经呈报获鹿县转呈省公署批准,于4月1日开始筹备自治。当年6月24日由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签署命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1日起施行市自治制,“石家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按规定,施行市自治制的城市人口须在1万以上,石家庄人口尚未达到,于是将铁路以东休门、栗村合并在内,人口达3万多人。因休门是一个大村,不同意合并后的名称叫石家庄,经多方协商,取石家庄和休门各一个字,称“石门市”,同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将直隶省石(家)庄、休门两市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1926年由石门商务会着手组建石门市政公所,1927年市政公所成立,下设总务科、工程科、卫生科、警卫室。但是,1928年南京政府颁布“特别市、普通市组织法大纲”,正式将“市”定为地方行政建制,通令全国,取消所有市政公所,废除直隶省“市自治制”,石门由于不具备设立建制市的条件,仍归属获鹿县。至此,石门市政公所结束了它的使命。此时的石家庄,在行政上仍隶属于获鹿县,同时还设有获鹿县石门区公所、第三和第四乡公所,驻有获鹿公安队,设获鹿电话局等,对上行政事务仍要经获鹿县转呈,省里处理石门事务,也须经获鹿县。
       二、初具市的规模
  此时的石家庄(石门),虽然设市未果,但是,已超越了集镇的范围,初具城市的规模。
        独立的行政管理机制
  此时,虽然对上行政事务仍要经获鹿县转呈,省里处理石门事务,也须经获鹿县,但是,经济实力决定了在行政管理上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形成了司法独立、财政独立。
  司法方面。公安机关,早在正太路通车后,获鹿县警察所就派住警察十几人。民国成立后,设警察分驻所,1921年改为警察局。1925年施行市自治,改为警察厅,开始直属省。1928年废除市自治制,改警察厅为公安局,30年代,又改为特种公安局。1929年,根据河北高等法院第288号训令,建立了石门地方法院及检察处。第一审案件以石家庄、休门为限,第二审案件以正定等20县属之。由此,石家庄在司法方面不仅独立存在,而且成为河北中、南部一带司法中心。
  财政方面。1927年设立了石门地方临时财政委员会,下设地方公款局,还有捐务处,负责征收地方捐税。1928年报省批准,正式设立财政委员会,财政处于独立地位,每年编报预算等,直接报省。此外,税务方面,也设立了各种机构,有石家庄统税管理所、石门区税务征收专局、石门屠宰检验税局、西南区矿产税务局、河北第九区烟酒稽征分局、获鹿全县汕饼花籽牙税征收所等。
       三、正式设市
  时光流转,转眼到了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石门。日本侵略军看到,石门西倚太行山,北据滹沱河,水陆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就野心勃勃地要将石门建成侵略华北乃至全中国的后方基地和大本营。为此,除了在石门驻以重兵把守,还强化政治统治。占领石门后,即组建了临时治安维持会,并成立了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
  关于日军对石家庄地位的重视,伪河北省公署二周年“施政纪要”是这样记载的: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曾与石家庄陆军特务机关一再接洽,石田机关长对于建设大石门市极为注意,实因石门交通便利,地势重要,工商业发达,而驻在友军又多,成为军事重地,并有开辟飞机场、建筑兵营计划,具有特殊情形,颇愿日华两方相互提携,使石门市早日实现”。并且,筹备处“曾与1939年10月7日,行政委员会以秘字1579号指令批准正式设立石门市。驻石篠塚部队接洽,由堤参谋长接见,伊谓石门具有特殊情形,实有设市必要。军部与特务机关正在努力建设大石门市,极愿河北省公署转请中央早日核准成立,裨一切市政得向前推进。”(伪河北省公署秘书处编:《河北省公署二周年施政纪要》,1940年版,《民政》,第21—22页。)
  1939年10月7日伪“中央临时行政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石门市,为省辖市,马鹤俦就任伪石门市首任市长,日本人片仓滕太郎为顾问。日本人名义上为顾问,实际操纵着一切市政大权。市政公署下设秘书处、财政局、社会局、警察局、救济院、屠宰场等。其办公地点设在桥西南大街与北大街衔接处。市区内辖12个区,各区设区公所,由区长、办事员、夫役等若干人组成;区内各街设街长1人。区街长不拿工资,均为义务职,各区公所的经费,由本区居民负担。
  为了加强对石家庄的控制,巩固其统治,日本侵略者还拓宽市域范围,1939年10月7日伪“中央临时行政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石门市之后,到1941年两年内共吸纳65个村庄并入城区。至此,全市面积121.8平方公里,人口为166733人。全市共分6个区,第一、二区为市内区,余为郊区。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国民党接收了石门,委派高挺秀任河北省第十一区专员,于1945年11月到石门,成立了河北省十一区专员公署及石门市政府管理处。1946年5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派尹文堂任石门市长,建立石门市政府。市政府内先后设置了人事科、总务科、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教育科、社会科、田粮科、地产科、兵役科。此后为了经营管理接收的日伪企业,还成立了公营事业管理处,直接管理自来水公司、制冰厂、酱油厂等企业。另外,还建立了税务征收所,统管全市的征税工作。市政府直属科室的工作人员约100多人。