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互动] 持续更新——【合肥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17:4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动点赞,合肥并非没有文化,只不过没有很好的挖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3 21:3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第一次听说明珠广场欧风街是历史建筑,而且历史建筑也能被改造的像山寨的我也是跪了,活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鸿盛最早创立于1873年,最早的主人是宋德礼,他当时在后大街边摆了个摊子卖冬菇鸡饺和鸡汤小刀面,因为味道好加之宋本人坚持早起晚收,薄利多销,所以后来开了店,宋德礼夫妇没有儿子,只有个女儿,收了个徒弟叫刘青山,刘青山粗通文墨而且很勤劳聪明,宋德礼就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他。1886年,宋德礼去世,刘青山继承了店面,给店起名刘鸿盛。刘青山自己有独到的生意经,归纳起来就是选料讲究、制造面点和烹调必精,薄利多销,讲究信用,公平对待不同身份的人,童叟无欺和优惠老顾客。刘鸿盛解放后被收归国有,父辈都知道刘鸿盛馄饨和面条的好味道。后来因为经营不善曾经倒闭了好几年,几年前,合肥餐饮协会副会长胡明朗找到刘鸿盛当年的老师傅,买下刘鸿盛的商标,重新开业,现在在合肥有好几家分店。刘鸿盛最有名的就是冬菇鸡饺了【以上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图片来自百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3 22:20 编辑

合肥城隍庙:北宋皇佑三年(1051),为纪念北宋时期政治家、首任庐州知府孙觉,始建合肥城隍庙。因为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尽职尽责,深受百姓爱戴,被百姓尊奉为庐州府第一城隍。清同治十年(1871),遵照李鸿章意旨仿北京颐和园内戏楼式样建造。是演戏娱神之处1043年,清光绪三年,1877年,李鸿章委托其弟李鹤章募集资金重建。李鹤章官当得不大,却是个大商人,为了建成城隍庙从南洋进口木材,过去城隍庙门前有两个高大的铁旗杆,庙内有城隍殿,娘娘殿,偏房供奉十殿阎罗,和地狱群鬼虐作恶之人的塑像、二十四孝图壁画,教育百姓。还有财神等偏殿;古时候,每逢春节及道教重大节日,合肥一些官员、道教信众都前来拈香、礼拜,戏楼上上演酬神戏,游人如织。解放前合肥城隍庙主持 张高瓴(高字辈)传度张汝溪(宏字辈)主持城隍庙,文化大革命前张汝溪代主持,龙虎山“宏”字辈道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合肥城隍庙遭到了严重破坏,仅存山门、戏楼、大殿、娘娘殿、钟鼓楼等建筑。1980-1982年,由市文物管理处主持修复。1985年7月1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月,在安徽省人民政府规划下建立开业。2012年4月,在省道教协会、庐阳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安徽省道教协会委派正一道士张振阳(罗阳)道长到城隍庙主持宗教工作。2013年3月,正式成立合肥市庐阳区道教协会,道教活动场所位于城隍庙后街的娘娘殿,建筑面积76.33平方米。2016年7月16日晚,合肥城隍庙经过改造正式对外开放。【以上内容和以下图片来自百度百科和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3 22:22 编辑

城隍庙北面原先有一条河叫金斗河,金斗河原先是南淝河的故道,唐和到南宋初年的合肥北城墙就在金斗河南岸。南宋孝宗乾道年间,淮西制置使郭振在扩建合肥城的时候,开凿了今天的北护城河,把城墙扩展到今天的环城马路,让南淝河水主要流到城北面,而在金斗河东西两端修建了水关,平时运送货物和战守物资的船只落下桅杆就能进入金斗河内,河两旁曾是宋代到明初的合肥主要商业区,嘉庆《庐州府志》载:(宋代) “自河入城之后,而民间之利甚溥矣。谷粒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因其地气疏通,人心愉畅,而官长之超擢者,缙绅之显达者,甲乙榜之多,土风之厚,民俗之醇,甲于他郡。”意思是说,宋代金斗河带来了繁华的物流,河两岸商家众多。乃至这里官员的升迁、缙绅的显达、学子的金榜题名、民风的淳朴都比其他郡县要好。明代前中期的时候,金斗河两岸遍布着码头货栈和妓院、牙行、酒肆、茶楼、当铺、卖绸布和皮货的商店。