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aiXiGaoTie

三峡翻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7 23: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常“堵船” 中游“肠梗阻”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还要迈过几道坎儿(节选)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林、杨杰、宁迪
日期:2018-08-17 14:50

三峡“堵船”升级,应修水运新通道?

如果一艘货船溯江而上,那么在经过长江中游的航道后,可能会在三峡大坝遇到一幕“堵船”的景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三峡坝区日均待闸船舶614艘,平均待闸时间106小时;2018年船闸检修期间日均待闸船舶1084艘,平均待闸时间202小时。

这是因为,随着长江航运和上游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峡过坝需求快速增长,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余启辉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设计之初,三峡工程的货运量预计在2030年达到1亿吨,但早在2013年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国家发改委的研究成果预计,2030年、2050年三峡枢纽过闸需求将分别达到2.3亿吨、2.6亿吨,而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挖潜最大约1.6亿吨。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成为制约“黄金水道”功能发挥的现实瓶颈。

怎么办?三峡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胡兴娥曾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提升三峡通航能力,目前主要依靠“挖潜”,并且做过很多尝试:建设待闸锚地,改善船舶待闸条件;开展两坝(三峡大坝、葛洲坝)间航道整治工程,改善航道通航条件等等。此外,还通过一些新技术减少船闸检修时间,并推动船舶尺寸标准化。

但胡兴娥也表示,现在“挖潜”的空间没有以前那么大,能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少。因此,一些专家提出,应加快对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的前期研究,并尽快实施建设,同步规划葛洲坝及其相关河段的通航能力建设,实现长江干线能力匹配。

据余启辉介绍,三峡新通道的初步方案是,在三峡大坝左岸的陈家冲附近新开一个船闸,并且优化葛洲坝船闸,整治相关河段,从而整体提升通航能力。

8月4日,长航局D委书J、局Z唐冠军向“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的记者表示,随着三峡枢纽通过量达到其设计通航能力,船舶待闸时间越来越长,待闸船舶越来越多,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迫在眉睫。这是解决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不足的治本之策,“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06: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托重大工程 抢抓发展机遇

加快打造内畅外联的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





9月16日,市委常W会学习贯彻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三次专题辅导报告会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举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10: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航运新通道志在必行,通航局已经成立专班小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9 19: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zoi5 发表于 2023-9-18 10:54
三峡航运新通道志在必行,通航局已经成立专班小组。

信息来源:抖音
标题:鸟瞰三峡,第二船闸马上就要动工了,你们认为会走哪条线?#第二船闸
发布者:宜昌三峡小邹
发布时间:1月前

五年前可研报告就已经出来了,当时概算六百亿,从太平溪开始到重件码头,五级运河,长度约六公里,同步扩建葛洲坝船闸。大概下图这个线路:

路线好象是这样,但投资好象是400亿,不可靠消息(安能承建)

还有葛洲坝的船闸改建费用,三号船闸广场这一片拆了重建。

明年动工,总投资400多亿,计划2030年完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9 1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建设三峡生态文明窗口

——访秭归县委副书J、县Z顾鹏飞

时间:2023年9月14日
来源:三峡日报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对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基本原则、战略路径、主要目标、具体举措等进行全面部署。秭归县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有哪些举措?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秭归县委副书J、县Z顾鹏飞。

“秭归拥有世界级重大工程、世界级山水风光、世界级脐橙产业、世界级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应当也能够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中作出更多贡献。”顾鹏飞说,秭归将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促进城镇集聚、产业集群、布局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切实提高发展质效,努力建设三峡生态文明窗口。

秭归肩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顾鹏飞表示,秭归将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为统领,以实施强县工程为抓手,以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县城20万人口、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量级标准,坚持生态引领、文化赋能、产城集中、多元融合,走好生态、产业、城镇、文化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将秭归建成三峡库区生态屏障、三峡绿色低碳发展、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屈原文化传承发展、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五个窗口”。

顾鹏飞表示,秭归将厚植绿色本底,打造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的窗口。将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坚决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四条底线。立足秭归实际,打造长江三峡生态保护修复新样板、百里西陵峡生态新廊道、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如何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顾鹏飞表示,秭归将锻造产业长板,打造三峡绿色低碳发展的窗口。围绕主导产业集中、产业园区集聚、科技创新集成,聚焦绿色食品、光机电、清洁能源、建筑建材和文旅健康“4+1”主导产业布局,奋力打造五个百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顾鹏飞表示,秭归将凸显山水意象,打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窗口。构筑 “一城引领、一轴联动、三圈协同”的城镇空间格局。优化“一主三园”的紧凑型、组团式县城空间格局。建设诗歌之城、龙舟之城、橙子之城、健康之城、旅游之城。提高“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城镇功能品质,突出产业个性,彰显文化属性,增强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力和吸引力,带动人口就近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秭归将加快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宜昌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支撑。”顾鹏飞表示,秭归将擦亮文旅名片,打造屈原文化传承发展的窗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旅融合、资源整合、区域联合、产业聚合四篇文章,擦亮三峡山水、大国重器、屈原文化、四季鲜橙四张名片,打造长江三峡旅游核心目的地。

