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38656|回复: 432

滨湖新区建设及规划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1 21: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22-9-19 09:52 编辑

.    滨湖新区规划范围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区)规划面积约 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

  滨湖新区是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湖新区正努力成为合肥实现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的排头兵、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将建设成为安徽未来的新中心。


2017版官方宣传片链接>>> http://media.anhuinews.com/vchat ... hui/2018/4/a344.mp4



2014版滨湖新区规划图

http://ww3.sinaimg.cn/large/b8c4aab7gw1eazzihop3zj21jk0nw110.jpg

http://ww2.sinaimg.cn/large/b8c4aab7gw1eazzio39etj213u0kfwmv.jpg


点击或另存在电脑上看高清大图  

2019年4月更新
http://wx4.sinaimg.cn/large/b8c4aab7ly1g291m41qhmj23pc20cu12.jpg

滨湖中心方案规划



滨湖省文化中心规划

http://ww3.sinaimg.cn/large/c0fb3234jw1e94co1w4asj20yc0ko497.jpg

包河区全域规划

http://wx2.sinaimg.cn/large/e1d913c3ly1fl6aduprnej21c51qgx6u.jp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2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7-12-1 10:10 编辑

2009年的滨湖



2012年的滨湖



2014年的滨湖



2015年的滨湖









李乐天拍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22: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7-12-1 10:54 编辑

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方案

项目简介:

一、    规划背景

2011年7月,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得到正式批复,合肥,迎来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借助区划扩张,一个辖1万多平方公里市域面积、拥有1200万人的特大国际化都市“呼之欲出。”

800平方公里巢湖水域纳入合肥管辖,建设滨湖城市意义更显重大。

滨湖新区在城市跨越发展和环湖发展两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定位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心。

滨湖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将:

立足“大合肥”,配置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

放眼“大巢湖”,带动区域发展,续写文化传奇。

二、规划目标:

“国际水准的多元滨湖岸线,独一无二的巢湖文化传播中心”

三、规划定位:

(1)国际一流、特色滨水之都

(2)优势集群、多元活力之城

(3)城湖共生、低碳生态之地

(4)出行便捷、绿色高效新区

(5)立体开发、集约紧凑城市

(6)传承历史、巢湖文化之源

四、规划理念:

n   立足“大合肥”,配置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        

n   放眼“大巢湖”,带动区域发展,续写文化传奇。

n   确立10大战略,打造具有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滨水城市中心。

五、规划原则:8个策略方向

(1)合肥成为一个有竞争力和特色的城市,滨湖地区将成为主战场

(2)生动的滨水休闲活动和城市功能

(3)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4)环巢湖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

(5)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区

(6)通过设计和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7)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

(8)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下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放

六、规划思路:

    建立四个活力区域、一个系统的环城生态公园、多样的滨水空间、一条标志性中轴、一个新的天际线、导向湖滨的联结交通系统、TOD引导下的环湖发展中心、绿道建设与都市慢生活、CBD立体城市开发、一个巢湖文化纽带。

七、方案特色:

(1)对原环湖北路线型进行调整,并提出进一步退离湖岸线的设计思路,结合整体功能布局,将退离湖岸的滨水空间与环湖路沿线其他空间有机结合,进行整体设计;

(2)对核心区交通组织提出系统的方案设计,将中心区环湖路段交通压力通过地下空间的系统组织实行一定程度的分流与缓解,并对未来核心区地下空间组织模式进行了系统规划设计;

(3)对滨水空间进行了系统设计,对湖岸线滨水空间与城市建设空间提出分段控制的设计思路,重点强调了核心区应贴水而建、其他地段远离湖岸建设的发展理念,并实施近远期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塑造了较为多样性、活泼型的沿湖滨水岸线空间;

(4)从全市域整体规划层面进行统筹布局,提出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功能区总体布局,并结合环巢湖岸线发展的新动态,综合考虑滨湖新区未来发展职能,分类规划建设了环巢湖旅游服务中心与游客集散中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八、规划战略

(1)七个活力区域

1、总部基地:集企业总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版块。

2、主体公园:集主题游乐、商住地产、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版块。

3、CBD:提供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综合商住等多样功能,打造合肥经济中枢。

4、文化展示: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规划博物馆为基础,建设文化展示区。

5、旅游服务:构筑环巢湖旅游与文化传播中心。

6、森林公园:利用现有良好植被条件,建设森林公园。

7、影视基地:影视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

(2)一个系统的环城生态公园

建设11公里金斗公园,将十五里河、塘西河、北涝圩和滨河生态走廊相互串联, 环城生态格局,同时,引入雨污治理、绿色建筑、新能源、监控调度等生态技术。

(3)多样的滨水空间

三种滨水空间体验:

1、城市中轴

2、万年埠内港

3、北涝圩外湾

(4)一个新的天际线

17公里核心滨水岸线,展示合肥滨湖风采。沿湖建立:

观光塔、主体公园、CBD、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森林公园、影视基地

七大地标组,伸展城市空间。

(5)导向湖滨的联结交通系统

建立4横6纵1环的总体路网格局。

环湖北路设置三处无障碍人行节点。

水上交通设置三大码头。

(6)TOD引导下的发展中心

建立环湖轨道交通线,串联巢湖沿岸地区,并与区内轨道线接驳,土地开发则以TOD原则为指导,促进站点地区功能开放、复合的发展。

(7)绿道建设与都市慢生活

建立开发空间慢行环、商业空间慢行环河独家休闲慢行环三大区域绿道,串联各个功能节点,并通过住区绿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8)CBD立体城市开发

综合考虑核心区下穿道路及轨道交通要素,集约利用地下空间。

负二层——地下车行环线

负一层——地下步行商街

(9)一个巢湖文化纽带

八大特色项目:影视基地、森立公园、游艇码头、文化湿地、夜港明珠、锦绣巢湖、生态乐园、浮山蓬莱。





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方案公众参与

发布时间:2012-02-20 15:44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为合肥市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把合肥打造成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指明了方向。合肥市规划局按照吴存荣书记在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中“滨湖新区要进一步拓展建设、提升品质、彰显特色,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的要求,就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项目开展全球招标,高水准、大手笔,全力打造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成为湖城共生、国际一流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1年12月1日,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招投标中心对来自全球符合报名条件的29家设计机构进行了第一轮设计单位评标,选取了5家实力强、水平高的设计机构开展第二轮方案设计工作。2012年2月10日,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招标投标中心组织专家对5家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

本次规划范围以滨湖核心区为依托,东起南淝河河口,西至派河河口,面积约2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设计范围13.5平方公里,研究范围10.5平方公里。

为了让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打造阳光规划,合肥市规划局开展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方案公众参与活动,充分征求、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希望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对5家投标方案进行投票,提出意见建议,为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科学规划建设积极出谋划策。

参与链接>>>

http://www.hfsghj.gov.cn/1600/16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22: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7-12-1 10:42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7-12-1 10:58 编辑

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出炉 七大地标串起滨湖天际线

2013-01-17 09:39 来源:合肥日报


   环巢湖轨道交通示意图

合肥大城建设如火如荼。

滨湖新区需要一条能满足市民多样需求、彰显合肥国际化城市气度的炫彩岸线,与城市的整体结构构成有效的互动联系,促进滨湖地区高效、高质发展。

昨日新鲜“出炉”的“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为市民呈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滨湖未来”。

再造一条“翡翠项链”

围绕在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公园,依偎着环城河形成了一道绿色城墙,使市中心市民生活在鸟语花香中。环城公园本身也被誉为“翡翠项链”,名声传播到了国内外。滨湖新区的居民不要急,将来,咱家门口也会有一条这样的“翡翠项链”。

根据规划,在滨湖新区,将建设一个长达11公里的金斗公园,把十五里河、塘西河、北涝圩和滨湖生态走廊串联起来,形成环城公园。

再建一个森林公园

除了环城公园,根据规划,滨湖新区近期还继续建设塘西河公园、方兴湖公园和森林公园。

其中,塘西河公园旅游观光、低碳休闲;方兴湖公园亲水生态,多样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与合肥北部城区的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滨湖新区森林公园,不仅是该区域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沿滨湖岸线规划布局的7组地标性建筑之一,建成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市民徜徉其间,别有风味。

构建七个活力区域

城市规划建设,完善的功能不可或缺。新规划为滨湖新区构想出7个活力区域。

该7个活力区域分别为,总部基地:集企业总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板块;主题公园:集主题游乐、商住地产、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板块;CBD:提供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综合商住等多样功能,打造合肥经济中枢;文化展示: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规划博物馆为基础,建设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构筑环巢湖旅游与文化传播中心;森林公园:利用现有良好植被条件,建设森林公园;影视基地:通过影视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


打造七个沿湖地标

根据规划,沿滨湖新区17公里核心滨水岸线,将建观光塔、主题公园、CBD、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森林公园、影视基地等七大地标组,形成一个新的天际线。水线、岸线、天际轮廓线所勾画的滨湖风景线,显示出新合肥大气、雄伟的整体形象与气质。

此外,以巢湖文化为纽带,滨湖新区环巢湖区域还将被打造出影视基地、森林公园、游艇码头、文化湿地、夜港明珠、锦绣巢湖、生态乐园和浮山蓬莱等八大特色景区。周末、节假日时,合肥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将极大丰富。

CBD地下可行车

体现城市功能,CBD是重要区域,然而国内外不少城市的实践证明,CBD区域往往成为车辆拥堵的“重灾区”。为此,环绕CBD区域的外围绿带,规划还设计了地下二层的车行道。将来,市民通过该车道不仅可以实现“地下穿行”,还能方便快捷地在地下停车场停车,CBD区域交通压力也将得以缓解。

