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blackeye

[经济论道] 苹果与长江存储谈判 拟采购其NAND芯片用于iPhon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1 20: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长存从苹果的派驻工程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1 23: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三星正面交锋!武汉这两条OLED生产线明年将打破韩国垄断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8-01-04 11:43
分享到: 我要投稿

关键字:OLED 柔性显示 全彩显示屏 大屏幕
摘要:中国7家企业共15条生产线在布局柔性AMOLED建设,武汉就占了2条。明年,中国新型显示军团将与韩国三星正面交锋。
    中国7家企业共15条生产线在布局柔性AMOLED建设,武汉就占了2条。明年,中国新型显示军团将与韩国三星正面交锋。

640.webp.jpg
T4项目主厂房及动力厂房封顶。记者任勇 摄

    主厂房已封顶!武汉这家企业布局:国内首条折叠显示屏生产线

    28日上午10点30分,随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一声响亮的“封顶”口令,位于光谷的智能制造园内, T4项目主厂房及动力厂房最后一块顶板徐徐合拢,混凝土浇灌完成。

    这意味着,总投资350亿元的武汉华星光电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产线(T4项目),主厂房和动力厂房双封顶。

    T4项目3月31日签约,6月13日开工,12月28日主厂房封顶。自2014年落户东湖高新区以来,华星光电不断刷新湖北省、武汉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武汉华星光电环安中心总监谢彦波介绍,t4项目6月13日开始打桩,仅用了199天就实现了60余万方的巨型厂房封顶,相当于近86个足球场的面积,刷新了业内同等规模厂房建设记录。华星光电t3项目,从开工到封顶,只用了286天,而T4项目仅用了199天,提前4个月实现封顶。

    该项目预计2019年初实现产品点亮,并开始试产,规划月产4.5万大片玻璃基板,主要生产3-12吋高分辨率柔性和可折叠式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显示面板, 满产后产值超百亿。

    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管理运营和研发团队也已全部组建完成。目前,公司已拥有博士60余人,全球知名技术专家100余人,国内唯一的“小尺寸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在武汉华星光电同步成立。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副董事长、总经理赵勇表示,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是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屏的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也是华星光电迈向柔性折叠时代的标志性项目。武汉华星t4项目是继t3之后又一高端显示面板生产线,将进一步冲击韩国等国外企业在高端AMOLED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全球竞争力。

640.webp (1).jpg
T4项目主厂房及动力厂房封顶。记者任勇 摄

    边框可折叠!武汉产柔性手机屏两年后或占领市场

    华星光电T4生产线满产后,年产近116万平方米AMOLED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可满足全球AMOLED智能手机屏5%的总需求。

    AMOLED是一种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和电视的最新显示技术。据半月前在汉发布的《2017年显示产业市场总结及趋势展望》,预计两年后(2020年),六成智能手机都将用该技术。其中,柔性屏手机出货量将超过传统液晶屏手机。

    而两年后(2020年)从武汉T4生产线下线的华星光电柔性屏,正逢其时,将全面追赶这一趋势。陈鼎国预测,2030年时,全球三成手机都将是柔性屏。

640.webp (2).jpg

    明年,汉产柔性屏幕将打破韩国垄断

    柔性屏幕不仅将为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带来一场革命,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在柔性显示屏领域的发展。

    2016年,三星几乎占全球AMOLED屏幕面板出货量的99%。

    距离武汉华星光电2公里处,是正在进行产能和良率提升的天马AMOLED生产线,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或将实现全面量产。今年4 月,这条第6代LTPS- AMOLED生产线在光谷左岭点亮试产,也瞄准中小尺寸显示屏市场。这在三星绝对占先的领域中,撕开了一个口子。

    华星光电在汉投建的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预计2020年量产。随着华星光电、京东方、天马等新增AMOLED生产线陆续量产,到2020年,最初逼仄的1%市场空间将突破25%

    明年,光谷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出规模或达全国第一

    “在第一波面板产业的发展中,我们因多种原因与一些企业失之交臂。第二波发展中再也不能错失发展良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曾表示,光谷将矢志不渝地聚焦显示产业的发展,打造新型的显示产业生态。

