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Raino2016

[经济资讯] 2017年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一览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9: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等教育新势力崛起,中国好大学格局将颠覆?

随着深圳、青岛等地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将跃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势力”;不久的将来,“中国好大学”的分布地图或许将被重绘。

9月30日,深圳市委常委会议通过该市首份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文件,界定“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前进路径,并称要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这份文件明确深圳未来10年要建成高校20所左右,彼时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无独有偶,东部沿海的另一座经济强市青岛也在高歌猛进地引进优质高校,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引进高等教育机构不少于30所。在深圳、青岛之外,苏州、杭州、成都等经济强市也纷纷与优质高校积极“联谊”,以兴办容纳更多人的分校区。

而另一边,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北京,却在该市“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明确,要控制高等教育规模,支持城区内的高校搬到邻近郊区或其它省份。

在中国内地的高等教育城市竞赛中,首都北京是赛道上遥遥领先的“一超”,而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则是跑在前列的“多强”,青岛、深圳等许多城市跑在中后段。现在,北京放慢了速度,其他的城市在凶猛加速,赛道的竞争名次会发生变化吗?

多名教育专家给出肯定意见,一批城市很有希望成为在新世纪崛起的高等教育“新势力”。这个城市名单包括深圳、青岛、杭州、苏州、合肥、成都等经济强市。这些城市的人才需求、财政实力和体制环境提供高校发展的基础。但专家们同时也表示,要促使“中国好大学”真正落地,仍需顶层设计更高层次的改革放权。

高校“拥堵”北京城?

对待高等教育出现“疏导”和“引进”的反差,事实上并不意外。

在拥有高等教育资源之丰富之优质,中国内地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具备“叫板”北京的实力。坐拥首都和老牌超大城市的优势,北京城拥有本科院校66所,集结了26所211工程院校(其中9所是985工程院校)。随着人口急剧流入和城镇化发展,北京逐渐面临拥挤的焦虑。而顶层设计应对北京“拥堵”的策略是京津冀协同战略,要“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在北京的“十三五”教育规划中,高校们也被划定了“控制规模”的发展红线。该规划称,北京市将不再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再新设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学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而城六区高等教育不再校内扩建。同时,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另外,北京市将减少教育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压缩市属高校京外招生人数。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徐振宇是一名经济学者,同时长期关注高等教育改革。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北京向外疏解高等教育资源其实是一种调配资源的行政手段,直接原因是为了控制北京的人口规模。在规模被限制的情况下,北京的各类高校要发展,只能往外扩大规模,比如兴办分校、联合办学。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高等教育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但对中国内地而言,高等教育强市和经济强市、人口大市并不完全重合。从全球权威的一流大学评价标准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最新排名情况看,中国内地的教育格局是“一超”、“多强”、“一堆小”的局面。中国内地高校在 ESI 排名前100强中,北京有16所高校,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前十强,稳坐“一超”的龙头地位;其后的上海、南京均有9所,武汉、西安、广州均有6所,算得上“多强”;另外,青岛、长沙、重庆有4所,但青岛高校有3所在70名开外。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中国内地的100强排名。从全球来看,中国内地ESI 排名在45名开外的高校,世界排名已经在1000名以外。

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宗晓华分析,北京鼓励高校外迁的行动,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教育资源优势所造成的人口“拥挤效应”,背后反映问题的实质是,包括高等教育资源在内的优质公共资源高度集中所导致的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之间的严重失衡。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有复杂的历史原因。1950年代,国家财力有限,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是集中使用以提高效率,重点发展某些大城市。前述的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广州,也均是当时覆盖东、中、西部的重点城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这是1950年代中国的工业基地,虽然未有优质高校扎堆在某座城市,但这一地区的优质高校也不少,比如当前在全国数座城市“攻城略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济兴,则高校兴?

但改革开放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早已经改变了1950年代的城市发展地位。这其中最“冤”的是深圳,这座1950年甚至不会标记在地图上的小渔村,如今已是中国内地经济和人口第四大市,却与985、211工程无缘,也是中国内地经济十大城市中唯一没有ESI中国内地100强院校的城市。这是一种极端不匹配的情况。而一些经济强市如宁波、烟台等,其高校也均无缘100强名单。

经济实力雄厚的深圳市主政者想要改变这一状况。深圳9月30日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出了深圳高等教育规划的“三支箭”——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这种布局“中国好大学”的“高远之志”,与此前“吹风”已久的深圳新建高校遥相呼应,这包括签订协议的清华、北大深圳校区,以及已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北理工莫斯科大学进驻的龙岗国际大学城。而这些大学的学科设置,则有明显服务“创新之都”需求的体现,如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主要发展的是信息技术和医药学。

