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406|回复: 1

[综合其他] 1954:看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如何参与一场吉林大变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1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光明思想吉林,文/鲍盛华



    这是一座呈“H”型的楼,说是倒“工”型,也可。
    如果把一个音乐家请上楼顶,给他两个金属棒,他的随意敲击可能会发出动人的叮当声,甚至里面竟然深藏着韵律。他敲击的不是泥土,而是铜,是来自朝鲜的铜制的瓦。瓦身沉重,透露着这座建筑的坚固,能够承载千军万马的喊声与嘶鸣。颜色灰黑,显示着它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权力场。
    用手抚摸楼梯两旁的栏板,光滑细腻,触手生温,既饱含波涛,又安于宁静。那是来自台湾的海底石,不知道经历了几千万年海水的摩挲,不知道曾有几千万个海洋生命从它身边经过。
    那些建筑用的木材,裸露的和隐藏的,很多来自南洋,那是在大海烘托的陆地上最好的硬木,把赤道附近的温度与阳光,用自己的躯体做贮藏罐,带到地球北方的苦寒之地,然后一年又一年地消费着曾经的美好。地板是核桃木条块铺砌而成的,坚硬而有质感,让皮鞋懂得了撞击的悦耳。
    院子中簇拥着葱郁而茂密的花木,青松让院子中的男人挺拔了心胸,丁香让楼宇里的女人吸纳着香味。不远处,一口水质绝好的井,被一座抽水机房覆盖。
    楼下的地下室,还有一条长长的,向北行进的地道,终点是1公里之外的火车站。
    这座楼就是1934年建成的,如今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它建成20年后1954年,卷入了一场吉林的大变局。

    一

    在1953年到1954年间,一个重新划分东北省域地界的方案被酝酿并最终实施。在重新划分地域的会议上,地方政要云集,各方唇枪舌战,以各种原由为自己的区域争得更多的地块。争论十分激烈,甚至发生了争吵。然而,吉林,这个东北的腹地,并没有足够的优势,能够比过与当时的苏联有着漫长边境线的黑龙江,以及胸怀辽阔海域的辽宁。最终,没能争过南北两省,由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一个大省,变成了一个小省,面积被大大缩小了,相应地,人口也少了,国民经济产值也低了,成了三省中的“小兄弟”。
    1954年,长春最先接到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通知,由“特别市”改为“吉林省辖市”,中共长春市委接受中共吉林省委领导。
    没过多久,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东北行政委员会向整个东北各级政府发布命令,实施东北行政区域大调整。
    把这个调整形容为“翻天覆地”,一点也不为过。
    史料记载,原黑龙江、合江、松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设在哈尔滨市。此前,哈尔滨是吉林省的省辖市。
    原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省会设在沈阳市。
    原辽东省的通化市、辽源市和通化、集安、柳河、辉南、临江、长白、靖宇、抚松、海龙、东丰、东辽等十三个市、县,原辽西省的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县,原黑龙江省的白城、洮南、瞻榆、开通、安广、镇赉、大赉七具等划入吉林省,并在通化设立一个专署,下辖通化市、通化、集安、临江、长白、抚松、靖宇、柳河、辉南、海龙等九个县;在白城设立一个专署,下辖白城、大赉、安广、洮南、开通、瞻榆、镇赉、乾安等八个县;原延边朝鲜自治区地域不变。
    至此,吉林省共辖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四个市,白城、通化、延边三个专署,四十四个县、区。
    此时的吉林省,省会不在长春,而在吉林市。基于多方考虑,吉林省需把省会西迁长春。这就需要在长春给省委找一处办公楼。