秭归地处三峡大坝坝上库首,在枢纽赋能上占有特殊地位。顾鹏飞表示,秭归将提升枢纽能级,打造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窗口。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及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长效扶持政策机遇,构建“高速通全境、铁路进秭归、管道到港口、航运成中心、干线联网络、节点变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建设“铁水公管”多式联运模式,形成多层次、多方式、多通道的三峡枢纽联运体系,打造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核心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胡兴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9 19: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水运新通道背景下夷陵区港口建设方案研究


宜昌市夷陵区港航建设养护中心
2023年9至10月**采购意向:

《三峡水运新通道背景下夷陵区港口建设方案研究报告》编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9 22: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典型案例|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经验

国家治理杂志 2023-09-19 15:01 发表于北京

2021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X、交通运输部D组书J杨传堂率全国政协调研组,在湖北督办调研关于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时指出,近年来,湖北省委省ZF充分发挥地理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的优势,在交通运输领域将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快调整运输结构作为先手棋,加强政策制度创新,在强化基础设施衔接、拓展多式联运网络、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长江黄金水道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成效显著,为加快推进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有力支撑。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是连接四方的枢纽地带。长江“黄金水道”中段和京广线、京九线在此交汇,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武汉市更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近年来,湖北省以长江干线港口为依托,以铁水联运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一体融合、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和物流综合水平。2019年10月,湖北省被交通运输部确立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多式联运”,是多种(两种及以上)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乃至管道运输,各有其优点,也有各自的不足。发展“多式联运”,把上述多种运输方式有机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平衡运输时效性和运输成本,满足全社会对商品、物资流通的多层次需求。湖北省探索的“多式联运”,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系统谋划布棋局示范引领拓发展

想要落好“子”,首先心中就要有“棋局”。湖北省交通厅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宝贵经验和重要原则,将系统谋划、系统推进贯穿发展始终。先后组织开展了《湖北省多式联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湖北省多式联运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多式联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长江经济带集装箱江海联运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多式联运健康快速发展。此外,武汉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打造四大工业板块之一的大临港经济区,以阳逻为核心的900平方公里被整体纳入,吸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沿江布局,已累计引进各类产业项目180个,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世界500强和中Y直属企业中的18家在此落户,阳逻经济开发区已是中部地区投资最集中、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在系统谋划下,湖北省“多式联运”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如中铁武汉局集团公司投资9000万元,修建鄂州北到三江港港区铁路,实现铁矿石大宗货物“公转铁”。2020年,铁路运输404万吨,相当于减少载重汽车运输25万台次。2020年7月1日起,中铁武汉局集团公司货物运杂费迟交金,由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同时,针对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相关部门分别出台了29项、158项价格下浮政策,分别降低“多式联运”企业成本1.03亿元、3.21亿元。

积极开展“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是湖北省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十三五”期间,湖北省交通厅积极争取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组织开展省内多式联运试点示范。2016年,湖北省交通运输部等十八部门下发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发展的通知,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示范工程,该项目于2019年已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在武汉阳逻铁水联运——第一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引领下,黄石新港铁水联运工程成为第二批国家示范工程,在2018年,武汉粮食物流、宜昌翻坝运输、鄂州公铁水空联运3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前全国共开展三批次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共70个项目入选,湖北省就有5个项目列入其中,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此外,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推进武汉、黄石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滚装运输,探索试点铁路驮背运输,拓展食品、医药等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市场,发展“高铁快递”服务。依托航空货运枢纽开展空陆联运,支持发展卡车航班。鼓励开辟和发展至武汉港、黄石港的集装箱喂给航线,创新水上穿梭巴士等联运模式。开辟武汉新港至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近洋集装箱航线,创新班轮化组织模式。依托黄石棋盘洲港区、宜昌枝城港区、襄阳余家湖港区和荆州江陵港区,开展粮食、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多式联运试点工作。