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12月26日,改石门市为石家庄市,石家庄现代化城市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4 10: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6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管理员,将此贴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1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管理员,将此贴,置顶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22: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jinshixiangtian 发表于 2018-6-11 10:37
建议管理员,将此贴,置顶加精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石门市的伪政权
日本侵略者占领石门以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的,不但驻以重兵把守,还扶植伪政权,建立各级统治机构,以加强政治统治。
一、石门伪市政公署
日本侵略者进市不久,首先扶植成立了临时的地方傀儡政权石门治安维持会,由当地劣绅李汉卿充任主持,以协助日军维护市区社会治安。1938年1月15日,在治安维持会的基础上,又组成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由石门商会会长马鹤俦任主任(又称处长)。在此期间,日军为加强河北沦陷区的伪政权,于1939年3月,将伪河北省公署自天津移驻清苑(今保定市),在省以下设道、市、县,全省共划分为8个道,其中真定道驻石门,辖15县;石门、唐山为省公署直辖市。同年10月,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正式批准石门设市,为省辖市。马鹤俦就成为石门市的首任市长,日本人片仓滕太郎为顾问。日本人名义上为顾问,实际操纵着一切市政大权。市政公署下设秘书处、财政局、社会局、警察局、救济院、屠宰场等。其办公地点设在桥西南大街与北大街衔接处。市区内辖12个区,各区设区公所,由区长、办事员、夫役等若干人组成;区内各街设街长1人。区街长不拿工资,均为义务职,各区公所的经费,由本区居民负担。
日伪统治的8年中,石门市长更替频繁,前后共有六任。除第一任马鹤俦外,先后担任市长的有蒋静轩(东北人)、张格(天津人)、韩晋援(东北人)、孙世荣(东北人)、管锡山(东北人)。6位市长中,任职较长的是张格,约三年半时间,任职较短的是孙世荣,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更值得一提的是,6位市长中就有4位是东北人。据此可见,日伪统治时期,石门的政局是极不稳定的,日本侵略者对当地人是极不信任的,他们所用的大都是自己的亲信及其爪牙。
二、新民会石门总部
新民会是日本侵略者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的重要特务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行奴化教育,实现其"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中华民族的心理",以达到他们以华治华的罪恶目的。
1938年2月12日,以片桐氏为首的7名日本高级特务来到石门,组成新民会石家庄地区办事处。同年8月在办事处的基础上,扩大了机构,成立了新民会石门市指导部。其指导部部长为马鹤俦,下设总务科、指导科,两个科下各设若干股、班,大多由日本人把持。1939年3月,日军对华北新民会进行了改组,同年4月,新民会石门指导部也改为新民会石门总部。同年6月,又在获鹿等县设立了新民会办事处,其机构更加庞大。
1940年2月,"军宣抚班"与"新民会"合并,新民会石门总部改为新民会石门市总会,下设官公吏、商业、教育、新闻业及第三、四、五、六等10个分会,会员6292名。总会长下设委员会,委员会下分总务、组织、宣传三科,并有青年团、少年队、少女队、妇女会等组织。制定了新纲领:(1)发扬新民精神,显示王道;(2)实行反共,复兴文化,确定和平;(3)振兴产业,改善人民生活;(4)睦邻结盟,以建立东亚新秩序。
新民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不同形式宣传粉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从思想上麻痹中国人民的意志,消除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石门新民会成立初期,利用电影、讲演、免费看病等小恩小惠增加市民对新民会的认识了解。之后,通过建立青年训练所、日语商业学院、民众教化馆,设立合作社、职业介绍所、劳动协会,成立青年团等所谓的民间机构对市民进行奴化教育。新民会的渗透活动无孔不入,就连一些商店、剧院、饭馆的牌子,都被他们加上了"新民"字样,用以扩大其影响。
三、石门伪警察局和伪治安军
日本侵略者在筹备成立伪市政公署的同时,招募了警察数百名,将原公安局之组织进行改组,内部机构设置了总务、司法、行政三科及督察室,外部设第一、第二警察分局、侦辑队、卫生队、警察官训练处,全局共有警察31名、长警114名,清道夫役62名。1938年2月,日伪河北省治安部在石门成立驻石办事处。与此同时,石门市组织了自卫团,内设正副团长各1名,分团长12名,办事员若干名,团丁360余名。市内12个区各驻团丁30余名,日夜巡逻,维护本区治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1: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石门市的城市规划和实施