青岛同样摆出高调的阵势,引进的名校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本省的山东大学。这种城市计划“十三五”期间引进不少于30所高等教育机构,仅今年前7个月就完成了2/3目标的签订。

北京的高校需要“走出来”,这正好给求“校”若渴的城市们一大机会。目前已明确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些本在首都的名牌大学,将要在深圳兴办承接本科教育的分校区;而另一家理工科名牌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一口气与青岛、合肥、杭州、成都的市政府签下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在当地兴办分校区。事实上,这样的例子早些年已经发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早在2012年就办了苏州校区,而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在更早也进入了经济特区珠海市。这波“分校区热”与当前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有所不同。涉及城市均位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

“北京鼓励高校外迁,是在不损害其教育、科技和文化竞争力的前提下,把一些本科、高职和成人等类型教育转移出去。出于同样的逻辑,深圳、青岛等城市的扩张,主要目的通过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来提高城市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竞争力,扩张的重点不是在低端层次的教育资源上。”宗晓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表示,我国以后高等教育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通过新建高校的外援式扩张,不会是今后的主要方向。深圳这样的规模大、经济发展快,对人才需求大,吸引高校办学,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战略。这既能满足本地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一定意义上完善了当地高校格局。

宗晓华进一步分析,深圳、青岛等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一种由创新范式转型驱动和市场力量主导的适应性调整。这不仅会引起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格局的逐步演变,而且能够改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

这也意味着,一批城市跃升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势力”,值得公众期待。

有钱就能办大学?

对于高校而言,位于经济发达城市最直接的好处是“有钱”。在中国内地城市的高等资源调配中,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中央部属院校钱多,地方院校钱少;东部沿海城市院校钱多,中西部城市院校钱少,是高等教育内地城市布局的现状。

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技术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在2015年收录数据的64所教育部直属院校中,拨付经费约612亿元,平均每所院校获得经费超9.56亿元。地方院校却差得多,已收录数据的有1037所,拨入经费约480亿元,平均每所高校只能分享4628.73万元。这一经费平均水平与教育部直属院校差距几乎在20倍。

在地方院校“钱紧”的背景下,经济大市财政资金便成了当地高校的保障。徐振宇对此有所体会:“不仅是西北、西南的高校,连华北城市的高校有很多人才都‘孔雀东南飞’了。其中一个原因是,连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这样的高校人才引进开的‘价码’,都比不上东南沿海城市的一些高校。”

经济大市确实有对待高等教育“豪爽”的财力。再以深圳为例,其2015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727.06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这一规模相当于拥有6所 ESI 内地100强院校的武汉两倍有余。这也意味着,深圳很大程度上具备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力。而苏州、杭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排在全国前30名。

不过,一座城市有了钱,就能办好大学吗?做到这一点,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财政的钱要流到支持高等教育的渠道上去;二是保障政府输出的经费足够支撑高校的发展。在徐振宇看来,现行的体制未必能很好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徐振宇看来,尽管深圳等城市成为高等教育新的重点城市未来可期,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解决体制的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担忧的是行政体制问题。他认为,很多高校选择在深圳等东部沿海,除了当地的商业环境,主要还是跟当地的政府管理相关。“未来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高校自主管理的能力,要减少高校行政的束缚。高校需要有一个成熟的社会环境,从其周边来讲,政府要尊重高校的发展自主权。”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9: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商学院 发表于 2016-10-14 17:59
浙江人不讨厌广东这边的城市,也有很多人在这边发展

主要是浙大不缺钱,而且还是浙江省独苗,宝贝的很 ...

嗯, 虽然如此, 还是盼望一下吧, 万一有那么一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4 22: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不可能。现在对外输出的高校,要么是在北京,属于可以对外输出的,对北京的影响也不大。要么位于中西部的高校,想发达地区扩张。从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扩张的,可能性很小,高校没有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23: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ajaxboy 发表于 2016-10-14 22:28
浙大不可能。现在对外输出的高校,要么是在北京,属于可以对外输出的,对北京的影响也不大。要么位于中西部 ...

