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27|回复: 0

[泉城风貌] 颜值 内涵 个性一个都不能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12:54:32 | |阅读模式
新城市主义的“迷人”之处,莫过于它对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的格外珍视与传承。
就像一个人,要有颜值有内涵,还得有个性才行。
这正如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国际著名规划大师卡尔索普先生在济南讲座时说的那样,“城市设计是三者合一。哪三者?第一是文化,第二是自然,第三是城市的经济。如果城市设计没有协调好,上述三者就会遭到破坏。”
“济南老的城市机理正好是我所倾向的城市主义”
2013年,卡尔索普先生曾对济南的老城区进行过详细考察,“济南老的城市机理正好是我所倾向的城市主义。”
他认为,济南老城区的自然因素包括山、湖和泉水,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态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三者非常融洽。可惜的是,济南的新区就和很多中国现在新的空间增长区一样,新的城市设计方法,让自然、社区和人文尺度遭到极大破坏。
为了给泉城保留下最珍贵的东西,卡尔索普团队从济南的古城、商埠传统格局和形态得到启示,基于新东站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提出交通枢纽的设计应与济南城市特色、独特自然资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特色;自然资源应得到最大尊重和利用,打造绿色廊道,并与华山、白泉等周边景观协调。所有这些想法,使得新东站地区规划实现了中国城市传统意象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高度契合。
规划很好地践行了“新城市主义”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了以白泉—华山绿廊为骨架的景观格局和慢行系统,塑造了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站前核心区,突出了密集的街道网络、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实现了土地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对未来的济南乃至我国的其他城市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把当地的目的地布置在住家附近,创造舒适、有趣、适合漫步的当地街道,并在人行道两侧布置当地的小商店、咖啡馆和各类服务。每个街区周围都有建筑,在内部创造出一个隐私性高和安全的庭院,所有的居民都可观赏到这个社区规模的共享绿地……
视觉方面,主要道路和开放空间面向山脉,创造与山体的视觉连接;保持水道和泉群边缘的开放和可及性来创造水道和泉水的视觉连接……
通勤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减少交通挤塞……
看着这些事关每个个体生存状况的规划描述,是不是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济南新东站——践行新城市主义的最佳示范
济南新东站位于主城区东北部,是济南三大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是汇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石济高铁、济青高铁从这里始发,济滨城际、济泰城际从这里穿越,轨道R3线直达,可以说,新东站的建成对带动整个城市东北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么重要地区的规划建设,当然必须得有颜值有内涵,还得有个性才行!
幸运的是,市规划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进行积极创新和探索,邀请了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国际规划大师彼得·卡尔索普先生主持新东站地区规划设计。
很多读者都已经知道啦,彼得·卡尔索普是新城市主义和TOD(公交导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主持完成了美洲、欧洲、亚洲多个国家的TOD规划设计项目。此次他主持完成的新东站地区规划,将先进规划理念与济南实际相结合,为打造一个经济繁荣、富有活力、健康和谐,同时改善交通和空气质量的城市地区做出了示范。
根据规划,新东站片区将建设成为以交通集散、商务办公、商业金融、居住休闲为主导,公共设施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综合功能区,打造成“区域增长极、都市新引擎、低碳实践区”。规划运用“新城市主义”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了全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网络设计尝试。将交通枢纽设计与济南独特的泉水资源紧密结合,体现城市特色,传承文化风貌。
此次规划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区域连通,即构建连接城市名山与名泉的景观格局;二是混合利用,即建立以公交为导向的混合利用开发模式;三是人性尺度,即创建密集的街道网络、形成人性化尺度小街区;四是绿道网络,即创造适合步行、慢行的绿道系统;五是文脉传承,即保护白泉、塑造传统风貌特色的站前核心区。