▲调研组一行在湖北实地调研

形式多样成体系强基补短解难题

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牵手”中欧班列和江海直达班轮,以多样化的运输形式为“一带一路”服务。武汉至上海洋山港已实现“天天班”运营,武汉至东盟四国、武汉至日韩等到上海港“水水”中转的集装箱品牌航线不断巩固,长江航道已成为中部地区对东盟、日韩等国家的重要水运物流大通道。黄石新港在长江中上游率先实现了铁路与港口水运无缝对接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宜昌枝城港区开通散改集公铁水联运路线,促进了“互联互通”的铁水联运网络和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此外,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与湖北省发展规划的对接,共同推动完善物流场站布局,有序推进沿江、沿铁路物流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沿长江和国家物流大通道逐步建设或改造一批集装箱和大宗物资集散基地、多式联运站场;不断推进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不断推进铁路进园区、进港区,打通港区、园区“最后一公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不断完善省际、省内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沿江、武西、京九等高速铁路骨架网,完善武汉与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核心城市高铁多通路连接格局;不断推进京港澳、沪渝、福银等高速公路重点路段提质扩容,加快打通鄂湘、鄂渝等对接周边省市的省际出口路,开展武汉都市区环线建设,提升公路网整体供给能力;不断加强沿江港口高等级航道建设,打造通江达海的港口内河航道集疏运体系。

“多式联运”的特点是“多”,而其核心则在于“联”。通过有机组合多种运输方式,为客户提供最适合、性价比最高的运输服务。多式联运既要无形对接,又要有形对接。“十三五”期间,为加快推进铁水联运,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聚焦当前“多式联运”发展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注重加强铁路、公路与港口、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衔接,重点推进武汉新港江北铁路、蒙华铁路、黄石沿江铁路、三峡翻坝运输体系等重点项目建设。具体如:重点培育、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入场,积极发展货运代理,广泛推广“一单式”货运代理模式;充分发挥大型运输、物流公司的引领作用,开辟物流新线路,提升湖北物流枢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推动物流作业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企业间作业标准互认工作,降低企业协作成本(或货物转运成本);彻底清理物流领域(特别是长江沿线地区)的ZF补贴行为,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把物流流向优化、运输方式提升真正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夯实物流引领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此外,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长江航道“645”工程、汉江航道整治工程进展顺利,连接长江和汉江的江汉运河已建成通航,碾盘山以下航道提升为千吨级航道。一批重点港口枢纽的集疏运项目纳入国家及省相关交通规划。鼓励主要港口疏港铁路延伸建设至码头前沿,减少港内转运环节。统筹全省港口功能布局和结构,推进港口一体化,重点提升武汉港货物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加强配套物流设施和联运体系的规划。新建、改造了一批设施装备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的多式联运专业站场。

信息互联享多赢融合发展赋效能

信息时代,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治理,要善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湖北省加快推进主要港口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形成了“互联网+物流+贸易+金融”的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了以科技驱动物流转型升级,以平台支撑物贸一体服务的运营模式。用户登录平台后,就能实时获取货物全程物流相关信息,及时预判和降低物流风险。此外,该平台聚焦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建成创新发展的平台,充分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创新驱动,为核心企业提供上下游产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成长型中小物贸企业提供物流、贸易、保险等一站式服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简单、便捷、节省、高效的全程物流服务,提供最优最快、经济实惠的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促进降本增效、加速节能降耗,依托“线上+线下”“虚拟+实体”,让更多优秀企业联盟合作、互惠多赢,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筑供应链市场,为企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具体如:武汉市港发集团打造的“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平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以多式联运物流贸易服务为基础,商业保理、融资管理等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核心,物贸信息及增值服务为延伸,聚焦“硬基础”,瞄准“软实力”,努力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核心企业作用,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全方位、一站式”的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破解物流行业难题;武汉港航发展集团下属长江新丝路公司开发的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多式联运信息交互;宜昌多式联运信息系统一期现已上线运行;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序推进。

高质量的交通物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彼此协调和共同努力。多式联运具有重构产业链的功能特点,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跨主体的“门到门”业务流程再造,能够有效推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促进交通运输、物流、商贸、装备制造、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等关联产业的多业联动与跨界融合。为有效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处理好多式联运与当地产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多规合一”,以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为中心,合理配备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建设,把交通物流业发展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实现由多式联运独自发展向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以高质量物流带动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如:湖北省注重长江沿线城市重点产业与多式联运的深度融合,宜路则路、宜水则水,充分发挥多式联运接通产业链、延伸产业链的强大功能,着重发展运贸一体、运产一体、运融一体等模式,着力打造运输与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

