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112|回复: 44

[时尚生活] 大武汉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3 15: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蜕凡 于 2017-2-13 15:35 编辑

(一)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标语萦绕这整座城市,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街头巷尾都能看到那一句“武汉,每天不一样!(Wuhan,different everyday!)”,具体时间已然不记得,但似乎就是那个时候,武汉开始被挖的千疮百孔。
那时候,身边多的是人议论执政者喊空口号,也多的是人不满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先生,给他取了个“满城挖”的外号。
直到今时今日,当武汉轨道交通一步步创造世界奇迹,当中国第一高楼绿地636一层层刷新天际,当武汉三镇各大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开业,或许人们关注点早就不在那两条口号和已然处于千疮百孔中的武汉,而是感叹着武汉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对已离任高就云南省长的阮书记衷心感激。
(二)

从小生长于武汉,我知道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但我却不知道这座城市背后更多的故事。虽然名为省会城市,但武汉的“脏乱差”仿佛被达成了共识,最大的县城是我从小听到他人口中对武汉最多的评价。
小时候的自己觉得武昌就特别大,也知道武昌只是武汉三镇之一,但我却以为所有大城市都有那么大,我知道家附近有东湖,却不知道东湖是中国第一大城中湖(在汤逊湖化为武汉城区后,东湖变为第二大城中湖), 面积足有西湖十倍,我知道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锁龟蛇二山,却不知道这是万里长江第一桥。
在小时候的自己眼中,武汉只是一座普通的脏乱差的省会城市。
(三)

第一次听见“东方芝加哥”这个叫法是我初中的时候,从同学口中听到的,我并未太往心里去,更多地以为这至是对武汉的一种讽刺。
那个时候恐怕连我自己对从小生养自己的故土也没有多少好感,我整日幻想着逃离这座城市,我向往着西方的生活,向往着有一天能在美帝落地生根。
(四)

高中以后,随着视野的增加,我开始结识到很多中国其他地区的朋友,我开始知道中国有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从他们口中我开始了解着这些城市的优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地铁是我向往的(那时二号线还未开通,身在武昌的我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一号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我向往的,成片连绵的绿化带是我向往的,宽阔的大马路和平整的路网规划也是我所向往的。
甚至我开始有些自卑,国人眼里只有北上广(深),天津重庆因为是直辖市在人们的认知中也有一席之地,可武汉在哪里?提起武汉,可能大家连黄鹤楼都不一定知道,能想到的除了热干面就只有鸭脖。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心中对武汉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出门在外,武汉就是我的名片,武汉的荣辱与我紧密连接。
(五)

我开始了解武汉的历史,在汉口开埠、张之洞督鄂后,汉口成为国际性金融商贸大都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20世纪初,汉口成为全国第一个特别市“直辖市”,三镇合并后,武汉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全国唯一两座并冠以“大”字的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汉已然延续着“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辉煌,是彼时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
而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重心向沿海的偏移,湖北省、武汉市领导的不作为,导致武汉的发展停滞了二十年,经济总量在被广州超越后就落入了不断被超越的命运,原本在我国举足轻的大都会也泯然众人,在2007年的经济总量居然只排到全国第十七位,甚至在东莞之后。
过去的辉煌,今日之耻辱,才铸就了一颗复兴之心,当雄狮觉醒的时候,哪怕错过太多机会落后再多进程,也一样会不畏艰难地奋起直追,为了大武汉的复兴梦,即便我们没有东部沿海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却生生以不服周的精神搏来了一个“中部崛起”的名头。
如今的武汉,在短短十年内,GDP重回前十之列,崛起之势不可言喻。
(六)

今日之武汉,仍需继续努力,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大武汉复兴之路也远不止于此,陈一新书记所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正是大武汉精神之体现,此言不仅鞭策着武汉不断向着复兴之伟业迈进,也鞭策着我们武汉人时刻不忘拼搏之心。
武汉复兴梦由我们每一个武汉人的梦想汇聚而成,武汉复兴则需要所有武汉人共同努力,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要找回城市自信,贯彻不服周的精神,不必艳羡所谓的一线城市正如做为中国人不必崇洋媚外向往所谓的发达国家一般,祖国需要我们建设,家园也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新年已过,值此新春之刻,正是我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好时光,谨祝所有武汉同胞能贯彻大武汉精神,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谨祝武汉能重铸辉煌,重返一线。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1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军威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1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血沸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20:3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不过武汉的崛起也离不开,鱼头和红中等很多人,用一新书记的一句话,武汉是个能成大事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20:35: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鱼对湖北的影响仅次于张之洞,鱼提高了武汉的政治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lccathy 发表于 2017-2-13 19:53
楼主原创吗??

难道是转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cloud82 发表于 2017-2-13 20:33
赞,不过武汉的崛起也离不开,鱼头和红中等很多人,用一新书记的一句话,武汉是个能成大事的地方

对呀,正是从俞书记开始武汉才真正有复苏的势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yaoz661982 发表于 2017-2-13 20:53
比较烦类似东方芝加哥的说法

哈哈,以前如何都无关紧要了,志存高远面向明日,希望以后我们能听到别的城市有西方大武汉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21: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作为武汉人,小时候也感觉武汉脏乱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1: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zmzkelvin 发表于 2017-2-13 21:37
我作为武汉人,小时候也感觉武汉脏乱差。。

这三个字是我们小学体育老师说的,还真的有那么点道理,小学在梨园小学,现在那边建的蛮好了,之前那边都是连篇的城中村,到处是垃圾堆,水泥和石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21: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蜕凡 发表于 2017-2-13 21:42
这三个字是我们小学体育老师说的,还真的有那么点道理,小学在梨园小学,现在那边建的蛮好了,之前那边都 ...

小学在顺道街,那时京汉铁路还没拆,天天在铁路边耍,即便那时的武广也是脏乱差,现在的确不可同日而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2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说 武汉最近几年进步很大 不仅仅是城建面貌 市民素质和荣辱观也在不断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2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写的赞! {: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22: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木大佐 于 2017-2-13 22:06 编辑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表示,小时候不论在武汉还是在外地,感受到的武汉就是个比除了北京上海以外的城市都好的地方,即使是小学时候去几次北京,当地人对武汉也是相当认可的,那时候的武汉人还不一定瞧得起北京(虽然事实上比北京还是差一点点)

那个时候武汉人的优越感那是相当的强,尤其是汉口人,哪怕是汉口的工人阶层,一般的普通市民,把全国其他地方的人全部看成是乡里来的。

其实小时候印象中外地人对武汉人的评价和对上海人的评价是很像的,从来没什么人说武汉人素质不好的。那时候的武汉文化是一海派文化,崇尚时髦,市民有素质,有大视野,是大国民的素质。真正的武汉本地人不怎么汉骂,说话里面武汉本土敬语更多!

这种情况到了90年代的下岗潮时期开始起了变化,武汉一半的就业人口下岗,武汉市怨气非常大,静坐示威游行简直是家常便饭,那时候开始流行武汉人素质怎么样的说法,湖北媒体更是铺天盖地妖魔化武汉,就是那段时间武汉市怨气非常重要,有这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才有了不少吵架打架斗殴的情况。但是这些不是武汉自身的问题,是大时代、国家战略造成的。85后、90年代后出生的人没有经历武汉的辉煌期,没有这样的感受,可能一出生就以为武汉一直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2: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木大佐 发表于 2017-2-13 22:04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表示,小时候不论在武汉还是在外地,感受到的武汉就是个比除了北京上海以外的城市 ...

对呀,我是95年的,不过我相信武汉以后一定会再现辉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07:32 , Processed in 0.08827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