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173|回复: 11

[规划建设] 广东省中医南沙医院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效果图出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6 11: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建设工程设计批后方案建成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方案明确该项目选址于南沙区珠江街道粤港深度合作区配套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3167平方米,容积率为2.57,建设密度31.8%,计容建面为265215平方米,另地下建筑面积为128140平方米,绿地率为35.09%。


        效果图

       据介绍,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项目定位为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发展,为南沙优先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带动南沙新区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成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相配套,辐射粤港澳乃至东南亚的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
  公开公布的项目示意图显示,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将进行相应的功能布局划分,项目西北区域涵盖了科研及行政等功能,将设置科研楼、行政教学宿舍楼、国际医疗楼及会议中心,项目东南区域则将满足急诊、门诊、医技楼、住院部等功能需求,其中住院部将由两栋19层高的建筑组成,规划项目整体建成规模为1200张床位。


       效果图

  在车位设置方面,该项目规划建设地下机动车停车位2600个,地面机动车位53个,非机动车位7957个,救护车位27个(包括地下17个及地面10个),地下装卸货车位27个,临时接送车位54个(包括地下24个及地面30个)。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工作已完成,已完成第一阶段勘察(基坑支护部分详勘及项目实体初勘)及基坑支护部分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场地回填、临时围蔽、临设搭建、施工道路修筑等施工准备工作。根据计划,项目将于2022年完工,建成后为海内外知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医学中心。


         效果图

  素有“南粤杏林第一家”之称的广东省中医院是目前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之一。医院现已形成100多个特色鲜明、疗效明显的专科,其中脑病专科、中医急症、呼吸病专科等是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专科,在省内和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牵手全国一流中医院,南沙将推动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进入三甲医院“阵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6 12: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raveenough 于 2019-10-16 12:09 编辑

这才是实事,好像这个位置还在地铁沿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6 12:5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真的是奇缺。希望领导们增加医护人员编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13: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0-16 13:45 编辑
Gloria999 发表于 2019-10-16 12:58
医院真的是奇缺。希望领导们增加医护人员编制。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广州什么时候医院奇缺?

如果广州都奇缺,那其他地区该这么说?

还奇怪的扯到编制问题,你以为医务人员还是公务员?

现在的医院大部分都是自己养自己还有盈利,压根就不需要**财政补贴

看看现在每年医学院的硕士、博士,个个都被抢破头,有谁因为编制无法录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6 19:0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19: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区与广中医一附院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将在共建中医长廊、合作共建医联体、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合作等方面深入合作,合力建设“中医药强区”

发布时间:2019-10-16 09:24:31来源:白云时事
10月15日,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中医一附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对接我区“1358”发展思路和医疗卫生规划,在共建中医长廊、合作共建医联体、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医药科研合作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合力建设“中医药强区”。

区领导赵军明、苏小澎、卢绮文,广中医一附院**书 记张建华、院长冼绍祥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据了解,这是我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加快医联体建设、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双方将针对共建中医长廊、合作共建医联体、联合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交流、促进中医药科研合作、合作共建平安医院等六大内容展开合作。此举将有力推进健康白云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记者了解到,双方将发挥互补优势,共同打造以广中医一附院及未来拟在均禾地区新开办的白云院区、白云区中医医院为中轴、周边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为两翼的中医长廊。广中医一附院将充分发挥其在辖区中医药龙头单位的引领作用,加强与我区有关医疗单位在医疗、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群众,着力打造“中医药强区”。

同时,区**也将组织辖区医疗机构与广中医一附院合作共建专科联盟、紧密型医联体等医疗联合体,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中医长廊建设推动资源集聚发展,支持广中医一附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在辖区建设白云分院,拓展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服务能力。

此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地区中医药合作发展,为粤港澳居民提供高品质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广中医一附院还会积极协助白云区**做好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研究生培养、名师带徒传承等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等。