根据规划,这条负二层的地下环线车道之上,是负一层的地下步行商业街,到地面,就是CBD区域的外围绿带。该负二层地下车道“C”字形环绕之势,总长约8.5公里,局部打开地面空间采光,仅供小型汽车驶入,不考虑公交车和旅游大巴车。此外,地下车道还与设在负一层和负二层的地下车库联通,快捷方便停车。

如果该规划得以实现,市民在CBD上班,闲暇时到负一层逛街购物,然后直接从车库驾车回家,将不再是奢望。

4横6纵1环主干路网

滨湖新区的道路格局呈“田”字形,其中4横6纵1环构成了整体主干道路网格局。

根据规划,其中的4横分别为方兴大道、云谷路、珠江路和深圳路;6纵分别为徽州大道、庐州大道、包河大道、上海路、重庆路和巢湖南路;1环为环湖北路。

为保持道路之间的通畅连接,方兴大道在方兴湖处设置下穿通道一个,环湖北路设置2个下穿通道。

慢行系统便捷串联

路网发达,通行便捷,是滨湖新区的主干路网特点,同时,规划对滨湖新区慢行系统的设计也“不惜笔墨”。

按照规划,未来,在滨湖新区的公交站点与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处,将设置自行车停放处。届时,市民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通过慢行系统骑行到公交站点或轨道交通站点,把自行车存放在站点附近的存放点,下班后来取。

据了解,规划为滨湖新区设计开放空间慢行环、商业空间慢行环,环湖休闲慢行环三大区域绿道,并串联起CBD、公园等各个功能节点,还通过住区绿道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慢行整体。沿湖特色功能区分别设置道路下穿和人行上跨段,实现内外无障碍联系。


家门口坐游轮畅游巢湖

滨湖新区沿巢湖岸线,还将建设三大水上码头,按照其功能区分,分别为游艇码头、商务码头和休闲码头。

这意味着今后合肥市民有望在家门口乘坐游轮畅游巢湖。根据规划,这些码头将在沿滨湖新区核心区的巢湖岸边设置,码头形状为弧状,南临碧波荡漾的巢湖,形成天然港湾,景色优美。码头上还将建设会所、水上救援中心、游客中心、餐饮区、停车场、滨水步道、景观平台等。

远景规划环湖轨道交通

去年9月底,环巢湖旅游观光巴士正式开通。市民只需花大约40元钱就能绕着巢湖跑一圈,此举开启合肥市民的环巢湖之旅。按照远景规划,未来,这个票价可能会再降,因为环绕巢湖,将建设一条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展望,这条轨道线路将串联起巢湖沿岸的“十镇九区”,在滨湖新区,则与行经滨湖新区的市内轨道交通线路相连,使合肥主城区居民与环巢湖周边区域的居民往来联系更加便捷。此外,规划还在环巢湖区域的地面道路设置了一条BRT公交线路,如此一来,游客既能选择在地面道路上领略环巢湖区域的湖光山色,又能享受轨道交通带来的快捷。

不过,据介绍,环巢湖区域的轨道交通和BRT都是远期规划,具体将结合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居民需求择时而动。

构建良好生态网络

规划为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构建了一套生态网络:十五里河、塘西河充分利用生态补水和中水回用,构建“两片三带、一廊一环、多轴多点”的绿化网络。其中,两片为派河自然风光片区、东大圩生态包河区;三带为北涝圩生态带、塘西河生态带和十五里河生态带;一廊为滨湖生态走廊;一环为环城金斗公园。

同时在重点区域布局若干生态设施,包括生态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地下雨水调蓄池、雨水花园、生态建筑技术研究中心和环境检测调度中心等。规划指导之下,将创造滨湖新区“城”“绿”交融的生态环境,确保滨湖新区水更清、树更绿、环境更美。

本版文字赵登岩整理采写


在新规划中,“国际水准的多元滨湖岸线,独一无二的巢湖文化传播中心”是总体规划目标。因此,设计者在“滨水”和“巢湖文化”方面也做足了功课。一个国际水准的滨湖新都会正渐渐浮出水面。未来在该区域,市民可以尝试三种滨水空间体验,分别是城市中轴、万年埠内港、北涝圩外湾。


【半汤篇】“一心三谷”娱乐新地标  

按照新规划,半汤温泉将形成方圆一百公里的大旅游格局,将把试刀山、岠嶂山、龟山、巢湖风景区、清溪河、裕溪何湿地、亚父乡、旗鼓山及东北郊野景观等在内的旅游资源与温泉相结合,形成“一心三谷”的规划结构。[详细]  

【汤池篇】 “一镇三谷”休闲新去处  

汤池将形成“一镇三谷”的格局。其中,汤池温泉小镇里将有民俗客栈、金孔雀、梦三国、世界爱情公园、温泉宫、影视城、花岛神汤、乐动山水、伴山高尔夫、金汤湖等景观;禅茶谷将形成“禅茶八景”;百花谷将主打“百花八景”;相思谷包括了岚光翠影、长冲秋月等景点。[详细]  


【文化游】省博物馆滨湖新馆明年或开建  

位于合肥政务区的省博物馆新馆又要酝酿搬新家了。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省博物馆将在合肥滨湖新区再建一个“滨湖新馆”,而目前使用的政务区“新馆”将变身为合肥市博物馆。[详细]  


【生态游】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大道  

全长153.3公里的环巢湖大道,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公路,而且还将是巢湖的生态防洪大堤和沿线旅游连接线。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沿途的观光农业、特色古镇,环巢湖旅游大道处处透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一条“金项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4-3-9 15:28 编辑

片区划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7-11-7 08:03 编辑

2006~2014 卫星地图



2017 卫星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4: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4-11-22 21:17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17: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5-7-20 22:15 编辑

通江达海都市梦  今与巢湖一起飞
——起跑线上的滨湖新区


王 忠

一、滨湖、通江、达海——都市发展的新图标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经历了城区的数轮快速扩张,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品质、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城市首位度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2005年,合肥市已经发展成为建成面积224.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4万的省会城市,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逐渐成型,日渐丰满。
城市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城区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城市发展的空间受限,资源匮乏,效率低下。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合肥城市的地位、作用,从而科学地规划合肥,合理地确定城市布局、有计划地控制和调整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竞争力,任务非常关键。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合肥“居皖之中、居巢湖之滨”,八百里巢湖碧波浩荡,是合肥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逐水而居,近可获生活取用之便,充分沐浴它给城市带来的灵气,远可收通江达海之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创建通江达海都市,是合肥广大市民多年的梦想。
2002年区划调整以后,合肥市就下一步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战略规划研究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提出了引湖入城的设想。2003年包河大道建成后,巢湖距合肥主城区不过10多公里,车程10多分钟,往滨湖方向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科学论证,提出“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彰显合肥城市个性和特色”的构想。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要求合肥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2006年初,把合肥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八届十次会议提出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合肥市向“141”布局扩展,即改造提升核心主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依托主城区,在主城区的东、西南、西、北方向建设4个城市副中心,沿巢湖方向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城区——滨湖新区,努力实观合肥向“环城一滨湖一临江”的演变,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开敞式转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滨湖新区的规划范围为合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二环路以南、派河及巢湖以北区域,含包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乡镇(烟墩乡、义城镇、骆岗镇、义兴镇、大圩乡),区内人口约10万人。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约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约32平方公里。沿巢湖岸线约15公里。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众多水系分布其间。
区内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坡度在5度以下的占总用地的    95%,主要分为两类:岗地与圩区,呈现典型的湿地生态景观特征。北部为已建设区域,其中包括城市公用设施、居住区、包河产业园,中部及南部用地以农田为主,东南面和南面有较大面积圩区。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城市防洪、城市生态等因素,区内适宜建设用地88.5平方公里,占46.58%;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可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面积约19.9平方公里,占  10.47%;不宜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面积81.6平方公里,占42.9 5%。
重要基础设施有312国道、合安高速公路、合肥骆岗机场(待搬迁)、巢湖防洪大堤、500KV高压线和规划中的沪汉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等。大型单位有包河产业园、江淮产业园、淝河汽车制造厂、五里庙建材市场、合肥市传染病医院等。