只可惜在1505年,当时的庐州知府徐钰为了防范明朝的刘六刘七起义军用金斗河水灌合肥城,强行堵塞了金斗河西北面水关的入口,金斗河水位大为下降,繁华盛景不再,原先今天杏花公园和老安徽日报社一带的商业区逐渐转移到三孝口(明代末年以前叫衙门口)后来的明清人几次倡议重开金斗河,雍正时期还曾疏浚过,但都没有让金斗河恢复生机。解放前金斗河已成了一条臭水沟,一到暴雨就泛滥。1950年代市政府填平了老城区护城河以内包括金斗河在内的4条河。在城隍庙后街的金斗河上原先是刘家桥。刘家桥的边上不远处,清末到解放前有几家卖书画和裱画、卖工艺品的商店。过去合肥城里和书画、工艺品、古玩有关的生意大多是姑苏会馆的商人把持,这些人祖籍都来自苏州一带,也有祖籍苏州,出生在合肥而仍然算姑苏商人的。
(清朝和民国的时候,后大街虽然不是合肥最重要的商业街,但是从三孝口以东到今天的桐城路、六安路一带还是相对比较繁华,那时的后大街窄到只能容一辆汽车或马车通过,那时街边还有很多推车或者摆小摊的摊贩,占据了狭窄街道的两边,而当时开店的店家们也并不把摊贩们赶走,反而为自己门前有摆摊的人感到高兴,有时还会叫摊贩们一起吃中午饭,熟悉的店主和摊贩会互相为对方宣传揽生意。所以那时的人们还是很淳朴和有利他精神的。

城隍庙在80年代初被改造成市场,这里培育了合肥最早的一批百万富翁,其中杰出的现在还把生意做到了上海。(我听我姐夫说过,1980和1990年代有经商意识和经济头脑的人在当时可是很了不起的,据说1990年代还有人对商人个体户有偏见)但后来城隍庙因为货物低端和市容差而落伍了,2000年还发生了城隍庙庐阳宫的大火,当时庐阳宫的很多买服装鞋袜的商铺都损失巨大,有一个人死亡,当时的那些小老板防火和保险的意识都不强,消防早就存在巨大隐患,很多人也没为自己的商品投保,有的人在火灾中损失了几十万元,最后又白手重新起家。这场大火加剧了城隍庙的没落,现在城隍庙被打造成高端商业区,开始重新迎客。【以上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3 22: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不小心看到一部电影叫什么香港少爷林阿满,90年代在合肥拍的,看到合肥好多熟悉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图片是包公园,包括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四个景点。建筑群建在合肥城南的护城河边,这段护城河因为包公祠、墓而得名包河。这是祠堂正殿,塑像毁于文革,现在的塑像是1980年代重塑,据我爷爷说,这远不如过去的木像栩栩如生。文革前的供奉的塑像是包拯夫妻和子孙,以及包拯的父母。现在则是包拯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个虚构人物。(话说本地包公祠如果能全面走历史路线的话,利用好丰富的历史遗存,优势是开封所不能比的,如今却迎合文学虚构,自然没有开封的伪古迹影响大)色正芒寒匾为李鸿章大哥湖广总督李瀚章所題比喻包公执法如山。这和旁边的清风亮节都是回文匾(从头尾开始念都读的通)前段时间看到消息,包公园旁要新建包公历史文化博物馆,也许可以扩大影响。
合肥是包公包拯的故乡,包拯在合肥生活了40年,做官2年,与现在戏曲电视剧里的包公不同,包拯的主要政绩不在开封府,更不在英明断案上,历史上的包拯当然善于断案,为官清廉正直,但是他主要是一个政治实干家,他造福一方,对当时的制度作出了一些改良。包拯死后归葬故乡,1066年合肥人民在包拯生前读书的香花墩(这里的香花墩并不在今天的包河,而在今天老城区内市府广场。当时是流经那里的金斗河上的一座小岛)上建起包公祠,包公祠、墓现在是合肥主要景点之一。原先的祠堂曾在1129、1276年毁于金兵、元军攻城的战火。在1486年因为意外的火灾而毁损。祠堂原本位于城内,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重建被大火毁坏的包公祠时,见到这个小岛环境优美,将祠堂迁到现在的位置,祠堂所在的这个小岛也就改名为香花墩,当时的名字是包公书院,除了祭祀包公外,还作为包家后人读书的私塾。1539年御史杨瞻改名包孝肃公祠,专门祭祀包公。包公祠地面建筑在1854年毁于太平军与清军的庐州之战,但家乡人民对包公十分崇敬,屡毁屡建。祠堂现在的建筑是1882年李鸿章捐资重建的。合肥包公祠是祭祀时间最久,年代最古老、遗迹最多的一座包公祠。
