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864|回复: 5

[综合其他] 【组图】山庄旅舍:“广州的国宾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6 2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羊城晚报     2016年07月16日        版次:B02    作者:孙海刚



山庄旅舍的 建筑分布图 1、陶然餐厅 2、前台接待处 3、欣然厅 4、怡然居 5、
天然厅 6、三叠泉 7、天然居 8、室内游泳池 9、后庭的“睦然亭” 10、复式套房 11、综合楼



从故宫御花园移植而来的『玉堂春』



胡锦涛同志参观山庄旅舍



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山庄旅舍“三叠泉”



山庄旅舍的核心区域——内庭



1965年,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与印尼第一副总理苏班德里约在山庄旅舍举行会谈



货真价真的明清古董家具

山庄旅舍位于广州白云山幽静的一隅,始建于1962年,正式投入使用于1965年,是一座现代岭南建筑佳作。它布局巧妙,含蓄质朴,与环境相融一体,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主持设计。

山庄旅舍又有“广州的国宾馆”之称,过去这些年来,它接待过众多中外贵宾,我国领导人有周恩来、董必武、陈毅、贺龙、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等;外国贵宾有韩国总理李寿成、印度尼西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亚奥理事主席艾哈迈德亲王等。

□孙海刚



风水宝地苏氏山祠

在述说山庄旅舍故事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筹建这栋建筑的缘由。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交恶,为拓展国际活动空间,我们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的外交关系密切起来,作为南中国大门的广州,成为中外贵宾进出我国的重要中转站。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广州郊区,选择适合的位置建设一批用于接待中外贵宾以及提供疗养的处所。之后,便有了山庄旅舍、双溪别墅、黄婆洞疗养院和从化的温泉宾馆等建筑。

山庄旅舍地处白云山摩星岭东南侧的山谷,在北宋年间,此地曾建有一座“文昌庵”,是百姓祈求文昌星运的地方,香火旺盛。到了南宋,太尉苏绍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嫡孙)在庵后建了一座苏氏宗祠,因有月溪从宗祠边流过,遂命名为“月溪寺”。苏绍箕告老还乡之后,就一直隐居在月溪寺。过世后,葬于寺背后的山坡。此后,该山坡便成为苏氏后人百年归老的安息地,人称“苏家山”。

到了明代初年,月溪寺改建成“月溪书院”,是当时岭南地区著名书院。明代末年,月溪书院改名为“碧江苏氏山祠”,黄佐、陈白沙等岭南文人墨客经常在此聚会。抗战时期,碧江苏氏山祠被日军摧毁。

1962年,广州市政府筹划建设山庄旅舍,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看中了碧江苏氏山祠旧址这块风水宝地,提议在此建山庄旅舍。

方案上报国务院,得到周恩来总理批准。之后,由广州市副市长林西亲自挂帅,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建设,设计团队由岭南建筑设计界精英莫伯治、吴威亮、林兆璋、蔡德道、朱炳恒等专家组成。



倚山跨溪巧妙布局

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复古主义建筑风格在我国风行一时,即“大屋顶”式建筑。“大跃进”运动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大屋顶”式建筑因耗材较多,被指浪费受到强烈的批评;同时,简约实用的西方“现代建筑”也被批评为“臭牡丹”而遭排斥。那么,山庄旅舍应采用怎样的设计风格呢?设计团队一时陷入迷惘。

好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领导陶铸、朱光、林西等对岭南建筑设计一直持开明态度,充许建筑师们进行创新探索。早在上世纪50年代,广东的建筑设计师在岭南建筑新风格的探索上,就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设计了一批具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等,受到广泛好评。但在“大跃进”之后的特殊政治、经济形势下,广州市副市长林西向设计师们提出了“传统形式不宜多搞”的要求。

莫伯治等人经过反复思考后提出,在注重节约和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走一条岭南传统庭园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的设计路子,既突出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又融入现代建筑简洁实用的特色,其设计思路得到省、市领导的认同。

山庄所处位置,从传统风水学看,占尽山水灵气。它三面环山,处于“左青龙右白虎”的拱卫之下;东面不远处是开宽的深谷,可俯瞰广州城远景,正合“紫气东来”的传统说法;而一条山溪,蜿蜒穿过山庄。

由于三面环山,地势难免起伏不平、广狭不一,但莫伯治认为这不是缺点,而是建设山水园林的一种优势。他说:“多变的地形,对园林建筑布局来说,绝不是一种障碍,而是构成某一基调的有利基础……在设计时切忌改变原有地形来迁就一个死板建筑,而应该用灵活的空间、平面来配合现有环境,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莫伯治根据地形的起伏与溪流的走势,将山庄自下而上依次设计成“前庭——中庭——内庭——后庭”四个大小不一的庭园空间,庭园之间以一条递进的空间轴线串起,收放有变,富于层次变化与韵律感。各庭园建筑物的体量,则随地形或大或小,各适其适,力求与自然环境取得最大的协调。