二、建设滨湖新区的重大意义
1、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与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安徽及合肥发展所需。2006年,合肥市的建成区人口已达224万,城市的环境容量明显偏大。市区道路2809万平方米,标准不高,布局不合理,框架没有拉开,缺乏快速通道。当时,虽然包括三县在内只拥有27万辆汽车,但是拥堵状况非常严重。中心城区人口过度膨胀,社会事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化快速发展急需拓展新空间。这一切都是合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内生动力和迫切要求。
根据城市建设传统和现状、发展趋势,契合合肥都市圈长远的发展框架,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肥城区向南拓展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骆岗机场的搬迁已经摆上日程,此举为合肥主城区向南拓展扫除了一个重大的障碍。依托临巢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滨湖新区的建设规划,解决现有城市发展的弊端、同时发挥巢湖风景区建设和国家“十一五”期间整治巢湖这一重点工程的综合效应,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2、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提升省会城市形象,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重要举措。
沪、苏、浙两省一市16个地级城市组成的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和经济运作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最集中地区之一,也是有全球影响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新兴工业化地区之一。长三角同安徽、特别是同合肥之间、有着长期的密切的经济联系。2006年,合肥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镇群发展规划。
随着长三角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其发展空间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之时。合肥作为长三角的近邻和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是国际资本和长三角自身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前沿承接者。但由于自身辐射能力的不足,合肥没有发挥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没有将行政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经济优势。要成为东部与中西部相衔接的枢纽城市,合肥必须向长江靠近,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沿江城市的分工和合作。通过滨湖新区这一重要载体,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形成环巢湖城市带和经济轴心,进而构建以合肥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圈,促进全省向心集聚格局的形成,实现辐射带动全省的目标。   
3、开发滨湖新区是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奋力崛起目标的迫切要求。
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央继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从我国观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推动中部崛起,中央在投入和重大项目布局方面加强对中部的支持,特别将在政策和措施方面向中部倾斜,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部署,也将带动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合肥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畅达的生态滨湖新区,发挥其紧邻巢湖,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发掘自己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吸引国际资本和东部产业等各类要素集聚,加快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步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而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
三、滨湖新区发展条件分析
1、有利条件分析
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滨湖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襟三河而带一湖——派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川流其间,区南紧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借此与沿江城市相联系,可以使合肥从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向更为开放的滨湖发展城市。区西紧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新区处于城市上风口,区域自然景观良好,空气清新,生态优良,水系众多,适宜发展观光旅游、商务居住等。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新区面积约占合肥城区的五分之二,是合肥城区中国土面积第一大区、水域面积第一大区、林木面积第一大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雄厚的自然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情况下,无论是全市的东向发展战略,还是临江指向的城市布局,都有承接产业的空间优势。此外,广阔的水面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便捷的交通优势。新区具有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南淝河、派河水道通江达海,312国道、合安高速、市区一环、二环等高等级道路相互交织,包河大道、淝河路已经竣工通车,二环以南的道路主干网基本形成。第四、一定的产业优势。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化载体,以机械加工和科研为主,具有高密度经济聚集示范性。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包河产业园迅速崛起,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形势喜人。连续两年,包河工业区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实绩在全市县区工业园区中名列第一。2006年以来,国风木塑、万总服装、百邦产业园、韩国产业园、香港重钢结构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银联彩印、万联环保、安凯轻客等四个项目建成投产。规划中的南淝河集装箱码头也在新区建设。
2、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环境压力严峻。巢湖的污染严重,全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由重度富营养状态好转为中度富营养状况,东半湖属轻度富营养状态。湖区主要污染指标仍然是总磷、总氮。主要环湖河流中,十五里河、派河、南淝河和双桥河污染严重,水质为劣v类;兆河、杭埠河、白石天河水质为Ⅳ类:裕溪河水质为Ⅲ类。环湖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第二、基础设施薄弱。区内集镇建筑层数低,容积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差。例如,义城镇至今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缺乏,教育医疗等基础需要得不到保障。天然气、水、电、供暖等管道的铺建工作尚有待进行。区内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合肥经济发展总量偏低。2005年,合肥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3亿元,在27个省会城市中居18位,明显偏后。滨湖新区的建设量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前期建设主要是公共设施,投资大收益小,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资金的筹集运作,将是贯穿整个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第四、国家政策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家对大规模新城区建设有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建设滨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软环境问题。
3、当前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区的机遇分析
第一,国际国内资本和技术加速空间转移。进入21世纪,世界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业剥离,并向投资发展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在新世纪,我国经济也出现了由东南沿海先行地区往中、西部地区内移、扩展的趋势。当然向中西部转移可能只是制造车间的转移,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制造中心转移往往意味着市场的转移。中部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带来大量的优惠政策之外更带夹了巨大的市场。中国在过去20年经历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崛起以及长三角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正面临着重化工业、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机。对于合肥来说、更重要的是,必须以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运用国际流行的工业园和商务园模式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全球资本,一旦成功,可以在这一浪潮中快速崛起。滨湖新区正是合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区域。
第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中国又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同属于中部城市,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面临着中部六省诸多城市发展的严峻竞争,为自身的发展,合肥势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从经济发展的阶段上说,合肥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部崛起需要中心城市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合肥应该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成为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发达的中心城市。滨湖新区是合肥市调整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
第三,长江三角洲扩容的趋势。目前住长三角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企业总部和加工生产基地在空间上逐步分离,总部向中心城市集群布局、产业加工基地向成本比较低的、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集群布局;合肥与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越的区位条件将使合肥成为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近水楼台”。加之合肥科技资源丰富,水、电、土地等要素供给充足,制造、流通、人力等综合商务成本较低。国内500强企业中已有联华、华为、海尔、长虹、美的、华联、华源、伊利等在合肥投资。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长三角核心区域同周边腹地之间集聚和辐射的双重影响关系不断加强。长三角的辐射转移是合肥未来发展的依托,而区域发展形势有利于合肥,滨湖新区应该创造一种低商务成本的环境,吸引沿海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特别是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尤其是商务、会展、旅游度假、创意、咨询产业发展方面,滨湖新区必将大有作为。
第四,合肥城市扩展的趋势。合肥正在实施的“141”现代化大城市框架,使合肥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合肥正在浮现。滨湖新区正处于合肥东南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合肥融入“长三角”的前沿地区,也是未来十年合肥市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在周边产业发展的支撑下,滨湖新区将成为合肥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区域。滨湖新区的开发,也将十分有利于周边产业区域的发展。