    2018年年底,东湖高新区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出规模有望达到全国第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显示面板产业基地。

    近年来,以华星光电、天马为代表的国内显示面板龙头企业纷纷在光谷投资建设生产线,夏亚民介绍,华星和天马在汉已经布局投产和正在建设的生产线,总投资将会超过1000亿元。


……………

这说明天马第二条六代AMOLED线和华星光电t5都在计划之中。去年下半年天马已经增资18亿美金,把武汉六代线升级为柔性屏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1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唯一的“小尺寸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在武汉华星光电同步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1 23: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Orbotech是以色列一家科技企业,主要面向全球电子制造行业提供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和设备。据报道,近日,Orbotech宣布,天马选择了该公司ArrayChecker和自动光学检测(AOI)解决方案,将武汉天马第六代AMOLED面板生产线升级为柔性面板生产线。

天马大约投资18亿美元扩大其在中国武汉的第6代AMOLED面板生产线。武汉天马生产线专门生产柔性AMOLED显示屏,该类显示屏将在消费电子设备市场中迅速普及。当2017年下半年天马新产线如果能够顺利实现大规模生产时,预计月产能能达到3万块面板,2018年月产能将达3万块。

2016年第四季度HIS发布长期需求预测报告,该报告指出,“AMOLED在2023年FPD收入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到近30%。AMOLED显示器的收入预计将从2016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

Orbotech Pacific Display总裁Edu Meytal说:“我们很高兴天马选择了我们的柔性AMOLED生产线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生产柔性AMOLED显示器所需的新制造工艺,将使我们的客户能够以高产量生产最先进的FPD产品。这项交易建立在Orbotech过去成功实施检验、测试和维修的解决方案。”

如何加入OLED交流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2 1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中国如果能拿下存储芯片这个大蛋糕,这对中国的产业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利益。

https://lt.cjdby.net/forum.php?m ... page%3D1&page=1

这是另外一个论坛讨论的同一条新闻,可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2 17: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天马陈宏良:武汉G6 AMOLED产线量产指日可待


e公司
1小时前
e公司讯,记者从深天马A(000050)获悉,公司董事长陈宏良22日在新春致辞中表示,2017年公司创造了全面屏LCD出货量全球第一,LTPS出货量稳步提升并在第四季度达到全球第一的好成绩;细分市场领域,车载TFT模组出货量中国大陆排名第一,车载前仪表排名全球第二。2018年,公司在LTPS方面积累的优势将继续发力,武汉G6 AMOLED产线量产指日可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2 2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3 0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大同在IC咖啡年会上发表演讲,盘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成立三年来的成绩和经验。由于该基金打破体制限制,坚持市场化运作,对半导体产业的推动明显,超出行业期待。同时,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近年来海外回归及并购项目,还没有一个能够在国内成功上市。

陈大同先后在硅谷和国内共同创办了豪威科技公司和展讯通讯公司,以后又进入了半导体投资界。以下为陈大同的演讲实录。



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大同 资料图

现在半导体的产业形势和前几年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这几年中,对行业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家大基金的推出。至今,大基金已成立了三年多。任何一件事做到三年时就该有反思和盘点。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我眼中,这几年大基金及半导体产业的成绩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立之初,大家对国家大基金有很多争论:刚开始,许多人认为大基金还是国企机制,能不能起到效果是个疑问?但这三年的进展大大超出想象,成绩大家都看得到!以前,中国半导体产业有几个特别头疼的事,现在都在开始解决了,譬如十二寸大晶圆,现在已经有六七家晶圆厂,只要做出来二、三家,全世界的晶圆市场形势就会被颠覆,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太阳能产业的多晶硅,只要中国企业一做出来,其他国家就慢慢不行。

第二个突破是半导体存储器,这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大麻烦,时不时就涨价,一直被人卡着脖子。现在存储器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有几个地方在做了,特别是武汉长江存储在研发3D NAND闪存,合肥、晋江在做DRAM存储器。我觉得只要给他们时间,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出来,电子产业太需要自己的存储器了。