精心设计的套房:三叠泉

远观山庄旅舍,就如同白云深处的一户人家,内敛低调,与环境水乳交融,但走进里面,别有洞天,极尽巧妙。

山庄入口处,栽有两株大榕,遒劲而苍翠。树下有一道石墙,正面刻有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写的“山庄旅舍”四字,背面则是朱德元帅题写的“锦绣南天”四字。

过了石墙,就来到开阔的前庭。中央处,绿树环绕着一月池,山谷流下来的溪水均汇集于此。池边是“陶然餐厅”,造型为岭南传统“船厅”形状,面向月池一面设落地大玻璃窗,可赏四周景致。

穿过前庭便是中庭,地势渐高,绿意更浓。一道弯曲的“蛇廊”贯穿中庭蜿蜒而上,轻巧活泼。到了“蛇廊”尽头,便是门厅,光线稍暗,两侧设有茶室“欣然厅”与“怡然居”。

穿过门厅,眼前情景豁然开朗,山庄旅舍的核心部分内庭到了。依据地势和溪流走向,内庭设计成层层升高之势,中央碧池,四周回廊,小桥横跨,台阶错落,林木山石丰富,构成一副诗情画意的景致。内庭中,散落着12间客房和一间叫“天然厅”的会议室。

按当年的设计,12间客房里设有一大一小两间套房,大的套房名为“三叠泉”,小的套房为108号房(后起名为“天然居”)。

“三叠泉”是山庄最为精心设计的房间,它采取“自然引入室内”的造景手法,将白云山泉水直接引入室内小院。泉水顺着攀于墙壁上的附生兰,分成三叠潺潺流下,水形、泉声、砖色、绿意相融一体,营造出小中见大、清雅幽静的境界。墙壁上题刻着三个古雅的字:“三叠泉”,为大将张云逸所书。

整个内庭的布局,厅房与庭园风景相互渗透,步移景异,尤其是三叠泉套房、天然厅、天然居等厅房都嵌入了不同的天井与小院,模糊了室内与室外、山林和庭园的界限,形成了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个空间层次,使客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景致。

由于内庭位于山庄最深处,安静宜人,没有干扰,客人住宿于此,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穿过天然居,就到了后庭,后庭紧挨着苏家山,空间幽深,溪边植有竹树。溯溪上行不远,设有松皮小亭,四周石上刻有“山水相逢”、“睦然亭”、“葱茏”、“听泉之处”等字。



建筑所用石材均采自白云山

山庄旅舍的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建设资金预算较为紧张,为降低成本,建筑风格强调简朴实用、清新明快。例如,山庄旅舍的厅房,采取了平屋顶与小坡顶相结合的形式,屋顶檐口平薄简单,略为出挑,不作修饰。蛇廊与内庭围廊的立柱亦极为简洁,蛇廊为削角方柱,内庭围廊为圆柱,但都不设柱头柱础,直接上顶天花下接地面,干净利落。围廊栏杆原为铁艺,在2001年扩建工程中改为石材,与整体建筑更为协调。

建筑物的墙面,主要以毛石垒砌,石材全部采挖自白云山,立面效果与自然山野非常协调,还节约了建造成本。部分建筑的外墙,用白色批荡作为饰面,与毛石墙一样强调材料本身的粗犷质感。对于一些重点部位的廊柱,则使用白色或浅灰色水刷石为饰面,质感平滑,庄重美观,这在当时已属最好的装饰材料。

建筑物的门窗,则根据厅房所处的位置和功能,或用大玻璃面,或用古朴的落地明屏门与满洲窗,大气中又富于变化。

到了2001年,时任广州市市长林树森决定将山庄旅舍打造成“广州山水城的一张金色名片”,并将其移交广州大厦有限公司管理。当时,山庄旅舍还保持着原貌,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接待与经营要求,扩建和修缮迫在眉睫。在林树森市长力邀之下,36年前的山庄设计师莫伯治和他的高徒林兆璋先生再度出山,承担起这个重任。

莫伯治和林兆璋提出:扩建的部分要与原建筑协调,修缮的地方要修旧如旧,不能破坏山庄原有风格和神韵。

扩建和修缮后的山庄,增加了一栋五层综合楼和8套复式套房,新添了室内游泳池,“天然居”则被改造成元首套房。如今的山庄,已拥有56套精致舒适、各具特色的客房。



曾使用明清家具为宾客服务

外表简洁质朴的山庄,曾使用过非同一般的古董家具为宾客服务,有葫芦椅、蝙蝠椅、鸳鸯椅、官帽椅、博古柜等,共144件,都是货真价实的明清家具,多用紫檀、酸枝等珍稀木料打造,清雅别致,珍贵无比。这些珍宝是上世纪50年代朱光市长从岭南一大户人家收购回来的。

