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数据时讯] 【近日省府关于洛阳的新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2 19: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fu379 于 2019-5-22 19:30 编辑
华夏骄子1 发表于 2019-5-22 19:15
洛阳话不是落后的,过时的,更不是负担;相反 ,洛阳话保留了历史深处的独特基因,洛阳发音拥有非常深厚 ...


伙计,冷静点,咱们现在讲的洛阳话,跟历史上的洛阳话是两码事,你这样说别人会笑话我们的,说什么现在的洛阳话保留有历史基因,真的有点扯了。现在的洛阳人,大多数都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等地移民过来的,我也是。我敢说,如果古人能复活,咱们现在讲的洛阳话,他肯定听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1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ghost0379 发表于 2019-5-22 19:09
嗯,我那是音译。大概普通话就是:“太不象话、太不是样”的意思。

不识眼儿
不识叶儿
应该只是局部发音差异,意思是差不多的。
我位于偃师东南部,也是发音不识叶儿(这个儿不是普通话的儿化音,接近方言蛾儿的音),
不过意思更偏向于“不知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1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afu379 发表于 2019-5-22 19:26
伙计,冷静点,咱们现在讲的洛阳话,跟历史上的洛阳话是两码事,你这样说别人会笑话我们的。

有啥冷静不冷静的,爱笑话不笑话,我就是以说洛阳话为荣,那些数典忘祖的差窍货爱咋笑话咋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19: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d1961 发表于 2019-5-22 12:48
即然要付中心,就应该限制一个中心独大,二者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付中心就是空话

显然防止一个中心独大的方式,应该不是限制那个大的中心,应该是把另一个中心也发展大。
如果两个中心一起做小中心,那还不如只做一个大中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19: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怒独僧 发表于 2019-5-22 19:29
显然防止一个中心独大的方式,应该不是限制那个大的中心,应该是把另一个中心也发展大。
如果两个中心一 ...

希望李亚同志再干三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19:3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话不如听,不过涧西则基本是普通话,但如果你到郑州则全是当地话太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19:5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识叶儿,郑州也说,我姥姥妈妈都这样说,就是知足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0:5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洛阳不识叶儿?还是说省府不识叶儿?没看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1: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fu379 于 2019-5-22 21:06 编辑
华夏骄子1 发表于 2019-5-22 19:28
有啥冷静不冷静的,爱笑话不笑话,我就是以说洛阳话为荣,那些数典忘祖的差窍货爱咋笑话咋笑话。


你咋像个小孩子,呵呵,真搞不懂你这是在爱洛阳,还是在黑洛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骄子1 于 2019-5-22 21:49 编辑
afu379 发表于 2019-5-22 21:05
你咋像个小孩子,呵呵,真搞不懂你这是在爱洛阳,还是在黑洛阳。


”你咋像个小孩子“,这句话说的像是你自己说自己;其实你不懂“识眼儿”不用不好意思,我回应的是那位网友‘ghost0379’,交流下洛阳的方言,洛阳语言对中国历史确实是有非常大的贡献,洛阳语言也是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历代洛阳语言语法发音都有变迁,夏朝到商代肯定变迁了,商代到周代变迁了,周代到汉代也变迁,不光发音,连字体也从原始文字演化为甲骨文,再从甲骨文演化为金文,再从金文演化为小篆,从小篆演化为魏碑,从魏碑演化到隋唐成了楷体;汉代的洛阳的语言与几百年后北魏洛阳的方言有很大的差别,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是根据洛阳音、金陵音为基、为参考的;到了宋代,语言发音稍有变化,陈彭年,丘雍又根据《切韵》、《唐韵》,结合汴洛音编成《广韵》,元代周德清又依据北方音韵(洛阳音)编成《中原音韵》;明初,朱元璋又命乐韶凤、宋濂参考中原雅音编成《洪武正韵》;以上是洛阳话发展的一个简单的历程。不管首都在什么地方,历朝历代都会参考洛阳话,编撰音韵,推广到全国,虽然在清代后期,洛阳话的主流地位被东北话代替,但也不是妄自菲薄的理由呀。有很多资料记载(家谱、历史文献等),洪武年间,从人口相对稠密的山西洪洞移民点迁移到全国各省,数百万人口。但是,不能绝对的说当时洛阳地区没有人了,全是山西迁移过来的吧?既然洛阳有原住居民,就不能说洛阳话就是明朝的山西话,山西移民到了洛阳后,与当地百姓杂居,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明朝的洛阳话,现在山西临汾话与洛阳话有多大的差别,想必一听就能立马分辨出,那个是洛阳话,那个是临汾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1: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fu379 于 2019-5-22 21:21 编辑


明明自己有错误,别人给你指出来,你却,,,。好吧,既然你要坚持自己的错误,那算我多嘴了,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1: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夏骄子1 于 2019-5-22 21:47 编辑
afu379 发表于 2019-5-22 21:17
明明自己有错误,别人给你指出来,你却,,,。好吧,既然你要坚持自己的错误,那算我多嘴了,抱歉!


其实不懂自己的母语中的日常交流的能说不会写词语也不是啥大事,你不用不好意思,洛阳方言博大精深,历史信息蕴藏其中,能说不会写的多了;你该咋说就咋说,但不要动不动给人扣帽子,什么黑洛阳呀,什么什么的,都是桑梓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2: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fu379 于 2019-5-22 22:06 编辑
华夏骄子1 发表于 2019-5-22 21:44
其实不懂自己的母语中的日常交流的能说不会写词语也不是啥大事,你不用不好意思,洛阳方言博大精深,历 ...


不管对错,就这样,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吧。有点偏离帖子主题了,该归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23: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骄子1 发表于 2019-5-22 19:15
洛阳话不是落后的,过时的,更不是负担;相反 ,洛阳话保留了历史深处的独特基因,洛阳发音拥有非常深厚 ...

你是有见识的人,但这次的观点我不能认同!如今的洛阳话发音跟河洛古音真没关系!甚至和元末《中原音韵》明季《洪武正韵》时期的官话也相去甚远!实际是清中期形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3 00:0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若长风 发表于 2019-5-22 23:33
你是有见识的人,但这次的观点我不能认同!如今的洛阳话发音跟河洛古音真没关系!甚至和元末《中原音韵》 ...

多謝兄長抬愛,喜歡而已,談不上什麼見識。現在的洛陽話是從古逐漸演變而來的,繼承關係!其實在東晉時期,古河洛話(洛陽話)就已經不存在了,比如隋代初立,訂立音韻需要從金陵借鑒(晉朝衣冠南渡的關係),北方在五胡亂華一段很常一段時間,留下漢族平民百姓與胡人語言糅合,當然語言方面也不再純正,洛陽發言夾雜有不少的胡語發音,同樣的,晉代的衣冠南渡的畢竟有限,除了皇室,就是大貴族等,與當地的豪族融合,雖然在語言上可以影響金陵,但金陵方言的根基似乎更深。南宋時期原因相似,中原音韻沒有任何證據是全部洛陽話為基準,也沒有任何證據沒有采取洛陽話為基準。洪武正韻同理。現代洛陽話是從歷史走來的,兄說清代行成的也沒有什麼錯,因為語言是不斷發展的(但保留古音韻方面,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沒有保留),1950年代後,隨著澗西區的崛起,全國各地支援洛陽大建設的工人從四面八方匯聚洛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洛陽話(東北話很吃香)的發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0 23:11 , Processed in 0.08905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