石门市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三面是广袤的大平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这里交通比较发达,有京汉铁路在此经过,正太铁路在此起点,为入晋门户,也可转同蒲以通西北;北据滹沱河,水源丰富,加以疏浚,即可成水路要地;东联天津以达海岸,沧石路直达山东,附近各县公路纵横交错,海陆空交通便利。因此,日本侵略军占领后,将石门列为北方六大都市之一(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太原、石门)的重点城市加以规划建设。
一、"石门市都市计划大纲"的制定
日军入侵不久,在市政公署筹备处顾问、日本人片仓滕太郎的授意和主持下,市政公署筹备处召集日本专家和市政要人,成立了专门班子,着手制定《石门市都市计划大纲》。1939年10月,这个计划大纲出台,又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后,报送伪河北省和日本有关方面审批。
计划大纲共分8个方面,城区以外地区规划范围:以石家庄车站为中心,往东10公里,向西14公里,向北7公里(向南未定),也就是现今西到鹿泉、东到藁城、北至滹沱河,南达栾城界。市街计划区域:以京汉路火车站为中心东行3公里,西约4公里,北约3公里,南约2.5公里,其面积约3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万。规划区主要是生活居住用地,工业用地较少,保留用地多,禁建区用地多。道路规划系统采用棋盘放射自由式布局,一般采用小街坊方式。主要干道规划宽度30-45米,住宅干道20-30米,一般街道宽10-15米。规划公共建筑项目主要有小学、中学、影剧院、游艺场、体育场、公共医院、市政府、工务局、警察局、邮政局、电话局、商务局、跑马场、公园等;市政公用设施有自来水公司、电灯公司;城市发展方向主要是桥西。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在伪市政公署内,专门设立了都市计划促进委员会,具体督办计划的贯彻实施。
二、市政建设的具体实施
在市政建设方面,除由都市计划指导委员会原则指导外,具体由日伪建设总署北京工程局石门施工所负责组织实施。石门市都市计划大纲于1939年10月出台后,到1942年,从市区道路、自来水、照明、防洪、建筑等方面,投资约计763万元,取得一定成效。
市区道路。原石门市街道狭窄,交通不便。1938年春,开始建设协和路(现今胜利路)、新民路(后改名解放路,今中山路)、和平路(现今平安大街);1939年5月,修建了新兴路(现今新华路)、朝阳路(现今中山路);市郊先后修建了石正、石元、石藁等公路。市区道路形成了四通八达之状。市区街道原大半为石块路面,凹凸不平。1938年翻修了大同街、南大街等街道27处,1939年又修成西道岔街、姚山寺街,翻修至善街等;1940年9月翻修亲善街、姚家街、南大街及4条胡同道路。1938年以后,又在主要街道先后修复和安装路灯1500盏。从1938年始,到1945年先后疏浚南小街暗沟等、增修涵洞、铺设水泥管道15000米,初步改善了市区污水排放。
修建防洪堤和泄洪渠。石门市地势低洼,每年夏季多雨季节,常遭水患。特别是1939年的水灾,使石门损失惨重。1940年2月11日至4月3日,日本侵略者为保护这一华北的兵站基地,在建设总署的指挥下,强征民工累计20万人,修筑防洪堤、泄洪渠。从南新城起,分别向东北、东南筑堤、开渠,北导太平诸河之水,由岳村村北折向东北与古运粮河合流入滹沱河,为北防洪堤,北防水壕。南截方台沟及附近农田沥水经获鹿方台村折向东南,经东良厢村入老洨河,为南防洪堤,南防水壕,全长138公里,命名石宁堤。1942年春又进行了修缮,并举行了命名典礼,立碑为记。
自来水供应。1940年前,居民用水全靠土井,1940年,设立石门市上水道办事处,由伪市长兼任处长,负责筹建管理市区自来水供应问题。伪市政公署发动24户工、商企业集资,开始修建自来水工程,于1941年建成水井2眼,水池1座,铺设给水管道20公里,日产水能力约2400m3,在市内12个区设立了卖水站,向市民供应自来水。
修建公园。1937年后,在正太车站(原石家庄火车站)、大石桥南辟建车站公园,称兴亚公园。1940年,在新华路以北的东焦村、袁营村征占农民耕地40余亩,辟为公园,称平安公园。园中建木亭1座,喷水池1个,养猴子2只,树木数株。1945年8月后,改为石门公园。
邮政业。"七七"事变后,石门、正定、获鹿、井陉、栾城等邮局,因不能与北平邮政管理局维持正常联络,暂划归山西代管。同年10月11日,石门沦陷后,邮局被日本野战邮局侵占而被迫停业。12月,邮局迁址升平街恢复营业;12月31日,石市邮局重新划归北平邮局管辖。随着市内人口增加,特别是日伪军政宪特机构不断扩大,邮政业务亦不断增加。1940年,石家庄邮局升为一等甲级局,同年改为石门一等甲级邮局。邮路也不断扩大,1936年前有邮路15条,到1944年扩展到18条,邮局代办所27个,还开办了国际、国内包裹业务、中外(主要是日本、满州、蒙疆)汇兑业务、邮政储蓄、代办礼券业务及特快专递业务等。紧急邮件业务专供侵华日军使用。
电信业。1937年11月8日,日军接管电报局和电话局。同时,增加了无线送信所的机构,更换安装较先进的电报收发信机、长途载波电话机和市内电话交换机等设备,使有线和无线通讯得到较快发展。1938年8月1日,日伪华北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将电报局和电话局合并为石家庄电报电话局,1940年4月15日改为石门电报电话局。至1944年,电报通信已建成河北省内和能联通河南、山东、山西3省及北京等地的省区际公众电报与铁路电报的中继电报网路和转报枢纽;开通石家庄至省内和北京、济南、太原、安阳等地长途电话线路11条;市内电话装机用户由沦陷初期的200户增加到1313户。其中仅日本用户就达858户。此外,军、警、宪、特机关和钱庄、银号、商会、公馆等,占电话用户的多数。电报业务改按英文、华文、日文3种,增办交际电报和随电赠款电报新业务。到1942年,又改按特别业务性质,将电报种类统分为16种。电报量也逐年增加,仅据1942年统计,全年电报量总计54.97万份,日均通报0.15万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石门的交通运输