“三叠泉”套房就摆有两件:一件为清代中期岭南风格的紫檀餐台和四凳,圆形餐台镶有名贵云石。整套餐台凳除了做工精细外,所雕图案非常特别,既有中亚地区的波斯图案,又有中国传统的“万字图”、“铜钱”图案。另一件为四件套的清末酸枝竹面菱形凳,造型奇特,玲珑可爱,兼具南北方手工特色,被称作“十全十美凳”,也是稀有之物。

“天然居”套房里,同样摆放有两件珍品:一件放置于入门处,为清代酸枝影木面三角几,共七件,又称“七巧台”,大小不等,可分可合,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一件是紫檀影木书台,像书台面积这么大的紫檀影木,是可遇不可求的材质。所谓影木,就是大树长出的“瘤子”,木质特别出色,紫檀和酸枝的影木,更是稀罕异常,

在“怡然居”茶室,挂有一副瓷字对联“松空试玉端溪润石鼎烹云顾渚香”,为清代刘墉所书,用精妙的瓷器雕刻而成。

在“欣然厅”,也挂有一副独特的玻璃对联,上书“诗王本是陈芳国,群仙正草新宫铭”,为清代书法名家陈鸿寿所书。玻璃联上的字,是“烤”上去的,永不褪色。

可惜的是,今天的山庄,已见不到这些精彩绝伦的古董家具了。因为这些古董家具属文物,为更妥善保护,2014年,山庄旅舍将全部的古董家具和刘墉所题的瓷器对联移交广州博物馆保管。



从故宫御花园移植来的古树

山庄旅舍花树众多,既有挺拔高耸的南洋杉、银杏、枫树、铁冬青等树种,又有花色绚烂的杜鹃、紫藤木棉、玉堂春、山茶、禾雀花等花木。一年四季,浓绿苍翠、花香满园。

山庄里最古老的树木是一株玉堂春,栽在内庭水池西岸、三叠泉套房的门前。玉堂春又名“皇帝花”、“宫廷树”,古时只有皇帝御花园才能种植,山庄的这株玉堂春是辛亥革命时期从北京故宫御花园移植过来的,如今已超过百年历史。

玉堂春旁有一株高大的米兰,它和山庄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禾雀花,均是陶铸于1964年亲手所栽。

山庄种植得最多的是山茶花,共有千余株,50多个品种,散落于各个角落,有“五色芙蓉”、“十八学士”、“白雪塔”、“探春”、“水晶白”等名贵花种。其中,“五色芙蓉”当属山庄最有特色的山茶花品种,在中庭的中央便有一株,它不需嫁接,花便自显五色。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可以说是山庄的“茶花节”,处处茶花开。

除满园花色之外,山庄的美食亦享有盛名。山庄有好水,无论饮茶烹煮,都格外出色,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当属“白云猪手”,吃起来清爽不腻,完全不费力。据美食家说,制作“白云猪手”的关键是用白云山泉水浸泡,离开了白云山泉水,“白云猪手”就失去了灵魂。



董必武为山庄旅舍题名

山庄旅舍在1965年之前就已建成,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1965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后两次下榻山庄旅舍,非常赞赏山庄的设计,分别题下“山庄旅舍”之名及“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诗句,从此,山庄旅舍才算真正通过“验收”并有了自己的名字。

1965年5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与印度尼西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在山庄旅舍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联合声明。会议期间,苏班德里约住在山庄旅舍,周总理与陈老总则住在离山庄旅舍不远的双溪别墅。

山庄旅舍“天然厅”的后墙,有一幅“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匾额,是由周恩来总理指定的书法家所书,还曾按周总理的指示放大,悬挂于当时的广州白云机场里。

1965年12月,贺龙元帅受陶铸之邀,来到山庄旅舍参观考察。

1965年,郭沫若与夫人于立群先后多次到山庄旅舍小住,现时“天然居”后庭石上所刻的“听泉之处”与“葱茏”就分别为郭沫若与于立群所题。

1977年11月,邓小平同志来到山庄旅舍参观并小住,这是他复出后到外地考察的第一站。

2001年10月、2004年1月,朱镕基同志两次亲临山庄旅舍视察,称赞山庄“风水好,好风水”。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受邀访问广州,下榻山庄旅舍。

2008年1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山庄旅舍,并在“欣然厅”挥毫题写“岭南奇舍”四字。

2015年3月,胡锦涛同志参观山庄旅舍,连连称赞山庄景色,并留下了墨宝。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6 20: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第一次听 对外开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6 2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6 22: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岭南建筑代表作 ,学建筑的都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7 02: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skyhigh 发表于 2016-7-16 20:52
还真是第一次听 对外开放吗

早开放了,友情链接:
http://hotel.elong.com/guangzhou/320014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8 12: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国宾馆”是要在外交部挂名的,广州好像有两个还是三个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10:06 , Processed in 0.07982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