此次合作是我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揪心事、烦心事,抓整改落实的一项具体举措,对发展健康白云事业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让白云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完善、更便捷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区长苏小澎表示,今后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在共建中医长廊、合作共建医联体、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医药科研合作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合力建设“中医药强区”,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区也将全力以赴,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为此次合作提供服务保障,推动双方实现合作共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19: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0-16 20:02 编辑

打造国内一流创伤救治体系

提升区域创伤救治水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入选牵头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李文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建设“医疗国家队”系列之4

  本期掌门人

  李文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等引发的严重创伤导致的伤残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目前我国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仍明显低于国外先进水平。成立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是非常迫切的需求,这有利于逐步建立统一的创伤急救标准,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从而提高我国创伤救治的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政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第一批名单出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入选牵头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作为中南、华南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前茅的大型综合医院,南方医院在创伤救治方面的实力处于领军地位,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创伤救治体系。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指出,此次入围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未来将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创伤救治体系为目标,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为契机,致力于制定区域内创伤救治标准和流程,带动区域内创伤救治能力的全面提升。

  
  拥三大“国家级天团”

  担重任建设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


  李文源介绍,《中国伤害预防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约70万~75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9%左右,是位列第5的死亡原因,每年因此导致的直接医疗费超过650亿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是当今我国引发创伤的最主要原因,它们也最容易累及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青壮年人群,是这个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因素,由此导致的死亡和残疾对社会的经济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给社会、家庭带来深重的负担。

  李文源说,目前我国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低于国外先进水平,而且工业、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严重创伤发生率、致死率仍在逐年增加。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情况更为突出。创伤救治人员水平不足、技术落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救治的水平在各地区参差不齐,不平衡、不协调,加上院前、院中缺乏信息交换、缺乏评估的办法和有效的预警分级系统,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创伤抢救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因此,成立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是非常迫切的需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有利于逐步建立统一的创伤急救标准,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从而提高我国创伤救治的水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是广东省唯一一所同时拥有三大“国家级天团”机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省(委)属综合性医院。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含中医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1个。其中就包括创伤救治主要的创伤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实力科室。

  同时,南方医院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医学人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等。医院综合实力在国内权威排行榜中位居第12~17位,科研实力近几年都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稳居前15位。

  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

  华丽阵容串起完整创伤救治体系


  李文源说,南方医院在创伤医学方面一直拥有雄厚实力,加上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强强联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多医院多学科协作,共同建设创伤救治中心,为区域内创伤救治提供了技术保障,创伤救治综合能力在华南、中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南方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目前形成了以骨科、显微创伤外科、急诊科、普外科、肝胆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心脏大血管科为主的创伤救治主线,联合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输血科、康复科、药学部等辅助科室,建立了完整的创伤救治体系。

  尤其令李文源感到信心十足的是,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承担创伤救治重任的学科可谓阵容华丽,实力强劲,一组数据可以加以佐证: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8个,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单位1个。其中创伤学、骨外科学、神经外科学、麻醉科学是广东省医学会主委单位、全国副主委单位。

  在临床专科排名方面:神经外科华南区排名第1,骨科华南区排名第2,普外科华南区排名第2,烧伤科华南区排名第1,肾内科排名全国第4,急诊医学专业排名全国第9,整形外科排名全国第3,华南区排名第1,麻醉科华南区排名第2。

  临床服务累计超十万人次

  创伤救治体系涵盖内的各科室临床服务能力实力强大。关联科室累计床位超过1200余张,急诊科ICU和重症医学科床位100余张,近三年累计服务人群近110万,累计收容量10万余人。其中,外省创伤患者比例超过20%,急危重症比例超过50%。

  同时,拥有创伤急救相关特色技术39项,新技术45项。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救治、严重四肢脊柱骨盆骨折、重型颅脑损伤、胸腹脏器创伤、创伤性泌尿系损伤、创伤性休克等方面均取得了区域示范效应。