日本侵略者的目标是把石家庄建成华北的六大都市之一,但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的交通运输,却能力低下,不仅制约着石门城市发展速度,更直接影响日本对华的军事占领和物资掠夺。日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变石门的交通运输能力。
一、石德铁路的修建和石太铁路的拓宽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太原后,石太铁路被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控制,在石门设出张所、警务段,到1944年5月成立了石门铁路局,管理石太铁路。因石太线坡陡、弯度大、路轨窄、桥梁负荷轻,运输能力小,不能满足日本侵略者掠夺的需要,因此,从1938年11月开始,将石太铁路窄轨改成标准轨,另按标准轨距铺双重轨两条,形成四线式线路,使之东与京汉,西与同蒲、京绥衔接,形成铁路网。1939年10月竣工,10月2日,将正太铁路改为石太干线。
修建石德铁路。于1940年6月开工,同年11月中旬全部竣工,次年2月15日交付运营。石德路西起石家庄,东至山东德州,东连津浦,西接京汉,横贯华北中部平原,与胶济、石太两线贯通,使晋、冀、鲁、豫四省交通连成一体,成为日本侵略者掠夺华北物资和调集军队的重要干线。
随着京汉、石太、石德线在石家庄的交汇贯通,石家庄的铁路枢纽地位初步形成。1938年,石家庄站旅客列车分成特别快车和普通列车两种,取消座席等级;1939年,日本华北交通公司将京汉、石太两个石家庄站合并为一个站,建成北场9股道,扩大机车场侧线为4股道,新建南货场和车辆段;1941年又新建成东调车场,建成北兵营、动力厂等专用线若干条。
二、公路交通
日本侵略者占领石门后,就着手公路交通的兴建或改建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条干线:
(1) 京广公路:是侵华日军于1938年至1940年间,沿京汉铁路东侧,在原人行道或大车道的基础上修成的土公路,北起北京,南达广州,与京汉铁路并行。石家庄辖区北起新乐,经市区到高邑县出境入邢台界,长65.5公里。
(2) 石太公路:由日伪建设总署于1938年在石门至太原的马车大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东起石门市,西至山西太原。
(3)沧石公路:在原铁路路基的基础上修成。
(4)京获公路:全线起自北京,石家庄辖区经行唐,灵寿,止于灵(寿)获(鹿)界,原为州县大道,日本侵华后建成汽车路,称获平公路。
同时修建了部分县级乡级公路。据1941年日伪资料记载,石家庄境内有国道省道197公里,县道1475.97公里。
1939年4月,日本华北株式会社石门汽车营业所成立,有货运汽车170辆,客车10辆,职员457人。每天除满足军事运输外,主要是运送上下岗职工,开通各线班车30个班次,营运路线16条,里程1288公里。截止1942年,从石门发往各县的汽车线路有四条:沧石线:这是一条最长的线路,由石门发车,经藁城、晋县、深县、武强、三呼庄等22个站;其次为石宁线,由石门至冀县,经栾城、赵县、宁晋、新河等6站;再次为石井线(石门--井陉)、石获线(石门--获鹿)。
三、开凿石津运河
负责这项工程的是伪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从1938年起,就在滹沱河沿线测量。1942年3月18日举行了石津运河工程开工典礼,准备5年完成,工程总费用约3000万元。工程管理及施工机构庞大,工程处本身分设工程、人事、经理3个科,工程处下又有修械所、材料场、警备队,同时又领导黄壁庄、李村、柳辛庄3个施工处。预计完工后,可作为以下用途:水力发电、灌溉、蓄水池、贮水堰堤、取水堰堤、船闸、运输等。但开工后,因不断遭到八路军和根据地地方武装的袭扰,施工时断时续,后因日军投降而停止。石家庄解放后,在原石津运河工程的基础上建成石津总干渠。
四、扩建飞机场
石门飞机场(即大郭村机场)"七七"事变前即已建成,日本侵略军占领石门后,又重新整修、扩建,到1942年,每周有定期航班,有石门至北京、太原、开封、南京、上海、张家口、包头、满洲及日本的航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城市发展史(修订稿)14
第二编 现代化中心城市崛起(1902——1949)
第十一章 日伪统治时期的石门(2)
第五节 日本侵略者在石门的经济掠夺


日本侵略者为了"以战养战"、"自给自足",在武力强占中国大片国土后,立即在沦陷区采取"飞跃的战时经济体制","尽最大努力供应我国(指日本)所需要的战争资源",在占领区实施绝对统制和疯狂掠夺。作为华北腹地的石家庄,以其丰富的资源,成为日本侵略者掠夺的重点区域,特别是对战略物资进行了掠夺性开发。
一、日本对石门经济的统制
日本对华北的经济侵略早在1935年7月就开始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之后,日本中国驻屯军(即后来的华北方面军)就制定了对华北实施大规模经济侵略的政策,提出了在华北首要投资和编制的经济部门是交通(包括铁路、公路、港湾、航空、通讯和内河航运),矿产业中的煤、铁资源,其他如冶金、发电、制盐、化工等工业也要逐次加以编制。为此,日本在华北的驻军与外交使馆还联合成立了"华北经济开发委员会",加快了经济侵略步伐。
首先是日本商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走私,向华北大量倾销日货,使日货很快占领了华北市场,对华北的民族工商业造成了致命的威胁。接着,日本纺织业财阀捷足先登,对华北民族纺织业强买与兼并。年底,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在华北的投资分公司兴中公司成立,这是执行日本政府旨意,首先控制华北国防基础和重要资源产业的"国策"性质的投资公司。1936年2月,日本又制定了"华北产业开发指导纲领",这是对华北的财政金融、工商、贸易以及农林牧渔各业逐步实施全面统制的总体方案。此后,"兴中公司"制定了"对华经济工作五年计划",在其产业发展目标中,"投资和继承"开发原属德国产业之井陉和正丰煤矿,使年产煤炭由150万吨扩大到250万吨以上。1936年,"满铁"和日本大藏省先后派人,窃取井陉、正丰两矿的煤炭生产和资源情况。9月30日,宋哲元与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签定协议,日本取得开发井陉矿的特权。