湖北省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三点启示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省多式联运发展谋篇布局、夯基垒台、建章立制的关键时期。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按照强化全省交通“硬联通”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强基补短、升级促能、统筹融合,抓实抓细湖北多式联运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和任务落地。湖北省多式联运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示一:处理好“硬条件”与“软实力”的关系,实现由以基础设施供给为主向软硬协同转变。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装载转运设备、信息平台等为代表的“硬条件”是多式联运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在发展多式联运起步阶段一般以“硬条件”的投入为主,加快构建满足要求的基础设施。但提高联运组织效率,也需要关注法规标准、规范规则、市场秩序以及技术创新、政策支撑等“软实力”的提升。“硬条件”改善相对容易,“软实力”改善难点多、难度大。当“硬条件”渐成规模之时,则需下大力气对“软实力”进行攻坚克难,破除瓶颈。当前,湖北省已经建成“两横三纵”运输通道主骨架,以武汉新港为龙头,以宜昌三峡物流中心、黄石新港、荆州组合港、襄阳新港为支撑的港口群,以及一批专业化的多式联运专业站场。调研组认为,一方面,需要继续不断完善和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通道、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运输组织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发展市场环境,细化鼓励政策,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从而夯实“软实力”与“硬条件”协同发展的基础。

启示二:处理好个体与全局的关系,由点状线状发展向网络立体拓展转变。多式联运具有跨方式、跨区域、跨国境等特征和网络化运行、高效化协同和一体化运营的内在要求,追求的是运输全链条、服务全过程的全局性效益最优。任何单一的运输方式、单一的部门、单一的企业,都无法独立完成,需要跨部门协同,多市场主体合作,形成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标准共商、利益共赢的全新格局。因此,湖北省多式联运项目与业务开展,要进一步强化多式联运链条中不同运输方式、不同所在区域、不同类型企业由松散式协作向深度融合转变,进一步实现利益捆绑、抱团发展,建立更加紧密型合作实体,不断完善港口、铁路、腹地的点-线-面相配套、水陆空相衔接的网络化、立体化发展格局,从而进一步实现更大范围网络协同和要素集成。

启示三:处理好ZF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实现由ZF推动向市场驱动为主转变。发展多式联运需要ZF和市场同向发力。近年来,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在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推动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多式联运的高质量可续发展关键在于更多激发市场内生动力,需要广大企业更为深入的产业实践,需要完善以市场价格和服务治理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湖北省交通运输部门还应进一步鼓励本地港口、物流、铁路骨干企业,集中核心资源,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重组整合,组建多式联运龙头企业,拓展网络,优势互补,提升服务,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主导力量向市场转移,形成市场主导、ZF推动的共治局面。

湖北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美丽中部绿色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调研组认为,自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湖北以其独有的区位特点与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战略链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仍将以新视野、新理念系统谋划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多式联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硬联通问题,不断提升多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为加快推进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

【执笔:陶建群、宦宸、王克】

来源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2021-2022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
原文标题 | 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经验
作者 |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原文责编 | 周 艳
新媒体编辑 | 王 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0 22: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建设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3-9-20 22:21 编辑

——《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时间:2023年9月20日
来源:三峡日报


宜荆荆都市圈三年行动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环绕 半小时朋友圈指日可待

为共同推进宜荆荆都市圈交通高质量发展,近日,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四地共同制定《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开新局、两年出成果、三年成示范”目标,建设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今年,宜荆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实现破题开篇。到明年底,宜荆荆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将基本形成,都市圈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初步实现宜荆荆都市圈机场一体化运行、长江内河港口联动发展;在第3年,形成2小时省域交通圈、1小时城际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区和合作发展示范区),在内河航运、多式联运、数字交通、美丽交通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带动的重点项目和试点经验。

主要任务

构建交通枢纽集群,打造集聚型交通

构建三峡翻坝转运枢纽

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推进重点港区疏港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翻坝铁路和油品管道建设,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衔接。

宜昌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三峡翻坝综合转运体系和长江中上游对外贸易中转基地;
荆州建设华中地区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荆门建成鄂中西高铁快件物流枢纽和快件分拨中心;恩施建成武陵山区域综合客货运枢纽。

优化完善综合客运枢纽

推进宜昌北、兴山、当阳西、公安、石首、荆州西、荆门西、京山南、钟祥南、恩施南、利川、鹤峰等综合客运联运枢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三峡机场、沙市机场、恩施机场等配套客运站,三峡客运码头、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客运码头建设,实现城际客运交通网多种方式相互衔接。

