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947|回复: 24

[规划建设] 广州按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13:33:44 | |阅读模式
6月13日,广州市人民**发布《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公示时间自2019年6月13日起至2019年7月12日。

该规划提出,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至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比2018年末的人口规模增加约510万。同时按照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发表于 2019-6-14 14:21:46 |
按2000万人口来配置肯定是不够的,应该最少按3000万人来配置,毕竟广州未来的发展需要很多很多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4:30:41 |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6-14 22:10 编辑

《草案》提出要建设全球重要交通枢。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至2035年,国际及地区直达航线数达190条,旅客吞吐量达1.2-1.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0万吨。

建设国际航运枢纽,至2035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邮轮年旅客数量达300万人次


建设国际铁路枢纽,至2035年,新增10条高铁,客运量达4亿人次,货运量达7700万吨。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4:37:12 |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6-14 22:12 编辑

轨道交通:2035年总里程增加至目前的4倍

《草案》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综合交通体系

升级轨道都市,要建设更紧密的城际直连轨道、更高效的市域轨道快线、更高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建设多层级轨道网络。至2035年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

据广州地铁公司公布的数据,2018年底广州地铁已形成了近500公里的线网格局,根据国家批复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预计到2023年,广州将形成总长约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换言之,《草案》提出的到2035年总长度2000公里,将是目前的4倍,意味着未来广州城市轨道线网线路长度平均每年将增加近90公里。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4:39:37 |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6-14 22:17 编辑

发展目标分三步走

《规划》明确广州目标定位。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2025年,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建成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交往强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进步凸显。

2035年,建成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细、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生态环境、文化交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

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绿色低碳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4:48:58 |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6-14 22:15 编辑

住房供应: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

《草案》提出要完善住房保障供应,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以此计算,广州平均每年将增加城镇住房近12万套。

根据原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在2017年印发的《广州市2017-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2017-2021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200公顷,年平均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40公顷,以保障建设75万套住房用地需求。以此推算,广州2017-2021平均每年计划新增的住房为15万套。

《草案》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3万-10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打造社区生活圈,培育社区中心。为满足居民在周末享用较高服务品质的设施需求,以3-5个社区生活圈打造服务人口20万-30万的组团中心。基础设施配置覆盖每个社区生活圈。

至2035年,郊野生态公园增加至约124处,城市公园増加至约120处,社区公园增加至约400处。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5:56:38 |

张来广州已经快一年了,这应该就是其施政蓝图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9:31:45 |
新增三个过江通道,金融城东区规划公布实施
2019-06-14 08:00 来源:南方网
  13日,备受关注的《金融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实施。规划显示,金融城东区定位以总部办公及配套功能为主,规划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该片区还将新增3条过江隧道——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喧悦新街隧道和琶洲东隧道,解决珠江两岸近江地区联系。

  四大组团:科技创新、总部办公为主

  金融城东区是珠江三个十公里“中十公里”的核心区域,也是东部沿江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片区南起珠江、北至黄埔大道、东起深涌(天河区界)、西至车陂路,总用地面积131公顷。现状用地主要以村庄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片区内已审批项目4处,分别是车陂村、前进村复建安置地块,黄埔大道东646号、AEC人民制革厂改造地块。

  根据最新出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金融城东区规划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含地下7.5万平方米),毛容积率1.98,净容积率3.52,沿江建筑高度一线不超过60米。规划就业人口9.1万人,村民安置房的居住人口6000人。规划区总可建设地块个数47个。其中,可出让地块28个,“三旧改造”项目地块3个,公共设施地块7个,安置地块7个,现状保留地块2个。

  金融城东区定位以总部办公及配套功能为主,未来金融城东区将规划形成四大功能组团——

  科技创新总部组团:以科技创新、总部办公功能为主。

  车陂安置综合组团:统筹落实车陂村住宅、物业复建安置需求,为邻近就业人口提供居住配套及商业服务。

  公共设施配套组团:以文化、医疗、交通功能为主,结合东圃地铁站,设置综合医院、文化设施、客运码头等项目,并统筹落实变电站等市政设施。其中配置500床的综合医院,沿环城高速西侧配置一个文化设施用地,设5000平方米公交总站,东侧配置220千伏变电站、垃圾转运站、环卫站、以及一个污水泵站。片区拟设置共38处公共服务设施,8处市政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6.89万平方米。

  综合商业办公组团:以商务办公、综合商业功能为主,依托三溪地铁站,以AEC人民制革厂城市更新项目为带动,打造现代活力的产业空间。

  对此,有规划专家表示,金融城东区的商务办公区量太大,缺少具有特色风情的商务服务功能区。专家建议,在紧靠着金融城东区的片区里,增加如博物馆、美术馆等风情区域,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来提升旁边土地的价值,也能够丰富金融城东区的多样性。

  规划效果示意图

  交通规划:新增3条过江隧道黄埔大道设置跨线桥和辅道

  金融城东区现有地铁4号线、地铁5号线,设有车陂南站、东圃站、三溪站三个地铁站;还有黄埔大道、临江大道等主干道。但有规划专家对金融城东区的交通状况表示担忧,现在黄埔大道的负荷已经很大,金融城东区建起来,该区域的交通负荷必然进一步增加。