日军占领石门后,立即组成了以笠井米藏为机关长的日军驻石门特务机关。在特务机关的指挥下,组成了以日军为骨干的若干分队(日军称办事处),强行进驻交通、邮电、煤矿等各业,实行强制"军管"和霸占。1937年12月15日,日军驻石门特务机关长笠井米藏发布通告,强行对大兴纱厂进行接管,随后,日军又派兵驻守该厂,强定于1938年1月7日复工。与此同时,日军先后进驻井陉煤矿、正丰煤矿、石门面粉公司、石门炼焦厂等重要企业。
同年12月底,日本内阁正式通过了"华北经济开发的根本方针",规定对华北交通、通讯、发电、煤、铁、制盐等基础和国防产业必须加以统制。统制的方法是将实行每行业设置一个特殊投资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为此,华北各级伪政权立即成立财政部、局、科,并制定了各项殖民地性的财政税收政策,使华北财政税收完全纳入了日本的统制之中。石门伪市政公署、真定道尹公署都设立了石门统税局和财政科、局,伪河北省也在石门设立石门统税征收局,内有日本人当顾问或参事,监督政策的实施。金融方面,在石门设有朝鲜银行石门出张所、河北银行石门分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石门分行,对石家庄金融货币实行统制。
1938年11月,为加强对华北占领区的政治与经济统治,成立了"华北开发公司"。之后,日本华北开发公司在石门设立了华北棉产改进会石门地区办事处、天津商品检验局石门棉花检验分处、棉花协会石门出张所、华北交通公司石门出张所、国际运输公司石门支局、中华航空公司石门出张所、华北电信电话石门出张所、骸炭工场等管理机构。至此,日本完成了对石家庄所有基础和国防资源产业的正式接收与全面统制,殖民地经济体制正式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日本对石门经济的掠夺和摧残
"华北产业开发第一次五年计划",因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了空前活跃的游击战争,无法正常实施。为了加速实行"以战养战"政策,1939年日本"兴亚院"华北联络部对上述计划进行了修改,改成从1939年至1941年底的"华北产业开发三年计划",在交通、通信、发电、煤炭、钢铁、盐业、棉产等8个方面设定了指标。这个计划从1940年起在华北大规模实施。
首先加强了交通开发。日本控制下的华北交通业由一个公司扩展为4个,下辖7个分公司,其中华北交通公司石门出张所就是其分公司之一。日本人在对石门的交通运输业全面统制后,将晋煤外运的重要干线--石太铁路加以拓宽改造。为打通河北、山西、河南等地与山东的军事运输线,1940年11月,修成石德铁路,成为日本侵略军的专用线。在加快陆路开发的同时,又开始建设石津运河,以打通石家庄到天津的水路运输,为掠夺华北的物资开辟新的通道。
掠夺煤炭。煤炭是重要的国防资源,日本侵略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统制和掠夺。1940年,将"军管"的井陉、正丰、六河沟煤矿和石门炼焦厂合并,重组新的"井陉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名义上该公司的经营方式是"中日合办",实际上完全由日本人操纵,不择手段地掠夺开采煤炭。当时,井陉矿有5口井,年产量约80万吨,正丰有一、二、三号井,年产30万吨。这些出煤量远远不能满足日本侵略者军事工业的需要。于是,日本侵略者便"吃肥丢瘦、取易丢难、杀鸡取蛋",用"陷落式"土法采煤,以实现增产的目的。从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开凿了南钭井、北钭井、周钭井等6个钭井,强占农民土地428亩。据统计,日本共掠夺走煤炭870多万吨,使整个煤矿受到严重破坏。
对生产和生活物资统制和垄断。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进行更加疯狂的经济掠夺,制定了"基于大东亚经济建设基本方策的华北经济建设十五年计划"。对以往准予自由经营的民用工业,以及全部生产和生活物资均实行全面统制和垄断。从1943年起,在华北陆续建起"华北交易配给统制总会",以及对各类物资实行全面统制的上百个分行业分地区的中心及支统机构。对城乡居民实行食盐、火柴、煤油、布匹及粮食、煤炭等生活必须品的"配给制"。规定"为增强国防战斗力直接服务"的日本华北国防产业机构职员和日方军政人员为第一类物资配给人员,给予较充分的粮食和必需品配给;"间接为增强国防战斗力服务"的伪官方职员及一般日侨列为"第二类物资配给人员",也给予起码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配给;而除此之外的广大百姓则由其基层店"自筹配给"。大米、白面被确定为日军军粮,禁止老百姓食用,"配给"老百姓食用的是由豆饼、树皮、草根制成的混合面,"配给"的数量又很少,远远不够食用。
控制财政金融。没收了中国官办、民办的银行,强制发行伪币,控制金融。以"皇军慰劳金"、"国防献金"、"飞要献纳金"等名目进行搜刮。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如烟酒牌照税、安装路灯捐、自行车捐、棉花落地捐、筵席捐等等,多达百余种,仅税款一项每年征收几百万元。
对农村的掠夺。日本侵略军对石门农村的掠夺十分残酷,一是强行占领民房民地,修筑兵营、仓库、铁路、据点、碉堡、飞机场、封锁沟墙,仅在市郊就侵占农民土地5万多亩;二是强制低价收购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棉花等日本急需的战略物资。粮食收购价只有市场的一半,强买强卖。在石门周围农村强制推行所谓"囤粮保管"和"计口授田"的政策。在麦收、秋收时,日军强迫农民到"公共打粮场"上去收打,收获的粮食要全部给日军据点的仓库"保管"。然后,每月按定量"配给"农民很少一点口粮。同时日军组织抢粮队、运输队,抢掠大量粮食。为了掠夺棉花,新民会石门总会、华北棉产改进会石门地区办事处、河北石门区劝农模范场等机构,实行高压政策,强行规定农户必须用7/10的耕地种棉花,还强制发行植棉贷款,限制农民必须把棉花卖给新民会合作社。而新民会合作社以140斤抵100斤的特别大秤收购棉花,价格还比市场低一半,并强收手续费。据统计,日本侵略者每年从石门运往天津等处的棉花约500万吨。还有赵县的雪花梨、赞皇的核桃也是日本人掠夺的物品,每年要掠走1000万吨;无极、辛集的羊毛每年万余吨,牛皮、羊皮30000张。