四、滨湖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建设原则
1、发展目标
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组团发展的重要部分,是现代化滨湖城市的前沿阵地。把滨湖新区建设成合肥通过巢湖走向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水上门户。
2、定位
城区的目标和定位将决定城区的未来。合肥在进行滨湖新区建设时,首先应对新区的主要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我们认为,由于合肥老城还在发展,所以滨湖新区更像巴黎新区,以吸收新增人口,避免老城过度发展为主要目标。新区与老城的交通必须紧密便捷。
第一、功能定位。滨湖新区据有省会城市的政治地位和滨湖的自然资源,这两大资源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即行政办公和旅游功能。(1)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中心。滨湖新区建设应突出行政办公中心职能,从而带动行政咨询服务、商务咨询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和会展经济的发展。(2)重要的省级旅游服务基地。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滨湖新区建设应及时抓住环巢湖旅游开发建设的机遇,在安徽省打造旅游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凭借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建环巢湖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3)综合居住新区。滨湖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一定要做好其内部各类空间的自平衡,应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角度进行资源统筹,避免社会隔离观象。并通过环境整治,实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增加各阶层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发展多种经济来促进新城的健康发展。
第二、形象定位。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因此,新区形象定位应围绕核心功能区,采取集中展示,形成完整的视觉效果,来体观城市礼仪界面的属性。新区建筑应采取多样化设计,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核心公共建筑群以高层为主,以利于勾勒出城市轮廓,某些区域可结合旅游项目开发采用徽派的建筑型式。
第三、产业定位。建设新区不能光投入不产出,形成一个吞咽社会财富的黑洞。新区建设要有新产业的设计和布局,以此作为滨湖新区重要的产业更撑。新区的产业定位是,坚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高科技产业能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未来滨湖新区体现水平,展示形象的主要领域。一方面要做强自身,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整体增强合肥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延伸服务半径、扩大服务市场,寻找新的生存发展空间。生产服务业:拓展创新金融保险业,吸引国内外银行和保险公司到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和省内大型企业的招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和吸引已经到合肥落户的跨国公司和驻点企业在新区设立行政总部、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等,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和科教资源优势,以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为途径,提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加速合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建设和吸引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会展业:加快大型会展设施建设,整合场馆资源,完善和增强会展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国际会展中心在展览、会议、宾馆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策划和支持举办一批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区域性、全国性乃国际性会展活动,扶持发展会展企业,培育知名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休闲业:进一步拓宽领域,提升档次,大力开发滨湖生态度假、农家体验、林地休闲等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义城滨湖景区、大圩休闲体验旅游区、沿南淝河都市水景带等。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努力将新区建成区域性的综合旅游区,环巢湖旅游度假区和合肥市休闲中心。房地产业:发挥地处城市“上风口”和滨湖依水等地理优势,积极开发水岸、滨湖、林畔的房地产。加快生态型、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合理调整住房结构,形成以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放开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建立物业管理新体制,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有效的房地产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和大型连锁超市的建设,发展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以及连锁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网上商店等新型零售业务。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南淝河水陆联运港和物流产业园,形成全市最具特色的物流产业带。
(2)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未来滨湖新区体观经济实力的重要领域。根据合肥市产业发展规划,新区工业将以包河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吸引具有较强关联效应和本土化倾向的企业,挖掘其技术管理优势。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业:从合肥目前的整体情况出发,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条件最为成熟,全市将形成一个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以一、二、三级零配件供应商为基础,以各类现代物流企业、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支持的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集群。新区的汽车产业可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新区可以积极引进和培育一些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智能仪表、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装备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合肥海尔、美菱、荣事达等名牌家电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配套企业。瞄准国际和国内内先进技术资本的转移,吸引电子信息企业落户新区,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他轻型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制品、家居装饰、印刷出版等行业,改造传统轻工业,注重生态环保效应、积极升级为都市型工业。
(3)都市型农业。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挖掘农业的旅游休闲、科教示范等功能,探索都市型农业的有途径,率先在全省走一条农民不离土、不离乡的致富道路。生态农业:适应合肥居民消费需求,重点发展规模化的蔬菜、葡萄、水生蔬菜、瓠子、番茄、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养殖业水面,开辟综合养殖区和鱼鸭混养区。引导农业生态化和种植标准化,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观光农业:将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加快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建设,开发一批休闲农庄,加强策划、包装和推介,扩大农家乐旅游规模,定期开展绿色文化节、荷花节、葡萄节等节事活动,集中打造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农业特色旅游产业。示范农业:充分利用大圩乡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建成全省现代都市型农业开发区,扩大包河农业科技示范园规模,完善义城节水示范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作用,努力建成为全省高科技农业的展示窗口、安徽农业大省的形象平台和农业科技转化的推广基地。
3、建设原则
滨湖新区的建设将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沿巢湖风景线便是合肥的主要特色和魅力所在。在建设滨湖新区时,需要把握以下5条原则。一是妥善处理开发效益与生态关系:滨湖新区紧邻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对环境的保护是建设的首要原则,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二是特色性原则。在建设滨湖新区时,要充分利用现状自然、社会等特色环境要素,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区空间。三是整体性原则。在建设滨湖新区时,要结合城市全面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滨湖新城的功能需求,营造出一个适宜工作和生活的滨湖新城区。四是便捷性原则。新区对外与其他各个城市组团之间交通应该方便快捷,区域内部交通应结合环境景观要求形成自身特色。五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成片发展,配套建设”的基本思路,充分考虑各阶段规划和建设的衔接。
五、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的国际招标
1、概念性规划设计单位报名及资格审查
打造滨湖城市,启动合肥滨湖新区规划建设是2006年合肥市大建设的重点工作。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合肥市规划局就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新春第一标”。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征集公告自2006年2月5日在建设部网站上发布后,引起国内外众多设计机构的极大关注,报名相当踊跃。至2月15日报名截止,共有国内外110家设计单位报名,报名单位范围之大,实力之强前所未有。
报名期间及截止时间之后,市规划局安排滨湖新区规划工作小组人员对提交的资料进行认真的检查、核对、登记和造表等工作,并从侧面(兄弟城市规划局)对有疑问的设计单位进行了仔细的了解和复核,在确定所提交内容真实可信,并符合我市滨湖新区规划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将设计单位所从事的相关规划提取出来,结合设计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知名度、工作经历等制作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报名名单》。
2月19日,滨湖新区规划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招标单位资格审查会,周利亚、周飞洋、高国忠、乔森、何兵、单虎、周应海、姚本伦、桑雷、王忠参加会议。由综合处汇报了征集报名情况,会上大家对110家国内外的设计单位进行了认真审阅,会议首先确定设计单位筛选的原则,即竞赛单位选择将采取“高门槛”政策,选择范围限定在设计单位知名度高、主创设计师见识卓越、在中国有过新城规划经验、设计队伍阵容配备整齐的第一流单位内,并考虑选择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风格、国内外搭配等因素。在紧张而热烈的多轮筛选之后,最后会议研究选择了20家国内外设计单位(详见附件二),并要求提交局长办公会议进一步讨论。
2月20日上午,合肥市规划局2006年第5次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招标单位资格审查原则,并在入选的20家设计单位中进一步缩小了范围,选择了15家国内外设计单位(详见附件三),并要求规划综合处拟文,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招标情况写一个专题汇报材料,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审阅。
2月23日上午,按王爱华局长指示,周利亚副局长同周应海处长在安徽饭店向吴存荣市长详细汇报了滨湖新区国际招标报名情况,并请吴市长对我局初步筛选的15家设计单位作进一步筛选,以选出最后5-6家设计单位参加方案招标。吴市长指示进一步细化设计单位资格审查工作,并强调如果5-6家实在难以确定,可以增加两家。3月1日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合肥市九条城市干道交通设计初步方案汇报会。会后,王爱华局长和周利亚副局长一起再次向孙金龙书记、吴存荣市长汇报了招标工作,并就招标单位名单请示孙金龙书记的意见。孙书记指示国际招标报名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由吴市长负责。
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的编制计划原来是确定5-6家设计单位参加方案征集,由于本次报名单位较多实力较强,以及市领导指示可以增加两家的精神,加上整个设计单位筛选工作时间较长,很多投标单位纷纷打电话追问筛选结果,而此时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为不影响滨湖新区规划建设的整体工作进展,市规划局于2月27日晚召开了局2006年第6次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确定了8家设计单位参加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并要求规划综合处抓紧就设计费用、设计周期、人员配备以及是否愿意参加等事项与8家设计单位进行洽谈,并将最终结果报市领导审定。3月5日,市规划局以合规〔2006〕39号文,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设计单位的征集情况上报市政府,请求市政府能尽快批准市规划局与8家设计单位正式签署设计合同。3月7日,工作小组得到王爱华局长从北京传来信息,同意上报的8家招标单位名单。
2006年3月8日上午,8家投标单位在合肥市规划局十四楼会议室集中,由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合肥市概况和总规情况,之后,市规划局组织投标单位到滨湖新区现场踏勘。下午,在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九楼会议室正式召开项目发标会。合肥市规划局介绍滨湖新区规划背景、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等文件,并解答投标单位提问,最后,合肥市规划局与投标单位签定招标合同书。
为充分做好滨湖新区的规划国际招标工作,合肥市成立了3个工作组,即滨湖新区规划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工作小组。专家小组主要根据《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和相关评审文件对8家设计单位提交的规划方案进行技术审查,并为领导小组最后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2、概念性规划的国际招标中间成果检查
按照《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合肥市规划局于2006年4月14日组织了一次中间成果汇报会。为了组织好本次会议,合肥市规划局于4月初就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市规划局规划综合处拟定了会议议程、备选评审专家名单和专家评审意见表等,报局领导并获批准。
中间成果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各单位的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理顺规划思路,防止出现重大误差。按照会议日程安排,8家设计单位采用单独和抽签确定顺序的方式进行汇报。各设计单位围绕人员配备、工作组织、进展情况、规划方案的总体思路和方案过程中的疑点等内容进行了汇报。专家评审组则依据《合肥市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对各设计单位中间成果进行点评,并对规划过程中的疑点问题进行解释。
2006年4月14日,在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楼会议室,周利亚副局长主持召开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中间成果检查会。鲍家声(东南大学教授、建筑所所长)、高冰松(省建设厅规划处副处长)、董扬(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利亚、宁波(市规划局副局长)、高国忠(市规划局总工)作为专家,单虎、段大庆、周应海、闫萍、王忠、邢学俊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这次中间成果汇报,8家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均能按时参加会议,多数设计单位态度积极,准备充足。其中,英国阿特金斯、BAZO、英国沃特曼和新加坡邦城等设计单位在中间成果汇报前来肥进行了第二次补充调查。各设计单位人员组织相对齐备,人员涉及战略研究、城市规划、建筑、市政、交通和景观设计等专业。其中,英国沃特曼公司组建了以境外设计师为主的设计团队。上海同济设计院、深圳市规划院则以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为主,而BAZO国际建筑公司还特别邀请了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参与滨湖新区发展策略的研究。
专家们认为8家设计单位汇报的深度和广度不尽一致,但基本达到了时间过半,设计内容过半的总体要求,其中,深圳市规划院、上海同济设计院进度较快,而美国PSA设计公司和美国RTKL国际公司进度相对较慢。专家们对汇报中明显与我市现有建设情况有些出入的(如BAZO公司弱化并改变美丹路线型)、功能定位不准的(如美国PSA设计公司认为合肥应发展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一流的大都市)、路网和空间布局有问题(如美国RTKL国际公司自由波浪式的空间布局)的方案进行了提醒。对一些好的规划理念和设想还需进一步论证和落实的方案进行了督促。同时,专家们多次强调本次中间检查意见不做为规划方案的限制条件,但最终的规划方案构思要有说服力。不要过多地考虑行政领导的想法,要围绕提供的标书内容和目前确定的设计要素去分析,突出自己方案的特色。并希望设计单位结合本次会议精神进行方案的优化和深化工作,最终能为合肥市提交一份更完整、更具操作性和更富有创意的规划成果。
应各家设计单位要求,经专家组同意,对汇报的中间成果资料会后一律回收,专家组和市规划局不留任何资料,以体现中间检查公平、公正和保密的原则。
2006年4月18日上午,在市规划局13楼会议室,滨湖新区规划工作小组召开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中间成果检查通报会。大家认为8家汇报单位的方案总体较好,一些方案很有亮点。而少数设计单位汇报的深度不够且有些保守,可能是出于保密的考虑,只进行了试探性的汇报。工作小组还就中间成果汇报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并形成反馈意见(设计条件补充图)以便统一提供给各设计单位。此外,大家就成立“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评审领导小组”的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最终方案评审的前期工作即将展开,而国内可借鉴的滨临内湖建设新区的案例不多(多数城市是临江或临海),总体把握较难。加之新区的规划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多部门协调配合。因此,有必要请示市领导成立评审领导小组,以指导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评审工作的开展。
2006年4月26日晚,在政务中心3012会议室,市规划局向吴市长汇报了中间成果的检查情况。之后,吴市长指示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的设计思路,我们不要干预太多,要发挥各设计单位的聪明才智。并强调一期建设要好好策划,要从新区建设的模式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防范建设风险。其中,核心区的位置不能离城市太近,行政中心的建设是我国目前新区建设有效的驱动力,要关注省行政中心的搬迁对新区跨越式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3、概念性规划成果专家评审
按照《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招标书》的要求,并经市政府同意,我局已于2006年6月22-24日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组织了合肥滨湖新区规划成果的评审会。为落实市领导的批示精神和办好本次会议,合肥市规划局成立了评审工作小组,在评审工作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各部门积极配合,精心组织,拟定了7人专家小组名单、专家评审表、评审统计表和会议议程,邀请了与会专家、进行了会场布置、模型调试和规划文本的拆封分装等工作,为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评审会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2006年6月23日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评审专家小组、评审工作小组、市相关部门听取了8家设计单位的汇报。会议通过抽签方式确定8家设计单位汇报次序即:美国RTKL公司+英国WPS公司、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英国沃特曼公司、新加坡邦城公司、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BAZO国际公司、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合肥滨湖新区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理念和规划设想,对滨湖新区的发展策略、建设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同济设计院提出新区的核心功能应当是尽可能争取区域性的功能,而不是一般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采用“有机聚合”的建设模式。英国阿特金斯公司、BAZO公司重视研究构建强大的科技推介和宣传体系,突出科技研发的特色,突出现代服务业的功能。美国RTKL公司、英国阿特金斯公司提出了TOD的建设模式。美国PSA设计公司提出了中央城市走廊的概念。英国沃特曼提出了快速交通引导,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模式。在一期建设用地的选择上,多数设计单位安排在用地南侧的义城或丙子地区,也有沿交通走廊布置的。而核心区位置的选择有临湖(如英国沃特曼、美国RTKL方案)、近湖或退湖(如新加坡邦城认为湖与海相比更容易受到污染,与巢湖保持1.5公里的距离,可减轻对湖水的污染)三种模式,但用地规模多在2-3平方公里左右。
2006年6月24日上午,与会专家在分别听取8家设计单位方案汇报的基础上,对各参选方案图件进行了认真仔细审阅,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点评。在市监察局的监督指导下,评审专家小组通过第一轮无记名投票首先淘汰了BAZO国际公司、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美国RTKL公司+英国WPS公司和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4家方案。之后,评审专家小组进一步对余下4家方案的规划层次完整性、新区功能定位、规划结构、建设时序、交通体系、核心区选址和建设模式等内容进行热烈的评析,并通过第二轮投票打分选出了本次征集方案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通过二天的评审工作,专家一致认为本次参赛的8家规划设计单位,均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设计单位提供的方案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借鉴了国内外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合肥滨湖新区的发展实际,以富有创意的理念进行设计。各个方案均具有不同的特点,成果内容丰富,达到或超过了招标书要求。为滨湖新区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规划方案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的特色主要是对滨湖新区的定位上坚持宏观的分析,从地区走向区域,定位不仅是合肥市新区,充分考虑合肥市整体形象、功能提升。功能定位基本准确,规划结构清晰。道路系统较为完善,较好的处理了与其它功能区道路系统的衔接。引入内湖,丰富了滨湖岸线景观,充分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价值。城市设计的空间尺度较为准确等。方案不足之处有开发用地过大,预留空间不足。新市镇风貌区设计手法过于城市化,体量过大。城市设计中,建筑群过于注重对称式布局,设计手法单调等;英国沃特曼公司方案特色主要是对防洪、交通设计、建筑节能、生态设计考虑比较深入,针对性比较强。巢湖岸线布置主要核心功能区,能充分利用巢湖开阔的景观资源等。方案不足之处主要是各组团的功能、空间联系相对孤立。核心区对外交通方式为地铁,首期启动必须地铁先行,投资过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方案与整体开发强度不匹配,滨湖沿线城市设计过分强调对称均衡等;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特色主要是规划思路清晰,注重理论研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色廊道较为开敞。环内湖组织城市景观,易于提升核心区城市品质等。不足之处有是方案的功能仅定位在城市新区层面,功能推敲不够深入完整。城市形象设计特点不鲜明。而新加坡邦城公司方案特色主要是规划结构层次分明,分区、组团、邻里划分明确。对产业考虑较为充分,对新区开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等。不足之处为设计对综合混合用地考虑不足,容易造成城市部分空间生机不足等。经专家组充分讨论及方案点评的基础上,并通过两轮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形成如下评审结果:


第一、        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35分)



第二、        英国沃特曼公司方案(21分)


第三、两家单位

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3分)


新加坡邦城公司方案(3分)



第四、四家单位
BAZO国际公司方案
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方案
美国RTKL公司+英国WPS公司方案
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方案


4、概念性规划成果公众参与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体现民意,2006年6月28日至7月31日,市委宣传部与市规划局在久留米美术馆共同主办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展示活动,将8个方案集中向市民展示。市委宣传部与市规划局还联合下文,要求各有关单位组织参观并提出意见。
为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展示期间,合肥市邀请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合肥电视台、合肥广播电台等省市新闻媒体对展示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其中,《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安徽市场报》、《江淮晨报》等报纸都分别组织多个专版介绍滨湖新区8个方案的主要内容,《合肥晚报》还刊登了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问卷调查表,合肥电视台播出了每家方案的电视片,合肥广播电台《规划之声》栏目对滨湖新区8家方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介绍。
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展示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广泛关注,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平时参观人数在500—600人,最多一天达上千人。有时人多时,多媒体演示大厅地上坐满观看者。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期34天的展示时间里,先后有2万多市民前来参观。郭金龙、王金山、孙金龙、田维谦、吴存荣、黄同文、周富如、甄长琢等省市领导都前来参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市人大、市政协、市建委、市国土局、市园林局、市法院、市税务局、市公安局、市妇联、市老年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市公交公司、包河区工商局、包河区税务局、包河区政府及下属乡镇、肥西县规划局等近百家单位也先后组织人员参观了方案展览。
在久留米美术馆展示现场,工作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截至2006年7月31日展览结束,共回收1060份。调查对象显示,职业是学生的,有206人,占19.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47人,占13.9%;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4人,占26.8%;个私营企业工作人员133人,占12.5%;离退休人员154人,占14.5%;其它62人,占5.8%。年龄25岁以下241人,占22.7%;25-50岁之间483人,占45.6%;50岁以上260人,占24.5%,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3岁的宋宝珍。通过这次展示,表示对合肥滨湖新区情况了解的有1055人,占99.5%,其中基本了解的有569人,占53.7%。不了解的有5人,占0.5%。
方案评价(问卷调查题目为多项选择,统计结果可能超过100%)。
1)规划设计思想和创意。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50人,占61.3%;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5人,占43.9%;BAZO国际公司31人,占2.9%;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189人,占17.8%;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69人,占15.9%;英国沃特曼公司118人,占11.1%;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59人,占15%;新加坡邦城公司65人,占6.1%。
2) 用地布局及功能定位。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6人,占57.2%;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5人,占43.9%;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225人,占21.2%;英国沃特曼公司122人,占11.5%;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16人,占10.9%;新加坡邦城公司111人,占10.5%;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72人,占6.8%;BAZO国际公司39人,占3.7%。
3) 道路及交通组织。认可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73人,占44.6%;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17人,占39.3%;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27人,占12%;英国沃特曼公司247人,占23.3%;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143人,占13.5%;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27人,占12%;新加坡邦城公司89人,占8.4%;BAZO国际公司28人,占2.6%。
4) 商业、文化、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68人,占53.6%;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359人,占33.9%;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236人,占22.3%;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43人,占13.5%;新加坡邦城公司114人,占10.8%;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08人,占10.2%;英国沃特曼公司100人,占9.4%;BAZO国际公司28人,占2.6%。
5) 整体景观风貌及生态环境。认可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51人,占42.5%;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87人,占36.5%;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39人,占13.1%;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271人,占25.6%;英国沃特曼公司127人,占12%;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96人,占9.1%;新加坡邦城公司70人,占6.6%;BAZO国际公司45人,占4.2%。
6) 核心区选址及开发强度。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50人,占51.9%;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1人,占43.5%;英国沃特曼公司226人,占21.3%;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48人,占14%;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23人,占11.6%;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75人,占7.1%;新加坡邦城公司59人,占5.6%;BAZO国际公司50人,占4.7%。
7) 滨水地带建筑轮廓线、环巢湖大道、公园、广场、街道景观、城市整体形象等空间环境景观。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37人,占41.2%;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366人,占34.5%;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246人,占23.2%;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195人,占18.4%;英国沃特曼公司166人,占15.7%;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40人,占13.2%;新加坡邦城公司69人,占6.5%;BAZO国际公司36人,占3.4%。
8) 总体评价及综合印象。认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76人,占73.2%;美国PSA公司+安徽省建科院466人,占44%;英国阿特金斯公司134人,占12.6%;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112人,占10.6%;英国沃特曼公司128人,占12.1%;新加坡邦城公司98人,占9.2%;美国RTKL公司+英国WSP公司73人,占6.9%;BAZO国际公司19人,占1.8%。
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还对城市规划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如省级行政办公区应面向巢湖;抓好十五里河和塘西河的污水处理,加强周边的生态保护;环湖大道应连通古镇三河、合宁高速;应做好水文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打造中国的水城,东方的水城,世界的水城;滨湖新区应定位于环保,生态,绿化,节能,建设部分湿地;新区应建设高速客运站;沿湖不宜作居住区,可建设标志性建筑及会展中心;将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或至少将巢湖市的环巢湖地区划归合肥市管,这样将有利于巢湖的资源开发和发展,让合肥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滨湖城市;环巢湖沿岸应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自然控制区,起到生态保护作用,巢湖作为合肥市南面风向口不应有过高建筑物,沿湖岸留出一定距离和范围建立合肥巢湖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景观,更好地招商引资开发;在滨湖大道与湖面之间的坡道上设一条自行车道,供人骑车、跑步等等。
2006年6月30日,省委书记郭金龙、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吴存荣等省市领导参观了合肥滨湖新区规划成果展。郭金龙书记就新区规划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强调滨湖新区应结合国情来进行规划,无论是哪个方案,都要认真考虑安全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新老城区之间关系问题、建设成本问题、地势选择问题和起步区的启动机制问题。