  本次规划对珠江两岸现状通道进行了梳理。金融城东区内猎德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车陂隧道(在建)、东圃特大桥主要以过境交通为主,对南北向区域过境交通作用明显,但随着琶洲地区,金融城地区的规划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增加珠江两岸的微循环通道。规划将通过小出入口小转弯的做法,新增3条过江隧道——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喧悦新街隧道和琶洲东隧道,解决珠江两岸近江地区联系,将阅江路、临江大道衔接,形成交通微循环,采用“多通道、小循环”形成分散车流。

  其中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黄埔大道至新港东路段)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项目北起车陂路与黄埔大道交叉口,南至新港东路,长约2.1千米。工程为城市主干道,道路规划宽度60米,隧道段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千米/小时。未来还将建设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二期),南起科韵路-新滘东路立交,北至新港东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全长约2.2千米,规划红线宽60~70米。包含科韵路-新滘东路节点立交、跨黄埔涌桥、新港东路节点立交。

  规划同时开展了黄埔大道新线位研究,花城大道与黄埔大道交汇处衔接研究,花城大道与车陂路隧道衔接研究等。规划部门表示,黄埔大道新线位问题,下一步将结合黄埔大道以北地区规划进行研究确定;为了解决黄埔大道交通拥堵,规划沿黄埔大道设置跨线桥和辅道,例如,黄埔大道和花城大道汇聚的丁字路口,采用跨线桥的方式解决黄埔大道和花城大道的直行转换。沿线地块采取单向循环的交通组织方式,以减少支路对黄埔大道的影响,保证黄埔大道快速化通行的需求。即,沿线交叉路口采用虚实线地面标识进行交通管制,禁止越线借道超车,降低对主线交通影响。

  此外,远期预留花城大道下穿车陂路隧道,实现金融城起步区和东区的快速联系。

  地下空间:开发5层地下空间商业规模达7.5万平方米

  慢行系统方面,通过滨水休闲带、地面步行系统、二层步行流线、地下商业步行空间,构筑片区慢行交通网络。规划共设置9处立体过街设施,11处自行车租赁点。

  与起步区一样,金融城东区规划了高达5层、规模颇大的地下空间。其中,负一层主要是地下综合开发,地下商业服务和部分地下停车,同时预留管线直埋层;负二层主要是地下综合开发,部分地下停车,地下公共通道,地下商业接地铁5号线车陂南、东圃、三溪站等站厅层;负三、四、五层主要是部分地下停车,地铁线线路。

  规划还提出,结合轨道站点进行地下商业开发,总地下商业开发规模为7.5万平方米。设置地下公共通道,连接车陂南地铁站、社会停车场,以及各产业地块,重点开发中部带状公园地下空间,形成立体复合的城市综合体。并设置连通各个产业地块和公交首末站的连廊,加强公共交通和各产业地块的慢行联系。

  此外,金融城东区将结合河涌水系(车陂涌、油脂厂涌、深涌)及绿地,规划行程三条生态廊道。在沿河涌控制不少于30米宽的公园绿地,设置带状公园向产业街区渗透,提升地块的景观价值。

  规划同时提出,参照金融城起步区的经验,下一步京东城东部将建立地区城市设计师制度进行审查,对地块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连廊位置、地下空间连通、公建配套优化、场地设计等。由地区城市设计师结合片区规划进行技术审核。此外,由于金融城东区位于岑村机场高度控制范围,下一步将按岑村机场控高执行。
发表于 2019-6-14 22:16:00 来自手机 |
joss 发表于 2019-6-14 14:21
按2000万人口来配置肯定是不够的,应该最少按3000万人来配置,毕竟广州未来的发展需要很多很多的人

以后吸引人口越来越难了,在增加几百万怕是难了
发表于 2019-6-15 01:00:14 |
冈粤语 发表于 2019-6-14 22:16
以后吸引人口越来越难了,在增加几百万怕是难了

广州只要把经济转型好了,琶洲,金融城建设好,未来的人口增长应该很有潜力,毕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摆在那里
发表于 2019-6-15 09:20:10 来自手机 |
hubert1001 发表于 2019-6-15 09:11
这个完全不需要担心    广州只会吸引更多的人口   未来突破3000万绝对不是问题

广州不会限制人口吗,上海可统计常驻人口2500w就限制了
发表于 2019-6-15 09:27:54 |
冈粤语 发表于 2019-6-15 09:20
广州不会限制人口吗,上海可统计常驻人口2500w就限制了

广州的面积本来就比上海大很多啦,而且上海还有一个崇明岛是保护区。
 楼主| 发表于 2019-6-15 15:55:43 |
jeremychanapply 发表于 2019-6-15 09:27
广州的面积本来就比上海大很多啦,而且上海还有一个崇明岛是保护区。

不一样的,广州从化大部分,增城、花都北面基本都是山,而上海基本是平原,整个浦东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发

崇明三岛也不是全部都是保护区,长兴岛已有庞大的造船基地,横沙岛有规划旅游会议中心,崇明岛比整个南沙还大,现在主要是农业和湿地,以后怎么发展还不一定,不可能一直都是保护区

另外上海的地位广州无法比较,人家的深水港就建到浙江的洋山去了。所以也希望广州以后能够争取把深水港建到伶仃洋的某个岛上(如果以后深中通道影响到航运的话)

这次的规划已经明确广州的国土开发强度不能超过市域面积的30%,当然,这个规定是到2035年,就像上海的崇明岛暂时规定不能大规模开发一样,至于以后怎么规划,那要看到时的情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6-16 18:48:07 |
魅力无限大湾区

发表于 2019-6-16 23:30:14 |
南中轴还搞不搞啦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3 00:18 , Processed in 0.07033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