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466|回复: 5

[规划建设] 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有望实现互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5 12:09:31 | |阅读模式
2019-01-15 10:44 来源:南方网

1月14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获悉,2018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9.5亿吨,长洲枢纽船闸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货物通过量1.32亿吨,直追长江三峡船闸,并且未来珠江水域与长江水域有望实现互通

数据显示,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质量和效益快速提升,水运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内河货运量9.5亿吨,同比增长5.7%,客运量2625万人次,同比增长0.2%;完成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6.5亿吨,同比增长8.9%;集装箱吞吐量1280万TEU,同比增长1.0%。

  “随着西江航运干线潜力的进一步激活,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过能力不断释放。”珠航局副局长李永恒表示,继2018年10月突破亿吨大关后,全年货物通过量达到1.32亿吨,创历史新高,单月货物通过量超1000万吨已成常态。

  目前,珠江黄金水道建设稳步推进,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达1.55万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2016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直达肇庆,2000吨级船舶直达广西南宁;全水系拥有生产性泊位2092个,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6.03亿吨;内河运输船舶15319艘,平均吨位超过1000吨。

  同时水道建设也驶入快车道,如被称为西江航运干线“卡脖子”航道的贵港至界首段航道整治工程在2018年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9.58亿元,项目建成后贵港至界首段航道将由Ⅱ级航道提升为Ⅰ级航道,3000吨级船舶将全线畅通。与此同时,2018年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濛浬枢纽二线船闸、白石窖枢纽二线船闸、飞来峡枢纽二线三线船闸等工程进展顺利,开工以来累计完成工程产值39亿元。

  珠江、长江水系航道连接成网

  “长江与珠江是我国内河航运最为发达的两大水系,实现两江互联互通是水运人多年的梦想。”李永恒介绍,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湘桂运河和赣粤运河工程的研究工作,也就是通过建设湖南至广西、江西至广东的人工运河工程,实现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水路运输的直接贯通,使两大水系的航道连接成网。

  2018年10月,珠航局再次提出连接两大水系运河工程建设的建议;12月,交通运输部组织珠航局、水利部门、科研单位等联合开展湘桂运河和粤赣运河两条跨水系航运沟通工程专题调研。

  目前,湘桂运河和粤赣运河工程已纳入正在修编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望实现互通。下一步,珠航局将开展运河通航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

  “今年,将紧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交通运输发展黄金时期’,努力推动珠江水运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珠航局局长王建华表示。
发表于 2019-1-15 14:01:05 |
期待早日实现水系互通,减低湘西南,赣南地区的物流成本,促进经济融合
发表于 2019-1-15 14:20:15 |
珠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永恒向记者表示,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水路运输、实现我国南北运河通道,是全体水运人几十年的梦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以及一大批渠化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建成,积累了大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同时,随着水路运输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降本增效要求的不断提高,运输企业对于建设运河工程的愿望日益强烈。

  交通运输部在2017年发布的《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开展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湘桂运河和赣粤运河工程的研究工作,也就是通过建设湖南至广西、江西至广东的人工运河工程,实现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水路运输的直接贯通,使两大水系的航道连接成网。

  2018年10月,受交通运输部的委托,珠航局组织完成了《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再次提出了连接两大水系运河工程建设的建议。2018年12月,交通运输部组织珠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开展了湘桂运河和粤赣运河两条连接长江和珠江的运河工程前期研究情况调研。各方一致认为,打通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航运沟通工程,有利于促进全国内河航道网络化,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湘桂运河和赣粤运河工程已纳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水运人几十年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李永恒说,运河工程建成后,必将带动沿河港口建设、船舶建造、园区开发和水上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当地就业和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形成新的运河经济带。
发表于 2019-1-15 20:29:00 来自手机 |
梦想成真,南沙,亚太海陆(空)枢纽成型。
发表于 2019-1-16 22:53:31 |
南沙相比隔壁来说的一个优势在于内贸航线比较多,南沙一期还是二期基本只做内贸驳船。如果珠江和长江水系能够打通对于南沙是个重大利好,毕竟论运输单价始终是水运最便宜。但是相对的,目前提供给国际班轮的泊位还不够,航道拓宽也还要继续推进,管理也不如隔壁成熟。目前从货代那里拿到的价格来说,南沙并没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未来的主要竞争力还是要看南沙的地理区位和自贸区政策,目前通关便捷和较短的陆运距离是吸引珠三角西岸货源的主要优势。现在听说南沙港四期是和中山合作搞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对于提高效率和压缩成本来说是个好事。

广州在珠三角集装箱港口竞争中其实是个后来者,隔壁从80年代就在香港的帮助下建立了高标准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广州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着手建设南沙港。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是未来的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
发表于 2019-1-21 10:23:12 |
生态环境的东西,还是尽可能不去人工改变为好,现在有点人定胜天的感觉了,还是尊重一下大自然吧。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2 15:46 , Processed in 0.06285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