5、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整合工作
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整合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市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由安徽省建筑设计院左玉琅院长领衔,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配合,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前期整合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高铁站、省级政务中心、商务金融会展区以及道路骨架基本确定。随着滨湖新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拆迁恢复点、大圩生态旅游、城市防洪、巢湖岸线生态修复、内湖补水等专项规划的启动,极大地丰富了滨湖新区规划的内涵。同时,也要求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整合,形成较全面系统的规划成果,以指导新区建设和对外宣传。
2006年11月中旬,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市规划局经过比选,最终确定由国内知名,对新区规划建设具有丰富经验的深圳市规划设计院承担深化整合工作。为了做好新区概念性规划整合工作,市规划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成立了 “合肥滨湖新区规划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在新一轮规划整合工作期间,市规划局相关处室与市规划设计院密切配合,提供大量设计资料,市规划局领导也多次到深圳市规划设计院,就方案的深化和细化工作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保证了整合方案的可操作性。通过二轮向市主要领导汇报,滨湖新区规划整合方案基本形成。2007年2月25日,滨湖新区概念性整合规划获2007年第二次规委会主任会通过, 滨湖新区概念性整合规划工作告一段落。

6、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合肥位于巢湖北岸,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滨湖地区紧邻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坐拥190多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生态条件十分优越,区内碧水萦绕,绿树成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地理特征。
开发建设滨湖新区,是合肥市委、市政府贯彻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重要步骤,是落实“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现城市跨越发展与结构重塑的重要举措。滨湖新区的开发建设,不仅彰显出合肥的城市特色,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更使合肥实现通江达海,从此由环城时代步入滨湖时代。
滨湖新区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生态环境建设。将建设成为以商务金融、旅游会展、行政办公为主导功能,文化体育为互补功能,科技、教育、研发、创意为特性功能,生活服务、商贸物流为支撑功能的多元复合互动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滨湖新区拥有水陆通达的便利交通,与机场、火车站、高铁站距离适宜、出行方便,高速路、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共同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集装箱码头、商务码头、旅游码头和游艇会所码头滨水而设,喜迎八方来客。BRT公交体系和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城市各个片区联系更加紧密,为城市的高效运作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
与此同时,生态体系的塑造也是滨湖新区建设的一大主题。
十五里河、塘西河充分利用合肥市西南部生态补水工程,引皖西大别山水库优质水,采用“引泉入城”的方式,构建“两片三带”的生态绿化网络,确保滨湖新区水更清,树更绿,环境更美。
东大圩及派河生态保护区以观光农业和自然风光为主题,在这里可以领略先进的耕作技术,体验淳朴的农家生活、聆听鸟语、叹闻花香,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十五里河廊道则将现代化生态技术和绿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展示雨水循环网络、 人工湿地系统等生态治理技术;塘西河廊道以文化、旅游为特色,重塑传统街道空间,复苏特色村落生活;北涝圩廊道侧重度假休闲,展示出一派祥和悠闲的城市郊野风采。

滨湖新区建设依照核心引领、纵轴推进、横向延展、点轴片块的总体思路,严格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分片分期发展,形成“一带、两轴、四片”的主体结构。

“四片”包括大圩片区、北部高铁站片区、中部骆岗片区和南部沿湖片区。

大圩片区位于新区东部,以生态农业和自然风光展示为主。

北部高铁站片区紧靠中心城南翼,是城市居住综合功能延伸区,以高铁站建设为契机,梳理交通、完善设施,发展现代交通商贸产业;

中部骆岗片区西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行政办公区和城市产业的拓展区,包括行政中心板块、现代生活板块、包河都市高新技术产业板块、物流板块和大圩特色生活板块,以行政中心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和功能整合为主要策略,同时,依托集装箱码头,积极拓展2.5产业。

南部沿湖片区是滨湖新区的主体。着力打造生态、开放的现代化滨湖新区,树立城市新形象。


启动区作为新区建设的战略支点,是引导沿湖片区发展的重要地段。选址在徽州大道和方兴大道交口周边地区,充分依托老城区和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优势,以群众利益优先、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和营造人气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为指导,迅速形成一流的集教育、医疗、商业、文化、居住和生态于一体的极具吸引力的重点开发区域,构筑滨湖新区建设的“引爆点”和“示范区”。
完善的BRT公交体系和西南部换乘中心的建设极大的增强了区域的可达性,主要的商业文化设施沿徽州大道展开,大型SHOPPING MALL、五星级酒店、办公大楼和滨湖文化娱乐城,与东侧展示徽文化特色的步行商业街一起,共同构成功能复合的商业文化街区,展现热闹繁华的都市景象。引入大型地产项目,结合周边已开发的楼盘,形成三大居住社区,全面提升区域人气。滨湖中心医院和各级教育设施的建设,保障区域形成完善的生活配套。
滨湖核心区以河道、绿带为边界,面积约25平方公里,通江达海、景色宜人的湖滨胜地向四面八方的来客展示着新合肥蓬勃发展的无尽活力,三重水景、九重洞天、绿带连环的设计主题更加彰显新城风采。
滨湖核心区的功能配置贯彻主导明确、适度混合的策略,体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形成多样化的具有高度活力的城市新区。总共分为九大核心功能片,形成“九重洞天”的整体格局:包括滨水休闲区、商务金融区、会展中心区、文化娱乐区、旅游服务区、综合功能区、生活居住区、体育活动区和游艇度假区。各功能片重点明确相互融合,各具特色,展现多样化的城市风貌,合筑新合肥形象。
充分挖掘巢湖资源、做好 “水文章”是滨湖核心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依托自然水体营造“三重水景”,分别以外湖、内湖、河流为主线,力求塑造多样水岸风貌,创造生动滨水空间。
    外湖作为水城门户的一重水景,着眼于滨湖岸线的建设,力求突显经济与旅游的主题,商贸、金融、办公、文化、娱乐等多样功能沿岸展开,实现了“湖城共生”的理想模式。国际化的高层建筑于湖滨迤逦而排,绵延数公里,以湿地公园为背景,以会展中心为缀饰,层次丰富,雄伟壮丽。水线、岸线、天际轮廓线所勾画的滨湖风景线,在万顷波涛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示出新合肥大气、雄伟的整体形象与气质。
    第二重水景寓为水城客厅,以内湖的形式承载文化展示等功能。岸上一排排建筑物倒影在静静的湖面之上,独具地方韵味的徽派建筑临水而建,彰显出合肥悠久深远的文化底蕴。
    第三重水景为水城后苑,以三产和人居为题,内部的河网、湖面相互映衬,形成与巢湖、内湖为一体的环城生态网络,各类居住社区沿水而建,再配以功能完善、现代时尚的服务中心,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乐业安居的祥和景象。
“绿带连环”诣在为市民创造完善的休闲活动和体育锻炼空间。外湖、内湖、河流和大大小小的绿化廊道,共同形成了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沿环巢湖大道依次排列着塘西绿岛、湿地公园、观浪坪、休闲沙滩,与游艇会所、体育公园、徽文化村一起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绝佳的去处。
为满足各层次体育活动的需求,设置环城健身道、体育中心、全民活动中心,以及核心区内部的各级体育活动中心和休闲健身广场,力求实现健康、活力的发展理念。
滨水休闲区以环巢湖旅游发展为契机,整合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居住等综合功能,带动新区的开发建设。利用徽州大道启动区的基础支持,建设旅游码头等旅游休闲项目,结合地产开发,迅速发展成为巢湖岸边一颗闪耀的明珠。
气势恢弘的游船码头、绚丽多姿的豪华游船和独领风骚的摩天巨轮使人眼前一亮,繁华热闹的旅游码头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更能聚集人气;
水上会所、演艺中心、高级酒店、大型MALL,以及各式各样的国际酒吧街、风情街、娱乐城无不展示着滨湖新区无限的生机与魅力;茶园、湿地公园则为人们提供了运动休憩之所。
随着周边居住区的兴起、生态公园的建设和湖滨沿线功能的逐渐完善,一个国际化、生态化的滨水区日趋成型。
滨湖新区完善的城市功能、现代的城市形象、优美的城市环境标志着合肥的城市建设正朝着国际化、现代化水准迈进,未来的合肥将以滨湖新区为最佳形象载体,以高昂的姿态巍立于长三角地区。滨湖新区在合肥的城市发展史上将写下更为辉煌的篇章。

六、滨湖新区相关规划情况
为落实《城乡规划法》,加强滨湖新区规划指导,提高规划的统筹性,2008年滨湖新区先后开展了多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规划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律依据。在《城乡规划法》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强化。《滨湖新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是以《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合肥市“141”发展战略规划》、《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为依据,按照《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的最新要求,结合新区建设实际,以节约集约土地为前提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明确了滨湖新区各单元的主导功能、建设总量、三大公共设施和重大功能性项目布局以及城市设计的整体框架,为新区又好又快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07--2008年度共编制了六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专项规划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如何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观,强化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寻求生态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框架,始终是我们城市规划建设者探索的目标。合肥滨湖新区有潜力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因此,在新区启动伊始,我们就提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根主线,始终突出生态主题。2007年进一步深化了“二河一岸”综合治理规划的内容,为塘西河生态建设、巢湖岸线生态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交通引导发展(TOD)”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滨湖新区建设需要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为依托,加强与老城区以及其他组团的联系,带动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紧凑型城市的发展。为此,2008年先后开展了滨湖新区路网等级规划、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交叉口标准化设计和有轨电车发展及技术参数研究等规划编制工作。
“四线”控制规划是《城乡规划法》中强制性内容,2008年编制的《滨湖新区“四线”专项规划》是以合肥市近期编制的36个专项规划为依据,结合新区建设实际进行相关公用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深化和整合工作,主要确定新区公用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绿地系统、水体和历史建筑保护等内容,保障新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七、滨湖新区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扩张,如何寻求未来10到15年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省会城市首位度?2006年,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要把合肥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成为辐射全省、崛起中部、承东启西,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这一要求,2006年11月15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1、主要成就
截至2009年2月底,滨湖新区累计完成投资总额160亿元,建设区域拓展到8.23平方公里;招商引资累计入驻项目25个;房建工程签约和拟建面积达1077万平方米,累计开工面积560万平方米,竣工并投入使用110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建成56公里,路网围合面积达28.1平方公里。


