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49|回复: 1

古今两黄楼--文汇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7 16: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今两黄楼

  ■安立志

  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出事”后,新华社发了通稿,但其“事迹”只寥寥108字。正觉意犹未尽,又见7月4日的报道,标题是——《山东原副省长黄胜落马,市政大楼被称黄楼》,除了罗列黄某贪污腐败数字外,还提及一个细节:“2005年,在他的主持下,德州在经济开发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办公楼。如今的这座办公楼被德州百姓戏称为‘黄楼’,是因为从远处看,大楼的形状像极了黄胜的‘黄’字”。

  德州黄胜的黄楼,让我想起徐州苏轼的黄楼,只不过遥隔时空了。苏轼的黄楼,有一段经历,不得不“话从头”。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由密州(今山东诸城)调任徐州“一把手”。苏轼官运不佳,流年不利,到任三个月,黄河在澶渊(今河南濮阳)决口,河水汹涌直逼徐州。在州城危在旦夕、百姓生死存亡之际,作为知州的苏轼,又当如何呢?大水到来之前,他应对在先,防患未然,组织民众“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故水至而民不恐”;大水围城之际,他登高一呼:“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宋史·苏轼转》)率领全城军民,冒着滂沱大雨,“衣制履屦,庐于城上,……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洪灾漫漶之际,他心系城外百姓,“使习水者浮舟楫,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拯救了大批民众;大水退去之后,朝廷不暇顾及徐州,为保护州城永无洪水之害,他又“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经过数十天的艰苦奋战,苏轼领导徐州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灾后,为纪念这次抗洪斗争,苏轼在徐州东门建起了一座高楼,并按五行之说,把楼阁抹上黄土,以借“土实胜水”之义。这座高楼被民众口碑相传,称为黄楼。

  北宋是一个文化昌明的朝代。翌年八月,黄楼竣工。重阳节之际,苏轼在此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文人墨客宴集黄楼,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当时的文坛大师苏辙、秦观、陈师道等人,虽然不曾到场,也寄来作品相贺。其中,当以苏辙的《黄楼赋》最为著名,苏轼当即亲自书录并令人勒石。前述苏轼治水的事迹就引自《黄楼赋》的序言。据说,这通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的名碑,于北宋末年毁于当朝权奸蔡京的禁令。即使如此,为纪念一个只在当地任职两年的地方官而建造的黄楼,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望,显例毕竟不多。即使清代的乾隆皇帝视察徐州,也不忘“偷闲聊复访苏张”,毕竟他懂得“底事今来艰迥句,为民筹济为民伤”。(《游云龙山作》)

  对于黄楼所蕴涵的历史意义,按照今人的思维方式,也许会提出异议。或曰其弟为文褒扬其兄,是否有“广告文学”之嫌?其实,苏辙的《黄楼赋》对于徐州治水并无谀夸。元人官修的《宋史》描述更为生动,谓苏轼“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或曰黄楼是否苏轼有意为之的“政绩工程”?《黄楼赋》中有句,“徐人相劝成之”,可见,此楼之建造,并非苏轼个人属意为之,至少体现了徐州百姓的主流民意,不然也就无法解释北宋以降九百多年,主政徐州者不知凡几,何以多数官员如过眼云烟?何以即使改朝换代,黄楼几经倾颓,仍然有人着力维修?这从黄楼30年前再次重建的楹联中仍能看出某些端倪——“湖山共唱黄楼赋,天地同怀苏子功”;“治水安民佳话永彰贤太守,吟诗作赋文光长耀古彭城”。

  两座黄楼都作了介绍,二者有什么区别吗?德州黄胜的黄楼,着眼于姓黄,旨在为黄胜树碑立传;徐州苏轼的黄楼,着眼于五行,取意“土实胜水”,旨在治水防灾。黄胜主政德州后调任山东省副省长,官场上可谓春风得意;苏轼主政徐州两年,调任湖州,不久即陷入“乌台诗案”,虽是“文章达人”,却是个“官场倒霉蛋”。黄胜任职德州,施政十年(副书记、市长、书记),贪污受贿、以权谋色,最终东窗事发;苏轼任职徐州区区两年,抵御洪水,兴修水利,开掘煤炭,发展冶炼,被徐州百姓视为“友人兼战士”。两座黄楼背后的寓意很值得深思,至少需要追问,为什么拥有更多先进理念的现代,我们的有些官员,竟然还比不上封建士大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7 16: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饭碗五十六 于 2012-8-7 16:48 编辑

苏轼给神宗皇帝的折子中曾言徐州“一熟可给数岁”,北宋全国主要的三个冶铁业中心磁州 沧州 徐州,其中徐州年产铁约30.8万斤,徐州的冶铁业可以追述到秦汉时期,到北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煤炭作为冶制燃料,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据说徐州市民冬天已经开始用煤块取暖。徐州宝丰监和宝丰下监岁铸钱二十万,当时全国九大铸钱监年铸量约八十八万。
    南宋丞相文天祥《彭城行》里说徐州是:“河南大都会,故有项王宫。”也可见在宋人心目中徐州的地位。
    徐州的悲剧开始于北宋亡国。靖康之变后整个北方已经全部沦陷,只有徐州顽强的顶住了女真人整整3年的疯狂进攻!虽然中间曾被攻破,但很快又被乡兵重新夺回。孤军奋战的徐州勇士成为女真蛮族的噩梦!后来很多南方人总以满清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来标榜自己,而对徐州当时的“沉默”嗤之以鼻。始终没有人记起几百年前那段历史,徐州为大汉民族流了太多的血,付出了太多的牺牲,也该留点种子了。要知道西汉初年徐州就是四万户大城(人口超过40万!),以后各朝再也没有超过这个数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8 07:00 , Processed in 0.05996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