建设协同联动的航空枢纽

增设至国内主要枢纽机场和重要旅游城市的空中航线,加密航班,增开国际航线。

加快推进宜昌三峡机场改扩建、荆州沙市机场改扩建、恩施机场迁建工程及荆门机场前期工作,启动钟祥、京山、枝江、兴山、石首、洪湖、利川等一批通用机场建设。

完善漳河通用机场配套设施,联合湖北航空学院共同打造通用航空职业教育集中区,构建集研发制造、运营维护、教育培训、体验休闲于一体的通航产业体系,创建国家特种飞行器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通航产业创新中心。

探索在城市群内核心景区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开辟城市群低空通航线路。

畅通综合交通网络,打造活力型交通

打造横向综合交通立体大走廊

加快实施沿江高铁武汉经宜昌至涪陵段,沪渝高速、沪蓉高速扩容改造,加快推进武汉经天门、荆门、宜昌、巴东至重庆新建,武汉至松滋高速改建前期和建设,规划研究荆门至孝感高速公路。

积极推进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

构建纵向综合交通协同大骨架

推进呼南高铁建设,推动安恩张、恩黔铁路谋划工作,推进荆沙铁路扩能改造,加快荆岳高铁前期工作。

加快呼北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建设,推进十堰至宜昌、襄阳至宜昌、建始至奉节、沙公高速南延至安乡和监利至华容高速建设,规划研究十堰至宜昌高铁、远当铁路北延,武贵高铁、焦柳铁路扩容改造。

推进二广高速襄荆段扩容、荆门经潜江至监利高速公路荆门至沙洋段、荆门至随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规划研究武汉至松滋西延、当枝松南北延伸、巴张高速野三关至湖南省界段、利川至云阳、利川至黔江的高速公路。

建设融合高效城际交通大网络

打造“环形+放射”状的快速城际通道,构建县域块状经济圈环线。重点推动宜都、枝江、当阳、松滋、东宝区跨区合作,当阳、沙洋漳河毗邻区,江陵、盐卡、车阳河和兴山、巴东、秭归等铁水联运区,长阳、五峰、巴东、建始等环清江绿色发展区的组团交通循环,实现组团间串联成环。

加快实施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荆门至荆州、宜昌至荆州城际铁路,构建都市圈铁三角。

加快实施宜都至来凤高速、当阳经枝江至松滋高速、二广高速荆州绕城段、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线、陡山沱过江通道及接线、红花套过江通道及接线、枝城大桥及接线、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观音寺长江大桥等项目。

畅通提质增效干线公路大循环

实施普通公路干线“瓶颈路”拓宽工程、区域间通道提质工程及农村公路边界“断头路”联通工程、“骨干路”提质工程,实现宜荆荆都市圈一级公路连线成网,宜荆荆恩城市群市际间二级公路多路径通达,毗邻县市(区)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毗邻乡镇三级以上公路连通,毗邻行政村等级公路连通,实现普通干线公路通道均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收费高速公路走廊带均有1条免费的二级及以上公路并行。

彰显“水、联、智、美”,打造特色型交通

建设全覆盖内河航运体系

推进长江航道“645”整治武汉至宜昌段工程,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实现5000吨级船舶直达宜昌。

实施汉江、汉江运河、清江、松西河、虎渡河、内荆河、浰河、西荆河江汉航线等干支航道整治,加快汉江碾盘山、兴隆枢纽船闸改造,研究汉江襄阳至兴隆航道整治。

探索开展区域性航运经纪、金融、保险、人才等航运服务共建、资源共享,打造三峡航运服务中心,推动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宜昌船舶审图中心,打造宜昌船检保障中心,提升区域性船检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探索推进校企培训模式,进一步壮大培训规模,增加线上培训方式,加强与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江海航运人才合作交流,打造三峡航运人才交流中心,夯实航运人才支撑体系。

构建通江达海多式联运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强化铁路、公路与港口、货运枢纽的衔接,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加快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

加快完善水铁公空等多措并举、衔接顺畅的联运转运体制机制,推进联运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各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加强试点示范创建,做好多式联运建设经验和平台成果的应用推广。

强化沿江区域协作开发、模式创新,积极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城市、国家或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打造全省多式联运示范标杆。


搭建数字交通大平台

充分利用四地交通信息平台,打通不同经营主体、不同行业和四地之间的数据分割,建成城市群智慧交通数据中心。

积极推进旅客运输票务一体化,打造城市群联网售票平台,实现旅客联程联运。

打造山水旅游风景道

积极谋划区域美丽公路共建示范线路,完善沿线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推动普通国省道品质提升。

利用四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打造G318资源旅游路、G347产业发展路、G348交旅研学路、G351原野生态路等4条横贯东西的高品质美丽公路,推进荆门“北片区百里画廊”和荆门、荆州间交通旅游联通工程和恩施“千公里旅游公路”建设。

