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326|回复: 7

[城建综合] 科学与自然、光明科学城总体设计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2 12: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鸢无 于 2021-8-12 12:54 编辑

光明科学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关键节点,背靠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南近深圳高新区,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共同作为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明确光明科学城的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在光明科学城将构建“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总体布局,其中“一心”即科学城中心区,是光明科学城的生活服务中心。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技术服务》是基于2020年《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成果的汇总、整合与深化。自2007年开始,光明新城就开展多次的设计活动,汇集智慧,率先提出了建设“绿色城市”的愿景,并最终确定了"绿色城市"的标准和"新光明城市"理论纲领。2020年,光明科学城站上国家科学发展的舞台,成为了湾区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光明中心区又一次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无论是“绿色城市”还是“科学城”,光明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始终在进行先行探索和尝试,这是光明的历史使命,更是深圳的城市远见





以科学家为核心,建立城市与人新关系

谈起中心区,脑海里浮现的是纽约、东京、香港栉次鳞比的城市森林、繁忙的人群、喧闹的市场和热闹的活动。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中枢,是商务、交通、商业、旅游、娱乐、公共活动等多功能混合的地区,更是人们感知城市、体验城市的重要场所。

科学城中心区定位为科学城的生活配套服务中心,主要以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大量的科学家在中心区里生活和活动,包括国外短期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的国内外科学家、长期在本地工作研究的科学家等等。

总的来讲,适合科学家的理想环境是一种与自然接近的、舒适的环境,有24小时的配套设施,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讨论、学习思考的城市空间。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希望为科学家提供这样的生活休闲空间:节奏相对较舒缓,具有创造力,能让人放松思考。——这显然与深圳目前建设的快速的、高效率的中心区有巨大的差异。对这一地区的价值共识在国际咨询的过程逐步明确:科学城中心区不是全球其他中心区的复刻,而是中心区新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希望在这里展示城市与人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真正以科学家为核心,通过构建全新的城市体验、交往模式和识别系统,让科学的种子在这里迸发。





01、清凉城市:新型城市体验

炎炎夏日,在舒适凉爽的城市中活动是我们对于南方城市的渴望。科学城中心区西临茅洲河、东临光明小镇,楼村水、木墩河蜿蜒穿行,片区中部柴山、狮山、猫山等丘陵、绿地集中分布,面积达250公顷(纽约中央公园315公顷),形成了中心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我们希望充分利用这一生态资源,通过清凉绿地、清凉场所、清凉绿道构建清凉城市框架,营造感官清新、体感清凉的生态绿色城市。




清凉绿地
构建森林廊道+城市绿地两级清凉绿地系统。森林廊道从自然深入城市,连接大顶岭、茅洲河和巍峨山自然斑块,促进城市通风。网络化的绿地系统连接社区中心,实现五分钟进公园、十分钟入森林的目标。

清凉场所
城区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设计连续的骑楼街、建筑架空空间,结合轨道站点设置立体连廊等,提供人们在城市中全天候的连续遮荫空间。





清凉绿道
编织以休闲慢行道和绿荫街道为主的慢行网络,实现绿道联系,步步清凉的目标。

科学公园
这片250公顷的集中绿地是中心区绿地系统的核心。我们希望保留现状自然山体,在科学岛、科学公园站、楼村站周边形成三处开放的湖面,营造山-丘-林-田-水丰富的自然野趣场景;保留公园内连片的荔枝林,结合局部连接轨道站点的二层步道,形成林中穿梭的丰富体验。结合光明站科技馆、文化中心和艺术中心,打造自然野趣与城市功能相耦合的城市公共活动核心。





2、科学客厅:新型交往模式

科学家的工作生活方式决定了城市需要提供24小时开放共享的讨论、学习空间,也需要一定的独处和思考空间。一条以慢行交往为主的活力街道串联中心区各功能片区,与在中心区范围内网络化布局的idea空间共同构成了中心区的交流网络,成为科学城的交往模式的空间载体。





科学轴线
结合光明站城际-轨道枢纽,打造科学岛-科学方舟轴线,承担科学城重大成果发布与科学会议功能,并通过城际轨道交通枢纽与湾区科学创新系统紧密链接。





科学岛
科学轴线的一侧是漂浮于科学轴线之上的绿岛,小型的生态覆土型建筑定期承办国际科学盛典,见证国家科学创新的发布。





科学方舟
科学轴线的另一侧是科学公园与光明小镇的生态廊道,在廊道上镶嵌交通枢纽和会议中心等公共建筑,犹如停在绿谷上的方舟,承载着科学家们的思想扬帆起航。





科学环廊
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科学环廊成为联系中心区各个功能组团的城市交往街道。环廊内的用地以公共功能为主,与科学公园共同构成中心区的活力核心。环廊内一侧10米的规划绿地和建筑退线空间组成街道活力场所,采用退台式的建筑裙房和底层架空与科学公园形成良好的空间联系,另一侧连续的骑楼商业界面联系日常生活功能,未来引入无人驾驶、智能共享交通等全新的交通模式。






idea空间
这是结合科学家工作生活特征提出的一种特色的空间场所类型。Idea空间可以是咖啡馆,也可以是会议室,不同的空间形式,不同的尺度,散布在城区内,为科学家和市民提供跨行业、跨学科的非正式交流和碰撞。





3、活力界面:新型识别系统

光明科学城以生态自然和科学交往为核心,构筑空间和功能的识别系统,希望给人们提供的是与科学相关、突出自然风貌的特色城市场景,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中心区的识别系统。





城市阳台
城市与自然相邻的特色界面,为科学家提供与自然对话的空间。结合建筑裙房、空中平台、架空层等,沿界面形成不同标高的城市阳台空间,大片的农田、连绵的荔枝林、蜿蜒的楼村水,城市中的山水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





自然界面
光明森林公园、茅洲河、柴山、楼村水、木墩河与城市空间交织,形成了中心区内的自然界面,同时也作为科学城的户外展示平台。科学岛-科学方舟将中心区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进行了链接,区别于传统地标建筑,形成了一种低密度的-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空间特色的地标场所。





人文界面
挖掘光明传统,面向科学城未来,实现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楼村老村,保留老村核心风貌建筑群,楼村民俗博物馆依水而建,展示光明广府文化魅力。光明糖厂,记载着光明侨民文化的工业遗产,延续小尺度高密度的平面肌理,建立与楼村水的公共空间联系,形成滨水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是一座孕育于自然并融合于自然的城市、一座由科学智慧和创新力驱动的城市、一座聚焦于让科学家美好生活的城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2 13:4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应该有4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2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CP0003 发表于 2021-8-12 13:46
看样子应该有400+

300+的概率大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3 10: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又是中轴线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30 14: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转化区是干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30 21: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小子 发表于 2021-8-13 10:44
好像又是中轴线设计

又搞了个巨大无比的**公园,看来深圳真是不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31 1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 发表于 2021-8-30 21:29
又搞了个巨大无比的**公园,看来深圳真是不缺地

高楼不能聚集在一起,是我心中无法痊愈的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31 11: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 发表于 2021-8-30 21:29
又搞了个巨大无比的**公园,看来深圳真是不缺地

宝安、光明,坪山有不少土地,不过都是规划CBD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3 02:56 , Processed in 0.06154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