对大兴纱厂的掠夺和破坏。大兴纱厂被日军强占后,全部生产经营权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工厂生产的布匹和大部分棉纱都被日本侵略军充作军需或运往日本。据统计,1940年以前,日本侵略者每月就可从大兴攫取182.5万元的高额利润,相当于生产总消耗的3倍。在日军占领期间,对大兴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掠夺性破坏,不管工人的死活和机器承受能力,机器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机械设备损失严重。1942年后,为了支持太平洋战争,在沦陷区内,大搞"献铁运动",强行向华北各厂矿征收钢铁,甚至规定纺织企业要锤毁三分之一纱锭用以"献铁"。大兴拥有3万枚纱绽,便被日本侵略者锤毁1万枚,又强令大兴代为日方公大纱厂捐献纱锭15360枚。同时,对纱布机亦按相应比例锤毁献铁,致使大兴的纱绽只剩下5000枚,布机仅留下百余台。
疯狂掠夺劳动力。日本侵略者从石门周围各县采取抓捕或派夫出工的方法,为其修建兵营,挖沟铺路。抓捕劳工,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人左右。分别被关押在石家庄、北平、青岛等日军收养所训练后,送到华北及东北和日本当劳工。其中,井陉煤矿于1941年起,就从获鹿、宁晋、束鹿、晋县、南宫、邢台等地抓捕或诱谝了大批青壮年,与一部分被俘人员合编成"增产报国队",在井下从事苦力。驻石门日军的五大兵营、飞机场及几十处军事设施,就是靠石家庄集中营的劳工们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4 11: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编 现代化中心城市崛起(1902——1949)
第十三章  石门开(2)
第三节  攻坚第一城

一、党中央的决策和野战军的作战部署
1947年10月20日12时,清风店战役结束的当天,晋察冀军区就迅速、果断地做出了重大的决策,主要领导同志在主持中央局召开的边区土地会议的空隙中致电中央军委、工委并晋冀鲁豫军区,提出“拟乘胜夺取石门”。此时,清风店战役结束仅仅半个钟头,枪声刚刚停息,硝烟还未散尽。
中央工委收到晋察冀军区关于乘胜夺取石门的请示报告后,一面于23日致电中央军委:“我们意见亦以打石门为有利。”“乘胜进攻,有可能打开,亦可能引起平、保敌人南援,在保、石间寻求大规模的运动战的机会。”同时复电晋察冀军区,同意乘胜打石门,要求作好各种准备,待军委批准后,用全力来进行此战役。
同日,中央军委及时给晋察冀军区回电。电报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拟定的。电报指出:“清风店大歼灭战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目前如北面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面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十天左右,整顿部队,恢复疲劳,侦察石门,完成打石门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九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
当中央军委同意攻打石门后,朱德总司令去安国前线视察部队,调查研究解放石门的具体部署,征询部队的意见。
10月27日,朱德总司令亲临野战军前线部队,多次听取前线指挥员汇报,研究战略部署,解决疑难问题,还亲自审问俘虏,核对敌情资料。总司令视察了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在接见该旅第一团干部时讲话指出:打下石门,可以学会攻坚战,学会打大城市,还可以把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意义都很大。
10月30日,朱德总司令在安国参加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召开的炮兵、工兵会议,鉴于部队装备落后、重武器少的情况,朱德和指战员探讨了如何打低堡、暗堡,如何运用炮兵火力炸毁敌人工事,如何进行坑道作业,通过外壕和进行巷战,以及炮兵、工兵、步兵配合问题。31日,又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正式宣布进行石家庄战役,朱德讲话指出,石家庄战役是攻坚战,要“勇敢加技术”。(参见解放军出版社《解放战争纪实》第236、237页)。会后,各级干部立即回部队,进行思想动员和战前训练。
    11月1日,野战军司令部经过多次研究,制定了战役部署,并发出了作战命令。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在部队战前演练的同时,石家庄地区的人民群众和晋察冀边区各地军民也广泛开展了支前运动,短短几天,就动员民兵11000余人,民工82000余人,担架10000余副,大车4000余辆,牲口10000余头。为前线部队运送炮弹8万余发,运各种枪弹150万发,运炸药6万斤,运攻城器材和主副食品10余万斤。石门周围各区城工部和石门工作委员会,也及时向市内几百名地下党员和地下工作者布置任务,分头行动,配合解放军攻城,有的选派得力人员为解放军带路,有的为部队绘制敌城防工事图,市内敌人的军情变化,都能及时向部队报告。
二、困兽犹斗
清风店一战,消灭了驻石国民党军的一半,市内守军只剩下刘英的三十二师和一些地方保安部队,兵力约2万多人,引起军心动摇,民心动荡,石家庄还能支撑几天?