再说制造,过去这些年,芯片设计产业每年都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增长,在国家战略出来之前,芯片代工产业的增长仅每年百分之几,与其他国际大厂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非常缺的一块。大基金推出的短短几年,我们的代工产业已经在扩张了。还记得2011年,中芯国际计划在五年内,投一百亿美元扩建产能,当时大家觉得这是天文数字,天方夜谭。可是目前,在国家大基金及地方政府支持下,中芯国际的投资力度已经大大超过这个数字。同时,上海华虹、无锡上华等代工厂,也在快速扩张产能。这里面还应该算上台积电在南京的布局。制造业与芯片设计业不一样,工厂很难搬走,所以,不管是什么样性质的公司,只要在大陆生产,给我们做服务,就跟在台湾性质完全不一样。但是,在快速扩张时,晶圆代工业也有一个潜在问题:工艺技术与设计公司的需求不匹配,造成部分产能过剩。

目前,国家大基金在各个子行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了。在设计、晶圆制造、设备、材料等各个细分行业,大基金已投了几十个项目,基本覆盖了各个方面的龙头企业。这相当不容易,几乎每个项目都要突破一些体制限制,有所创新,才能投出去,最终取得今天的成果。

但是,在这几年,大基金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国有体制跟市场化投资机制的矛盾。本来,市场情况千变万化,投资方式要灵活,决策要非常快,但国有体制的各种约束,影响了投资的灵活性及决策效率,能在这方面不断有突破,是一大挑战;第二是中央统筹规划与地方积极性的矛盾。开始时希望全国一盘棋,集中规划,不要重复投资,主要投资的地方是三加一,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汉。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超出想象,有意向的城市二十个都不止。开始时,觉得福建有点不听指挥,但人家也不要国家的钱,地方上自己解决资金问题,中央也不好干涉。后来发现,地方的积极性绝对是件好事,一个产业从无到有就需要这种竞争。以存储器的发展为例,如果没有竞争,产业形势不会发展这么快。反正物质不灭,投资投下去,厂子建了,就算公司运营有问题,厂房和设备还在,以后还可以再进行重组整合,总会有利于全行业。这和前几年太阳能、LED产业很像,不过当年太阳能的投资更疯狂,地方政府的投资没有理性,很快就产能过剩,整个行业的价格压下来,但是经过这番痛苦之后,行业再缓过来时,发现国外同行都不行了,只剩下中国这些太阳能公司。

还有一个矛盾,叫做战略性项目与市场化项目的矛盾。大基金所投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战略性项目,不要求财务回报,如存储器项目。战略性投资项目在总数中占比不多,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市场化项目,需要有相当比例的财务回报。因为这个划分,业界就出现矛盾,什么叫战略性项目,什么叫市场性的项目,划分并不是那么明确,所以有的公司就说,我们被划定为战略性项目,你为什么还老来查我的财务?另一些公司就说,虽然我们目前财务不好,但你们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战略性?我觉得,从整体上讲这种划分还是有必要的,但怎么平衡,是很难的事。

最后一个矛盾,任何一个项目做起来都得靠人,既要靠本土人才(包括海归大陆留学生),也要靠海外人才,如台湾团队、韩国团队,但主要依靠谁还是个问题?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有了初步判断:执行国家战略不靠子弟兵做不了,因为国家战略得充分理解了才能执行好! 例如,去年,赵海军接任了中芯国际CEO,他积极配合董事长周子学,制定了更符合国家战略的发展规划。再如,最近,长江存储CEO杨士宁带领团队研发成功32层NAND闪存,给国内存储器行业带来了曙光。紫光展锐最近的人事安排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实也跟这个有关。基于以上,我们判断,海外人才是可用的,但是仅靠着海外人才来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腾飞是不靠谱的,自己培养的子弟兵才是主力军。

总而言之,三年来,国家大基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大基金也有两个缺憾,一是对投资范围特别死,必须是纯半导体的,往上下游偏一点都不行。半导体人都知道,手机生产商等下游平台企业对芯片产业拉动非常大,我们也很希望大基金能投一些平台性公司,但是,目前这是不允许的。

