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779|回复: 21

[保府时讯] 水韵古城走向干涸 保定八大厂一天抽空一座水库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9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保定晚报
日前,随着《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标志我市正式进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时代。从曾经的北方“小江南”到一亩泉的干涸,从曾经府河取水饮用到污水四溢,再到今时的大水系建设,古城的水牵动着无数人心,也融进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努力。

  至今回想起来,李松欣老人依然会不自觉地笑起来:“50多年前,那时候的一亩泉真的很美……”1955年,当时在市建设局规划科上班的李松欣,起草了我市第一份筹建自来水公司的报告“那时候,一天跑两次一亩泉,装两个10公斤的大玻璃瓶,专家需要一亩泉的水样……”在老人关于水的记忆里,记者带您一起向上追索,感受古城水梦的前世今生。

  1 一亩泉、府河,造就水韵古城
  历史上,保定不缺水。

  自元初张柔引水入保定城至上世纪50年代,700余年间,“城内,水占十分之四”,“群泉喷涌河纵横”。一亩泉、府河造就了水韵古城昔日的辉煌。

  《保定市水利志》记载,古城境内主要河流有唐河、府河、漕河。一亩泉位于市区西北郊的一亩泉村,泉水自地下涌出,阔约一亩,故名。附近较大泉水有27处,如鸡距泉、黑风泉、五花泉等。



古时的府河上游之一为一亩泉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构成“鸡水环清”。清代时来敏曾有诗描述西刹秋涛的胜景:“枫枫秋风林外骄,泉流一带涨河桥。涛声相应梵声近,水色齐连天色遥。荇藻漪漪随浪涌,蒹葭渺渺逐烟飘。闲来买渡寻僧话,又听鸣钟送晚潮。”钟声与水声此起彼伏,碧水蓝天,绿柳滴翠,群鸟嬉戏。结合清光绪《保定府志》对一亩泉的记述:“玫瑰芙渠,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有北方‘小江南’之称。”

  古城水韵,由此可见一斑。



2 建国初期,人挑车拉府河水
  “1960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保定市水利局。当时走着去一亩泉勘察水文条件,渴了就趴在河边喝点水,那时候的一亩泉河水又清又甜,两岸种藕插稻,洗衣撒网,河中船儿荡漾……”从事水利工作40多年的吴梦哲而今早已白发苍苍,上溯几十年的记忆有些模糊,但一亩泉的清冽和风韵仍深刻其中。

  作为一亩泉河的下游,府河水当时也特别好。

  李松欣老人告诉记者,在建国初期,古城南侧的市民多直接从府河内取水饮用。“有条件的人家更是会花钱雇人雇车,从府河内取水直接送上门,就跟今天的电话送水上门差不多。只不过以前是用人或牲口拉车,今天是用电三轮或电动车来送……”

  在李松欣的记忆里,除了直接饮用,府河当年还具备航运的能力。“在清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修治府河摺》中写到‘府河来源,常年畅旺,天津及南、北运河,米、盐、百货,樯集省城。’即便到了上世纪20年代,在天津港进、出货物总量中,津保水运量占了近一半。”



3 西郊“八大厂”,一天“抽空”一座小水库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市区当年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的场景,似乎如梦一般遥远。让时光之河回流,看记忆的转折在哪儿出现,梦想从哪里跌进现实。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紧依一亩泉的西郊“八大厂”拔地而起,为保定工业腾飞奠定基础。同时,也成为保定大量开采地下水的起点。

  在《保定市水利志》中记载,在保定钞票纸厂建立的1956年,全市用水量5457万立方米,随着工业迅猛发展,1988年,全市用水量已达6.37亿立方米,年均增1765万立方米。1956年11月,测得一亩泉及附近诸泉流量尚达0.6立方米每秒,而到了1965年,自元初引水入城700年以来,一亩泉第一次出现了泉水断流、干涸。随后20余年间,附近的鸡距、联宝、五花、黑风诸泉也相继涸竭。

  从此,“汲水耳闻鸟飞鸣,珠玑万斛涌泉根”的景象化为记忆,“一亩泉,老河头,曲曲弯弯东南流”的民谣成了老保定心中的痛。

  “在我印象里边,当时在一亩泉附近打了近30眼深水井,还建了加压站,就叫‘一亩泉’加压站。一天抽水20—3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天抽空一座小型水库,90%以上供八大厂用水。”连续不断地天天抽水,当用水量超过补给量,一亩泉渐渐承受不住。“虽然也供新区居民用水,但当时新区一共才数万人,用水量并不多。”李松欣这样说道。

  就在1986年8月份,李松欣在《保定日报》上登了一篇文章,专门讲城市供水节流开源。“不注意不行啊,那时候保定每天用水量达到了42万立方米,比解放初期用水增加了近200倍。当时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再不采取措施,到了2000年,城市供水都是问题。”

  李松欣表示,在20多年前,保定人就已经认识到了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4 岁月变迁,古城水韵烟云散
  工业发展,农业也在大踏步前进,水资源消耗不断加剧。

  在我市水利局一些资料中,醒目的数据让人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农业灌溉水平逐年提高的状况。《保定市水利志》中记载,1955年全市有农用机井4眼,1960年增加到2475眼,1988年达到15396眼,30余年时间增长了3000多倍。伴着水浇地面积的不断增大,在收获一个个丰收的同时,水也在加速减少。

  除了工农业、生活用水,老天也在跟人争水。

  据保定、满城、清苑等雨量站资料分析,保定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40.7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750.7毫米,是降水量的3.24倍。连续多年干旱的结果--保定,水少了。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工农用水与日俱增,水资源总量持续递减……在不利的自然条件变化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大清河的青背鲤鱼不见了,府河的如织船儿也沉入历史,一亩泉更是在记忆中愈发模糊,只剩下一湾浅浅的池塘,无声地沉默在市区西北。

  曾经的北方“小江南”,古城水韵,一时烟消云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09: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全是因为八大厂,人口大量增加,气候变化降雨量少也是重要因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0: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老人们讲,“渔舟唱晚”描述的景象并不是江南水乡,而是在保定,在(舟止)舫头码头附近的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清的河水。。。渔舟。。神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啊~我姥姥老跟我说原来出去干点什么都是坐船~买个菜都坐船买,哪像现在啊,到处是车,走个道儿都不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0: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made。。水都被附近那几个大家伙喝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0: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听老一辈讲,他们那时坐船到白洋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4: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98年刚来保定
自来水水质真好
对着自来水龙头喝
本地同学骄傲的对我说:是一亩泉的水
第二年换了西大洋水库的
就不行了
后来一直喝白开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23: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HBU_David


    可能你喝对了呵呵,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是水库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23: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basher


    {:5_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08: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的也是有寿命的,早晚都会消亡的,人类让地球消亡的更迅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08: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从来都是直接喝自来水,从不闹肚子,还带点甜味。现在可不敢直接喝自来水了,漂白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1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的保定 来了就这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10: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就极其珍贵的保定地下水,如今又遭到无良企业断子绝孙式的高压泵排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1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人民广场集体买大洋水库鱼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01:46 , Processed in 0.08359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