推进清江全线绿色航运发展,加强航道整治、港口建设、道路建设与沿线的旅游资源开发、城镇发展的有效衔接,助推清江画廊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打造便利型交通

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运输服务体系

组建三大客运一体化联盟,联合推行城际客运公交化。开通重点旅游景区之间和景区到交通枢纽的直通车,打造道路客运联盟;联合开通小飞机空中通勤巴士,三峡机场与荆州机场、恩施机场、荆门漳河机场共同打造通勤飞行联盟;在荆州城区、宜昌城区、巴东城区联合开发游轮观光,打造游轮观光联盟。

打造三大货运联盟。联合云贵川渝及长三角城市群建立长效机制,打造翻坝转运联盟;以巴东港、白洋港、姚家港、枝城港、荆州江陵港、盐卡港、车阳河港、汉江钟祥港、沙洋港为依托,构建公水铁多式联运联盟;联合商务、邮政部门,推进电商、快递企业共同让利,打造都市圈快递包邮联盟。

构建重点领域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

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等关键问题。

探索性推出“普通货运经营许可、普通货运道路运输证配发、普通货运车辆年度审验、普通货运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换补发和变更、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等高频事项跨区域通办,打造“异地代收代办、协同办理”的跨区域通办服务新模式。

建立完善圈内互认的企业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推进合法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打造信用交通联盟。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 通讯员 戴振华)


宜荆荆恩4市州签订备忘录
深化交通 互联互通工程建设


9月1日,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四市州签订《深化宜荆荆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备忘录》,内容主要包含2023年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两个部分。

2023年工作目标

加密铁路路网

加快建设荆荆高铁、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推进襄阳至常德铁路、沿江高铁恩施段、长荆铁路和荆沙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启动翻坝铁路东延至公安路线方案研究。

完善公路路网

推进沪渝高速、二广高速、武汉至重庆高速等国家高速公路网扩容升级,推进当枝松高速、宜都至来凤高速等省高速公路网联通,加快都市圈硬联通工程建设,年内223省道沙洋县蛟尾至荆州界段等建成3个项目,结合省道网规划调整,启动429省道荆州延伸至宜昌等路线方案研究。

提升航运能力

深长江、畅汉江、通支流,推进航运能力提档升级,推进长江航道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整治工程等项目。

做大民航市场

积极开展民航合作,培育民航客流。

深化行业协作

在联合治超、长江经济带船舶与港口污染物防治、多式联运示范区创建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工作措施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建立推进宜荆荆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项目季度联席会议机制,重点协商解决跨区域交通项目统一技术标准、专题报批、建设协调等方面问题。

向上争取政策支持

围绕宜荆荆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共同争取中省在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的支持。

加强业务交流合作

联合开展治超、长江经济带船舶与港口污染物防治和水上应急救援等工作。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 通讯员 高海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3 08: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发布时间:2023-09-22 08:49
来源:湖北日报

我省加快构建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多式联运“千帆竞发”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湖北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省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全省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着力推动我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开辟39条多式联运航线

9月1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襄阳小河港看到,汉江边一派繁忙,大型门机挥舞,4个泊位停满千吨级船舶,还有几艘船舶在江面等待靠岸。“去年,小河港货运吞吐量为13.6万吨。今年1至8月,吞吐量达44.5万吨,较去年全年增长3倍多。”小河港相关负责人介绍,货主为襄阳川发龙蟒、龙佰钛业、嘉施利等企业,加之宜城发电厂位于小河港附近,主要出港货物为煤炭、硅灰石、铁粉等,进港货物主要为硫磺。目前,小河港已开通26条航线,水运至省内武汉、荆州、宜昌及湖南、四川、福建、江西等地,并可出海至泰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降低物流成本,水运优势无可替代。据船公司测算,每吨货物每公里公路运费约为0.25元至0.3元,铁路运费约0.12元,水运汉江上运费约0.04元至0.08元,长江上运费约0.015元至0.025元。湖北一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栾新国称,货物直接从武汉阳逻港走水运到小河港,且每艘船舶的运载量超过千吨,物流成本直接降低一成。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多式联运是重要一环。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推动供应链与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相结合,加快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积极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降低物流成本。

放眼江河,鼓角声声,多式联运建设在湖北江段“千帆竞发”,多式联运线路稳步拓展。武汉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已实现天天班运营,“泸汉台”集装箱近洋航线、武汉至东盟四国航线、武汉至日韩航线等水水中转航线不断巩固……在湖北,外达欧亚、内联江海的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水水直达、公铁联运(中欧班列)、水陆滚装、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网络初步成形。目前,全省已累计开辟集装箱航线35条、多式联运航线39条。

