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661|回复: 2

[规划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拟年底动工 招生1万人左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2 15: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年底,广州市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建设进展如何?3月11日,记者从广州市**采购平台获悉,广州南沙区东涌镇土地征收与补偿工作办公室针对香港科技大学项目房屋拆迁服务进行公开招标采购,采购项目预算1589.76万元,项目招标时间截止到3月29日,这表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项目有了实质性新进展。


今年省**期间,广东省****、广州市委**、南沙区委**蔡朝林透露,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计划今年年底动工,采取边筹建边招生的方式进行,9月首批学生将赴香港就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2 19: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c 于 2019-3-13 00:37 编辑

根据《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国内开展科幻活动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四川、上海和广东,占全国科幻活动的比重分别是20%、17%、13%、9%。其中,除两个直辖市外,四川地区主要是成都,广东则为深圳。

https://sichuan.scol.com.cn/dwzw/201903/56831047.html

呼吁广州ZF重视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2 1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专访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

2019-03-11 05:08 广州日报

习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广州正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如何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近日,本报评论员就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等话题,专访了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

李淼简介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致力于研究超弦理论、黑洞物理、宇宙学以及暗能量的同时,身兼物理学家、科普作家等多重身份。

  科普写作者要有“文学梦”

  广州日报:科普写作强调专业性和趣味性并重,一定程度上比做科研还要难,您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做科普呢?

  李淼:做科普是爱好,是事业,也是顺势而为。在这么多年的科普写作中我逐渐发现,将自己研究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现在,我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位里的年轻学者都成长起来了,物理研究他们可以多做一些,我自己在科普上多发点力。既然都坚持下来了,就应该做到最好,在科普领域继续进取,慢慢地缩短我国科普与国际社会的差距。

  广州日报:您觉得科普写作的难点在哪?

  李淼:从微观看,科普要做好,首先要把科研做好,把科研吃透,才能深入浅出地讲好科学理论。其实给越广泛的人群做科普,越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还有就是科普写作者要有一个“文学梦”,因为科普写作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要学会讲故事。科普写作也讲究起承转合,比如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先问为什么,从句式、段落到整篇文章要有转折、有情节、有高潮迭起,这样文章才能形象、直观、有趣。只有有趣的故事和通俗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吸引人,让人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爱上科学。就比如说,交通信号灯的红灯为什么要用红色,因为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因此可视距离要比其它颜色更远,最容易被人看到。所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科普也可以很有趣。

  但目前,在科普工作上,部分人的认识还停留在“严谨”阶段,没有认识到要把科普做得有趣。从宏观看,我国的科普人才还不够多。未来,还需要在人才培养和发掘上下功夫、补短板。

  把握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广州日报:您对近年来兴起的科幻热(包括电影、文学等)怎么看?

  李淼:我很高兴看到人们对科幻的热情如此洋溢,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就拿最近热映的《流浪地球》来说,电影上映后不仅收获了好票房,也让更多网友开始关注影片中所体现的科学原理,这在以前是很难看到的现象。应该说,科幻是科普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科幻热很好地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热情,有助于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浓郁氛围。

  当然,科幻热也对科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科幻热的熏陶下,人们的科学素养也会有相应的提升,这就要求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幻电影都要更注重严谨性,尽量减少不合理的想象,要真正符合科学。这既是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也是对科学原理的尊重。另外,科普的形式也要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科普文章,诸如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都可以成为科普的新载体、新手段,这些新形式能够更好地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传播给更多人。当整个社会的科幻氛围足够浓郁时,不仅科普事业会焕发新活力,科技创新也会迈向新台阶。

  广州日报:您是如何理解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李淼:科普好比科研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了,科技创新才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可以说两者都很重要。科学知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应该像我们读古文和莎士比亚一样经常读、经常悟。如果说现阶段的科技投入是着眼当下的一种创新,那么激发年轻一代的科学兴趣的科普事业则可以视为放眼未来的一种创新。重视科普事业,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未来的科技创新才有更坚实的基础,这对建设科技强国很重要。正如习指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需要长期投入并循序渐进发展,切忌急功近利而忽视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前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但科学成果转化可能会很慢。这时候,我们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基础科学研究,因为一瞬的创新火花正是从不断突破的基础科学研究中迸发出来的,而且基础科学研究也会带动相关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人才培养要多元化、复合化

  广州日报:您认为人才培养机制要如何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科技创新的发展?