不仅是驻守的刘英,连战区长官孙连仲、国民党总裁蒋介石,都感到了石门岌岌可危。
孙连仲为此受到了蒋介石的训斥,“遇事不果,指挥失当”,把清风店失利的责任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孙连仲急忙从保定把保定绥署独立团、第三军野炮营空运到石门,加强石门的防守力量。
蒋介石也不敢怠慢,赶紧发电为刘英打气壮胆。蒋介石的电文是这样的:
刘英司令弟勋鉴:
石门乃华北重镇,交通咽喉,务希严令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斗,固守石门,为党国中兴建功立业。共军若敢进攻石门,兄当亲率陆空大军前去支援。(转引自马继红、马春林著《石门开》,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4月版184页。)

刘英当即复电,发誓与石门共存亡,“有敌无我,有我无敌”。
刘英要“困兽犹斗”,在石门和解放军决一死战。
他先强拉硬抓民夫,不分昼夜,加固工事。在抢修工事的同时,又调整部署。此时,国民党军在石家庄的兵力,除三十二师外,还有保定绥署独立团、第三军野炮营,河北省保安第九、第十两个团,以及石家庄周围各县的保安队和还乡团,约24000多人。以地方团队守外围,以滹沱河南及大小留村、元村等各为据点。同时以一部分地方部队及铁路护路队守西南封锁壕各据点,以第九十四团担任东西和北面警戒,第九十五团担任飞机场守备任务,第九十六团为师预备队,控制在车站附近,铁甲连担任市内巡逻,战车连控制在师部附近,炮兵连移驻车站。刘英将师部移驻车站附近的正太饭店,四周挖一道外壕,设置铁丝网等障碍物。
如此部署,刘英自以为有坚固工事,共军没有飞机大炮,石门可以长期固守。
这时,第三军一些在清风店战役中被俘的官兵,陆续被放回石门,宣传解放军优待俘虏,更引起军心、民心的动摇。为了安定军心、民心,国民党守军吹嘘石门防守“固若金汤”,“共军三年也攻不下”。
三、“固若金汤”神话的破灭
此时,晋察冀野战军针对已知的石门设防情况,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以第三纵队从西南、第四纵队从东北为主攻,以冀中军区的部队从东南、冀晋军区的部队从西北为助攻。军区炮兵旅分成四个炮兵群配属各部队行动。确定在攻取石家庄的同时,也注意做好打援的准备。以第二纵队和独立第九旅,以及第三军分区和第九军分区的部队,集结在定县南北地区,依托唐河、沙河、滹沱河构筑四道阻击阵地,如敌南援,预定在保定、石家庄之间坚决歼灭其一部。在作战步骤上,决定先攻占四郊,依托村庄改造地形,用交通壕向前伸展,构筑前进阵地,之后突破第一、二道市沟,进入市区展开巷战,猛插敌人核心工事,全歼守敌。
11月5日夜,各部队以隐蔽、突然的动作,包围了石门外围据点。6日零时,枪声、炮声划破夜空,震撼着大地,石家庄战役打响了。
首先是扫清外围据点。各部队按预定任务,半夜功夫基本上扫清了外市沟以外敌人据点,只有市西北的大郭村飞机场和市区东北的云盘山暂时没有攻下。
攻占飞机场
飞机场是石家庄守军的空中通道和增援命脉,四周有壕沟和坚堡,附近几个村也筑有据点,纵深达十余里,守卫在这里的国民党军是从保定运来的独立团和三军的高炮营。主攻飞机场的解放军是冀晋兵团独一旅,在旅长曾美指挥下,一团主攻机场及大小安舍据点;二团助攻,清扫外围的岳村、于底和大郭村等据点;三团为第二梯队。大、小安舍是拱卫机场北大门重要据点,守敌兵力较强,小安舍又为纵深阵地的核心。经一夜激战,一团攻克了小安舍,但大安舍两个重要据点仍为国民党守军占领。黎明,大安舍、西三庄和飞机场的国民党守军,从四面向小安舍反击,解放军突击部队后路被切断。上午10时,国民党军的飞机先是两架,增加到4架,最后又增加到6架,在小安舍上方低空扫射,机场的大炮也不停地轰击。攻占小安舍的解放军独一旅一团顽强抵抗,死守阵地。与此同时,攻克大安舍碉堡的部队经反复冲杀和攻击,占领了外壕阵地,用手榴弹炸开了主要堡垒,攻下了大安舍。7日拂晓,独一旅调整部署,发起攻击,清扫机场内外之敌,攻克了飞机场。
红旗插上云盘山
攻克云盘山也是一场硬仗。
云盘山并非山,而是西汉恒山王张耳的高大墓丘,高出地面约15米,方圆约200多米。在一马平川的石门东北,是一座重要的屏障和唯一的制高点。日军和国民党军都把这里作为防守石门的重要据点,从山顶到山腰,用钢筋水泥修筑了三层碉堡群,有13个明碉、暗堡,有壕沟连接。三层火力网与外市沟炮火呼应,驻守的国民党军将此炫耀为“铁打的云盘山”。攻下它,就打开了从东北突入石门的大门。晋察冀野战军四纵十旅在旅政委傅崇碧的指挥下,于7日下午5时向云盘山发起进攻。因事前选择突破口不理想,战士冲上去后,遭火力压制,连长和不少战士光荣牺牲。重新调整部署,调来3门山炮、4门重迫击炮、4门60迫击炮和10挺重机枪及大批爆破用炸药,在第一道壕沟上炸开一个缺口,突击队从突破口冲向第二道壕沟。梯子队把3丈5尺长的梯子架在沟内,战士们把手榴弹和炸药抛向敌人,在浓烟黑雾的掩护下通过壕沟,炸毁一个个碉堡,仅用了10分钟,就把红旗插上了云盘山。
