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358|回复: 2

[经济发展] 硬件升级 未来冰城更宜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0 19:39:03 | |阅读模式
2014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简称国务院28号文件)出台,成为哈尔滨加快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机遇。眼下,哈市相关部门正踏着国务院28号文件中关于城市建设与转型的相关利好政策鼓点,稳步推进。

深入地下筑就一条更快捷的交通要道、攀上高楼为大片老建筑套上保温层,将市中心的老工业区迁出并让原址华丽转身……这些哈市近几年启动的庞大工程,其实只刚刚开了个头。

更加复杂又繁复的内容还在当前和今后:如何行进下去,并以此推动哈尔滨实现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转型——考验的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建设水平,更是行政智慧。

内外科“手术”求城市宜居

“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城市供热、供水等管网设施改造。结合既有建筑节能、供热管网改造以及热电联产机组建设,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暖房子”工程”,国务院28号文件对东北地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格外关注。

刚刚过去的严冬,让香坊区建北小区居民刘淑兰确信,她家告别了“屋里冻”。她所住的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冬天时窗户进风,室内温度始终在16℃左右。哈市实施的建筑节能改造,把她家窗户换成了塑钢窗,墙面贴上保温苯板,“室温一下升到了24℃。”

哈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及90年代的不少建筑存在采暖系统老化、能耗较高、室内热舒适感差等问题,去年450余栋建筑改造完成共惠及超3.6万户居民。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量改造今后将继续推行下去”。

“暖房子”不仅改善这个城市里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的还有城市环境。以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为例,被改造建筑可达到节能50%设计标准,每个供热期可节约标准煤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尘排放量分别超过9.3万吨、627吨、593吨和365吨。

这种改善,哈市从源头做起。

其中实施老城区包括供热、水、电、气、通讯等既有管网更新和新区管网扩容和源头生产供给能力建设工程,涉及新建改造管网总长超千公里,新建扩建供热厂、污水处理厂等源头性厂站35座。这意味着,整个城市都要进行一场漫长的内科、外科手术。

这些最基本的城市大规模基础建设,眼下在持续进行。

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与迅速拉开的城市骨架相比,原有基础设施历史的欠账累积程度之深。多年来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背后,既有设施是如此的脆弱与滞后。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已成为哈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过渡无法回避的“内伤”。

“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城市‘生命线’,更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市建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哈市今后的基础改造不仅仅是杜绝城市“跑、冒、滴、漏”的简单现象,其本质是要完善城市功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宜产宜居。

打通“动脉”破解发展命题

国务院28号文件对哈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态度显而易见:“加快哈佳、哈齐、哈牡等快速铁路建设,启动京哈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加快哈尔滨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大连、哈尔滨及其他符合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这不仅为冰城破解发展瓶颈提供重大支撑,也给冰城挖掘潜在发展空间带来更多可能。

全长17.47公里的哈尔滨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改变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人们在路上的时间从无法确定,实现可以合理掌控。即将展开的更多地铁线路建设将加速这种改变:按规划,冰城地铁网贯穿主城区,连通江北、纵穿哈南,总里程340公里。地铁2号线、3号线工程事宜目前正在推进中……

未来,冰城与外界人员流动、物资流转的时间成本也将缩短。

以哈尔滨为枢纽的现代化铁路网正在生长。在这个网中,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至牡丹江客运专线、至佳木斯快速铁路,建成后将使哈尔滨连接齐牡佳大和煤炭城市的铁路通道,由最长7个多小时骤缩至2小时。更大的机遇,在于铁路另一端联通着的国际与省际间的资源与能量,它们的获取今后将更加便利。

哈尔滨机场将带来更强大的吞吐力。今年,哈机场将大面积实施机场扩建工程,预计工程2017年竣工后,航站楼总面积将达当前的近4倍,货邮吞吐量17.5万吨、年起降航班14.1万架次。这意味着,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翻三番,达到1800万人次。哈尔滨与外界的交流将更加频繁。

不过,这些已实施或正启动中的宏大工程,也带出了一系列庞杂难题:地铁1号线开通尚如此波折,今后里程数是其近20倍的其他地铁线路所需的海量资金,该如何筹集;以哈尔滨为核心的更多高铁线路开通,哈尔滨如何确保自己成为“虹吸效应”的受益方,又该如何强化自身汇集经济要素的优势力量……这对哈尔滨而言,是场旷日持久的“十项全能”考验。

旧城改造“落实”城市转型

国务院28号文件明确提出,“从2014年起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规模,每年安排20亿元专门用于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坚持先规划后改造,提前制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搬迁改造”……

作为老工业城市,哈尔滨一直在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道。如何让既有城区的现代城市功能完美提升?振兴老工业并让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着“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鼓点,成为哈尔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

电碳厂前员工刘凤琴,曾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举全家之力置一处新房子,他们在这片老旧厂房林立、设施落后的工厂家属区“实在是待够了”。但现在,她和街坊邻居们却完全忘记了搬家的纠结,开始兴奋地期待家门口的变化——近期,香坊老工业区整体搬迁终于全面启动。

按照规划,这片占地7.47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将实施工企业搬迁、新产业培育、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等93个项目,这片落寞的城市空间由此将华丽转身,成为集城市综合休闲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态居住区、博览展示区、主题公园区和都市工业区等相融合的时尚之地。

香坊老工业区改造是哈尔滨城市转型发展的标志性节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担心:“这项庞大工程所需资金十分惊人,预计总投资430亿元,哈尔滨自身消化能力毕竟有限。”

但国务院28号文件无疑让冰城正在推进中的改造有了更多动力。

这次,哈尔滨踏着国家发展导向的节奏,想得更多。顺着“鼓励利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的政策脉络,哈市已谋划年处理120吨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日处理2000吨的西部综合处理示范园区……这些,将为快速转型的冰城做减法。

人们不妨大胆期待一下,在更现代、更宜产宜居后,这个城市到底还会发生什么令人欣喜的变化。


(来源:哈尔滨日报)
发表于 2015-4-20 23:08:06 |
给个冬奥会,比什么都强!
发表于 2015-4-21 08:51:37 |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0 17:20 , Processed in 0.06899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