  李文源说,医院创伤救治体系除了有强大的临床服务能力外,离不开背后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临床转化能力。医院下设的省重大道路交通伤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以钟世镇院士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团队,同时整合侯凡凡院士所在的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临床研究,还涵盖了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等17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研究中心。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各1人等一大批高水平医学人才。目前共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493项,共计经费4.629亿元,共发表SCI 20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30余项。参与制定及编写著作及诊疗规范56项,国际学术任职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

  制定区域创伤救治中国规范

  李文源介绍,南方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区域创伤救治规范。承办省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92个,其中国家级继教项目71个,创伤相关项目6个。年均进修医生约150人左右,规范化医师培训合格率100%。近年来承办专科护理继续教育项目18项,平均每年参加学习的总人数超过3000人。中心成立国内首家中美合作灾难医学培训平台,是华南地区首家通过美国NDLS认证授权的美国灾难医学课程基地。此外,与暨南大学合作建立国内首个应急医学全日制本科教育体系。

  未来: 建立国际有影响力的创伤救治体系

  提起未来南方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提质增容,建设区域医疗高地方面的布局思路和目标,李文源介绍说,此次入围建设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未来设定的总体目标是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创伤救治体系。根据马兴瑞省长指示精神,医院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为契机,扩大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单位,制定区域内创伤救治标准和流程,带动区域内创伤救治能力的提升。

  未来的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由南方医院牵头,将联合广东省的126家医疗机构共同建设,其中包含了21家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根据创伤医学的特殊性以及机构特点和分工,这些共建机构主要分为核心单位、分中心单位、合作单位和帮扶单位。“核心单位”即通过区域内医疗机构强强联合,打造国内一流的创伤救治中心,扩大辐射力和影响力;“分中心单位”和“合作单位”则是要联合协作医院扩大救治辐射范围,提升区域救治能力;“帮扶单位”则是要通过帮扶增强省内整体创伤救治能力,为创伤救治的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目前,所有合作单位和分中心单位均已加入由南方医院牵头成立的“创伤救治联盟”,今后还将陆续成为由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牵头成立并由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余斌主任担任主委的“粤港澳大湾区创伤联盟”委员单位,两个联盟单位都将作为中坚力量,为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提供支持与帮助。

  对话“掌门人”

   建立完整学科协同网

  带动区域创伤救治能力整体提升

  广州日报:为实现“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创伤救治体系”的目标,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何解决方案?

  李文源:从我国创伤救治的现状看来,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并推广科学高效的创伤急救机制、合理规范的救治路径以及先进实用的检查与急救技术。但目前我国中南地区创伤患者救治中仍存在资源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指挥、统一救治的急救机制,没能完全从传统的“多学科会诊模式”转变为高效的“以创伤团队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没有完整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

  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以合作单位为基础,整合核心单位的学科资源,通过组团帮扶、技术与管理输出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下级医院的培训,推广先进技术,规范诊疗方案,培养专业化的救治队伍,力争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方面诊疗同质化。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院前急救以及院间转运医疗信息的高效衔接。建立区域性创伤医疗数据库,为国家公共卫生领域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通过建立完整科学的区域创伤救治协同网,建立完整科学的创伤救治体系,最终带动区域创伤救治能力的整体提升。

  广州日报:区域创伤救治能力的整体提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切实能够看得见的好处是什么?

  李文源:未来整个区域的创伤救治水平提高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肯定是能够直接获益的。发生意外创伤事故,在区域医疗中心范围内能够迅速就近在当地医院得到高质量的规范急救治疗,之后在统一的机制协调下,根据伤情特点和变化及时得到有效的后续确定性治疗,最大可能减少致死、致残率,为后续进一步康复和良好的预后争取了时间,从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精神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1: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0-17 11:09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7 1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22: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0-17 22:23 编辑