哼, 不来就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0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必要再来太多 国内大学了


建议 注重  引进 海外名校, 争取创建  伯克利 深圳分校,或者 斯坦福 深圳分校,加州大学深圳分校 这种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深圳应有此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5 0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lansape 发表于 2016-10-15 00:12
没必要再来太多 国内大学了

在中国引进外国大学, 必须要和一个中国的大学一起合作办学。而且每个中国大学只能有两个名额, 其中深大一个名额给了港中大, 深圳能引进的外国高校的校区的数量不多。
而且你说的那些外国大学很多都是私立的, 大洋彼岸那么远的民办大学他们才没有兴趣到异地建分校或者校区呢。
加州大学那种是美国的公立大学, 深圳市政府很难引得进。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两国之间推动的, 所以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5 0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Arist 发表于 2016-9-30 07:52
可惜深圳本地的高中那个弱啊,中考考上公历学校的竟然不到50%,可悲啊!!!

深圳高考一本率接近25%,已经名列全国前茅了。比隔壁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08: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247387010 发表于 2016-10-15 00:57
深圳高考一本率接近25%,已经名列全国前茅了。比隔壁强。

我是说能上公立高中的人数少啊,中考!!!
本来从初中考上高中的都是尖子,高考还能差到哪里去?问题在于,将近一半的学生读不了高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09: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国家政策,连江苏等教育强省能上普通高中的也就50%左右,北上这种特殊的也就60%左右,其它的只能去读职校,技校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1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一本率也就比广州高一个点,没必要大惊小怪。而且,无论深圳广州,这个24%一本率的含金量比北上差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12: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Raino2016 发表于 2016-10-14 16:19
来深圳探索教育改革嘛
北大和清华还不是来了嘛
浙大不是很想和清华北大一较高下吗? ...

同意啊,浙大一向都是搞个大手笔,悄悄地把舟山校区和海宁国际校区搞好了,来深圳再搞一个国际校区,正好为教育综合改革做探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3: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ino2016 于 2016-10-16 13:49 编辑

https://m.baidu.com/?from=100095 ... 2591%2522%257D%257D

近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了《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整理了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从事科技活动的数据,并详细统计了各高校在专著、学术论文、技术转让和科技成果获奖等科研产出方面的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3: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 ... ontent_14005180.htm

密歇根大学将与南科大共建先进制造国际合作实验室

深圳新闻网讯 美国密歇根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昨日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合作共建先进制造国际合作实验室,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与密歇根大学校长马克·施立索、副校长胡仕新以及南科大、北京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院领导共同见证签约仪式并举行会谈。

根据协议,先进制造国际合作实验室主要任务是针对先进制造学科发展前沿,开展前瞻性和关键性科学技术研究,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合作方希望通过科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博士后等,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通过协议管理。经过创立合作方同意,先进制造国际合作实验室可引进其他合作机构。

该国际合作实验室设立的目的与时下全国“双创周”主旨不谋而合,“创新创业”这个关键词既符合密歇根大学、南科大的学科所长,也契合深圳的发展需求。这种中外名校在深合办高校、研究机构的模式此前已运用多次,包括清华伯克利大学、北理工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一直是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中外名校合作办学的模式给了深圳“弯道超车”的可能,也给了深圳学生在家门口“留学”的机会

会谈过程中,马兴瑞希望共同探索更多的合作机会。密歇根大学校长马克·施立索对深圳坚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表示赞赏,认为深圳已经找到了创新的“密码”。
据了解,密歇根大学和南科大之间的合作源于深圳与密歇根的渊源,去年5月,密歇根-深圳贸易投资创新合作中心在美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6 14: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Arist 发表于 2016-10-16 08:55
我是说能上公立高中的人数少啊,中考!!!
本来从初中考上高中的都是尖子,高考还能差到哪里去?问题在 ...

讲道理,中考连高中都考不上的都是些啥人嘛?我经历过我了解的,初中只要稍微学一下都能上高中,只有一点都不学的小混混才会去职校,这样已经足够好了,要是人人都上高中反而弊端更严重。完全不学习的人早点筛掉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2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棣文:助力深圳加快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硅谷

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来深。16日上午,马兴瑞书记和许勤市长会见了他。

马兴瑞希望朱棣文教授以及更多的国际一流科学家来深发展,在高校教育、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课题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为深圳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朱棣文说,深圳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兴奋,希望深圳借鉴硅谷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高水平教育,积极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加快推动技术、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协同创新。

朱棣文表示将尽全力支持深圳聚集国际一流人才,助力深圳加快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硅谷。

17日上午,朱棣文将出席中美能源高端论坛暨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揭牌仪式。朱棣文是全球知名的无碳能源专家,曾担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2 05:21 , Processed in 0.08704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