三级以上航道达2090公里

发展多式联运,打通新航道是关键。

记者在襄阳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建设现场看到,新唐白河大桥桥面开始挂篮施工,桥面距离水面约22米,主航道主跨125米,可满足千吨级航船通行,该桥计划明年4月建成。投资14.07亿元的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总长61公里,项目内容包括航道工程建设、新建唐白河大桥以及双沟枢纽工程建设等。项目建成后,将与江汉运河、松西河航道形成贯穿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南北向水运大通道。

航道更畅通。目前,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建成投运,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一期竣工,万吨级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武汉至宜昌段航道水深提升至3.8米。茅坪港疏港铁路、三峡翻坝运输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加速推进,多层次、多通道的三峡转运体系加快形成。汉江中下游航道高标准贯通工程稳步推进,孤山枢纽和雅口枢纽基本建成,碾盘山枢纽船闸建成通航,新集枢纽建设加速推进,已实现钟祥以下千吨级航道贯通。唐白河航运工程全面开工,南北向水运新通道建设加速推进。据悉,全省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090公里,对内沟通三大都市圈、对外辐射周边省份、通江达海的水运主通道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开展了8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0个以上省级示范工程创建,培育20条以上精品线路。重点推进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核心枢纽、黄石多式联运物流园以及宜昌茅坪港疏港铁路等建设,到2025年,三大都市圈综合货运枢纽的市州覆盖率将达到100%。

(戴辉、石斌、潘庆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3 23: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长江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时间:2023年09月23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3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家驹)

9月23日,新时代长江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老交通”智库联合主办。

▲新时代长江绿色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受访者供图

中咨公司D委书J、董事长、总经理苟护生在论坛上表示,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担负着中国式现代化新使命,需要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苟护生认为,长江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首要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核心在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重点在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他表示,中咨公司将与三峡集团等有关各方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为推动长江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三峡集团D组书J、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生于三峡,长于长江。三峡集团与中咨公司从三峡到白鹤滩、从大水电到大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

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全面推广“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建好做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

论坛上,中咨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老交通”智库主任胡希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分别以《新时代长江航运发展战略》《极端气候对长江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关于长江清洁能源与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此外,论坛期间还分享了《新时代长江航运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围绕新时代国家战略对长江航运的发展要求、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发展趋势、长江黄金水道运输需求、长江航运绿色发展、重大枢纽工程综合效益发挥、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供业内专家学者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0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成品油翻坝项目第二条隧道贯通

时间:2023年9月24日
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9月20日,三峡枢纽江南成品油翻坝项目长输管道工程土地岭二号隧道顺利贯通,成为全线实现贯通的第2条隧道。项目全线共有18座隧道,目前已开工16座,已贯通2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6 22:2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领D赴宜昌地区考察拜访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3-9-27 09:10 编辑

长航集团 2023-09-26 18:44 发表于湖北

9月25日,长航集团董事长张翼、总经理丁磊一行赴宜昌拜访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并实地考察湖北宜都市相关项目。

上午,张翼一行参观了三峡船闸、升船机平台及集控室,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局长齐俊麟进行了座谈交流。张翼对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一直以来支持长航集团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希望双方充分发挥优势,在船舶过闸运行组织方式研究、三峡新通道及翻坝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绿色智能技术开发应用、新能源动力船舶过闸政策优化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提升船闸安全、保通保畅能力,更好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齐俊麟对张翼一行表示欢迎,听取了长航集团前期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介绍。他表示,愿与长航集团深化政策、科技、业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船闸通航保障能力。他希望长航集团发挥央企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过闸优惠政策,通过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创新船舶过闸运行组织方式,提高船舶过闸运行效率,积极参与三峡翻坝综合运输体系研究,促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长航集团副总经理刘光耀、张雅参加座谈交流,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长航集团相关部门及单位参加上述活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7 0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代表团建议实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工程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3-03-11 12:48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干线流经最长的省份,水运优势突出,湖北全省水路货运量、武汉港直航业务量连续三年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但湖北宜昌至武汉段现状航道水深仅3.5-3.8米,长江航道“645”工程实施后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水深也仅能达到4.5米,低于上下游6米以上航道水深,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受阻,减载、过驳增加物流成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认为,实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工程,将有效解决三峡枢纽“卡脖子”和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碍航的问题,是全面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工程由三峡水利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水利枢纽航运扩能工程两部分组成,匡算总投资491亿元。荆汉运河工程起于松滋市松滋口、止于武汉市东荆河口,拟新建236公里运河,估算总投资784亿元。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工程建成后,将与已建成投运的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形成有效衔接,万吨级轮船经荆汉运河、三峡水运新通道直达重庆,预计缩短航程260公里、减少运输时间约14小时、每年降低物流成本300亿元,可极大提升长江湖北段航运效率。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认为,第一,这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需要。解决长江航运“中梗阻”问题,贯通重庆至长江口万吨级船舶深水航道,是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的必要措施,是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保护法》中“畅通长江黄金水道”“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要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中游城市群与上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下游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通道,符合“三新一高”的发展要求。荆汉运河将成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新主轴,沿岸可规划建设5个万吨港区和临港产业带,构建武汉至宜昌城镇化走廊,推动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助推武汉城市圈升级版打造和“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2035年、2050年荆汉运河带动形成的经济增加值预估将达到约4000亿元、7000亿元。