2、主要做法
1)坚持“四个优先”,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滨湖新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群众利益优先、坚持聚集人气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突出生态环保,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项目建设,大力集聚人气。从征地拆迁着手,及时支付土地征用及报批税费、拆迁安置费、缴纳社保资金等,全力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对新区供电、燃气、供水、热力、路网等级、快速公交系统及各项目单体等实行专项规划,有效保证新区各项建设。同时,新区以规范招投标、加强项目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加快项目审计、强化财务管理为抓手,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推进项目优质快速建设。
2)加大宣传促招商,提升滨湖影响力
滨湖新区充分利用本地、省内、中央及海外媒体,采用平面、视频等方式组织新闻报道,并制作《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电子版、《魅力滨湖》、《滨湖畅想》等宣传片提升对外形象,采集编发《滨湖新区建设工作动态》及时公布最新建设动态。
3)坚持特色理念,以创新促发展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滨湖新区重点从治水、用地、节能、提升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对环境实施保护性开发,通过河道整治、截污治污、调水补水、监控调度和生态重建“五管齐下”治理水环境;通过设置规划预方案,实行土地供应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服务,综合设计地下空间和综合管沟,对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及建筑密度提出明确要求等方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滨湖惠园等小区中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并广泛采用LED照明系统等,注重节约资源;结合水岸生态治理,规划建设塘西河水街,吸纳和凸显多元文化,提升新区文化内涵。
4)拓宽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通过创新贷款担保方式、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申报国债专项资金、回笼房屋销售资金等形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并借助银企对接会等方式,编制有效项目,专人跟踪,做好项目与资金的对接。
3、重大项目
1)滨湖三校项目。为了扩大合肥市的优势教育资源,合肥师范附小、合肥四十六中、合肥一中三所优质学校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并已于2007年9月正式对外招生。合肥师范附小是标准小学,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设计规模3000人;合肥四十六中是寄宿制初级中学,占地161亩,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设计规模4000人;合肥一中是寄宿制高级中学,总占地323亩,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设计规模7000人。
2)拆迁安置房项目。滨湖新区建设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的原则,率先建设拆迁安置房项目。2006年12月20日,滨湖新区第一个拆迁安置小区——滨湖家园启动建设,位于西藏路与中山路交口西北角,占地273亩,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28幢18层剪刀墙结构住宅楼及室外工程2008年1月全面交付,首批2083套住房顺利分发,拆迁安置居民春节前喜迁新居,二期3栋33层住宅预计2009年6月竣工。滨湖新区第二拆迁安置区——滨湖和园,占地约192亩,总建筑面积为37.57万平方米,共有23栋单体,可回迁居民3344户,整个工程2008年11月全部实现结构封顶,计划2009年下半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滨湖新区第三拆迁安置区——滨湖康园,占地约262亩,总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共有38栋单体,可回迁居民4840户,,2009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2月建成。滨湖新区第四拆迁安置区——滨湖欣园,目前也正在快速的规划中。
3)合肥市中心医院项目。位于徽州大道与紫云路交口东南角,占地约159亩,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由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外科病房楼、内科病房楼、综合病房楼、中心供应楼、中心保障楼共8栋建筑单体组成。建成后日门诊量为7000人次,日急诊量为2000人次,床位数3000张。中心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急救、健康检查、亚健康治疗、托老、临终关怀为一体,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特等医院。该工程一次完成规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22万平方米,2007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10月正式对外开诊。
4)滨湖惠园项目。位于中山路与玉龙路交口东南角,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占地约208亩,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总户数7906户,其中经济适用房7014户,套型面积为37-59平方米不等;廉租住房892户,套型面积为42-48平方米不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微生物膜技术将率先在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中使用。2007年11月15日,惠园一期建设正式启动,预计2009年9月交付使用,可解决245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5)渡江战役纪念馆项目。位于滨湖新区核心区城市中轴线的最南端,南迎八百里浩瀚巢湖美景,北枕塘西河生态绿廊,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2万平方米,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纪念馆采用双风帆的造型设计,与90米高的五角星胜利塔构成主体,整体以弧形伸出湖面,象征渡江战役艰难险阻和解放军万舰齐发、勇渡长江的豪迈英雄气概,建成后将成为一座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等同规模的国家级一流纪念馆。
6)合肥国际创新展示馆项目。位于方兴大道与广西路交口东北角,坐落在塘西河畔,占地约262亩,建筑面积14362平方米,包括主体建筑、艺术广场、绿化景观等。整个设计方案灵感来自民间儿童游戏棒,由长短不一的金属杆件按照严格的结构逻辑等级编织而成,形成自由分布的交叉杆棚罩,外观就像一个未经修饰的鸟巢。2009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6月竣工。
7)滨湖新区轮滑场项目。位于中山路与广西路交口东南角,塘西河体育公园内,占地75亩,是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专业轮滑场馆,将作为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轮滑项目的比赛场地。轮滑场分速度轮滑场地和轮滑球比赛场地,具体包括:200米标准场地赛跑道、500米标准公路赛跑道、25x50米单排轮滑球场地、910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和1500座观众席。2009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建成。
8)塘西河水街土楼项目。位于滨湖城市天地项目中,坐落于塘西河畔,高17.1米,建筑面积12332平方米,采用福建传统民居建筑模式,地下一层,地上四层,负一层布置设备用房、舞台辅助用房及部分厨房空间;一层布置酒店大堂、宴舞广场、开放式厨房、铁板烧等;二、三层布置餐饮包间46个;四层布置23个标间、1个套间和3个会议室,2009年2月开工建设,预计8月建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22: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5-7-20 21:47 编辑

滨湖新区 一张蓝图贯彻始终

2014年11月14日 08:28:43 来源: 合肥日报

    8年前,这里是一片岗冲起伏的贫瘠土地,地图上甚至找不到名称;8年后,一个有着“国际范儿”生态宜居的魅力新城,矗立在巢湖岸边。滨湖新区的快速崛起,正是合肥市跨越赶超的有力见证。
    回首8年奋斗路,一路荆棘伴诗歌。面对质疑和争议,8年来滨湖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按照生态环保、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规划方案,不改初心,一张蓝图贯彻始终,纸上画卷成为现实风景。从房屋拆迁到土地利用,从规划编制到具体建设,滨湖新区以法治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体制,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的排头兵、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安徽未来的新中心。
    当时间定格在2014年,合肥以及滨湖新区再次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标志着合肥正在迈入通江达海、面向全球的新的历史征程。滨湖新区将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运营”,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和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的宏伟蓝图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体制 合法高效运行顺畅

    各类新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约、高效、创新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纵观全国各地,许多新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正在弱化,有可能成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情况进行摸底后,滨湖新区进行全新的探索,保证了新区管理体制运行的合法高效。
    市建区管。滨湖新区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分离,行政区划不变,实行市建区管模式:新区建设管委会集中精力抓建设发展,建设完成后,交给当地政府——包河区管理,前期征地拆迁和建成后社会管理、新区的各项税收交由所在辖区包河区负责。8年来,一大批项目交给包河区,互相磨合,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行,并及时惠及老百姓。
    扁平化管理。2007年,合肥市委、市政府设立滨湖新区党工委和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负责滨湖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工作。在滨湖新区党工委、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滨湖新区建设管委会、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内部机构精简,减少了行政管理层次,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目前,滨湖新区又启动了新的一轮改革,运行将更加顺畅。
    市直单位现场办公。在滨湖新区,很多职能部门的服务到了现场,让办事的客商和居民十分方便。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具体工程建设管理,做到了专业化的人做专业化的事。市城乡建委、国土局、审计局、规划局、房产局等市直部门设立滨湖新区现场办公室或工作站,依照各自职能,做好项目规划、前期、审批、建设管理、资金审计等工作,全力服务滨湖新区建设。

    规划引领 一张蓝图自始至终

    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滨湖新区启动区确定在紫云路以南、沪蓉高速以东的区域。按照“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坚持社会事业优先”,沿巢湖岸边规划建设滨湖新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实现合肥从“环城”走向“滨湖”乃至“临江”的战略之举。
    滨湖新区临湖而建,因湖而兴。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要求,滨湖新区的规划建设一开始就站在了比较高的起点上。早在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之前,就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招标,充分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和智慧,形成了生态环保、城湖共生、独具魅力的规划方案。
    滨湖新区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城市未来发展是顺应历史趋势、引领发展潮流,还是被动应对城市化规律,规划至关重要。滨湖新区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使城市不仅要养眼、更要养人,增强市民幸福感、归属感,精心做好水文章、绿文章。
    滨湖新区的规划,是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在沿湖片区分各个单元进行了规划,将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分解到每一个单元中去,可以说十分详尽。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国际化”原则,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独具魅力”的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南部沿湖片区,率先启动徽州大道与方兴大道交口3.5平方公里,扎堆建设,迅速形成规模。局部调整,城市配套效益最大化。结合建设进度,对新区的交通、通讯、业态配套等方面规划实施局部细微调整,使各项城市配套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在规划编制之后虽然有细微的调整,但是全部是在不突破合肥总体规划的前提之下。如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如果按照原有的规划标准,学位数量不够,之后通过法定程序进行调整,还有就是为了适应发展建设的高品质,及时下调了开发强度。8年了,我们看到,滨湖新区的建设都是按照蓝图进行,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2014年,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与滨湖新区共同研发的《滨湖新区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项目,已成功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技术成果评审,一个在系统中“透明”的新区将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系统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反映滨湖新区的现状、规划、建设、项目、土地、管线等各类空间数据,建立滨湖新区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将建设过程中不断累积的各类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持续性管理,实现空间位置的整合与集成,实现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在空间上(地上、地下)、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内容上(基础地形图、综合地下管线、三维模型、遥感影像、规划成果、项目建设、土地利用等)的科学应用与管理。所有已建成的建筑、道路、桥梁以及配套设施等全部采用1∶1的实景模式建造三维模型,相当于在系统中“复制”了一个滨湖新区,并可以实时测量建筑物高度、道路宽度、地块面积等数据。
    该系统在对滨湖新区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可视化、可量测、可分析决策的智能化时空信息平台,能够为新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可以说,滨湖新区的建设尽在掌握当中,违规建设将无处藏身。

