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72|回复: 0

[轨交资讯] 洛阳地铁2号线:两台盾构机蓄势待发即将再次下穿洛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2 08: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气质先生FeiYang 于 2019-11-12 20:51 编辑

  备受瞩目的地铁2号线下穿洛河作业,日前传来最新进展:负责掘进的“牡丹19号”“牡丹20号”两台盾构机已经相继抵达洛河南侧的风井。在这个风井内,两台盾构机将进行检修和刀具更换等养护作业,随后继续上路,力争两台盾构机都能一次性顺利完成下穿洛河作业任务。
  作为全省市政建设领域首次使用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牡丹19号”“牡丹20号”两台盾构机前期掘进情况如何,在正式下穿洛河前又将进行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力保盾构机一次性完成下穿洛河作业?记者为您探秘。
  边掘进边摸索,两台盾构机效率不断提升
  今年3月,“牡丹19号”盾构机在地铁2号线文博广场站始发。一个月后,“牡丹20号”也从该站下井,尾随“牡丹19号”向九都西路站方向前进。
  与我市地铁建设此前使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机不同,这两台盾构机都是泥水平衡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在推进时,旋转刀盘切削下来的渣土经搅拌装置打碎后悬浮于高浓度泥水里。这些泥水通过流体输送方式被输送到地面泥水分离系统,再经过一系列专业操作过程,实现循环利用。
  由于“牡丹19号”“牡丹20号”承担的是首次下穿洛河的掘进重任,工程技术人员对该盾构机的刀盘等进行了相应改良。技术人员在建造之初,就为它们安装了抗磨损的“铁齿铜牙”——刀盘大圆环全部采用两环耐磨合金;同时,在该盾构机刀盘背部增加了格栅,限制进入刀盘内部卵石粒径,达到减少刀具异常损坏的目的;此外,还在刮刀上内置了油压式磨损检测装置,实现对面板磨损、刮刀磨损的实时监测。
  据介绍,“牡丹19号”“牡丹20号”始发后,在前期长达7个多月的掘进中,施工单位按照“边掘进边摸索”的原则,针对该区间卵石地层的特性对设备进行几次适应性改造,并对整套泥浆循环系统进行了不断优化,先后克服了大粒径卵石滞排现象、大渗透系数地层保压困难等问题。
  两台盾构机的掘进效率也从始发初期的每天不到1环,提高至目前平均每天5环,盾构掘进的各项参数已基本达到始发前预期目标,地表沉降值已控制和稳定在1厘米以内。
  目前,这两台盾构机已先后完成约600米的掘进里程,抵达位于洛河南侧的区间风井。在这里,两台盾构机先后进行了针对穿越洛河的全面检修保养,为下一步穿越洛河做最后准备。
  短暂休息优化,风井内进行“模拟穿河”
  该风井长20米,宽近24米,开挖深度33米,为目前洛阳地区最深的基坑。
  “区间风井承担着盾构穿越洛河前检修点的作用,以及远期区间运营后防灾减灾的作用。”施工单位中铁隧道局项目部党工委**李卫东介绍,由于风井距离洛河近,地下水位高,盾构穿越风井和检修期间极易发生涌水涌砂、地层坍塌等风险。因此怎样顺利穿越区间风井并在区间风井内安全的进行检查和维修,是“牡丹19号”“牡丹20号”两台盾构机在穿越洛河前所需克服的最大困难。
  负责盾构施工的中铁隧道局技术人员介绍,地铁2号线文博广场站至九都西路站区间施工的主要难点是,盾构机将长距离在全断面卵石层的复杂环境中作业,对刀具磨损会增加,可能造成掘进滞排。同时,能否保持穿河过程中的密封和施工作业面水压力平衡,是另一个关键所在。
  针对这两项风险,施工单位在盾构抵达风井前,已经对风井结构进行砂浆回填,并向风井内灌水,使风井内水面高度略高于风井外地下水位高度,保证风井内外水压力平衡,可以有效减少盾构在穿越风井期间发生涌水涌砂的概率。
  “风井内回填的砂浆体具有一定强度,还可以确保两台盾构机在风井内部进行的检修作业安全。”李卫东介绍,按照计划,风井周边水压等各项数据已经与洛河河底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因此“牡丹19号”“牡丹20号”穿越风井实际上是对穿越洛河前的一次“模拟穿河”作业,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后,将对下一步穿越洛河提供科学指导。
  换刀具控沉降,蓄势待发穿洛河
  根据地铁2号线施工方案,两台盾构机穿越洛河水面的长度为540米,同时需近距离侧穿牡丹桥。
  如何确保盾构一次性穿河成功,同时减少对牡丹大桥的影响,是本次穿越洛河的关键,也是整个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的控制性节点。
  “一次性穿越洛河的关键在于确保在穿越期间刀盘、刀具的正常使用,减少磨损,避免在河底进行开仓换刀作业。”李卫东表示,施工单位对两台盾构机进行针对性检修、设备优化,对下步穿河作业拿出详细预案。
  ——针对刀盘刀具磨损问题,在风井内开仓检修期间,对发生磨损的刀具全部更换为全新的高硬度合金滚刀,对刀具的开口率和布局进行详细优化,使刀盘掘进的相关数据与刀盘刀具磨损监测装置互相配合,确保刀具刀盘能满足一次性穿越洛河要求。
  ——针对泥水平衡盾构机配套的采石箱易堵塞问题,结合前期掘进中的数据对采石箱网格结构进行优化,目前掘进中发生堵塞滞排现象的比例,已经从始发初期的一环近20次减少到一环3次左右,优化效果达到同类型地质先进水平,可满足下穿洛河期间的稳定要求。
  ——针对穿河作业可能造成的压力不均、密闭不严等问题,在盾构机循环泥浆系统中加入高分子化学材料、不同颗粒级配料,确保泥浆各项指标达到建立泥膜的要求,有效减少泥浆逃逸和损失,确保穿河压力稳定。
  ——为减少地表和河底沉降,针对砂卵石地层松散、水大等特点,施工单位将采用新型大稠度、不分散砂浆对下一步穿河掘进产生的建筑孔隙进行填充。
  按照预定计划,经过短暂休息和优化的“牡丹19号”已重新启动,率先沿东侧隧洞开启穿越风井段的掘进任务;随后,预计12月上旬正式抵达洛河段,力争一次性顺利完成穿河。而“牡丹20号”将在本月下旬出发,比“牡丹19号”晚半个月左右,沿着西侧隧洞向洛河进发。
  在这里,我们预祝“牡丹19号”“牡丹20号”这两台功勋盾构机一路顺利。(洛报融媒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马毓鋆 文/图/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21:28 , Processed in 0.05973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