看看是哪些因素让新东站魅力无限
济南新东站地区规划实践一露面即惊艳四方,特别是在业内影响巨大,获得中规院、台湾大学、同济大学等机构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它所倡导的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网络设计方式、以生态绿廊为骨架的景观格局和慢行系统构建、传统风貌特色站前核心区尝试等做法,务实而高效,对未来济南或其他城市规划建设都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新城市主义规划理念
建立TOD模式,建设混合度高、适于步行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街坊和社区。构筑了一套新的土地使用和交通设计标准平衡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以及小汽车在城市中的角色。打造10公里白泉—华山生态廊道
将片区与华山、白泉、小清河、万亩荷塘等重要和独特的资源进行联系。打造白泉—华山生态绿廊,连接山脉、河流和泉水,形成120米宽的复合型生态公园。融合鹊山、华山、白泉、黄河等特色景观,结合泉城特色风貌带向北延伸,形成城市东北部特色风貌标志区。构建以R3线为支撑的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网络
通过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网络,串联公交导向型区域,并在住宅、工作和服务场所步行可达的距离内设置公交站点,围绕站点形成公交导向型区域的中心,根据公交类型安排不同的城市功能。创建人性化尺度的小格网街区
改变传统的“超大街区”模式,创建紧密的路网系统,形成“城市格网”。如图,同样由A点至B点,在“超大街区”中绕行距离达712m,而在“城市格网”中大大缩短了通行距离,仅为400m,营造高效舒适的步行环境,建立适宜步行、慢行的社区。尝试推行单向二分路交通组织形式
使用单向二分路将大容量的交通流分散至宽度较小、尺度宜人、互相平行的道路上,而非集中在较少的主干道。单向二分路由平行而不同方向的单行道组成,每条二分路的单行道间隔一个街区左右的宽度,大约100到200米。单向二分路取消了交通灯的左转相位,可以通过“绿波”交通来提高通行效率。创造适合步行、以人为本和连续系统的绿道网络
鼓励使用非机动车,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建设适合步行、慢行的绿道网络,设计道路时突出自行车的安全和便捷。通过绿道网络串联各景观节点及社区,同时将中小学、幼儿园、公共服务设施等沿绿道布置,提供便捷安全的步行环境。建立以公交为导向的综合开发模式
将目的地、高强度开发建筑和多功能综合利用地块集中设置在公交站点附近,围绕轨道站点(800米或600米)、快速公交站点(400米)范围内进行混合式多功能高强度开发。保护和强化白泉,打造1平方公里的白泉湿地公园
白泉是济南72名泉之一,也是国内罕见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天然泉水湿地,为了保持白泉重要的湿地景观,规划1平方公里,集文化传承、生态展示、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塑造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站前核心区
采用非网格且以人为尺度的路网系统,不规则的街道设计和水道网,结合济南传统风貌特色的建筑布局,塑造一个更有趣味、能反映济南城市特色和传统风貌的站前核心区。打造独特的城市副中心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提升开发质量,将城市传统文化和TOD理念高度融合,突显本地区独特识别性和重要功能,打造形成低碳环保并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副中心。
据了解,新东站片区控制性规划及张马屯片区概念方案编制等工作也在新城市主义思路下有序开展,为相关理念和想法的落地保驾护航。截至目前,济南类似相关规划探索仍在中外团队和政府部门积极推动下有序开展。
不同城市解决同样的城市问题需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每个城市有机体固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都应得到尊重,新城市主义只有与济南城市自身特有的地域、传统要素结合和发展,才能取得成功。让我们期待新城市主义在泉城的实施成效,期待它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带来更加积极的指引。(本报记者付晓峰)
六步定思路
Step1“立格局”,研究区域自然格局,将黄河、小清河、华山、白泉、万亩荷塘等自然要素融入片区规划。
Step2“搭框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先导、不同层级的交通网络体系。
Step3“划单元”,将整个区域划分成若干以公交为导向的单元区域,并且划分一级中心和二级中心。
Step4“延文脉”,传承泉城特色风貌,研究济南城市泉水空间。
Step5“定尺度”,运用新城市主义理念,分析选取不同类型的街区尺度。
Step6“集大成”,融合各种设计手法,叠加形成系统完整的规划方案。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2 17:02 , Processed in 0.07665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