第二,大基金的子基金投资额度太少,只有一百亿,大概是百分之七左右。一艘航空母舰周围要有一批护卫舰、驱逐舰等,组成航母舰队,才能形成战斗力。同样,国家大基金周围也需要有一批各具特色的子基金,不断孵化项目,才能充分发挥大基金的龙头作用。大基金第二期计划在今年内成立,规模比第一期更大,这些问题都在讨论中,希望能做出一些改进。

再看一下这三年来半导体产业投资机会的变化。并购重组从紫光收购展讯开始,成为潮流,三年来这方面的变化非常大,我们认为现在的跨国并购机会减少了,海外上市公司整体并购的机会基本没有了,原因是估值大幅度提高,政府审批趋严。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机会,譬如海外大公司的业务要分拆,与我们进行技术合资。另外,国内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机会也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3 08: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媒:半导体行业“红色浪潮”涌来
观察者网综合 2018-02-22 22:51:08
【观察者网综合】据日媒2月21日报道,“已经达到能和苹果相抗衡的水平了吗?”2017年底,从事产品调查和分析的初创企业TechanaLye公司的社长清水洋治(55岁)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华为技术的最新款智能手机“Mate10Pro”芯片采用了与“iPhoneX”相同的最尖端的10纳米电路线宽。

设计来自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缺乏进入世界前10的大型企业,但已拥有1200家相关企业。多为设计公司,制造则委托给台湾等地的代工企业。今后,中国政府计划提供巨额补贴,国内工厂将增加。清水预测称,“用不了10年,中国企业将席卷半导体市场”。

报道称,在美国硅谷,中国企业也展开了行动。2016年秋季,扩张半导体业务的紫光集团建立了设计基地。

“正在开发新的存储器”,一名40多岁的男性技术人员透露。从附近的美国美光科技和西部数据跳槽到紫光的技术人员超过40人。“为了战胜三星,需要拼命工作”,据称他们在圣诞假期中也在工作。紫光2015年向美光科技提出的收购被美国政府否决,但对于从美国引进技术仍难掩热情。

据报道,而在没有语言障碍的台湾,这些企业大张旗鼓的挖人也已开始。如果跳槽到大陆企业,工资将达到之前的2~3倍。台湾半导体巨头的经营者感到头疼,称“去年被抢走100多人”。台湾理科顶尖人才集中于半导体行业,收入也很高。但是,在待遇方面难以抗衡大陆企业。

承担世界IT产品组装的中国每年需进口20万亿日元以上的半导体。在不希望看到外汇流出的政府的支持下,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器投入合计6万亿日元,在中国国内新建存储器工厂。紫光董事长赵伟国(50岁)表示,武汉工厂在2018年之前至少需要1000多名技术人员。

2017年在半导体销售额方面居世界首位的韩国三星电子也表示,“令人恐惧的是中国”,难以掩饰警惕之心。如果中国掌握半导体制造业的主动权,供给量将迅速增加。低调的“红色半导体”的攻势蕴藏着剧烈改变供求环境的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3 16:0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AMOLED行业,三星面对的中国大陆对手: 【京东方】目前确定的有三条AMOLED生产线,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经量产出货,产品供应苹果(智能手表)、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十余家客户,绵阳的柔性AMOLED生产线2019年上半年投产。此外,京东方在鄂尔多斯还有一条已经量产的5.5代AMOLED生产线。 【和辉光电】位于上海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将于2019年1月试生产,产品包括柔性显示屏和2K分辨率的手机面板。 【华星光电】坐标武汉,也是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显示面板生产线。 【维信诺】分别在昆山和固安拥有5.5代和6代AMOLED生产线。 【天马】分别在上海、武汉拥有5.5代和6代AMOLED生产线。 【信利】在惠州有4.5代和5.5代AMOLED生产线。 【中显】在佛山的TFT生产线可部分用于生产AMOLED。 【柔宇科技】在深圳的柔性生产线可生产AMOLED产品。 如果加上中国台湾的群创和夏普(富士康控股),三星在AMOLED领域的竞争对手名单将拉得更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0 20:29 , Processed in 0.07359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