突破封锁沟
突破外市沟和内市沟,更显示了高超、灵活的攻城战术。
深而宽的外市沟,犹如一条巨蟒,蜿蜒盘踞在石门近郊的四周。沟外地形开阔,完全暴露在国民党守军的火力下,无法接近。攻城部队在民兵和民工的协助下,从6日夜间开始土工作业,改造地形,构筑进攻出发工事,至8日清晨,交通壕直伸展到距外市沟百米以内,隐蔽的坑道则挖到了外市沟外沿,完成了进攻准备。
8日16时,对外市沟发起全线攻击。三纵七旅第二十团首先在西兵营爆破成功,将市沟炸开了两个宽8米至10米的缺口,该团第二营乘爆破的烟幕跨越市沟,夺取了守敌的前沿阵地,之后向两翼发展,占领了农业实验所;该团第一、第三营随后突入,占领了西焦村和西里村。第二十一团也相继突入,占领了城角村、酒精公司等要点。16时30分,第八旅第二十二团由西三教西北架梯突破,第二十三团于振头镇以西突破。两个团当即钳击振头镇,守敌赵县保警队大部被歼。第四纵队十旅从东北面突破,占领了义堂村、八里庄各点;十二旅在东面突破,占领了范谈村,包围了范村;冀中兵团从东南面突破,占领了东三教、槐底,包围了元村、彭村;冀晋兵团从西北面突破,包围了北焦村。至9日晨,内、外市沟之间的据点大部被攻克。
突破外市沟后,攻城部队立即不失时机地向内市沟推进。
外市沟丢失后,刘英决心同解放军在内市沟决一死战。令其主力部队加强内市沟防守,强修加固工事。解放军和民兵也于9日夜里,在夜色掩护下,顶风冒雨,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在“人到哪里工事做到哪里”的口号下,不顾敌人的火力威胁,通宵达旦地挖掘着。到10日早晨,放眼望去,昨天还是平展展的原野,一夜之间,数不清的掩体和纵横交错的堑壕、交通沟,满布于内、外两道市沟之间纵深2000米的开阔地上。守卫内市沟的国民党军为这一夜之间的变故目瞪口呆,防御的信心顿时失去了一半。
10日下午4时,总攻内市沟战斗开始了。山炮吼叫着射向国民党守军的高碉,战防炮、步兵炮呼啸着飞向低碉和暗堡,轻重机枪封锁着碉堡射孔,迫击炮在野战散兵阵地上开花,重炮向纵深施行火力压制射击。内部爆破与外部爆炸相呼应,内市沟成了火的海洋。在炮火掩护下,解放军十支劲旅像十支利箭,射向敌阵。三纵七旅主攻,八旅助攻,九旅为第二梯队。八旅二十三团第一个突破内市沟。二纵其他各旅也从这个突破口,冲过市沟,打进市区。四纵以十旅、十二旅为第一梯队,十一旅为第二梯队,他们在宽约600米的内市沟的地段上投入6个突击连队,并集中全纵队80门大炮支援突击。十旅二十九团采用战士们新发明的折叠式合叶梯过沟攻碉,用连环雷加米袋炸药炸铁丝网和碉堡,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突破任务。十旅三十团用数十根60米长的粗麻绳系着数十个炸药包吊在沟壁上爆破,炸开豁口,在突破口与守军进行了数次突破、反突破,也打进市内,占领了任栗村。与此同时,四纵其他各旅和冀中、冀晋部队也先后突破内市沟。八旅二十三团消灭了西南兵营的守军。九旅沿北马路东进,汇同冀晋兵团和四纵十旅一部,聚歼了火力较强的北兵营守军。
各路攻城大军从四面八方突入市区,与守军展开街巷战,经20个小时的激战,就攻占了市区的绝大部分,国民党军石门“固若金汤”的神话破灭了!刘英只能指挥着三十二师师部和九十五团残部,龟缩在几个核心工事里负隅顽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8 15: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国寻踪:冀域方国、王国、诸侯国》统计说,从商代到东汉时期,长达1800 余年的岁月里,今河北地区曾活动过110 个方国、王国、诸侯国。这些王国及其都城最集中分布的区域,是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其中,西周至东汉1500年间,石家庄地区为主的滹沱河中下游流域,有古国14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3-29 07:04 , Processed in 0.08378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