第二,这是构建江汉平原水网的需要。长江荆江河段北有江汉平原、南有洞庭湖平原,区域内水系发达,河湖渠网密布。受历史上江湖关系持续变化影响,江-河-湖沟通联系不畅,导致区域内部分河道枯水季节断流、河道水体流动不畅、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荆汉运河建成后,可连通形成江汉平原大水网,改善区域灌溉供水条件(受益802万人,耕地面积1033万亩),解决四口河道、四湖水系、东荆河、通顺河等河道的枯季断流问题,对湖泊、湿地和垸内河湖生态补水,提升区域的供水、灌溉、生态、防洪等保障能力。

第三,这是构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的需要。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与长江“双肾”之一的洞庭湖自然连通,河网及湖泊密布,属长江流域典型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分布有长江旗舰物种白髂豚、长江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区和“四大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所涉河段占总河长的58%。大规模航道整治对水生生物栖息地的影响非常大,且随着未来航运需求增长,影响将进一步加大。荆汉运河建成后,不仅助推“能耗低、污染轻、运能大”的绿色航运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而且形成“双水道”格局,有助于给长江干流“减压”,长江现状河道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区域航运,将长江干流2050年船舶通过量从12.8万艘次降低至2.8万艘次,落实对珍稀水生生物的抢救性保护。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建议:一是恳请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早开工。二是恳请国家有关单位尽快启动荆汉运河项目预可行性研究,从通航、灌溉、防洪、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和城镇化布局以及对全流域影响等多方位论证其可行性,并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规划之中,待条件具备后尽早实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7 12: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跨越30年的双向奔赴,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节选)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3-9-27 13:08 编辑

原创 白龙岗纪事 白龙岗纪事 2023-09-27 11:20 发表于湖北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

今天(9月27日)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

出发之时,三峡集团肩负着中华民族苦等百年的治水梦想,开启筚路蓝缕的圆梦之旅;而立之际,三峡集团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

30年来,宜昌与三峡集团并蒂连枝,一路风雨同行,并肩成长,回望30年,宜昌为三峡,三峡为宜昌,有一种血液互溶的绵绵深情。

今天,我们送出一份祝福:三峡集团,而立快乐!

在三峡工程建设和服务的宏伟事业中,宜昌市与三峡集团结下深厚友谊,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双方建立高层会商机制,定期研究协商重大合作事项。宜昌市全力服务三峡工程建设,及时协调工程建设中需要地方ZF解决的问题;全力服务三峡工程运行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全力支持三峡集团改革发展,顺利完成“三供一业”和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全力支持三峡坝区剩余土地的永久土地使用权和坝区房证办理、宜昌生活基地建设、新冠**防控等工作。

未来,三峡水运新通道等工程必将是带动企地再次精诚合作、再次腾飞的重大机遇。


▲郑家裕 摄
文 / 东明 通讯员 / 李昆
部分素材来源三峡小微
编辑 | 刘茜  编审 | 欧红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4 19:2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证城长|第三条隧道贯通

宜昌城发集团 2023-10-04 18:58 发表于湖北

9月28日,三峡枢纽江南成品油翻坝油气管道项目张家台子一号隧道双向掘进顺利贯通。这是项目自开工以来贯通的第3条隧道。

张家台子一号隧道,位于夷陵区三斗坪镇秋千坪村,全长692.68m,设计纵坡坡度为5.72%。隧道洞内施工面临着作业面狭小、出渣慢、坡度大、掌子面渗漏水严重等多重挑战。掘进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超前水平探孔、加深炮孔、地质雷达及TSP等探测手段,对前方围岩进行精准预测,同时采取一炮三检、有害气体检测等多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推进。

来源:城发投资集团
编审:宜昌城发集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9 14:03 , Processed in 0.08826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