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cpczb

[正定新区] 故垒骋怀---河北之根本---真定府拾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9 21: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国,没有正史记载,族源神秘,后世通过研究形成了三种观点:

一:春秋时活跃于滹沱河北的“鲜虞”更名而来。

二:陕西北部榆林一带的狄族部落东迁而来。

三:周王朝开国时的正宗封国。

最后一种说法很容易被排除,争议集中在前两者。

我们基本可以肯定:中山国是一个有着游牧部落背景的诸侯国,堪称第一个“中原与胡人融合的政权”。在农耕文明为主的华北平原腹地,出现这么一朵奇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亮点。它以枢纽之位置,在魏、齐、燕、赵等传统强国中崛起,争衡、合纵,被历史学家称为“战国第八雄”。

中山国的都城,大多在今石家庄市和保市西南部,鼎盛时期的疆域范围主要覆盖石家庄市及保定南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中山国是石家庄市的2400多年前的前世。而中山国被赵国灭亡之后,文化并没有消亡断绝。

从中山国开始,作为行政区域的中山,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到明初。秦代将中山国之地设为“恒山郡”,汉代,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恒山郡(国)、北部为中山国(郡),恒山郡(国)基本以正定为中心,中山(国)郡,基本以定州为中心。

今天分属保定与石家庄的定州与正定,都是中山文化的传承者。

相对统一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不同历史地区,城址会发生变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北京城从房山到蓟,再到明清北京城,接下来可能将行政中心迁至通州;再如西安,其雏形为镐京在今西安西南,后来为咸阳,然后是今西北郊的汉、隋、唐长安城,最后是西安府,即今西安主城区所在。

石家庄地区先是以中山国灵寿城为中心,秦汉以石家庄北郊的东垣城为中心,汉至近代以正定古城为中心。这些城虽然不断迁徙,但基本集中在方圆五十公里以内。

放在城市发展史上,石家庄明明就是古中山国、古正定府基础上,开辟拓展的一个新兴地带,却常常被很多人割裂。

试想,如果石家庄取名叫“正定市”,原正定古城改名“恒州区”或“恒州县”,那石家庄或许不会戴上“没文化”的帽子,而被视为正定的延伸。

即使正太铁路没有在石家庄设火车站,那正定府跟太原府之间也一定会通过铁路连接,正定府也一样会继续生长、扩展,成为河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换言之,石家庄,不过是正定府实现近代化的途径之一,这一带总会有一中心城市出现在那里,不是石家庄,也会有李家庄、赵家庄、王家庄,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市历代行政中心城市分布及变迁地图 制图-大地理馆

河北以“燕赵”作为代称,但燕国并非只覆盖河北,而且包括北京、天津、辽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赵国不只覆盖河北,还包括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而中山国,几乎只在河北境内——中山国,北为燕、南为赵,燕赵之间的枢纽。

石家庄地区的历史底色以中山文化为基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是河北独占的一块区域,却因为缺少史料而被淹没,它是燕、赵之外,河北的第三张面孔。而中山国出土器物所体现的那种天马行空式的风格与审美,也似乎跟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河北、石家庄大相径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它实实在在就是河北的一部分,它虽然不被史料宠爱,却顽强地存在并传承着。正因为人们忽视了中山国与石家庄的联系,所说起石家庄成为省会时,多强调其偶然性,而忽视这片土地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底蕴。

今人常说燕赵大地“慷慨悲歌”,但这种说法最早是中山国的专利:河北学者程雪考证称,“悲歌慷慨”出自中山国,文献记载也佐证了她的说法:《吕氏春秋》曾记载中山音乐“康乐歌谣好悲”;《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中山风俗:丈夫“好气任侠,相聚游戏,悲歌慷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国面积不大,但能文能武者多,燕国政坛著名的人物乐毅、赵国著名的将军廉颇,其实是中山国人,也就是今天的石家庄人。中山还以出能工巧匠和艺术家,男男女女经常出现在他国,还培养了大批“交际花”,并没有为中山国立传的司马迁,对中山国的风俗有这么一段描写:

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跕屣,一种足尖着地的舞步)
翻译成白话:这里的老爷儿们喜欢聚众游戏玩乐,常常高歌一曲,出门在外常常搞杀人抢劫(椎剽)的勾当,闲的时候有人干盗墓的,有人干手工活,有的人擅长冶炼金属,美男子多喜欢混娱乐圈当艺人;女子们擅长演奏乐器,跳一种类似芭蕾的舞蹈,并以此吸引王公贵族,她们常去后宫工作,中山籍美女甚至遍布各大诸侯国。

战国中山国鼎盛期的都城——灵寿城考古发掘之前,这些印象停留在文字中。位于河北平山县三汲乡的中山国灵寿故城以及城内王陵的发掘,是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大发现之一。考古人员进入之前,王墓早就被人盗掘过。即便如此,仍有两万多件文物惊艳出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势恢宏的都城、精美绝伦的器物,以实物形式让不完整“中山国”变得鲜活、丰满起来。这些精美的器物,多数都保存在石家庄市的河北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梳理,我们可知:以石家庄即周边大地为舞台的古中山,是燕、赵之外,河北的第三种面孔。这种石家庄乃至河北代表性的区域文化,最早以游牧背景的面孔出现,其“混血”的基因和身份,让其在中原诸侯的包围之中,显得特立独行,用现在的话说,气质独特,充满“洋气”。

今日的石家庄,有一条东西长26公里的大街,叫中山路。中山路是泛称,它西起鹿泉区上庄镇,至石家庄高新区,由中山西路、中山东路与黄河大道组成,它是整座城市的中轴线,串起了当地最重要的行政、文化机构,以及最繁华的商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路,来自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不是中山国。虽然此中山非彼中山,但从中山国到中山路——“中山”的轮回,偶然中带有一点宿命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岳恒山祖庭
北岳恒山,在哪里?按照今天的常识,肯定是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如果放到明代以前,答案则是:今河北省保定市与石家庄交界地带,管辖今石家庄大部分地区的恒山郡,就是因山得名。很长一段时间,恒山的另一个名字叫常山,为了避讳西汉文帝、北宋真宗名字而改名的。

《尔雅·释山》中记载“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
今人多只知常山赵子龙,却不知常山就是指北岳恒山。

恒山,本是古中山国及周边地区的一张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博 (Sidney D.Gamble)是一位社会经济学家、摄影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从1908年到1932年,他先后四次访华,积累了一整套价值无比的影像档案,含5000幅黑白照片,几百幅手工上色的玻璃幻灯片等,展现并保存了二十世纪初中国丰富的民族志信息。其中一组1931-1932年摄于河北定县(今定州)的老照片中,有一张带“古中山国”信息。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恒山明确标注在河北境内,绵延在石家庄和保定之间,正定至唐县、曲阳的西部山区一带,今曲阳县还有祭恒山的北岳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和保定西南部,在文化上基本是一体的,都是古中山国与古北岳文化的核心地带。带恒、常的地名,在石家庄区域还有很多:如,恒山郡、常山郡、常山国、常山县、常山镇、恒州。

明清两代距离较近,加上影视的传播,对今人影响巨大。此时的北岳恒山,早已被已转移到山西浑源。如此“板上钉钉”情况下,有谁还去追究:恒山其实原本在太行的另一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洋人洋物孕育之城
石家庄城市能够诞生,离不开自身条件,以及特定的时空环境,当然还有最直接的因素:铁路和火车。

清末,中国大门被洋人打开。最早对中国进行地质勘探的,也是洋人。“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李希霍芬,曾对山西进行地质调查,得出结论:“山西煤炭资源可供世界二千年之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9 2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山西四面河山,像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堡。如何才能让山西的煤源源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呢?答案是,修铁路、通火车。

与洋人同样渴望修建铁路的,是当时大清的洋务派,它们希望用铁路改变帝国积贫积弱的状态,但铁路需要投资极大,于是开始对外招标,希望通过引进外资的方式,修造铁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1 19:26 , Processed in 0.06559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