祠堂正殿中供奉包拯塑像,这是1980年代重塑的。在文革以前,祠堂正殿内的包公塑像很奇特,从几米之外远观,是个白面书生的塑像。而靠近一看会发现,几米之外远观的塑像看着突出来部分其实是凹进去的,而凹进去的部分是突出来的。当时包公祠里也没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虚构人物的塑像和三把并不存在的铡刀,而是供奉着包拯父包令仪,母周氏、子包意(左边有绞丝旁)。包绶、孙包永年的塑像。而两边的厢房,一边供奉包拯的大儿媳崔氏和女儿包氏、女婿文效,另一间供奉包氏宗谱。【此楼内容和图片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李鸿章亲笔撰写的《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碑,李鸿章深感包公犯颜直谏,不为浊世所喜,被人刁难的处境,李鸿章联想到自己做大臣的种种艰难,感慨不已,碑中好召后人向包公学习,在碑文中李鸿章两次提到自己名字时都有意缩小字体,以表达自己对包公的尊敬。【此楼内容和图片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包拯石刻像,这源于包公学生在其生前为其画的全身画像,画像一直由包家后人珍藏。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广东督学从包家后人那里见到画像,便请工匠以画像为范本按1:1的比例刻于包公祠的石碑上。【内容图片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公墓享堂,祭祀包拯的地方。享堂正中的神龛上安放着包公神位,神位前设有香台供后人进香祭拜,神龛前放置着一座60厘米高的包公像,它是20世纪初景德镇烧制的彩瓷,神龛上方的匾额“为政者师”为清代江苏王均撰写,但原匾已毁于文革,现在的匾是当代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仿品。享堂神龛两端的巨柱上悬一长联。上联为:“十五卷谠论排阊,江河不废仰止高山,正道自千秋,宇宙声名尊孝肃”;下联是:“九百年明德在世,人物凛然长留生气,凌云应一笑,岁时乡国荐芳馨”。全联上写“论”,下写“德”,对包拯的一生,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此楼内容和图片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1803年所完成的《嘉庆合肥县志》中合肥城的地图。合肥在宋代就有四部县志,但是都已经亡佚,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明朝景泰年间的庐州府志,是只存两卷的残本,嘉庆县志是现存合肥历代县志中考证最详尽,最通行的地方志。这以后清末民国时期编写的地方志都是继承了它的创作方法。现代编写《合肥市志》,所引用的历史事件也大多来自于这本县志。据说今年或明年七大本的《合肥通史》要编成出版。【此楼内容图片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包公去世后宋仁宗亲自到包家吊丧的情景。包公是在工作中突然发病,病重期间,宋仁宗曾经派御医为包公看病,并拿出御药给包公治病。但是包公还是几天之后就去世,享年64岁。宋仁宗看到包拯家衣服和所使用的器具都与一般百姓一样,大为感动。他看到包拯的随葬品很单薄,就赐予十二神乐俑,作为陪葬。包拯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是孝肃。图中右边的包家亲人是包公夫人董氏。女儿包氏,女婿文效(文彦博之子),包公的棺椁就是由文效夫妇带回合肥安葬的。长媳崔氏(嫁给包公长子包繶,但包公长子死在包公之前,没有后代)和次子(那个小孩子)包绶。包绶的母亲是包拯唯一的小妾孙氏所生。由于包公夫妇去世早,包公长媳崔氏承担了把包绶养育成人的责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嘉庆合肥县志》中合肥县学的图,里面清楚的标示了包公井的位置。合肥县学位于今天徽州大道与环城南路路口的南熏门内。1954年被拆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公墓园的大照壁。包拯生前担任枢密副使,死后追封礼部尚书,官居二品,所以包公墓的形制按宋代二品官的规制而建在照壁前左右两边,有两座子母双石阙。
包公祠、包公祠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四合院,很富有合肥地区明清民居的特色。清朝的时候,在祠堂前面立有6座御碑,宋仁宗、宋孝宗、元文宗、明太祖、康熙、道光都为包公祠题写了碑文,前面四块应该是后来移到这里的。然而都在文革时期被毁。文革前,包公祠是安徽省内最大的一个碑林,有上千方石碑和很多古松柏,然而都毁于红卫兵之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几楼内容和图片都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2 15:28 , Processed in 0.08200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