聚集粤港澳优质医疗资源!广州南沙与港澳医疗健康合作发展研讨会举办

金羊网讯 记者张豪,通讯员罗瑞娴、王倩报道:10月16日,首届“南沙与港澳医疗健康合作发展研讨会”在广东医谷南沙产业孵化器举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刘冠贤巡视员,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致辞。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名誉教授、太平绅士黄谭智媛,Mononuclear Therapeutics Limited首席运营官郑爽等粤港两地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

刘冠贤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而南沙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希望南沙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联动港澳地区,试点突破三地卫生健康政策障碍,深化粤港澳三地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港澳优质医疗资源在南沙融合发展,在卫生健康领域发展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打造名副其实的大湾区医疗卫生新高地。  

潘玉璋介绍了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南沙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及规划情况,与港澳医疗对接的切入点。希望在座专家、学者、企业家积极为南沙与港澳医疗健康合作、为探索湾区医药规则的对接共融建言献策,以期迎来南沙与港澳医疗健康合作发展的更多机遇。

记者从研讨会获悉,健康旅游产业是南沙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7月,南沙代表广东省获批首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资格。为加快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南沙相继制定出台《广州市南沙区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南沙区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产业规划方案。积极通过自贸试验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平台推动药品进口注册审批等试点政策落地。目前健康医疗产业在建项目有:广东医谷产业园、霍英东鹤年堂中医城、南沙兆康国际康复中心、兆科药业生物制药总部基地、兆康康复中心等项目。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项目:中国电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项目、七乐康医药健康产业平台项目、华银健康医疗综合服务产业基地总部、大参林现代中药饮片生产研发基地、北京固生堂中医连锁集团总部及中医制药生产基地等项目。

同时,南沙依托省内丰富的医疗机构资源,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携手共建世界一流大湾区标杆医院。借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资源,合作共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标准打造一家集医、教、研一体的高水平非营利性三甲医院。携手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建设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及JCI标准开业条件,力谋打造成为湾区国际知名中医品牌。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合作共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建设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符合国家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标准并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全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合作,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正在积极引进的还有:与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建设的广州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南沙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南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架构。

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教授以“干细胞产业发展现状与粤港澳干细胞产业创新联盟”为题,介绍了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前沿情况,大大拓展了与会人员对干细胞产业在粤港澳创新合作上的想像空间。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名誉教授、太平绅士黄谭智媛以“南沙与港澳健康管理之规则对接”为题,阐述了在健康管理领域内南沙与港澳规则对接情况。

Mononuclear Therapeutics Limited首席运营官郑爽博士以“细胞治疗国际认证与粤港澳合作前景”为题,详细介绍了粤港澳在细胞治疗国际认证的情况,为与会人员拨开了迷雾,拓宽了粤港澳在该领域的合作思路。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王焱教授以“差异创造契机——粤港澳医疗健康合作漫想”为题,从临床医疗、医学教育、科研与创新三个维度介绍了内地与香港在体制机制上的差异,并提出了未来规则制度对接的思路,为南沙与港澳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展规则对接指明了方向。

博雅辑因首席执行官魏东先生以“基因编辑细胞疗法的未来合作模式探讨及与港澳合作发展的新机遇”为题,给大家分享了基因编辑细胞疗法的未来合作模式,并指出了与港澳合作发展的新机遇。祥丰医疗有限公司工程高级总监卢立中先生以“构筑大湾区创新科技合作新局面,共创血管介入医疗产业美好未来”为题,向大家描绘了血管介入医疗产业的美好蓝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22: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丨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省中医院启动

2019年10月17日,由广东省中医院承建的我国中医类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这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与此前已经建立的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起,共同组成了我国日臻完善的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本次论证由陈凯先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姚新生院士和俞梦孙院士担任副组长。专家组成员由北京、新疆、上海、山东、澳门、广东等地的13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组成。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省教育厅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论证会。