    二

    因为无耻的侵略才有了关东军。
    作为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东军正式成立于1919年4月,由于侵略并驻扎在中国东北辽宁境内大连一带的“关东州”而得名。随着对东北全境的不断进逼,关东军司令部后迁至辽宁沈阳,再迁入长春。最鼎盛时期,这支军队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120万人。
    1932年,由于扶植伪满洲国成立及在中国进一步扩张的需要,日本人开始在长春设计和施工新的关东军司令部大楼。整栋大楼建设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耗费170万元费用。建成后,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中间塔楼五层,共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则达1.3万多平方米,221间房间分布其中。建筑的整体风格是东西文化结合的“兴亚式”,其中间的塔楼则是日本大阪城阁楼式样的“简约版”,又称“帝冠”。整栋楼布局合理、庄严肃穆、精巧豪华。
    对未来的幻想,以及武器弹药的尖利,让这个来自东洋岛国的小个子民族,变得昂扬起来。本庄繁、武藤信义、菱刈隆、南次郎、还是植田谦吉、梅津美治郎、山田乙三等七任关东军司令官在14年左右的时间里,正是在这个如今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和新发路交汇的场所发号施令,编排着一个又一个侵略的理由,屠杀着一次又一次的崛起。



    结束了一个又一个白天的狰狞之后,他们会来到向西步行十分钟左右路程的司令官邸休息。如今,这个昔日的官邸仍然完好无缺,掩映在长春市松苑宾馆院内高大的青松之下。
    1945年8月11日,日本侵略战争大势已去,关东军司令部院内冒起浓烟,各类文件、档案被付之一炬。时任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再也不能继续前任的往日辉煌,而是跟随着他的国家,品尝着战败者的耻辱。他摘下塔楼上悬挂的“菊花章”,弯腰向苏军投降。后来,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最高刑期25年。
    浓烟散尽,苏联红军驻中国东北总司令部相中了这个离火车站只有一公里左右、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的办公大楼,打着嘟噜的俄语钻进了楼边的草丛。
    1946年,国民党接收长春,苏军开始撤离。从1946年到1948年的两年间,国民党新一军、新七军军部先后设治于此。
    1948年10月中下旬,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又一次被惊醒,长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九航校占用了这个坚固的军事指挥场所,新中国飞机的轰鸣让这个曾经自负的建筑开始震颤起来。

    三

    正是关东军司令部的存在,改变了中国东北的格局。
    公元1907年,清帝国在沉重的喘息声中,感觉到来自“西伯利亚”和“日本海”的双重压力,设置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期在龙兴之地还能众志成城。
    短短5年之后,民国骤起,大清亡国。1914年,民国政府成立热河特别行政区,1928年,改为热河省,东北四省至此成形。
    1932年,东北成为日本支配下的伪满洲国国土。在其存在的14年间,以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为核心,不断加强殖民统治。为了便于管理,日本人把东北化整为零,将东北四省化分为热河、吉林、龙江、黑河、三江、滨江、间岛、安东、奉天、锦州、兴安西、兴安东、兴安南、兴安北、牡丹江省、通化省、北安省、东安省、四平省,共19个省。
    1945年,日本人战败,国民政府接管东北,形成了一个九省方案,即,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但此方案并未被实际操作。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东北被正式改设为六省四市,六省为辽东、辽西、吉林、黑龙江、松江、热河,四直辖市为沈阳、抚顺、鞍山、本溪,还有一个旅大行署。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撤消辽东、辽西两省,恢复辽宁省。撤消松江省,其行政区域并入黑龙江省。而具体的变化则如前文交待。
    到了1955年7月,热河省被撤销,承德市及该省西南8县并入河北,东北侧5县1旗并入辽宁,北部3县3旗则划入内蒙古。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长春、哈尔滨等直辖市分别降为东北三省的省辖市。这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东北格局。
    相比中国南方特别是中原一带的省份,东北在清末到建国后的1955年,格局的变化是频繁而巨大的。特别是日本的侵略,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撕裂了东北的国土,那划分为19个省给人的破碎感,深深植入一个民族的整体记忆。