  李淼: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起步比较晚、经验积累还不足。当务之急,是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工程来推进,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石。

  随着科技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优势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这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任务,更要从基础教育入手,把人才培养的重心前移,着力发展具有创新导向的基础教育,从而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的健康起点,为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就像在给孩子讲科普的时候,我尽量不会让他们枯燥地背知识点、记公式,而是趣味性地“包装”各个知识点,用讲故事的方式直观形象地传递信息。孩子们想象力非常丰富,容易涌现出各种奇思妙想,所以在基础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强调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创意与创想,创新的火花才不至于被扑灭。

  高校人才培养也是这个道理,不过具体方式会有点不一样。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的人才培养都注重学术交流与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对研究型人才来说,我们既要保证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原创性,又要强调各类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共享,搭建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校园里营造尽情碰撞、交流思想的氛围和培育崇尚科学、锐意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开拓创新思路。

  此外,要重视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目前,我国科普人才较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激励不够。科研有着丰富的奖项和资金支持,但在科普方面的奖励、激励就显得有点拮据了。对此,**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妨更大些,将更多形式的科普作品,比如影视动画、网络科普文章等纳入专业评奖范围,以适应新形势下科普创作的发展;对具有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重要专业奖项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助其具备基本奖金保障,增强其社会号召力,建成强大品牌,进而营造出更具激励性的良好社会环境,调动科普人才的创作积极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多出精品佳作。


  科技创新不可忽视基础研究

  广州日报:您对广州建设科技创新强市还有什么建议吗?

  李淼:我认为科技创新强市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交通等基础设施要完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

  第二,要深耕基础研究、培育创新氛围。正如我之前说的,基础研究前期投入大,但成果转化可能会很慢。这时候我们更要着眼长远,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因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源头。我们要明白,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和人才基础,经济建设的基础就不能打牢,科技创新也会成为无本之木。创新发展也依赖于繁荣的基础研究所催生出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创新。

  高深的基础研究,比如高能物理、宇宙学等,虽然看似不能马上转变为经济效益,但我们不能仅重视表面上的一些技术应用,而要秉持追本溯源的精神,去理解基础原理,并且始终怀有进一步向前探索的勇气。未来,要实质性地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稳定支持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让科学家在年富力强时期潜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真正突破一批“卡脖子”的硬科技。企业在其中也要发挥作用,**要引导激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大都注重基础研究,以维系其原创能力、厚实技术储备,实现专利和标准前瞻布局,确保其行业领先地位。我国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第三,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方面,科技人才不是孤立存在的,大部分依附于大企业。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大部分也产生于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仅要利用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还要大力支持有技术实力和创新意愿的龙头企业,让它们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合力攻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2 2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个贴里的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2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了,就在庆盛!港科大广州校区启动房屋拆迁工程!

广州房产
2019-03-12
关注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即将开建!
近日,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土地征收与补偿工作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对香港科技大学项目房屋拆迁服务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招标文件显示,香港科技大学项目拟选址在东涌镇庆盛枢纽片区内,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属重点项目。
项目涉及三沙村及官坦村约1.13平方公里(约1700亩)土地,约640户房屋,拆卸面积约24. 32万平方米。
采购预算金额1589.76万元。


去年12月21日,广州市**、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签署了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

今年1月29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广州团开放日上,省****、南沙区委**蔡朝林透露,港科大广州校区计划今年年底动工,将采取边筹建边招生方式进行,今年9月开始招生,首批学生将赴香港就读。先开展的是10个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
关于广州校区的建设时间表,蔡朝林当时表示,项目分两期进行,力争今年底开工,第一期预计在2021年能够完工。
新鸿基将打造指标性交通枢纽综合项目
南沙庆盛枢纽区块,除了引进港校落户,还吸引了港企进驻。
2月28日,位于庆盛枢纽区块内的编号2019NJY-1地块,被新鸿基拿下。
这是新鸿基继去年5月份投得编号2018NJY-4地块后,在庆盛枢纽片区拿下的第二宗商业用地。

两宗地块位置相邻,紧贴广深港高铁庆盛站和广州地铁4号线庆盛站。
据新鸿基介绍,将采用TOD(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开发庆盛枢纽区块这两幅商业用地,打造成广州另一个质素超卓、具指标性的综合商业发展项目。
刚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加巩固广州南沙的战略性地位,新鸿基表示,将会全面支持广州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的重大创新载体,以及现代服务业机构例如港澳银行、保险机构落户的首选,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庆盛枢纽区块
庆盛枢纽区块占地面积约8公里,投资约340亿元,该区块位于广深港客运专线与京珠高速交汇处,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枢纽节点。
除了已开通的地铁4号线,规划中的两条地铁线路(22号线及知南线)亦会设置站点,有望达致四线交汇。
其他兴建中的基础建设还包括接驳珠江口东西两岸、预计于2019年中建成的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通车后的交通网络将更完善。
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未来将形成南沙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与广州大学城、珠三角地区及香港的交通极其便利。

根据规划,庆盛枢纽区块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科技创新节点、国际智慧创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引领示范区,南沙新区北部组团中心。
未来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科技、创意创客、科技研发等产业,是南沙承载科技产业的关键区域。

| 庆盛枢纽区块规划效果图
————房产君的靠谱服务————
春风和煦,草木萌生,非常适合看房,各位粉丝朋友们,勤劳的功夫君将在三月中下旬启动一场小型看房团,目的地就是不限购、房价还超便宜的佛山三水!
只需点击报名,在工作人员回访时,电话预约上车地点。看房专车将准时到达指定地点,等候您!
三水线:招商樾园—三水御江南—龙光玖誉府
集合时间:3月16日(周六)上午9:00
集合地点:天河体育中心
点击可直接报名免费看房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5 21:25 , Processed in 0.16022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