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黄江康处长主持,论证阶段由陈凯先院士主持。

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实验室主任陈达灿教授做的建设汇报、审阅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等材料,经充分质询和讨论,认为: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可冀院士、副主任吕玉波研究员指导下,凝练了四大研究方向,具有岭南地方特色,优势突出;围绕中医湿证与主要慢病防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以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所形成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等,将为促进中医药学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专家组一致通过实验室实施方案论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代表实验室建设单位感谢各位高水平专家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3年多的筹备和培育,历尽艰辛和曲折。接下来,学校将从“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方面,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实验室建设。从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广东省科技厅、省外国专家局温则伟副局长指出,广东省 委省政 府历来重视中医药发展,早在2006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中医药强省”建设。2015年开始,广东省人民政  府与科技部共同申请建设省部共建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12月纳入部省会商纪要。中医湿证与重大慢病防治既能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促进中医药行业科技进步。科技厅、省外国专家局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医药发展,按照科技部的要求落实建设经费和过程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贺晓路副调研员指出,自从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后,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已经把中医药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7月25日,ZY深改委通过《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大力促进中医药科研发展。我国第一个中医类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意义重大,抓住“证候”这个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医理论的创新和重大疾病的疗效提升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5 14: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省中医院南沙医院选址珠江街
预计下月动工 投资超35亿元 打造1200床位数大型三甲医院

  省中医院南沙医院项目昨日起开始环评公示,医院选址南沙区珠江街灵山大道西侧,拟设置床位数1200张,门诊量可达7900人次/天,打造大型三甲医院。环评中还透露,该项目计划2020年1月开工建设,2023年1月整体竣工投入使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目前,南沙区缺乏大型三级医院,现状医院数量位于全市第8位,实有床位数位于第11 位,千人床位数位于第11位,医疗服务水平亟待提高,需加强大型医院建设。据介绍,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项目选址于珠江街灵山大道西侧,四涌以南。项目总占地面积10316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37841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6521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3198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医疗业务用房、科研实验中心、教学中心、宿舍用房、地下用房以及其他配套工程等,设计等级为三级甲等医院,拟设置床位数1200张,门诊量可达7900人次/天。设复杂疑难疾病诊疗中心、中医特色诊疗门诊、普通门诊和急诊等。

  项目总投资354135.5万元,预计于2020年1月开始施工,至2023年1月项目整体竣工投入使用。项目用地东北侧紧邻灵新大道(新广五路);东北角红线外为 110kV万顷沙变电站及南沙区地方公路管理总站珠江道班;西北侧为自然水体四涌;南侧为水田,隔兴隆路为嘉安花园住宅小区;中部现状有110kV高压线通过。项目地块现状主要为湿地和水田,地块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南沙特色的自然水乡风光,生态基底良好,景观价值突出,现状建构筑物少,已完成用地报批,可交付使用,有利于尽快启动建设。

  设国际医疗楼和教学宿舍楼

  环评中透露,院区布局包括门急诊、医技、住院、国际医疗、科研中心、行政教学、宿舍等功能。医院建筑共分为6栋主体建筑和地下室,包括1栋5层高门急诊医技楼,2栋19层高住院楼,1栋17层高国际医疗楼、1栋11层高科研楼(含3层高裙楼)、1栋15层高行政教学宿舍楼(含3层高裙楼)。地下室设置2层,地下室范围涵盖院内所有主体建筑,功能为放疗科、中药库房、停车库及设备机房、太平间、垃圾房等。

  医院主入口设置用地东北面,开在灵新大道(现为新广五路)上,作为门诊及行政科研入口,各入口均有单独的入口出入,互不交叉;住院入口设在用地东南侧,主要作为普通住院的出入口;急诊入口设在用地东南侧,主要作为急诊入口;在用地西北面设有医院次入口,作为国际医疗保健和行政教学宿舍楼的单独入口;用地南面设有污物临时出口,作为院内尸体和垃圾临时出口,远离其他功能区域,减少对院内的影响。医院规划设计根据内部功能,按门诊区、医技区、住院区、教学区、科研区、后勤区等功能进行分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5 12:38 , Processed in 0.08132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