    四

    给吉林省委到长春市找一个办公楼的重任落到王季平的身上。
    王季平,一个因为林彪的一句话,一人独闯关东的河北汉子。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王季平任中共大名市工委宣传部长。一天,林彪、李富春、肖劲光等带骑兵从大名路过,闻迅而来的王季平恳请林彪给大名的同志们作形势报告,当晚,夜宿市委机关附近的一户百姓家中。晚上相聚闲聊,林彪说:“东北是个好地方,你们去东北吧!”王季平说:“想去,便组织上没有通知我们。”林彪说:“你们向组织上请求嘛。”
    就是这一句话,让王季平动了心。第二天,他向地委写了请求去东北的报告,没想到很快就批准了。因为种种原因,王季平只身一人前往东北寻找组织。出关要经过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历经千难万险的王季平竟然独自一人,奇迹般地来到了东北。在出任几个县的宣传部长后,就任省委办公室副主任,并于1953年任省委秘书长(后任吉林省副省长——作者注)。
    把省会定在长春,涉及到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及所属省直机关办公和家属由吉林市向长春市搬迁。省领导选择了有韧劲、能吃苦,稳重、细心、和蔼的王季平。
    临行前,时任吉林省长栗又文对王季平说:“这么大一个省领导机关搬迁,可不是容易的事,要客气,不要让长春市感到过份为难。争取占个位置,能办公就可以了。就象乘电车一样,先挤上车,只要有下车的,腾出一个座位,我们就占领一个座位,以后我们成了坐地户,慢慢地就会宽松起来。”
    王季平拿着介绍信,坐车穿越一道道山梁,走过大片平原沃野,从吉林市来到长春。时任长春市委书记傅玉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很快召开了全市的动员大会,专门安排副市长李承昆协助王季平选择办公、宿舍住地。选来选去,他们为省委办公楼选择了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然而,当王季平找到当时关东军司令部占用者的时候,却碰了一鼻子的灰。


    五

    此时的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占用者空军九航校。王季平来到航校,见到相关负责人,说了省委想用这栋楼作为办公楼的计划和打算。但航校领导根本不予理睬。这位领导告诉王季平,他们是中央军委直属的单位,房产权的转让他们自己无权处理。
    没办法,王季平又找了另一处办公场所,然而当那个单位很快电告北京上级机关后,北京来电说:他们的国际电信设备都安置在那里,坚决拒绝变动地方。“万般无奈,我只好本着栗省长的指示精神,选择了一个原日本商店的楼房(即现在的省建筑设计院)作为省委常委办公楼。”(王季平《平凡的轨迹》,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让王季平感到安慰的是,省政府办公楼的安置非常顺利,双方一接触,很快就定下来了,也就是与关东军司令部一路之隔的原日本军占领时的警备司令部大楼。
    时任省军区司令员黄思沛告诉王季中,他们考察后,相中了人民广场北、斯大林大街(现人民大街——作者注)东侧的一座大楼。那白磁砖贴面的大楼门口,悬挂着电力学院的牌子。王季平前去交涉,对方也很无奈地说,这栋楼房临大街,用临街的楼房做学校,本来就不大合适,可是在长春也找不到很相当的地方调换给他们。
    王季平转回身又与省军区商量怎么办。省军区开会研究后确定,他们在吉林市有“八百垄驻地”,可以用来交换电力学院的大楼。那“八百垄驻地”可不一般,而且十分适宜办学校,因为那里曾是“九·一八”前张学良办的东北师范大学旧址。(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省军区搬走了,吉林日报社搬进了这座大楼——作者注)
    过了一段时间,省委办公楼终于又有了转机。1955年,时任省委书记吴德进京开会,找到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确定了一个方案:由中央军委拨给空军九航校几百万元建筑经费,在工农广场(今天的人民大德与东南湖大路交汇)东侧建起了更加宽敞的航校校园。这里就是日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院、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长春校区。
    到了这时,吉林省委才正式搬进了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王季平在他的回忆录里还写下了这样一段话:“1958年,毛主席来我省视察,临走之前,和省、市党政军领导干部在省委办公楼前合影留念,毛主席指着大楼,风趣地说:‘你们住上太上皇的房子了。’”
    不一样的人民创造着不一样的命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31 14: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一段时间,省委办公楼终于又有了转机。1955年,时任省委书记吴德进京开会,找到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确定了一个方案:由中央军委拨给空军九航校几百万元建筑经费,在工农广场(今天的人民大德与东南湖大路交汇)东侧建起了更加宽敞的航校校园。这里就是日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院、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长春校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7 09:08 , Processed in 0.07893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