    建设管理 “六分开”预防腐败

    为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效率,合肥推行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实行阳光审批、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为预防治理工程腐败在全国创造了“合肥经验”,这一经验在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改革前,市城乡建委集项目规划与立项、建设与融资、结算与决算、设计与施工、招标与验收、拆迁与安置、建设与监督等所有流程于一体。
    为改革后打破原有格局,实行政府投资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模式,建立了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即:市规划局制订规划、方案审查;市发改委负责项目立项和可研、初设审批;市城乡建委负责组织项目勘察设计、工程验收移交及行业监管;市招管办负责项目招投标;市建设投资公司负责项目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市重点工程局负责项目的建设过程管理;市审计局负责项目的跟踪审计和决算。
    2006年,合肥市成立合肥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负责大建设、土地、产权交易等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滨湖新区在大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招标过程中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既保证了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还节约建设成本约20%以上;同时全面开放城市建设市场,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又对本地施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专门负责大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滨湖新区更是市重点局建设的一个重要战场。市重点局与“大建设”无缝对接,迅速担当起“大建设”指挥者、组织者、管理者的重任,集中精力抓建设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量、快速度推进。大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以其起点高、规模大、进度快、质量优、成本低、反响好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滨湖新区建设过程中没有倒下一个干部,这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法治化的建设管理体制功不可没。

    依法监管 又好又快推进建设

    规划出台后,如何将其落实就是关键。在建设的过程中,国土部门、规划部门、滨湖新区等几个单位通力合作,在土地出让、招商、方案审批、建设等各个具体环节进行约束。
    在土地经营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引入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选址、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严把建设用地标准,严格要求工程建设进度,保证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按照“依法用地、有情拆迁、保障建设”的要求,率先建设拆迁安置房。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滨湖的实际,不断调整优化招商引资策略,招商引资方式实现从“招商”到“选商”,招商引资累计入驻项目103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滨湖新区通过双向约束,有效建设,推动了项目的快速建设。
    为了保证入驻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益,滨湖新区推行“双向约束”机制,即在土地上市之初,以文字及要约的方式将土地的供应条件写进供应文件内,并在土地的供应合同里对投资强度、建设工期、投产期限、未来产值及税收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建设履约保证金、验收考核、项目退出等约束制度;对滨湖新区实行并联审批、缺席默认、限时办结、二次终结等一系列约束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集中调度制和领导领衔督办制,在土地供应方式上做到净地供应,整体规划,分块推介,采取多点配合,多点服务的模式,全程参与、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入驻单位,让投资商一心一意搞开发,搞建设。
    在项目的具体建设过程中,投资商可以随时对滨湖新区提出合理要求,为其高质高效提供服务,供地方也可以随时对用地方的工程进度、投资强度等进行监管督促,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有效建设。
    实践证明,双向约束机制不但大大加快了滨湖新区的项目建设,就在2014年上半年,滨湖新区投资累计就超过了1000亿元。并且,通过良好的服务机制营造了优质的投资环境。

    滨湖未来更加可期打造合肥国际化都市区的中心

    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要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多三角、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第一次把合肥的历史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合肥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求在新的历史机遇前,要拉高标杆,坚持有质量的发展,积极谋划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在“创新、转型、升级”中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滨湖新区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的排头兵、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安徽未来的新中心,将紧密围绕国家对合肥的全新定位,拓展建设、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坚持四个优先,突出生态环保,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产业聚集和城市运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随着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滨湖新区必将以更高的标杆、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来进行规划建设。一是以国内外一流城市、城区为标杆,例如美国五大湖区、上海浦东、深圳前海,进一步深化细化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做好巢湖岸线、全省文化艺术中心、滨湖中心等轴线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湖城共生、彰显特色的新城区。二是继续按照功能混合、紧凑开发模式,对八个单元地块做出清晰完备的功能定位,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生态、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环境,让新区的每一位居民既能充分享受到大都市生活的便捷与繁华,又能轻松漫步在优美宁静的森林公园、生态湿地,真正实现城与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一步提升城市产业聚集的国际化水平
    滨湖新区将继续大力推进“产城一体”的新区发展模式,重点引进能够为新区发展持续带来就业、消费和税收的项目,不断丰富新区业态,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水平。一是继续强化产业平台建设,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在全球及亚太范围整合市场资源的国际知名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推进产业链招商,在引进武汉光谷金融产业园的基础上,加快引入复星金融城、华拓数码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滨湖新区金融商务中心。二是大力引进拉美中心、中国人寿区域总部、平安金融中心、新华保险等一批高品质、增税收、促就业的总部经济项目,促进新区就业、消费、税收的良性循环。三是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投资软环境,继续做好万达文旅城、恒大文旅城、宝能集团等引入项目服务,促进项目尽早运营,早日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滨湖新区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新区各项工作水平。一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始终把服务新区群众放在新区工作的首位,同时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机关的服务和保障工作。二是打造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简政放权,加快建设职能科学、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构建交通、生态、医疗、教育、购物和休闲六大环境。同时着重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坚持把新区建设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合肥滨湖新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

2015-06-01 来源: 中工网

  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滨湖新区位于其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是合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门户。自2006年启动建设以来,滨湖新区已成为一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社会事业初具规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气逐渐汇集的新城区,宜居、宜业、宜游。

  截止目前,滨湖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1.5亿元,主要道路网围合面积达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40万人;拟建并落实签约房建面积3574万平方米,实际开工面积3123.05万平方米,竣工并投入使用1561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44.8%,绿化覆盖率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8.1平方米。

  在滨湖新区的规划中,保留了73平方公里的生态圩区湿地,目前合肥城区拥有的6个1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公园,新区范围内就占了4个。新区建设中,还开展巢湖岸线生态整治工程,恢复湿地功能,涵养动植物群落,打造森林城区;在滨湖公园三期工程中,着力提升“岸上草原”的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亲水的生态旅游环境,使市民既能近距离欣赏巢湖美景,打造了“人水和谐,城湖共生”的美丽画卷。由此,新区居民在享受现代都市生活的同时,驱车不过10分钟,就能进入充满自然气息的生态田园,享受家门口的山水风光、绿地湖泊。

 新区建设过程中,还坚持把建设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原则,着重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截至目前,新区累计拆迁面积527.4万平方米,涉及拆迁群众8.13万人,建成及在建安置房面积499.4万平方米。对拆迁安置方案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当地老百姓按人均45平米进行安置,一般家庭都有2~3套住房,资产过百万元。新区还注重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配套最全、就业最便捷、生活成本最低的优质地段用来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大大降低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同时,通过让适龄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消除零就业家庭,将年龄超过60岁的男性和55岁的女性失地农民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此外,滨湖新区发达的交通网络将新区和老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联系起来,好的选址为居住在滨湖的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老百姓有了房屋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和城市养老保障,收入水平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实现了“少有所教、中有所业、老有所养”。

  新区建设中还始终关注产业支撑,着重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新区城市功能提升和完善、有利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项目,为新区的发展持续地提供就业、消费和税收。目前新区招商引资累计入驻项目103个,项目按期(大项目四个月内,小项目三个月内)开工率达95%以上。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项目,仅五年多的时间就吸引了工、农、中、建、交等15家金融机构设立总行级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总面积已达2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248亿,预计3~5年内相关从业人口将达到10~15万,金融后台服务将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的支撑产业之一。此外,滨湖会展中心已顺利运营,环巢湖旅游加速推进,省级行政中心基本建成,滨湖新区的区域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会展旅游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研发创意中心、商业居住中心等六大中心已初具规模,一个“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中心城区已经跃然眼前。

  2014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滨湖新区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开启了加速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4 23: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滨湖的未来在湖边!严重期待湖边的商业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08: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楼主及时更新!
sangguo为高楼迷合肥版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8: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6-6-2 13:0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8: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谢谢楼主及时更新!
sangguo为高楼迷合肥版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仰望 发表于 2012-5-25 08:05


  呵呵,客气了,这方面你的贡献更大,精美图片多数都是出自你手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0: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客气了,这方面你的贡献更大,精美图片多数都是出自你手呀~
sangguo 发表于 2012-5-25 08:28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楼迷合肥版不是摄影论坛,以图片展示城建只是一个方面,城建新闻、各方资讯、合理建议、话题讨论、现象直击、资料汇总等都包含其中。版面内容丰富、看点多多才能夺人眼球、让人留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7 22:45 , Processed in 0.09047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